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应急护理人员工作管理
2022-12-27孙敏张艳安乐金艳
孙敏,张艳,安乐,金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目前已在全球大流行[1],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2]。其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研究显示,SARS-CoV-2 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也可能是其重要传播途径[3]。在实施一系列公共卫生管理和社区监管措施后,我国境内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境外疫情防控状况不稳定及SARS-CoV-2 新变异株不断出现,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仍非常重要且抗疫任务极为艰巨。
自2021 年11 月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在南非、博茨瓦纳等许多国家报道以来[4-5],新冠肺炎的流行速度明显增快,近期奥密克戎BA.4 和BA.5 亚分支已成为南非、葡萄牙等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6]。研究显示,奥密克戎BA.4 和BA.5 变异株的传播力明显高于德尔塔(Delta)变异株,也高于此前报道的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7]。我国北京、天津、陕西等地也相继报告由BA.5 亚分支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6]。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已成为常态化,而医院必须有规范的管理才能保证在疫情背景下顺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其中护理人员的工作管理是重中之重。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其是否规范和合理将直接影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能否有序进行。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院的护理工作管理进行了探讨,但多是针对单一的临床科室或医技科室。本研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归纳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应急护理人员工作管理的现状。
1 医院应急护理人员的工作管理现状
1.1 及时组建应急护理团队 为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多数医院及时组建了应急护理团队。文献报道,有医院护理部首先抽调了一线临床护理工作时间≥2 年、大专以上学历、年龄为45 周岁以下和有感染科、呼吸内科、胸外科、危重症医学科或及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以及多次参与传染病救治工作且管理经验丰富、身体素质较好、亲和力强的护士长,组建了应急护理团队,再通过对管理岗位、分诊岗位、治疗岗位、消毒隔离监督岗位、物资岗位等进行人员配置,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再分配,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还保障了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抗击疫情工作安全有效进行[8-9]。还有学者报道其所在医院根据层级分组将45 周岁以下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人员组建成一线支援应急梯队,细化各梯队中的人员配置,各梯队均包括1~3 名护理管理者和2~8 名临床护理人员,并且在人员配置时全面评估年龄、职称结构、专科背景,使人力资源均衡、新老搭配合理和专业协同互补[10]。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及时、有效地采取了防控措施,有效地阻遏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然而由于此次疫情的暴发十分猛烈且突然,应急护理团队都是临时组建,加之导致此次疫情暴发的SARS-CoV-2 为新型病毒,医护人员缺少应对经验,组建的护理人员队伍存在人员间专业、能力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医护配合失调、应急处置不及时等[11]。此外,应急护理团队的人员为各科室抽调而成,在疫情防控期间应急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与平时相差甚远,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尚需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应急护理团队的反应速度降低,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效率。
1.2 实行灵活的排班和工作模式 合适的工作时长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健康与安全至关重要。医院护理部按照病区与工作特点制定了明确的工作制度,确保责任到人,根据病房收治患者的病情及患者是否感染SARS-CoV-2 将病区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设置普通病房、重症病房和隔离病房及发热门诊[12]。对于各病房或病区的护理人员排班和工作安排,多数医院遵循弹性排班原则,并安排备班,以应对病区突发状况。有关文献报道,此次新冠疫情背景下,医院护理部参考SARS 疫情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管理模式,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实行4×6 排班模式,即重症和隔离病房每班次4 h、每天6 个班次,普通病房每班次6 h、每天4 个班次[10]。这种排班模式不仅保证了在不同的工作时间段,各班次工作内容重点突出,工作项目落实到位,还有助于护理人员体力恢复和心理调适。发热门诊由于患者超量且突发事件较多,护理人员的任务量大且工作繁重,基于发热门诊的特点和性质,有医院对护理人员排班方案做到了随时调整,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排班模式:在接诊初期采用2 h 单人轮换制,在接诊中期采用4 h 双人轮班制,在高峰时段采用4 h 三人轮班制[13]。这种合理化调整的排班模式保证了护理人员的体力、耐受力,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无一人发生职业暴露,在能承受的情况下安全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医院护理部及时反应,有效应对,保证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及工作的有序进行。
1.3 加强SARS-CoV-2 核酸检测标本采集护理人员的管理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需实时进行,也成为了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各医院根据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和指南,及时制定了合理的SARS-CoV-2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标本采集规范和精细,从而保证了标本合格率。为了保证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工作顺序开展,各医院护理部联合管理科、检验科、医务处等职能部门制订了较为完整的人员预约登记、标本采样、存储制度与运送流程,并实施三级防护,严格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管理[14]。然而我国人群基数大,尤其是小长假期间标本采集的人员更多,加之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导致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时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极大的心理压力,不仅要保证操作规范,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标本采集工作和患者的信息登记与核对工作,同时要避免SARSCoV-2 感染的可能性。
2 疫情背景下应急护理人员工作管理措施
2.1 加强应急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培训 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护理人员的安全,各医院护理部对应急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其中个人防护培训是最基础的内容。分析各研究报道内容,个人防护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1)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双层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的穿戴;(2)呼吸器、防护面屏、护目镜、鞋套等的穿戴;(3)手卫生规范、咳痰的礼仪、个人清洁卫生的要求;(4)进入隔离病区、清洁病区、半污染病区的规范与流程;(5)污染物品的处置流程、接诊新冠肺炎患者和隔离技术操作流程;(6)新冠肺炎及SARS-CoV-2 相关知识;(7)患者的入科宣教内容及医院视频探视工具、科室公众号、通信工具等使用[10,15-17]。大多采用主干分支式培训法,以主任、护士长为负责人,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培训小组,指导专人负责区域人员或专岗相关知识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有视频会议、线下或线上授课、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等。此外,多数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一艰巨的环境下,仍坚持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的制度,对患者、医院、个人安全负责到底,避免了机会性感染风险[18]。
2.2 及时更新应急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成为常态化,且SARS-CoV-2 病毒出现多个变异株,导致疫情防控任务更加艰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按照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病原体的职业防护培训管理要求,实现了护理人员培训内容的实时更新,使护理人员能全面、及时掌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政策、应急知识、操作规范和实践技能。针对更新的法律政策、应急处置和操作规范知识,医院护理部及时组织培训学习或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并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及培训后考核,通过这一措施有助于随时根据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学习能力及个人偏好安排更恰当的排班。
2.3 重视应急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 应急医护人员是最早、最直接面对疫情的群体,其心理健康受疫情的影响更为明显。根据SARS 疫情防控经验,应急护理人员在疫情结束后很长时间内仍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愤怒、沮丧等[19]。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情况下,应急护理人员面临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并且任务繁重、活动自由度小、需要合作程度高,这些均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有医院护理部特设了关爱护理人员小组,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抗击疫情前提下,指导护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并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心理疏导[20]。此外,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及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协助他们解决困难,有效地缓解了应急护理人员的心理紧张状况[21]。虽然各医院基本关注到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但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随时新增的聚集性病例风险,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时有发生,始终无法避免,仍需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关心与心理问题干预。
3 小结
2019 年底突发的新冠肺炎目前仍出现反复,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工作。应急护理人员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极大。为应对本次疫情防控,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已实现了应急护理人员团队的组建,改进了护理人员排班和工作模式,设置了SARS-CoV-2 核酸检测标本采样、存储制度与运送流程,并通过个人防护培训、疫情相关更新知识培训及心理健康维护等措施加强应急护理人员的工作管理。但疫情背景下应急护理人员工作的管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应急团队人员的培训与岗位设置,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干预,以及奥密克戎等变异株出现后团队培训内容、岗位及人员调整等仍值得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