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2-12-27张建祥
张建祥
(韶关市国有曲江林场,广东 韶关 512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曾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森林康养产业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及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为主要资源依托,配置养生、休闲、运动、疗养、医疗等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和保健旅游等活动。森林康养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林业生态价值实现,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森林康养从改善光环境、气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四个方面来影响人们。森林康养的功能性作用,如生理养老,心理养生;文化性作用,如挖掘乡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等。森林的丰富性,多样性,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使得森林康养既重视功能效果,也注重过程的愉悦和舒适。
1 基地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首要的重点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全面考量,做好森林康养产业的基地规划。科学而完善的基地规划,一是可以有效避免行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二是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打造产业品牌,并在产业发展中扬长避短;三是能够有效融合人文、自然与社会元素,为后期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开展基地规划时,系统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可或缺。现实生活中,有的森林康养产业盲目规划基地,不考虑当地的市场容量和人群特点,在基地投入运营后,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客观上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有的基地间隔分布,彼此距离过近,且基地与基地之间如出一辙,相似度极高,这在客观上增大了基地的运行负担,不利于森林康养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的基地在规划时,定位过高、过大,但其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尤其是基础条件,因而在运行后名不副实,让消费者有被欺骗的感觉,市场口碑不佳,后期发展的阻力越来越大。
为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基地规划不能好高骛远。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基地规划应立足于小、真、实的方针策略。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其基地规划有多个方面的考量点,如从自然角度切入,涵盖温度、湿度、绿化度、洁净度、丰富度、高度等多个方面。又如,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切入,包括配套设施、人口密度、人群结构、消费习惯、健康理念等等。一般来说,森林远离城市,因此,当基地远离城镇,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规划基地时,规模不宜过大,突出其中一、二个特点即可。小而精的基地规划,并不是粗制滥造,而是与实际情况相互匹配,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森林康养产业的真正需求。随着时间流逝,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森林康养产业,并积极投身于此时,再次规划基地,扩大建设也为时未晚。森林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康养产业的基地建设不盲目扩展,未尝不是对森林资源的一种保护,与此同时,小规模的基地更加灵活多变,可塑性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资源供给
丰富的资源供给,是推动森林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身心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具有多样性,且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对同一产业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提到森林,人们头脑中想到古木参天,枝繁叶茂的景象,森林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呦呦鹿鸣,曲径通幽,到处充满生命的气息,令人十分向往,然而,森林康养产业能为人们提供的资源远远不止于此。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资源供给:其一,基础设施。很多人喜欢接触大自然,渴望林中漫步,在树荫下放松自我,但是,荆棘丛生的小径总是让人望而生畏,且如果周围缺乏基础设施,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也会直接打击到人们的热情。毋庸置疑,在我国很多地区,森林公园比比皆是,而乡镇一级的森林公园,人流量不多,鲜少有人涉足,究其根源,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大有关联。为此,要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初级基础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生产性道路、停车场、旅店、公共卫生间、导引系统、消防设备、免费休息室等等;中级基础设施,如林间步道、康养步道、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氧吧、森林浴等等。
其二,休闲娱乐。在不破坏林木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景观升级、林相改造,比如说,通过人工种植和移栽,丰富森林植物的种类,提升森林景观的观赏性。又如,可以通过调节森林植被的位置,使其在色彩、层次上更具有美感,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美好体验。发展森林娱乐活动,娱乐活动是游戏与运动的结合体,既可以帮助人们锻炼身体,又能够增强人群之间的互动,对人们放松身心大有裨益。森林中的娱乐活动十分多元,如徒步探险、树屋捉迷藏、丛林滑索、森林小火车等等,任何人群都可以参与,此外还可以根据森林的特点来打造不同的主题乐园,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娱乐需求。其三,康养产品。林下产业,如中药种植,畜牧养殖,茶叶采集等,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康养产品、森林产品。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森林独特的生态系统,为多种动植物的成长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康养产品,几乎都是绿色产品,对人们的康复疗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四,文化传播。康养产业以森林为依托,可有效促进森林文化,乡土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膳食文化,花卉文化,养生文化等文化的传播。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而文化自信不在于口号宣传,也不存在于书本之中,文化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而森林康养产业中自然而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3 市场服务
市场经济体系下,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不应也不能离不开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不是迎合市场,而是引领市场。生命与健康对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走进和拥抱自然,无疑是获取健康的有效路径之一。现代社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完善,工作与生活均十分便捷,然而,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人们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随之远离了自然。城市运行效率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许多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都感到深深的疲惫,精神压力大,生活并不快乐。在发达国家,大量人口从城市逆流回乡村,而在我国,从城市回流农村的人口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人们不愿意回归农村,不是不喜欢接触自然,而是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备,市场容量很小且行业之间彼此独立,因此,发展机会远不及城市。森林康养以人们健康和养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整合现代林业、农业、保健行业、中医药产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以此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最终可发展为完善闭合的市场链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森林康养产业中的市场服务,可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养老、教育、健康生活等几个方面入手。每个人都会老去,在年老体弱的晚年,是否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是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而出生率持续走低。按照联合国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与地区的65岁老人占据全部人口总数的7%时,该国(地区)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达到14%,就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01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目前,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64亿,国家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在短期内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这就导致很多老年人老无所依,传统的养老院也变得越来越拥挤。森林康养产业下的养老市场,不一定要走高端路线,也可以接地气,发展中低端养老特色企业。借助森林清幽的环境和其他康养产品,切实帮助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晚年的生活品质。在教育方面,发展森林幼儿园、森林小学、森林剧场、森林文化中心等场所,在开展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可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劳动能力等综合能力,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健康生活方面,森林康养与森林美容、森林运动、森林旅游等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健康生活,关注生态环境。
4 保障体系
森林康养产业的长远发展,除了合理的基地规划,丰富的资源供给和优质的市场服务外,还需要健全的保障体系。整体来说,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晚,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仍旧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森林康养产业的重大意义所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地区的森林康养产业,或者因为单一的服务而缺乏吸引力,或者因为投入不足而中道夭折,或者因为价格昂贵而让人们望而却步。总之,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除了加大宣传和引导外,还需要健全保障体系,为森林康养产业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其一,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大组织保障的力度,构建宏观层面的组织保障框架。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涉及林业、国土、人力资源、旅游、科技、财政、文化、卫生、教育、扶贫、水利、税务、能源、交通、住建、能源、医疗等诸多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各主体部门之间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给出的规范性指导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也存在完全冲突的情况。基于此,应该综合调节,形成简洁而规范的指导意见,提升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动力。其二,网络平台。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全面而深入被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中,网络平台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森林康养已然不是简单的逃离城市,森林康养产业中的各个分支,不仅要与时俱进,甚至比其他行业更需要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平台。
其三,咨询服务。咨询服务也可以称为服务机构。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区,社会面貌、人文历史和经济体量大相径庭,因此,同样是森林康养产业,一个成功的模式或许只能适用于某一地区,不可复制,不可照搬照抄。发展森林康养产生,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就需要摒弃“复制思维”和“拿来主义”。每个地区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时,都要建设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创新平台。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专门成立适用于本地区的森林康养产业研究中心。以实验为依据,以数据为准绳,以市场为主导,以不同的人群为服务对象,进而形成突出的咨询服务能力,才能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和可行的理论指导。其四,政策支持。政策支持除了有政策倾斜外,还要包括金融支持。具体来说,一是税收方面应该出台优惠减免政策,让更多与之关联的产业、人才、资金、设备和创造性思维等,更好地涌入森林康养产业;二是优化贷款程序,减少审批流程,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审批标准,并通过加大宣传吸引更多地社会资金进入。很多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苦于资金匮乏,迟迟不能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吸引外部资金,互利共赢。
5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森林康养产业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环境、科技、经济等因素息息相关,但是,人才队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标准,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在这方面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均有待提升。森林康养产业需要林学类、园学类、人力资源类、金融类、财税类、旅游类、医疗类、体育类及艺术类等多领域的人才,且仅仅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也不能胜任具体的工作岗位。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发挥人才队伍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