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基于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研究

2022-12-27王立胜

齐鲁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决议哲学马克思主义

王立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248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通过实践实现了与世界的统一,世界也由此被重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研究中国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本指导,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外国哲学的有益成分,重构了中国哲学历史,形成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为批判旧的社会制度、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探索中国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也使自身成为中国道路的哲学表征。本文通过与中国传统哲学功能、西方哲学功能的对比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具有这个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在实践中的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基本内涵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能够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提供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看待事物。哲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为人们的实践指明方向、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同时,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给予人精神力量,是推动人们进行社会变革的强大精神武器。哲学的基本功能在不同哲学体系中有不同表现,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关注社会现实,其功能集中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方哲学试图对世界做出解释,寻找世界的最高统一性;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根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基于中国改造社会的实践需要,不仅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还具有改造世界的功能。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

注重关注社会现实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因之,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集中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功能定位不仅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强调维护社会秩序与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

儒家学派自创始人孔子开始就一直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这部著作阐发了儒家重要的政治理想,其开篇便论述了“三纲领”“八条目”。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修齐治平是对“三纲领”“八条目”的概括。儒家思想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修齐治平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精神。圣人是儒家的一种理想人格,君主不但能够正己修身,提升自我修养,还能够治国平天下,实现内圣外王。在儒家学派看来,政治与道德教化是统一的,孔子讲“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君主唯以德行和仁爱治理国家,才有可能被人民爱戴,唯有践“仁”行“礼”,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

中国传统的仁礼体系通过社会实践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以此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修身。从内圣到外王,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周游列国,积极入世,寻求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旨在恢复西周礼乐文明的社会秩序。在孔子看来,如果各国都做到“仁”与“礼”,那么社会秩序就会得到恢复。孟子将君子具体化为“大丈夫”,提出“大丈夫”也是为了其仁政主张的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张载:《张载集》,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320页。等与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相契合,对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重视现实,关注社会人生,主张经世致用,采取积极的入世态度,建立了庞大的仁礼体系。中国哲学从社会现实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于现实生活,旨在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二)西方哲学的功能

哲学在古希腊文中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就是对智慧的追求、对世界本原的追问。综观整个传统西方哲学,哲学家们都试图对世界做出解释,寻找世界的最高统一性。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哲学家们就在探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本原的本义是原初,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始终起着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理由。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首先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并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类无定的本性或自然;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等等。

巴门尼德对自然哲学家从自然中寻找世界本原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奠定了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基础。巴门尼德首先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开来。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哲学的追求,他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认为人应该从对自然哲学的追求转向研究自己身边的事情,主张首先对人自身进行研究。苏格拉底认为,在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的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先通过观察人的心灵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内在原则规定外部世界,即通过反求诸己来认识世界的规定性,这个规定性实际上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规定性。人的智力能够提供这种规定性,并且允诺这种规定性的出现。苏格拉底以人的心灵为世界立法,从人的心灵出发寻求对世界的解释。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万物因分有理念而存在,一个事物之所以大,是因为分有了大的理念;一个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分有了美的理念。理念是事物的模本,事物的发展和趋向是无限接近于理念,而不能成为完美的理念本身。事物和理念的关系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是具体和普遍的关系。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理念世界是可感世界存在之原因,柏拉图由理念出发来解释世间万物。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哲学命题,试图通过怀疑来寻找一个无可置疑的真理,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建立一座知识的大厦。通过这种方式,笛卡尔确立了主体的独立地位,并将之作为一切认识的基础。康德真正确立了主体性的原则,他为了寻求知识的确定性,综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创造性地进行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认为:“向来人们都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但是在这个假定之下,想要通过概念先天地构成有关这些对象的东西以扩展我们的知识的一切尝试,都失败了。因此我们不妨试试,当我们假定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的知识时,我们在形而上学的任务中是否会有更好的进展。”(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页。康德颠覆了认识必须符合对象的观点,他认为,不是观念去与对象相符合,而是对象先与我们的观念相符合。康德将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中提出的新观点进行类比,将对传统认识论的颠覆看作认识论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使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但是,他将世界分为本体界与现象界,只是在现象界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本体界的自在之物却是不能认识的,走向了不可知论。黑格尔实现了对康德哲学的超越,将传统西方哲学推向了顶峰。黑格尔认为,在物体背后有一个超感性的存在,世界的本质就是精神,一切都是精神的作品。黑格尔虽然认为世界是人所创造的,但是他所说的人实质上是绝对精神,世界是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中开出的。虽然黑格尔“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1页。,但是对世界的把握仍然是在思想内部进行的,没有接触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还停留在解释世界的层面上。

传统西方哲学“从表面的直接的感性存在超越到非时间性的永恒的普遍概念中去”(5)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页。,哲学家们在把握世界的过程中,派生出抽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两个世界,旨在寻求世界的最高统一性。恩格斯评价黑格尔时指出:“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要得到证实,人类就要马上把他的哲学从理论转移到实践中去,并按照黑格尔的原则来改造整个世界。这是他和几乎所有的哲学家所共有的幻想。”(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1-232页。在西方哲学家们看来,只要找到世界的最高统一性,就能够解释世界,从而改造世界,但这只是一种幻想,这种改造只是对抽象观念的改造,并没有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因此,传统西方哲学的功能只是解释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而其根基又是中国文化的。所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来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又根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它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功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表现和应用,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呈现。

马克思以实践为核心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进行批判,阐发他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使哲学的主题由解释世界转换为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与社会现实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的哲学,植根于社会现实,始终将批判社会现实、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0页。“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55页。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式不仅仅是简单地使世界的存在发生变化,而且更是对不公平不公正事物的打破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建立了一个新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颠覆了主客二分的传统西方哲学,使哲学研究的主题从传统形而上学回到现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主体是现实的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现实的人”即无产阶级通过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对资产阶级以及自身的阶级地位进行否定,将世界改造为自己所需要的样子,即共产主义。马克思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并对其进行了批判,资本生产“对生活世界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要理解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状况,就必须深入地进行资本批判”(9)董彪:《从形而上学批判到资本批判——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第30页。。资本主义社会服从资本逻辑,一切都被资本操控,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都发生了异化。无产阶级要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中解放出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就必须改造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才能摆脱被奴役的命运,每个人都得以自我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不是要反对现代性,而是要对现代性进行重构。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尖锐化,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束缚,也阻碍了现代性的发展。要使现代性进一步发展,就要通过无产阶级的力量进行斗争以反对资产阶级,瓦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着眼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不满足于仅仅对世界进行解释,而是直面现实问题,找到社会问题的症结,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功能的超越。尽管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是实践性的,但是,它的实践功能只局限于修齐治平,而没有对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现状进行变革和改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中修齐治平的实践性,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产生的一种更合理、更先进的哲学。

国外资料表明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45%,青春期为11%~30% 。男女间发生率在不同文献报道亦不同。常见的睡眠问题表现为睡眠时打鼾、憋气、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夜惊、梦呓、失眠、不愿上床睡觉等。夜间睡眠不佳将使儿童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能受到损害,也会引起一系列情感行为问题,如好斗、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质量。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批判旧的社会制度,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地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地取得成功,为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具有改造世界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具有改造世界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这个功能,是因为其与旧哲学出现了根本断裂。在传统西方哲学中,人与世界是主客二分的,马克思将形而上学的超感性世界转化为人的实践世界,实现了对超感性世界的颠覆。费尔巴哈突出强调了感性,并将其与超感性世界对立起来,但是费尔巴哈的感性世界是抽象的,仍然停留在形而上学的层面。马克思对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9页。。费尔巴哈的缺陷是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客体只是通过主体进行反映,而主体仅仅是对客体的简单的“照镜子”。他没有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只是以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感性对象,把感性世界理解为一个纯粹的、与人的实践毫无关联的客体。费尔巴哈贬低了超感性存在,实质上是取消了人的主体性,将人看作是一个冰冷抽象的存在物,仅此而已。

马克思真正走出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迷宫,将人与存在物统一起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世界,世界是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中开出的,也就是说,绝对精神就是自然界,实际上还是把自然界与绝对精神相区分了;但是马克思说世界就是哲学,“这个世界是思维和存在、人与世界历史的完全同一,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历史的世界本身,这印证了马克思‘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的论断”(11)王清涛:《马克思哲学之哲学形态革命》,《理论学刊》2021年第2期,第49页。。马克思对世界重新进行了解释,在他看来,世界是由人的实践活动而生成的,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进程中,人与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这个世界是人的实践的产物,而整个世界由于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活动而有意义,因此这是人的实践世界。在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学说进行辩证否定后,马克思发现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哲学,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实践的基础上,世界被重构了。马克思明确指出,世界是人的世界,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实践,且人通过实践推动世界变化发展。“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46页。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满足其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但是自然界的直接存在形态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为了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保证生存和生活,人们就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因为进入了人的否定性存在中,成为了人的否定性结构的一部分,即通过人的否定而与人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即世界,这个世界是人对存在物的否定。”(13)王清涛:《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66页。人通过否定性的实践活动对给定存在进行否定,改变了自然界的直接存在形态。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因人的否定性活动而生成,人绝不是外在于世界的存在,人与世界是统一的,因为有了人,才有了世界。马克思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解构,使传统形而上学的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这两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人的生存世界。

世界是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所建构的,“现实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给定存在进行否定,不管给定存在原来是什么,“现实的人”将自己的意志融入对象中,给定存在就变成“现实的人”所需要的样子。“现实的人”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了世界的本然状态,世界是被人改造的世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出现的。世界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人的否定性活动的改造而形成的。经过人的否定性活动,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了,而是通过人的活动建立的世界。在远古时代,世界由森林、沼泽、荒漠、戈壁、大海等组成,人类无法生存,为了生存和生活,“现实的人”通过实践活动制造工具、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修建道路等,形成了属人的世界。一切都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包括人的日常用品也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比如,一个木匠要制造一张桌子,这个木匠通过否定性的制作活动使一根木头变为一张桌子,这张桌子是木匠按照自己的意志所建构的。不仅桌子如此,我们看到的教室、黑板以及校园等等,都是人对给定存在进行否定之后才形成的,都是通过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世界是劳动的作品。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于外部世界中,世界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改造成的这个世界体现主体的意志,这个世界是属人的世界。

马克思取消了形而上学,将人与世界统一起来,世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哲学成为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本身,实现了哲学与世界的同一,哲学真正成为世界,世界真正成为哲学,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批判社会现实、改变旧世界的功能。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实践表征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社会现实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成功。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使中国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使中国文化的发展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次实践第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继续批判,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取得的稳步进步,坚定了国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信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第一个三十年进行全面反思,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高度,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为重要方法论,深刻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科学分析时代问题,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转换,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创新性的理论指导。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寻找

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等人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其不懈努力之下,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党未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以对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等认识不足,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从而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正是通过总结过去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58-659页。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地加以应用,并号召每一位党员都能够摒弃头脑中的教条,将马克思主义灵活地进行运用。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分析,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认真研究,深刻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革命中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等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艾思奇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付出了不懈努力,后来他提出将哲学研究中国化、现实化,正如有学者指出:“这种哲学的特质就是真正能够解决人类生活上事实的任务,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指导我们做事,其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王海锋:《艾思奇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第69页。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国面临着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现实。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挽救民族危机,改变中国的社会现实。艾思奇提出的将哲学研究中国化、现实化与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相一致,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具体现实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分析中国的特点和规律,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其次,艾思奇认为,真正的哲学要在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进行发展、创新,毛泽东哲学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艾思奇将毛泽东哲学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内容以及发展逻辑,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恢复国民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社会条件。1953年,根据中国具体情况进行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6)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第9页。。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最大实际是“一穷二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只能向苏联学习,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等都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对此,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页。鉴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因此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付出了不懈努力,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发挥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战争年代发挥的作用更大,和平的新中国需要新的思想来焕发生机,然而,中国共产党把稳时代的前进方向,深刻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它是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应该自觉加以消化和应用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但是需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在此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失误。比如,“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这样典型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党的拨乱反正的任务。1978年,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拉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打破了多年的思想禁锢,开启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加深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认识,恢复并坚定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3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然而这种所有制形式并不适合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党中央对第一个三十年的所有制模式进行反思,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并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大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左”倾思想的长期束缚,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要适合中国的情况,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使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得到提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开启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内出现了思想僵化、腐败等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判断世界形势的新特点以及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以上种种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作用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在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奋斗环节,值得深思。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中国落后贫穷的面貌,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转换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引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变化。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催生出新的理论,“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重大的理论问题”(20)孙正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担当》,《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第7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时代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主要矛盾的合理解决中,将诞生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或‘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21)王立胜、王清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确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62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科学判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直面中国的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发展。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有效控制本国疫情的基础上,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从而改变世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决议哲学马克思主义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读决议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包哲学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