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性试题中的创新方向研究
——以2017—2021 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为例

2022-12-27河南刘进全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开放性所学试题

河南 刘进全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来颇热的一种考试题型。这类试题具有材料呈现形式多样、问题设置开放、参考答案多元等特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发挥的空间,能有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等,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开放性试题的缘起及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为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考历史命题专家在试题命制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尝试改革。

20 世纪90 年代末是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早期实践阶段。这一时期的开放性试题在当时是一种典型的创新题,例如,1997 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第44 题首次出现开放性设问: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南唐烈祖李昪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要求:表述应当成文)(12 分)。150 字左右,超过180 字扣分。此设问已带有开放性试题的味道。

1998 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第45 题再次出现开放性设问:根据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经过、目标、结果及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1999 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第40 题的设问:根据材料,评述1975 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改革。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评述应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180 字以内。第42 题的设问: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这两道题旨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哪一种观点,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这两道题是中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试题。

这些试题强调无须罗列材料,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质”而非“量”。该类型试题不断出现,充分说明其得到高考历史命题专家的肯定,为当下此类题型的广泛应用做了铺垫。

21 世纪初期开放性试题短暂地淡出了高考历史试卷研究者的视野,直到2010 年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考历史试卷重新采用了开放性试题。如全国卷文综第40 题第3 问:根据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一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2011 年高考文综试卷开放性试题则以单道试题的形式呈现,设问为:评论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7 年,开放性试题的题号由第41 题变为第42 题,分值为12 分,此模式自此在全国卷中固定下来。

二、开放性试题中的创新要素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开放性试题一直受到高考历史命题专家的好评和认可。自2010 年以后,更是连续出现在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中,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众多创新要素:

1.材料的选取具有创新性

一般来说,历史非选择题(开放性试题除外)呈现的材料都是正统史料,如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Ⅰ第46 题所呈现的材料选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而开放性试题呈现的材料可以是正统史料,如选自吕思勉的《中国通史》(2017 年全国卷Ⅲ)、李亚凡编的《世界历史年表》(2017 年全国卷Ⅰ)等;也可以是带有虚构色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2018 年全国卷Ⅰ)。

2.材料呈现形式具有创新性

开放性试题材料呈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有文字材料形式,如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2 题以文字材料形式介绍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也有表格形式,如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Ⅲ第42 题;还有地图形式,如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第42 题。

3.设问具有创新性

一般来说,历史非选择题(开放性试题除外)都是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具体问题;而开放性试题的问题具有创新性,其问题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观点评析(评述、论证)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2)自主探究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

(3)角色体验型:根据材料,如果你当时是某某,你会怎么做?并解释原因;

(4)聚焦时事型: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友谊馆中,有一组“天鹅之家”烧瓷工艺品——一只雄天鹅引颈展翅,一只雌天鹅曲颈梳理,三只小天鹅偎依在父母身边,它们见证了中美友谊的开端。陶瓷天鹅下面的底座上写着:“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致以最美好的祝愿!”这是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给毛泽东的国礼(美国人把白天鹅称为“和平之鸟”)。请你谈谈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赠送国礼白天鹅给毛主席的内涵;

(5)历史论文型:如“1860 年代的诞生”。试以“1860 年代的诞生”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6)续写故事型:呈现一段故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时情境进行续写;

(7)材料多元型:材料多元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二元对立的材料,如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材料,这组材料性质就属于二元对立的材料;二是多元不对立的材料,如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100 个历史人物就是多元不对立的材料。由多元材料组成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对材料进行阐释、评论的试题,就是材料多元型开放性试题。

4.答案具有创新性

对于一般的材料解析题,命题者会拟定一份参考答案供阅卷老师参考。而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明确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格式规范。可以说,答题要求相当严格,但是其答案一般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一般会提供两、三个答案示例。

5.答案评判标准具有创新性

对于一般的材料解析题,命题者会拟定一份参考答案,并且要求按点给分。而开放性试题会提供一份评分细则。脱离传统的按点给分,通过分层给分,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质化评价。

三、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开放性试题创新点分析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高考历史的必考题型,常考常新。

1.2017 年高考全国卷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2 题,以表格形式展示从古代到21 世纪初钟表的演变历程。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近几年历史开放性试题呈现的材料多与历史大事有关,而该题呈现的材料内容却介绍钟表的演变,属于日常小事,通过小事来联系其背后的大事,这是其创新性的表现。

2.2018 年高考全国卷

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Ⅰ第42 题,材料介绍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该书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要求学生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开放性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近几年呈现的材料多来自历史专家或学者的论著;而该题选用的材料却来自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属于带有虚构色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涉及的“情节”很多。学生只需提取一个情节进行论述即可。因而,该题设问更加具体明确,就开放程度而言不如往年。但是该题材料出自学生熟知的小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2019 年高考全国卷

2019 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2 题,材料以时间和事件为要素组成“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反映了[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对19 和20 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 和20 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要求学生据此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往年开放性试题是以文字材料或图片形式呈现,而该题以时间和事件为要素组成“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让人耳目一新。以一小段文字材料或一幅图片形式呈现,学生易于阅读并分析材料信息,易于下笔进行论述;而该题材料“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时间轴上下均有较多文字材料,该题字符合计307 个,信息量大,内涵丰富,试题难度明显加大。

4.2020 年高考全国卷

2020 年高考全国卷Ⅱ第42 题以图片形式呈现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欧盟的三大支柱,即欧共体、欧洲的外交与安全、欧洲的司法与内务。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由图片可知:欧盟的三个支柱之第一支柱有四项共9 点内容,第二支柱有两项共7 点内容,第三支柱有6 点内容。答题的要求是:从每个支柱各选一点,将三个点联系起来进行论述,从理论上讲,总共有9×7×6 即378 种方案。此题答案的开放性更强。

5.2021 年高考全国卷

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第42 题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要求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阐明了认真学习历史、涵养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指引下,从2016 年以来,高考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考查明显增多。

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对党史的考查出现在第42 题,以地图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党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考查党史是2021 年高考历史试题最具创新之处。

同时,该题设问与以往以一次会议或一个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分析明显不同,能够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整体史观。

最后,图片共列举了10 次重要会议,任选两次会议进行论述,那么,理论上将有=45 种方案,答案的多元是创新性的体现。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必考题型,常考常新。为应对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尽可能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在新情境下多角度解析新材料,辩证解答新问题。

猜你喜欢

开放性所学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揭开面纱,审视三角形开放性试题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非所学
非所学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