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的文化冲击及其调适
——基于角色转变的视域
2022-12-27闫建璋
闫建璋
(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与效率。惟其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五部委《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两份重要文件都提出,新时代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教师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新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第一个身份角色,能否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关系到其日后的专业发展进程。由于大学与中小学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现实中很多新手教师在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中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造成诸多不适,产生角色焦虑。本文重在探讨中小学新手教师入职后遭遇的文化冲击及其调整适应策略,旨在帮助新手教师正确面对和适应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新手教师及其文化冲击的含义
(一)新手教师
傅道春等人在对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不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界定新手教师的内涵,认为新手教师是指缺乏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行为、低效行为或无关行为,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的教师(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6页。。张学民等学者认为新手教师是指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与学习,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2)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第1-5页。。郭翠兰等人从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维度上界定其内涵,认为已经取得专业部门认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并且从事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1—3年的教师为新手教师(3)郭翠兰:《“四位一体”的新教师培养模式及策略探析》,《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第53-55页。。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新手教师是指刚从高校毕业、已经取得专业部门认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并且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0—3年的教师。与那些刚从其他学校调过来或者在高校毕业后先从事其他职业、后又重返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同,本文讨论的是在经历系统的大学学习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包括处在高校见习或者实习阶段的准教师。
(二)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又称文化休克、文化震惊,是新环境、新生活中的不谐和之音,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心理上的迷惑状态。该术语是由美国人类学家K.Oberg首次提出,他称之为“当个体脱离固有环境而身处新文化环境中时产生的文化上的不适应,多指发生在留学生或者移民者在面对一个与其原固有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迷茫、焦虑、痛苦的状态”(4)Kalervo Oberg, “Cultural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 Missi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7(1960:4):177-182.。《教育大辞典》这样定义文化冲击:人们面对和接触陌生文化时所经历的焦虑、混乱、痛苦、厌恶甚至害怕等心理现象,其因语言、文化环境、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20页。。再者,“文化冲击”并不同于“文化冲突”。文化冲突(Culture Conflict)是不同性质的文化在传播和彼此接触过程中的对抗。按其性质、结构等,可作不同分类。文化冲突常见于区域、时代、民族、阶级及集团(父辈与子辈、青年与老年)之间,也经常存在于同一组织或社群内部,是不同文化在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对抗。与文化冲突不同,文化冲击更多的是指给个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负面情绪。其共同点则是两者都是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而产生的。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新手教师的文化冲击是指新手教师因角色转变从大学文化环境进入到中小学文化环境后而出现的焦虑、恐慌、混乱等心理现象,是他们在职业生涯初期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与拓展,面对文化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感的文化心理现象。
二、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差异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均属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华勒(Waller)于1932年在其《教育社会学》(TheSociologyofTeaching)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6)Willard W. Waller,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1965),6.而《教育大辞典》对学校文化进行了更为确切的归纳和总结,认为“学校文化是指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834页。。郑金洲在《教育文化学》中认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8)郑金洲:《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37-240页。。结合其他学者对学校文化的定义,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指整个学校呈现出来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会促使师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观念和行为。这种学校文化,主要表现在学校氛围、教育教学价值理念、师生身份、师生行为等方面。
(二)大学与中小学文化的差异
所谓文化差异,即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人们在行为、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9)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620页。。文化差异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而文化差异则是造成文化冲击的根本原因。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二者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不同,因而呈现出来的学校文化在各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整体氛围的差异、教育教学价值理念的差异、身份文化的差异、行为文化的差异。
第一, 整体氛围的差异。整体氛围是指在学校中围绕或归属于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一体化的气氛。总体上来看,大学的文化氛围是自由而宽松的,而中小学的文化氛围则是整体统一的。大学校园布置、师生着装、课堂教学活动、课余时间的科研学术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自由安排的特点;与之不同,中小学师生在着装、集体活动(如课间操、眼保健操等)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各方面的安排,都呈现出整体而统一的特点。
第二, 教育教学价值理念的差异。教育教学价值理念是人们对整个教育价值所秉持的观念或看法。大学的教育教学旨在研讨高深学问,追求真理,而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更侧重于基础知识传递和能力培育。从学段任务来看,大学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发展科研;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更注重对知识的研究与探索,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以及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进行基础知识的传递与继承以及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三, 身份文化的差异。身份文化是指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往往被赋予不同的身份标识。新手教师从学生身份转向教师身份,也就意味着所处的身份文化发生了变化。对于大学学生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是大学,其身份往往被定位为将要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潜在高级人才,故经常被人们视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而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教师身份所承担的便是教学责任,且面对的是尚未成年的教育对象,因此经常被赋予“教书匠”“孩子王”的传统身份。
第四,行为文化的差异。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大学阶段的学生行为多是自主学习,而中小学阶段的教师行为更多的是各种规定下的教育教学。对于大学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时间安排、课程进度、讨论方式等基本上是分专业自行安排进行的,课余时间可以选择社团活动、班级活动或者自己安排进行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而作为新手教师,他(她)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一切行为必须符合教师的职业规范,并且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三、新手教师遭遇文化冲击的表现
文化差异是造成文化冲击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学与中小学文化存在着整体氛围、教育教学价值理念、身份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当新手教师从大学进入中小学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必然会遭遇到文化冲击,出现一系列身心不适状态。这种文化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价值理念冲击、身份文化冲击与行为文化冲击。
(一)价值理念冲击
价值理念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与中小学由于学段任务、教学对象等不同,其所形成的价值理念存在明显差异。大学文化主要是以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中小学文化主要是以教育教学为主;大学秉承着“学术为业”的理想追求,它探究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中小学则更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它青睐的是“如何做”。新手教师进入中小学,便是从之前注重研究、关注理论的文化氛围进入到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文化氛围中。新手教师之前在大学文化中树立的自由、批判、合作的文化理念,在中小学会遭遇很大的冲击。当新手教师进入到中小学文化中,面对的是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对学生成绩提高的片面追求、对权威主义的文化逻辑遵从(10)卓进、蔡春:《论U-S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文化冲突》,《教育学术月刊》2018年第3期,第89-96页。以及互不干涉的个人主义文化特征(11)肖正德:《冲突与共融: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的文化理路》,《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7期,第216-220页。,新手教师之前所构建的大学价值理念会逐渐被打破,他们的理念文化遭遇到强烈的冲击,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怅然若失。
(二)身份文化冲击
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存在着角色定位上的差异。新手教师在从大学学习到中小学任职的转变过程中,其角色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从学生变为教师,还有其自身社会身份的重要改变。大学的学生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学习者、高深学问的研究者,其职责更多的是向他人学习。而到了中小学后,他(她)则变成了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发展的导引者,其职责则是要将所学所想传授给更多的人。对于一些适应性不强的新手教师来说,经常会出现角色混乱的情况。即使有些新手教师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他们真正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班主任角色”时,仍然会感到不太适应。他们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由单一的责任变为多重责任,因此在面对学生、同事、领导、学生家长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之时,尤其是在处理相关事务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大的压力,遭遇到身份文化冲击。
(三)行为文化冲击
行为文化是处于一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由于大学和中小学的文化环境存在差异,因而在新手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行为文化的冲击。大学中的生活、学习等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课后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去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者自习等活动。在大学文化中的学生受宽松、自由文化氛围的影响,比较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很多行为都是自主的。而中小学文化中的师生大多进行的是有组织的统一行为。进入中小学工作后,新手教师会被分配很多工作,承担很多职责,如班主任、教学干事等。他们会被要求进行集中备课、集体教研、出操锻炼等活动。这些行为上的变化会使新手教师在时间分配上变得紧张、紧迫,从而在心理上感到压抑,产生心理焦虑。
四、新手教师遭遇文化冲击的原因分析
由于大学与中小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新手教师遭遇文化冲击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笔者认为,新手教师遭遇文化冲击多是由于异质文化的适应困难、入职前教师教育不到位、岗前培训工作不完善以及新手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等原因造成的。
(一)异质文化带来的适应困难
从文化结构来看,一般有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之分。一般在某一个范围内,处在同质文化的组织或人拥有共同的观念和认识,而异质文化之间则由于文化的特质、内涵等方面的不同,难免会出现碰撞、冲击。由于教师是文化传递者,而学生是文化学习者,这就表明二者具有异质的特性。所以,当新手教师尚在大学环境中,他(她)是以大学学生的身份感受文化氛围,接受大学文化中的教育教学价值理念。但以教师的身份走入中小学后,就会感受到两种差异很大的整体文化氛围:在大学面对的是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到了中小学面对的是整齐划一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变化,会让新手教师在一个异质文化环境中产生心理、行为方面的不适。作为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受教育者的身份,一般比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作为中小学教师,则变为教育者身份,时时处处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随心所欲,这自然会引发各方面的不适。大学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多处于被动状态,不会进行过多的自主性思考,而在中小学任教则完全相反,教师作为班级的引领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把控者,需要进行从被动受教到主动施教的思维习惯的转变,自主设计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自己个性独特的教育风格,这一转变也需要一定的心理转折。所以,只要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冲击就会随之发生。因此,新手教师遭遇文化冲击是异质文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入职前教师教育的不到位
目前,随着师范教育的不断综合化,为了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师,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均进行教师教育。通常情况下,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中会有教学教法、见习实习等实践类的课程安排。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师范生对中小学整体文化、教育教学的了解。然而,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目前整体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教育课程的课时整体过少,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接受中小学文化熏陶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新手教师掌握了大量教育理论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无法精准应用,产生茫然无措感和心理挫败感,难以迅速投入状态。大学的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大学教师教育者和中小学教师彼此互动空缺、联系错位,无法为师范生在实践中产生的文化困惑和冲击进行答疑解惑,也无法适时引导,从而导致师范生在见习或实习过程中未能深入扎实地思考、理解中小学的教学文化、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当这些师范生成为新手教师后,由于对中小学实际文化现状了解不多,便难免出现文化不适反应。而那些非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教学教法、见习实习等实践类课程的安排相对薄弱,很多非师范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仅仅通过了教师专业资格的考试,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就进入中小学从教,他们之前在综合大学拥有很强的优越感和期望感,但相比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进入中小学后会受到比师范院校的学生更大、更直接的文化冲击。因此,入职前教师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是新手教师遭遇文化冲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岗前培训工作的不完善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不论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正式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之初,均应开展岗前培训工作,目的是促使新手教师尽快摆脱学生状态,增强对教师身份的心理认同,迅速进入教师的教学状态。完整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应该贯穿于职前、入职、在职三个阶段。然而,当前各地区教师培训中心或者中小学提供的岗前培训却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培训时间较短,只能简单地熟悉环境和单位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中小学文化所渗透的方方面面,在没能引起心理共鸣,甚至有很多新手教师接受能力较慢,还处于懵懂或茫然状态时,培训就已草草结束,画上句号。二是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对新手教师的文化适应性心理的引导。很多新手教师在初到岗时对自我之于教师角色的认知感、认同感和自信感较低,与新老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相处有困难,无法将忙碌紧凑的教学工作与生活兼顾平衡,对于自我职业成长和规划等问题茫然无措,忽略了文化适应的心理准备期、适应期和关键期。三是培训方式单一,不利于营造活跃的培训氛围,新手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受到压抑,难以引发其对中小学文化的主动感知和共情。一味毫无互动的说教灌输只会让新手教师心生抗拒和抵触情绪,在一只脚停留在大学文化而另一只脚正迈入中小学文化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前进。四是培训流于形式,沦为无效或低效培训。在这种培训情形下,学校没能延续新手教师对中小学文化所产生的好奇和憧憬;新手教师不敢也不愿意向中老年教师请教教学工作经验,中老年教师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新手教师应对文化冲击。这导致新手教师刚进入中小学就产生了心理上的落差感、空虚感和疏离感,最终损耗了新手教师对中小学文化的好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都极不利于新手教师快速转变自己的价值理念、身份角色和行为方式,不利于他们融入新的文化,从而遭遇文化冲击。因此,新手教师入职初期衔接工作的好坏,对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新手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
在新手教师的发展历程中,他(她)自身也经历过中小学文化,可以说对中小学文化并不陌生。但是,新手教师在十多年前经历的中小学文化与他(她)现今进入的中小学文化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显示出巨大的不同。在这种时间维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当新手教师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去面对当下的文化,必然会遭遇文化冲击。而且,新手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际差异,这种代际差异,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在中小学里,即便是刚入职的新手教师,面对师生之间的巨大差异也会产生文化冲击。此外,由于学生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中小学工作,他们缺乏成熟的社会成长经历和经验,走上岗位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例如和同龄教师、中老年教师、专业教师、领导、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他们应对各种关系和矛盾的能力相对较弱,面对大学与中小学交际文化之间的差异,他们很可能一时无法适应、调整而遭受到文化冲击。
五、新手教师遭遇文化冲击后的调整与适应
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文化冲击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经的过程。有学者指出,文化冲击自身包括几个发展阶段:(1)舒适消失阶段,发生在刚进入新环境时;(2)危机阶段,感到每个人都对他冷淡,一切都不顺眼;(3)恢复阶段,对他人文化的惯例和暗示已经熟悉;(4)基本恢复阶段,焦虑现象基本消失(1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620页。。从这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知道,新手教师进入新的文化环境后,由于离开了原本熟悉的大学文化,面对新的中小学文化,首先就会进入舒适消失阶段。在这一阶段,新手教师会出现茫然、不安、焦虑的状态。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文化适应后,新手教师会深深感受到当前所处的中小学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会对周围充满敌意,出现学者所说的“冷淡和不顺眼的情况”。随着对中小学文化的渐渐熟悉,新手教师会对中小学文化中的一些观念、行为慢慢适应,从而实现对中小学文化的完全适应。文化冲击是新手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大阻碍,因此,作为新手教师,我们要正确面对文化冲击,寻找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与适应。
(一)新手教师要做好防范文化冲击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作为新手教师,要有遭遇文化冲击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作为新手教师,在离开大学文化、步入中小学文化之前,首先就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和准备。提高防范文化冲击的意识并不是彻底抛弃以前的大学文化,完全接受自身所处的中小学文化,而是主动、灵活地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辩证地适应新文化;从一贯被动的学生思维中抽离出来,用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的自主性的教师思维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融入中小学文化之中,更新文化价值理念、认可教师职业角色和遵守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则制度,自觉自主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其次,要做好合理的规划、计划,补充相应的知识构成。叶澜曾提出作为教师应具备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以及教育学科类知识(1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3-24页。,新手教师应不断积累渊博的科学人文知识、如何教学的知识、如何做教育研究的知识、如何育人的知识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历练,丰富自己的学识眼界,领略处世之道,锻炼社会能力。这些准备有利于增强新手教师在职场中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帮助新手教师得心应手地处理工作,以此来消减新手教师在工作中的稚嫩感、不适感和危机感。再次,要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得失。新手教师要扎根中小学一线教育实践,研究一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14)闫建璋、李笑笑:《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探析》,《教师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第28-33页。、研究当代师生交流相处、研究中小学文化奥妙,认真写好反思日志,在实践中展开行动研究,主动探讨交流、深度思考和反求诸己,结合自身成长经历验证、更新对中小学文化的老化认知和刻板印象,并在当前文化形势下反思改进,逐渐加深对自身从事教育事业的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最后,树立良好心态。对于大学与中小学的差异要有良好的认识,在心理上要做好迎接文化冲击这一过程的准备。在进入到中小学之后,面对文化冲击,不要消极逃避,而是要积极寻求各种途径解决,比如和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向熟练教师或者专家型教师求教,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二)大学与中小学精诚合作、协同培育
作为有文化差异的机构,不同文化的学校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大学要尽力做好教师教育工作,中小学则要做好培训衔接工作,共同帮助新手教师适应这种文化冲击。
首先,高校方面,一是要做好对师范生的教师情意的指导,强化其对教师身份的心理认同。基于对准教师职业意识、行为和能力的考察,推荐相关的教师教育书籍、教育教学反思手记、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等让师范生认真研读;也可以带领学生对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史展开研究,从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出发,对新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如何成长为合格型教师、如何解决文化冲击等问题,结合生活史进行研究反思(15)闫建璋、朱豆豆:《文化取向: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未来价值追求》,《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149-155页。,以帮助准教师树立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的正确看法,使师范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提前做好适应文化的心理准备。二是要做好师范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高效、全面地开展见习、实习、研习等工作,如当前实行的“卓越教师计划”,就是在明确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下培养师范生。这让学生能够在技能训练中应用教育教学知识,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亲身体验中小学文化,提前熟悉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制度、工作方式和行为规范,切实提高师范生在日后工作中处理中小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顺利融入中小学文化而铺路。
其次,中小学方面,一是充分认识并且帮助新手教师积极适应文化冲击。要接轨高校做好岗前培训工作,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注重对新手教师的中小学文化适应做心理辅导,采用科学多样的方式方法给予新手教师相应的指导,如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展讲座等,使新手教师了解、熟知文化差异,为新手教师解决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和困惑,以帮助新手教师转变思维,以积极情绪应对角色转换带来的文化冲击,更快、更好地度过角色转换阶段,实现角色转换的衔接过渡。二是学校要为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新手教师的差异性,了解新手教师的个性心理需求和职业发展追求,不仅要给予新手教师一定的适应时间,还应采取师徒帮扶模式,以老带新,以优促新。不论是中小学的管理人员,还是资历颇深的教师,自上而下都应积极为新手教师提供关怀协助,改善互不干涉的个人主义工作文化,为其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他们在这个新的环境中能够活得安心,教得用心,做得真心,行得正心。
最后,促进大学和中小学间的交流与沟通。新手教师在入职初期有相应的指导固然很重要,但是不同的学校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样至关重要。为此,深化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借助U-S合作,双方共同携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互为依伴,展开超越于利益之上的身心与身心的合作,实现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的互动(16)吴康宁:《从利益联合到文化融合:走向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5-11页。,大学的理论可以和中小学的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面对面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既可以拓宽大学文化的实践影响,也可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性。让直率、感性和讲究经验与实践的中小学文化感染和启发大学教师教育者,让大学文化的理性思考、对事物本源探究的态度和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引导中小学教学工作者(17)张景斌:《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动因、经验与反思》,《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第84-89页。。我国当前一些地方开展的教育创新实验区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表现形式,“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脱产与置换”等都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育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推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不仅需要学者的倡导、学校的联动,更需要教育部门从中协调。作为大学与中小学的沟通协调者,教育部门要扮演好统筹者、协调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努力提供基础条件,有效整合资源,创造与高校、中小学三方合作的机会与氛围(18)闫建璋、李静:《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形成机理探析——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7期,第49-55页。,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携手帮助新手教师渡过文化冲击的难关。首先,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和教师技能比拼。这会使高校了解到中小学对准教师的要求,也会使中小学了解到当前师范生的培养状况。双方知己知彼,共同帮助新手教师提前打好预防针,提高其在中小学文化氛围中的生存适应能力,引导其在今后的中小学职业生涯中积极向上发展。其次,可以支持高校、中小学以及电视广播平台展开合作,开设一些电视栏目讲堂或者广播频道,请一些高校教师教育学者、中小学专业教师以及心理学专家从不同角度、领域为中小学新手教师科普应对文化冲击的相关知识和案例,并开通咨询热线,为新手教师化解冲击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实际措施。此外,号召各级各类学校举办教师研修活动,并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定期集合不同年龄层的优秀教师和新手教师开展教师研训活动。通过各种严肃的修习活动和轻松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让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也可以让大家借此机会加深认识和联系,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还能让新手教师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归属感,更加向该环境靠拢。
综上,新手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易遭遇价值文化、身份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冲击,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冲击则会引发很多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新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很大打击,从而影响新手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种冲击,减少文化冲击带来的负面效应,帮助新手教师积极适应异质文化,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尽快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