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以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为例
2022-12-27王永生朱水芬陈云明范永慧杨启慧
王永生 朱水芬 杨 海 陈云明 陈 松 江 亚 范永慧 杨启慧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1)
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是蚕桑产业的一项革命性技术[1],是一种根据家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需求,采用适当原料经人工配制成饲料以代替桑叶的饲育方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是家蚕人工饲料饲育的起步与必然阶段,具有给饵次数少,有利于防病,不受桑树生长与各种污染环境影响,蚕室空间利用率高,饲育成本与桑叶育相当,省时省工,可实现养蚕生产工厂化等诸多优势。而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加工工艺简单,营养价值高,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喂蚕方法简单,易于小蚕共育实用化。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工效比普通小蚕蒸煮型粉体人工饲料饲育提高5倍以上,比常规桑叶饲育提高10倍以上,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桑叶饲育提高20%以上[2],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技术或将成为未来小蚕人工饲料饲育的主推技术。我国蚕业界经过4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十四五”以来,家蚕人工饲料养殖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在小蚕人工饲料饲育的饲料配方、加工工艺、饲养技术等方面已经基本成熟[3]。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在部分规模化小蚕共育中得到了应用[4]。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饲育研究起步晚,现阶段,在家蚕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研究及农村生产示范试验主要以1~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3~5龄桑叶饲育的养蚕模式开展,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我们在小蚕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关键环节,会出现家蚕发育不齐与发病、饵料发生霉变与保湿效果差、不同批次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吸水时间及饵料的粘稠度有差异、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断供或停产等问题。本文结合实践与相关文献分析影响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因素并探讨改进措施,以期为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1 影响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成绩的主要因素
1.1 催青过程中的气象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蚕种催青是保证幼蚕孵化整齐、蚁体强健的重要环节,人工饲料饲育对所用的蚕种催青及补催青的要求更高。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用于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家蚕品种资源材料和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品种的蚕种数量比较少,在催青时,通常是将用于人工饲料饲育的蚕品种和进行桑叶饲育的蚕品种混杂在一起进行同室同标准催青。而人工饲料饲育与桑叶饲育在饲养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要求的标准均有所不同,用常规桑叶饲育所用蚕种的催青标准对用于人工饲料饲育的蚕种进行催青,可能会对获得的用于人工饲料饲育的蚁蚕质量有所影响,从而影响到我们在家蚕品种选育过程中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效果。有相关研究表明,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好的蚕品种,在蚕种不良、催青及补催青温湿度调控不当、黑暗处理时间过长、收蚁时孵化不齐等条件下也会出现疏毛率降低的情况,进而影响人工饲料的饲育成绩[5]。
另外,在蚕种催青过程中,时常有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未及时解剖胚胎掌握其发育进度,没有适时准确地调节催青的温度、湿度、光线及进行通风换气、调种摇种等,甚至有的工作人员为了图方便,根据经验和出库时间的天数来确定与调节当天的催青环境因子。不专业、不标准、不细致的催青操作,会直接影响到蚕种的孵化整齐度、蚁体的体质强健度等,容易造成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过程中家蚕发育不齐、发病等情况。
1.2 蚕期中的卫生消毒防病因素
常规桑叶饲育的家蚕幼虫肠道里含有能使病毒不活化的红色荧光蛋白和具有抑菌作用的低分子物质,而人工饲料饲育的家蚕幼虫肠道里缺乏这些物质,因此对各种病原都十分敏感,抗病能力较差,所以人工饲料饲育中对消毒和病原隔离要求比桑叶饲育更加严格[6]。蚕病综合防治措施要贯穿于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即整个养蚕全过程。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只重视养蚕前、养蚕后期的消毒,忽视蚕期中的卫生消毒防病工作,从而给病原留下了滋生蔓延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过程中,消毒用的漂白粉液都是凭经验兑制,并未每次都测定有效氯浓度是否达标,忽视了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在饲育操作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管理比较粗放,导致卫生防病制度贯彻不彻底,具体表现如下:(1)部分工作人员消毒防病意识弱,卫生防病工作没做好,如有时进出蚕室忘记换鞋,给饵前和除沙后不洗手,除沙工作服和给饵工作服混放在一起,且对工作服清洗频率低等。(2)对病、死、弱小蚕的处理不规范,直接随手扔在装垃圾的袋子或撮箕里,除沙后对蚕室地面等环境的消毒草率。由于消毒液具有刺激性气味,工作人员在消毒时速度很快,甚至偷工减料,导致漏消、忘消的现象发生。上述情况造成病原大量积累留存并繁殖扩散到养蚕环境中,增加了家蚕发病的机率。
1.3 饲育配套设施条件及饲育操作技术因素
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自身具备细菌等微生物繁殖的良好条件,虽然添加了抗生素和防腐剂,但其抗菌效果有限。在适温适湿饲育条件下,饵料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不会发生霉变。但在气候变化大的蚕期,饲育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保证蚕室始终保持目的温度、湿度,再加上饲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精细等问题,会出现饵料霉变或饵料过干的情况。如室内湿度偏高容易导致饵料发生霉变,影响家蚕的发育强健度、整齐度;如室内湿度偏低容易导致饵料过干,影响家蚕食饵,造成家蚕发育不良。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饲育环境中的配备设施不完善。(1)没有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专用蚕室,小蚕人工饲料饲育和大蚕转桑叶饲育、上蔟都是在同一间蚕室进行。我们在小蚕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过程中,用于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蚕室是未改造过的原有用于桑叶饲育的蚕室,门窗老旧且关合不严实,影响到对蚕室内温度、湿度及气流的有效控制。(2)设施设备不完善,我们目前用于适应性品种选育研究的蚕室虽然配备了空调、自动控温加热架,但缺乏有效调控湿度的自动装置,湿度的调节只是通过地面洒水、简单的电动补湿器补湿以及采用薄膜覆盖育等方式来实现,不易达到人工饲料养蚕时蚕室所需的温度既要高、湿度也要大的饲育条件。而且蚕室环境的温度、湿度会随养蚕季节的气候变化而变化,如在不同的养蚕季节,如果室内湿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饲料的含水率也会随之有所变化。多湿的养蚕季节饵料容易过湿,干燥的养蚕季节饵料容易偏干。另一方面是饲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精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们在进行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时,采用饲育盒与饲育框饲养的方式,由于蚕座密闭,湿度长时间饱和,饲育盒或框与蚕室内的温差会产生凝结水,其次工作人员在对经过漂白粉消毒液浸泡过的蚕网、饲育盒、饲育框、塑料薄膜等蚕具漂洗时,不认真负责,漂洗后的蚕具仍残留漂白粉白色沉淀物,在饲育操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很容易使凝结水、漂白粉沉淀物沾到饲料上。(2)在兑水配制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湿料给饵料时,有时工作人员图省事,未严格按照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操作进行湿料配制,仅凭自己经验或感觉确定加水量。有试验表明,干体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加水量的多少与养蚕成绩有很大关系,如果加水过多饵料会发粘,给饵时难于铺均匀,进而导致家蚕食饵分布不均影响到发育整齐度;如果加水过少小蚕颗粒人工饲料会吸水不充分,饵料过干,影响家蚕的摄食与发育[2]。有学者也持有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投喂饵料均匀平整、家蚕分布均匀是家蚕发育齐一的基础[7]。(3)在配饵和给饵操作时,不戴手套,双手直接接触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进行操作,导致病原微生物侵染并在饵料上不断增殖。(4)有时在饲育过程中发现饵料有霉点初期,只简单地在蚕座发生霉点饵料的地方撒隔离剂,没有进行铺网除沙,蚕座中的饵料霉点会不断扩散,导致蚕座发生大面积霉变,引起僵病等蚕病的发生。
1.4 小蚕颗粒人工饲料的生产工艺与供应因素
一是在饲育过程中,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吸水时间及饵料的粘黏程度有差异,如有个别批次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在兑水调制时,水渗入干体料的速度缓慢,吸水充分均匀需要20 min以上,导致饵料调制完成时,先吸水的外层颗粒湿料已经开始发软;有个别批次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在常规短时间内兑水调制完成时,颗粒湿料间就容易粘黏在一起。以上情况会导致给饵后期饵料发黏程度严重,难以铺均匀,极大地降低了给饵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到给饵后蚕座的平整度,导致家蚕食饵后分布不均匀。二是出现小蚕颗粒人工饲料供应不足或停产的情况,导致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选育多年的品种不得不改用小蚕粉体人工饲料继续选育,影响了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的进度与质量。小蚕颗粒人工饲料的品质稳定问题可能与加工工艺、颗粒人工饲料配方原料如成形剂、颗粒人工饲料的大小、膨化率、硬度[8]等有关。供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在家蚕人工饲料生产尚未实现商品化,均为小规模、分散的生产,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院所和研究机构可以生产数量有限的人工饲料,并且时常受原料供应与生产工艺的影响,饲料质量与数量不稳定,甚至停产。其次目前应用的膨化颗粒人工饲料主要是针对饲养1~2龄蚕研制的,用量较少,人工饲料生产厂家难以有经济效益。因此生产小蚕颗粒人工饲料的厂家在优化饲料配方及改善生产工艺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品控不稳定,产量按预定好的需求量生产,很少会有库存或库存量较低。
2 改进措施
2.1 建立健全蚕种催青管理制度 不断改善催青硬件条件
首先要继续加强蚕种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催青管理制度:一是要继续加强蚕种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每位参与催青的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催青的各个环节,保证催青技术到位。二是催青工作中要指定专业技术骨干专人负责催青过程中的解剖胚胎环节,掌握胚胎发育进度。三是要落实24 h有人值班的管理措施,进行定时调种和温度、湿度的监控、记录。在催青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要严格按催青标准执行,抓重点胚胎(调节好丙2起点胚胎,把握好戊3胚胎高温保护),做好黑暗处理(己4胚胎开始保持黑暗保护),与此同时,要尽量避免用于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蚕种转青卵和蚁蚕冷藏,因此进行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相关人员要切实做好用种计划,制定好收蚁时间以便确定催青适期。其次要不断改进催青硬件条件,可选择原有的个别催青室加以适当改造升级,改建成用于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蚕种专用催青室,并配备自动温度、湿度调控等装置。同时从事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研究人员要继续摸索研究人工饲料饲育所用蚕种的催青标准。
2.2 增强消毒防病意识 坚持卫生防病制度
一方面,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增强消毒防病意识。结合生产实际,利用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的合适时间,对饲育工作人员以集中培训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卫生消毒防病的技术培训,建立并充分利用微信、QQ工作群等通讯手段发布各种消毒防病技术、注意事项以及做好卫生方面工作要求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除做好养蚕前、养蚕后的全面彻底消毒工作外,务必坚持蚕期中卫生防病工作制度贯彻始终,切实将卫生消毒防病工作落实到日常养蚕工作中,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工作人员进出蚕室必须严格遵守换鞋制度,进入蚕区与蚕室要换鞋,蚕室穿的鞋每天用漂白粉液浸泡消毒,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此项工作,同时配备一定量的一次性鞋套,解决来访指导学习相关人员脱鞋换鞋的麻烦,且让蚕室环境不受污染。二是进入蚕室前要换工作服、戴口罩和帽子,每次给饵前与除沙后要用肥皂洗手,除沙与给饵工作服分区挂放,严禁除沙与给饵工作服混穿,除沙工作服最好当天除沙后进行清洗,做好个人防病卫生工作,防止人为传播,此外淘汰的病、弱、死蚕要扔在专用消毒盒里。三是要由技术员负责配制标准浓度的消毒液体,并测定所配消毒液的有效氯浓度,确保漂白粉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同时加强对蚕期中各个环节消毒工作的监督。四是要制定卫生消毒防病工作方面的相关奖罚制度与管理细则、办法,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配备防毒面具、防毒口罩、眼罩、塑胶手套等防护用具。人工饲料中虽然添加了抗生素和防腐剂等药物,但在目前我们尚未达到无菌饲育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饲育过程中仍容易发生细菌性肠道病等,所以饲育过程中要严格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将病原隔离到蚕室外,创造清净的饲养环境。同时,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消毒防病工作中必须注重消毒效果,保证各个环节消毒的漂白粉消毒液浓度达到消毒标准。
2.3 改造及改善饲料育环境条件 严格执行饲养操作规程
家蚕人工饲料饲育,蚕室的温度、湿度条件及无菌操作等技术条件要求较桑叶饲育严格[9]。饲育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气流等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到人工饲料饲育的成绩[10]。而饲育环境保持清净[10]程度或洁净级[11]和饲育环境中的气象条件调节都与饲育基础硬件设施设备密切相关。针对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中配套设施不完善与操作中不规范不细致等情况,进一步围绕解决饲育过程中饵料发霉或过干,家蚕发育不齐或发病等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是采用工程措施,改造改善蚕房。对现有的蚕房蚕室进行改造升级,建立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专用小蚕室、转桑叶饲育大蚕室、更衣室、空气浴消毒室、饵料制作室,对原有老旧门窗进行更新,对墙面和地面按照人工饲料饲育要求进行翻新升级。二是不断改进与完善设施设备,尽可能实现饲养环境的气象条件自动化控制。每间蚕室配置自动温度、湿度调控装置与温度、湿度电子显示器,安装换气扇与自动除菌装置,对养蚕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准确监控并有效调节及空气消毒,为家蚕提供一个相对舒适无菌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也能减少人员进出蚕室的次数,降低病菌进入蚕室的机会。三是严格执行饲养操作规程。制定日常工作表来监督掌控并记录蚕室的温度、湿度、气流等气象状况与卫生情况等。在整个饲育过程中,除饲育环境和蚕具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做好卫生消毒防病工作外,在配饵、给饵等操作环节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同时,必须佩戴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严禁用手直接触摸饲料,并避免身体接触饲料;在掀开覆盖塑料薄膜和饲育盒盖时动作要轻,细心操作,防止凝结水滴在饲料上;在干料兑水时加水比率要严格控制,一定要严格按照人工饲料加水标准比率来加水;经过浸泡消毒的饲育框、饲育盒、蚕网、塑料薄膜等蚕具,漂洗时一定要把漂白粉残留物漂洗干净;老化和破旧的蚕具要及时更换,覆盖的塑料薄膜可更换为很薄的地膜,一次性使用;饵料发现长霉点时要及时撒隔离剂、铺网,更换新的饲料并除沙;人工饲料饲育过程中,严禁使用石灰进行止饵。
2.4 探索小蚕人工饲料生产的最佳工艺 建立完善饲料生产与供应体系
一是收到不同批次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时,在养蚕前进行本批次人工饲料的吸水时间测定,确定并掌握该批次人工饲料的适宜吸水时间与饵料粘黏程度,突出做好收蚁及补饵前相关工作的计划,保证饲料吸水充分均匀,又不会因吸水时间影响饲料颗粒间离散性导致发黏严重。二是云南省从事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蚕桑公司、企业及相关蚕桑站与科研机构做好每年及每批蚕所需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数量的计划,讨论协商并确定一方为代表,统筹做好小蚕颗粒人工饲料供应与需求的关系,负责统计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数量,与人工饲料供应方签订长期稳定的合同,或与人工饲料厂家建立合作关系,比如原料桑叶的供应等。同时业内专家继续探索研究颗粒人工饲料生产的最佳工艺,包括双轴挤压膨化机的转速、压力、温度等,进一步开展影响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吸水时间及饵料颗粒间容易粘黏等因素的研究试验工作。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相比条状人工饲料饲育技术,优势明显更胜一筹,或将成为未来小蚕人工饲料饲育的主推技术。但该技术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与之相适应的家蚕品种选育时间短、品种少,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建议业内专家、领导要对颗粒人工饲料的供应加以重视与支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颗粒人工饲料保障供应的支持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家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技术、资金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较为完整的家蚕人工饲料产业化供应机制,让家蚕人工饲料原料的供应与质量、家蚕人工饲料的生产与供应等环节得以保障并更好地开展,保证家蚕人工饲料供应量以及质量和饲育效果的稳定性,确保颗粒人工饲料饲育各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持续推进。
2.5 加快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研发 提高现行人工饲料品种的适应性
创造家蚕无菌、舒适的生长发育环境,保障人工饲料饲育所需的物资,加强饲育管理,都只是外在的因素,而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和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是加快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基础。虽然国内外对人工饲料的配方已经研究了50余年,配方基本定型,但饲料配方的改进是无止境的。不同的蚕品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饲育需求(如丝茧育、种茧育),需要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12]。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不仅是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改进人工饲料配方、降低人工饲料成本的前提条件[13]。目前我国在家蚕人工饲料饲育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实现了应用,但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突破:一是要加快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现行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进一步对人工饲料成型剂及廉价人工饲料原料的研究。饲育过程中,除了家蚕品种和人工饲料外,还要加强迟眠蚕淘汰工作,做好眠起处理,加强提青分批。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认真总结经验,综合分析人工饲料饲育中家蚕不同龄别所需合适的蚕座面积、相适应的给饵量、适当的饲育环境,逐步形成家蚕人工饲料标准饲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