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院校基层党支部的创建与创新实践

2022-12-27龚新怀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闽北竹材产教

王 巍,黄 婷,龚新怀

(1.武夷学院 党委组织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建校时间较短、地方财政资助有限及所在城市偏僻等,地方院校在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上较弱,在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上很难甚至永远无法追赶上老牌本科院校。因此,地方院校实行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开展院校专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协同,实行产教融合发展,是地方院校能够获得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2017年国务院下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指出,高校要打通专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壁垒,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为我国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助力[1]。该意见出台对地方院校探索办学新思路,实现特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的领导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了具体部署。党支部是党组织的最基本单元,是党的各项事业推进的前头堡和最前线。加强党支部建设,是落实党的政治核心和领导作用的必然抓手[2]。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委领导组织下的基本单元,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夷学院是地处福建闽北山区的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紧抓应用型转型发展战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武夷学院党委下属71个支部,其中竹生态产业协同中心支部立足闽北山区的竹资源和竹产业优势,组建各类竹资源创新研究平台,助推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竹生态产业协同中心支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党建创新实践与探索,为我国地方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创建与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传统地方院校基层党支部创建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领导作用弱化

高校教师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所谓“教学是立身之本,科研是发展之道”,教学和科研占据了普通教师绝大部分的精力,尤其是科研工作,能切实带来利益和职称的升迁,是高校教师最关心和认真对待的工作内容。而党组织活动,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等关乎利益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因此自然不被高校教师所重视,导致党支部的号召力和领导作用被弱化[3]。

(二)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两张皮现象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与行政领导是由不同人担任,支部书记对党建理论工作较精通,但往往其教科研业务工作成果并不突出。相反,行政领导往往是教科研成果突出,而党建理论及工作经验较少。党建与行政工作融合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工作关系是否和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党建与行政两张皮现象。

(三)党建工作形式主义

正是由于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作用弱化及党建与行政两张皮现象,必然导致基层党支部在忙于党建工作过程中,较难深入触及中心教科研发展工作,而是忙碌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党组织活动中,较难深入融入到高校教师的教科研中心工作,必然表现为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主义。而这种难以避免的形式主义又将会进一步削弱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领导作用,陷入恶性循环。

二、支部党建创建与创新实践

闽北生态环境优良,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常年居全国前列。中国十大竹子之乡,有3个就落于闽北,竹产业发展也被市政府选定为千亿竹产业战略计划,作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之一[4]。为落实武夷学院党建工作统领和支部的一线战斗堡垒作用,于2018年成立了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支部,将支部建立在科研一线和平台上,立足闽北竹资源和竹产业优势,将竹生态产业和竹生物质材料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对接闽北区域竹产业。

支部通过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及支委,落实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作用,强化基层支部阵地建设杜绝支部党建与行政两张皮现象。支部工作创建注重与学院福建省劳模工作室、竹材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及竹生态协同创新中心有机融合,通过发挥“劳模示范性、团队创新性、党员先进性”三联动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坚持以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确保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持续高效运行与成果产出,不断助力闽北竹产业发展,同时有效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及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

(一)劳模示范性

支部于2018年申创成立了福建省劳模工作室,通过弘扬劳模创新精神,推广示范带头效应。在劳模创新精神引领和示范带动下,支部涌现了一批争先创优代表和成果,近三年中支部成员中共有4位教师分别获得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南平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支部以此先锋和模范作用为基础,在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中,专题开设“介绍身边好党员、党员好事迹”等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在线上、线下的宣传报道,做好支部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激励其他成员不断努力奋斗,营造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支部工作氛围。

(二)团队创新性

支部立足闽北竹资源和竹产业优势,为深化竹资源创新利用,先后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所及政府部门协作组建各类创新平台与协作团队。如与建瓯市科技局协作组建竹公共服务平台,与厦门大学院士共建了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与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6.18创新研究院竹产业(建瓯)分院、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福建何其昌竹业、杜氏木业、鑫森碳业等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了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学院内部整合各专业师生,组建竹资源利用师生共创团队,通过这些创新平台与创新团队的联建,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学科建设与企业产业相融合发展,有效支撑了专业学科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推动闽北竹产业的科技研发与实体制造不断深入发展。

(三)党员先进性

支部积极创建基层党建样板支部,推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落实各项工作的“党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促进支部中心工作开展,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强化支部阵地建设。支部聚焦产教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劳模工作室与院士工作站及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把支部建立自科研平台和产教融合一线上。支部于2018年申报立项为福建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9年申报全国党建样板支部,不断推进支部党建工作发展。

同时,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岗位,立足岗位争先争优,坚持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将支部建在平台上,党员设在岗位上,承诺写在行动上,推进专业建设、科研和服务产业发展。

三、支部创建与创新实践成效

(一)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强化,党建与行政充分融合发展

施行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选配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较强的行政领导挂点担任支部书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于一体,从根本上杜绝了“两张皮”现象。以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组织活动开展为统领,推动支部各项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强化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领导作用,政治理论学习更加有效,“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支部的党组织建设更加完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支部融合科研平台,服务地方竹产业有成效

近3年来,支部依托的竹材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团队,围绕竹类资源开发、竹材加工、竹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及相关领域前瞻技术和关键技术,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承担了省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余获省部级各类奖项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与闽北多家竹材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接“无甲醛生物基胶粘剂开发及其在竹胶板中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高性能竹塑复合材料开发”“竹材微波软化及整形加工技术”等15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有多项成果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与企业成功对接,为闽北竹材加工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咨询与服务20余项,培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效益。

(三)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近3年以来,支部立足竹产业创新研究平台,努力奋斗,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成果。2019年支部被评为首批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支部“竹材创新研究团队”获得“南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支部研究平台竹材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被授予“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2018年支部4人次分别获得“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称号。2020年支部获批“福建省竹资源创新利用”省级科研团队,支部“闽北特色生物质创新利用师生共创科研团队”获得校级立项,“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获得省级立项。此外,指导学校在“挑战杯”创新与创业比赛中,多人次获奖。

猜你喜欢

闽北竹材产教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热处理毛竹材吸湿与解吸特性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闽北红军红色基因演变“七步曲”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