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甲乙经»论治头痛探析

2022-12-27李长灵雒成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7期
关键词:热病甲乙经脉

李长灵,雒成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针灸甲乙经»是晋·皇甫谧整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著作,以“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的方法重新编撰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头痛是一类临床常见症状,该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其他疾病[2]。«针灸甲乙经»对头痛的论述较为丰富,涵盖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疾病预后等多个方面。由于相关内容散见于全书各处,笔者对«针灸甲乙经»中论述头痛的条文进行了整理分析,借此探究皇甫谧的学术思想,为临床诊治头痛提供参考。

1 头痛的病因病机

1.1 病因

(1)外因 寒邪伏留是引发头痛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真头痛和厥头痛。«针灸甲乙经·卷之九·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曰:“真头痛,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真头痛患者寒邪深重,故头痛持久而剧烈;真阳衰微,故手足关节俱寒。«难经»曰:“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表明厥头痛亦为寒邪伏留所致。外感热病也是头痛的重要病因。«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背强。”«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曰:“黄帝问曰:热病有所痛者,何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胀而头痛也。”与«伤寒论»中的相关条文类似。风邪侵袭所致头痛以头面部多汗、恶风为主要症状。«针灸甲乙经·卷之十·阳受病发风第二(上)»曰:“首风之状……头痛不可以出内。”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颠顶之上,唯风可到,风邪不仅是头痛重要的致病因素,更是发病的中枢环节[3]。

(2)内因 脏腑疾病均可导致头痛。头为诸阳之会,六腑受病则手足三阳经气血不畅,发为头痛,如«针灸甲乙经·卷之九·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曰:“大肠实则腰背痛,痹寒转筋,头眩痛。”田琳等[4]认为治疗内伤头痛属腑实证者,使用通腑泻下法能快速取效。五脏受病也可导致头痛,如«针灸甲乙经·卷之六·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气逆则头痛。”«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曰:“肺热病者,先悽悽然厥……头痛不甚,汗出而寒。”蔡之幸等[5]认为头痛病位在上,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外邪易乘虚而入,循经上犯脑窍;或五脏内虚,脑络失于濡养,均可导致头痛。

(3)不内外因 外伤瘀血可引发头痛。«针灸甲乙经·卷之九·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曰:“头痛不可取于俞,有所击坠,恶血在内,若内伤痛,痛未已,可即刺之,不可远取。”该段论述了外伤瘀血留于头部所致头痛,并指出不可取远端穴位进行针刺。笔者认为治疗此类瘀血头痛以局部放血为佳,临证时若未辨明病因而盲目使用远端取穴治疗,恐贻误病情。

1.2 病机

(1)经脉闭阻 外邪侵犯易导致经脉闭阻引发头痛。«针灸甲乙经·卷之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曰:“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石学敏教授认为“冲头痛”是因邪气上冲,经脉闭阻,脑失所养所致。此外,“是动”病多为外邪引起的急性病,多为实证,阻碍经络循行,且某些“所生”病临床上也仅表现为该经经络受阻[6]。

(2)阴阳气机逆乱 阴阳气机逆乱是头痛的重要病机。«针灸甲乙经·卷之六·阴阳大论第七»曰:“气上不下,头痛癫疾……绵绵乎属不满目。”该段出自«素问·方盛衰论»,皇甫谧将其列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相关条文之后。纵览全文,开篇即论述阴阳特性“阴静阳躁”,至阴阳与形气的关系“阳化气,阴成形”,再至阴阳布于人体的正常状态“清阳为天,浊阴为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再至阴阳气机逆乱的种种表现及治法,«素问·方盛衰论»中的相关论述位于该段末尾,表明“气上不下,头痛癫疾”是阴阳气机逆乱的病机及表现。

2 头痛的治则治法

2.1 取络穴法 取络穴法是通过针刺络穴治疗头痛的方法,用于治疗经脉气血不通所致的头痛。«针灸甲乙经·卷之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曰:“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窒鼻(一云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指出治疗足太阳经络脉实证所致头痛时,应选取足太阳络穴即飞扬,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缓解头痛症状。冯毅等[7]采用针刺列缺、丰隆、蠡沟穴联合局部取穴治疗偏头痛,结果显示该疗法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局部取穴。

2.2 缪刺法 缪刺法是通过针刺对侧腧穴治疗头痛的方法,用于治疗患侧络脉不通所致的头痛。若患侧络脉气血阻滞不通,可损伤局部组织器官功能,导致局部针刺疗效较差,应针刺健侧腧穴以疏通经络、通调气血[8],如«针灸甲乙经·卷之五·缪刺第三»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痛……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西医认为,针刺交叉反应点通过神经、体液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切断局部恶性刺激,可以迅速消除疼痛[9]。童伯瑛等[10]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采用井穴缪刺治疗经期头痛取得较好疗效。

2.3 头痛取足 «灵枢·终始»曰:“病在头者,取之足。”«针灸甲乙经»中应用足部腧穴治疗头痛的条文众多,如«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曰:“暴病头痛,身热痛……束骨主之。”“头顶肿痛……京骨主之。”西医认为,足底分布着众多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刺激足底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影响相应的躯体和内脏,为头痛取足提供了理论依据[11]。研究表明,中药配合足部穴位按摩治疗头痛疗效确切,优于口服西药治疗[12]。

2.4 五十九刺 五十九刺为«灵枢·热病»中的主要针刺方法,为针刺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凡此五十九穴,皆热之左右也,在«针灸甲乙经»中主要用于热病头痛的治疗,如«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曰:“热病头痛……取之以第三针。”治疗头痛证属热邪逆于上时,应选用九针中的针,按脉取气以导邪气外出。

2.5 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为«针灸甲乙经»中治疗头痛的主要方法之一,如«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曰:“头项痛重……通天主之。”“脑风头痛……承灵主之。”“头痛身热……脑空主之。”«针灸甲乙经»共列举治疗头痛的穴位60余个,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头面部腧穴[13]。近部取穴有利于疏通患处局部气血,使患者症状快速缓解。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头痛的近部取穴中,风池、百会、头维、太阳等穴的使用频率均较高[14]。

2.6 辨经取穴 若头痛患者伴有其他经脉证候,无论该经是否循行至头部,均可选取该经穴位治疗,如«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曰:“热病烦心而汗不止……心中痛……头痛如破,短气胸痛,大陵主之。”“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叶德宝等[15]采用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80例,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2.7 放血法 «针灸甲乙经·卷之九·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曰:“厥头痛,痛甚……泻其血,后取足少阳。”瘀血属有形实邪,治宜“菀陈则除之”,采用放血法治疗瘀血头痛效果显著。«针灸甲乙经»涉及的放血法包括刺腧穴、刺动脉及刺络放血法,其中刺腧穴放血法可治癫疾、肺热病所致头痛,刺动脉放血法可治厥头痛,刺络放血法可治足太阳经病所致头痛[13]。张会莲等[16]采用双侧肝俞、膈俞、心俞放血治疗经行头痛,结果显示疗效优于中药治疗。

3 头痛的预后及其他

«针灸甲乙经»所列头痛病预后多良好,如«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曰:“头项痛重……通天主之。”“脑风头痛……承灵主之。”“头痛身热……脑空主之。”唯一描述预后不良的头痛病为«针灸甲乙经·卷之九·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所载:“真头痛,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该条所述真头痛为寒邪过重伏留于脑,真阳难以抗邪所致,皇甫谧认为此种头痛预后较差。«针灸甲乙经»中还有通过脉象诊断头痛的相关记载,如«针灸甲乙经·卷之四·经脉第一(中)»曰:“寸口脉中手短者,曰头痛。”“推而下之,上而不下者,头项痛也。”«针灸甲乙经·卷之四·经脉第一(下)»曰:“青脉之至也……头痛。”

4 小结

«针灸甲乙经»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疾病预后等方面对头痛进行了论述。头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脏腑失调、外伤瘀血等,病机主要为经脉闭阻、阴阳气机逆乱等。该病整体上预后良好,唯真头痛预后较差。该病的治法主要包括取络穴法、缪刺法、头痛取足、五十九刺、近部取穴、辨经取穴及放血法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热病甲乙经脉
黄帝内经
基于“三维五法”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医热病教学改革思考
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策略
减肥
趋向出人意料的进程:艾迪斯·华顿的《罗马热病》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有趣的“换钱”游戏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试论经脉的气与针刺取气
甲乙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