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智慧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2022-12-27周望德李胤珠
周望德 李胤珠 胡 飞
(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 云南玉溪 653100)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拓展,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后劲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和地位受到极大挑战”[1](P159)。为了适应国际特殊环境和国内基础条件的变化,应对“两个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较大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环境和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战略举措和主动选择,对于我国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意义非凡。”[2](P175)其中,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系表现为企业供应链是产业链信息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产业链是供应链的价值体现。未来,智能物流将极大地影响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有效连接和运营效率,“加快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有效整合,为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3](P116)。
一、智慧物流的概念及技术架构
(一)智慧物流的概念。智能物流是以新型物流关键技术为基础,在仓储、加工、包装、运输、装卸、配送等不同环节完成智能感知识别、数据监测分析、运营实时处理和资源自动调节的新型物流形式。它是基于高质量物流发展的需要,将智能生产链与智能供应链相结合,推动智能物流商务模式发展的信息交换过程。[4](P151)在经历了以人力资本运输管理方式为主的人工化阶段、以机械运输企业为主的机械化阶段和以自动化控制信息系统设计为主的自动化阶段后,物流业已经成长为以新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为主的智慧化阶段。它使整个物流系统像在人脑指挥下实时采集和处理信息一样运转,使得智慧物流在硬件和软件融合形式下实现物流专业服务管理、货物智能感知识别、物流管理智能决策和信息高效集成等功能。
(二)智慧物流的技术架。智慧物流的关键信息技术发展总体设计可以分成应用层、存储层、传输层和感知层。具体而言,智能物流的技术架构包括:一是智能运输,通过集成企业应用信息科学技术、车辆识别系统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定位分析技术等各种相关技术,达到管理交通资源、控制内部车辆、管理营运货车等功能,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货物运输目标;二是智能地理,它通过结合智能定位、配送路线优化模型、配送订单向车辆配送等多目标决策技术,实现配送流程优化,根据配送信息的跟踪和空间查询任务与仓库部门协同运行;三是智能仓储,通过对现有仓储管理作业中的货物、数量、位置、承运人等信息进行实时自动采集,并通过作业现场的信息交换,实现货物快速出入库、清点库存、货物库区调拨、货量调整、实时信息显示、温度检测报警;四是智能装卸,通过借助新兴物流系统技术,改变优化物品相关活动的空间位置和存储状态;五是智能信息处理,通过高效准确的信息感知、传输、存储和集成化处理,为智慧物流作业的高效运行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六是智能包装,通过记录包装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利用智能包装技术收集和管理货物的生产和分销,保证货物的安全性。
智慧物流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包括:基本操作,即利用感知识别和位置跟踪技术对商品档案、库存和客户需求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处理,实现物流的智能运营;物流平台,即智慧物流云平台利用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与物流有关联的业务模块进行优化整合,使物流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物流动态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作用相当于第四方物流;产业群落,即通过分析数据进行产品设计,利用智能决策技术把生产技术制造、智慧物流服务、配套金融服务、商业贸易等整合到同一个产业群落里,促进商业企业集团贸易流通的高效运行,最终构建多产业集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二、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一)智慧物流发展环。随着国家智能物流发展政策的出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多式联运模式的发展以及新兴物流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各类科技在智能物流阶段的应用产生了协同效应,使物流信息共享、相互合作、运营优化得以实现。从政治和法律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智能物流,从政策角度加强对智能物流的指导和支持;从经济环境来看,智能物流产业市场广阔,供需双方都迫切需要智能物流服务;从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方面看,近十年以来,我国对于物流基础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持续增加,为智慧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技术环境来看,“智慧物流相关的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末端技术、最后一公里技术、干线技术和仓内技术等物流关键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将越来越广泛”[5](P544)。
(二)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智慧物流涵盖了多个相关领域,产业升级需求和优惠政策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目前,投资热点包括冷链物流、小负荷物流、即时配送、车货配套等领域。其中,车货配送和拼箱物流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都很大,具有很强的投资能力。即时配送、冷链物流企业虽然国内市场经济规模较小,但增长发展潜力大、可投资性较强。2016-2020年我国智慧物流保持高速增长,2017-2020年各年的增速分别为24.1%、19.4%、23.1%和15.2%,2020年市场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
三、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业近些年一直处于一个持续景气、向上发展的态势,智慧物流技术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及发展空间,但其结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中国的智能物流行业还有很多痛点。随着智能物流的深入发展,现有物流系统、结构和能力不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智慧物流成本偏高。智慧物流系统成本偏高,在很多服务环节均未达到全程无障碍和全程高速的目标。不少智能工厂的内部物流系统是非常顺畅的,低成本的,无人操作的。然而,当它与社会物流相联系时,时间成本会立即上升,物流速度会立即下降,物流成本会立即上升。智慧物流的智慧仓储布局、智能运输、末端高质量配送均是优化成本控制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智慧各个关联行业的加速发展,智慧仓储提供方对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操作失误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深化。智能运输成本超过了物流总成本一半,运输中的人力费用和燃油费用呈上升趋势。终端高质量配送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配送时间冲突、偏远农村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道路高度限制,或在一些订单分散、单位面积订单密度低的地区,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智慧物流现阶段仍需要较高的配送成本。
(二)智能物流产业链缺乏战略规划和布局。我国智慧物流全球连接能力和国际物流能力不强,物流结构和物流网络仍存在短板,智慧物流能力与德国、美国等国家仍有差距,智慧物流产业辐射范围不广,阻碍了其发展,因此我们亟待加快以“互联网+物流”为特征的智慧城市物流产业链建设,使上下游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形成一个纵向的基于供应链逻辑和基于产业链的物理的完备智慧连接链条。
(三)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中国的智慧物流基础设施还未真正实现智能化,覆盖范围有限,不能与中国大流量模式、大流量成本相结合,要建设立体化、智能化智慧物流管理系统还需要从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此外,整合国内国际贸易建立快速的智慧物流体系还需多方努力。总的来说,虽然物流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智慧物流在地区、行业等方面的服务范围仍相对有限,服务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智慧物流发展总体缺乏协调性。
(四)智能物流缺乏专业人才。具备综合素质的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智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快发展完善我国物流服务企业的人才培育制度,以适应智慧物流新业态与新商业经济模式的变革。
四、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策略
(一)优化智慧物流发展模式。智能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的关键时期,业务流程和生态系统衍生出新的模式和业态。优化其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在政府推动方面,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作用,为智慧企业物流的发展升级创造一个有利条件;在产业化推动方面,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及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通过差异化促进产业提升;在标准引导方面,以标准导向促智慧物流发展,通过智慧物流标准化来保证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智慧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在市场推动方面,通过强化市场管理机制进行推动,引入中国市场管理机制,企业可以根据人才市场信息需求不断优化技术和产品结构。
(二)加强政府对智慧物流的发展引导。发展智慧物流不仅是今后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主要举措。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社会、政府、企业管理以及服务对象个体的有力支持,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各项经济政策积极引导,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智慧物流业,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以及不断促进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从政策、产业、平台、人才、技术和运营六个方面发展高效物流新模式;在政策层面,要明确政策目标,出台支持智能物流的政策,完善产业链监管机制;在产业层面,促进企业物流信息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引导促进智慧物流产业链结构升级,创新物流产业运作管理工作模式;在平台层面,支持物流标准和信息平台建设,重视数据应用,建立智能物流标准化体系;在人才层面,优化智能物流人才培养路径,通过综合型优质人才的培养增强智能物流产业链活力;在技术层面,加强中国智慧物流信息技术、运营模式创新,增强企业智慧物流创新和应用水平;在操作层面,创新共享合作模式,持续推动智慧物流合作发展,以创新驱动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
(三)加强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基础设施要以支持双循环、智能物流发展为建设目标。依托“新基建”助推智慧物流加速升级,进一步推动物流硬件设备制造水平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大5G基础智慧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使5G技术在智慧物流园区等智慧物流的各个环节可以得到发展更加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5G技术有效连接互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物流服务的参与者,细化分工,提高协同协调水平,通过网络、远程调度等新业务,为智慧物流装备制造和服务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构建中国智慧物流公司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优化智慧物流网络资源配置;提升从业人员智慧物流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可视化应用能力水平,强化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质量和服务工作水平;推动物流仓储设施智能化革新,满足物流“智慧运行”效率。
(四)加强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育。首先,高校应开设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联动的物流管理课程,从而为中国智慧城市物流公司及相关部门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其次,高校应与高智能化水平的物流企业和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促进相关科研技术人员、管理者、高校教师相互学习,资金、技术、人才相互交流,从根本上解决智慧物流关键人才的培育问题。
结语
智慧物流随着技术的变革和产业的驱动将会加速发展,如何让智慧物流惠及更多的人员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持续探索,今后还需要从智慧物流发展的评价机制和实施路径等视角对智慧物流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