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沙田柚高质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2-12-27刘青云江美凤
刘青云,江美凤
(1.容县自良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 容县 537516;2.容县容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 容县 537500)
容县沙田柚有“贡果”的美誉,是广西容县著名的农特产品之一,自良镇为主产区。容县沙田柚果肉清脆、味道清香甘甜,具有润肺、补血、清肠的功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容县沙田柚种植历史已有2 000年,种植中容易受疮痂病、溃疡病、黑星病、红蜘蛛、锈壁虱等病虫害的侵袭,需要优化种植技术,采取综合防治有效避免病虫害的爆发及蔓延。
1 容县沙田柚产品特色及其生长习性
容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区域面积2 257 km2,土壤包含水稻土、黄壤、红壤、砖红性红壤、紫色土、冲积土等6类。明朝万历年间,《容州志》中便对容县沙田柚有所记载,农夫夏纡笍以接枝技法培育出沙田柚,成为容县特产。容县沙田柚果大形美、味道浓郁且甜蜜,单果质量1 000~1 500 g,果实耐贮藏,且贮藏30~60 d后风味更加浓郁。容县沙田柚富含营养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钙、铁等,被誉为“天然罐头”“贡果”。容县沙田柚极佳的口感及风味、丰富的营养使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
容县沙田柚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宜生长温度20℃~30℃,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2 000 mL。对地势要求较高,坡度>10°,土壤pH值以5.5~5.6为宜,土质以砂壤土最佳。
2 容县沙田柚种植技术
2.1 土壤改良技术
容县沙田柚果树树形高大、根系发达,因此要确保种植地块土壤疏松、透气、肥沃且湿润,适宜背风向阳位置。为确保容县沙田柚扩量提质、早生快发,可采用穴植技术,在坡度>10°的苗床上,开挖深、宽、长均为1 m的穴,施足底肥。种植前,检测技术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结合容县沙田柚生长习性对土壤进行改良。幼树阶段,每年11月下旬—12月进行改土,第1年沿东西方向,平行深翻土壤,提升土壤疏松度及空隙率,确保土壤内有效水含量,满足容县沙田柚苗木生长发育需求,耕深25~40 cm;第2年沿着东西方向,采用平行或“井”字形改土方式,耕深30 cm左右。在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施入绿肥、腐熟农家肥等,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
2.2 肥水管理技术
2.2.1 施肥管理
根据沙田柚实际生长情况,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确定氮磷钾元素的比例,并结合容县沙田柚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类型肥料,把控施肥量。以单产80~100 kg/株为例:花期前,以平衡肥、有机肥及磷肥为主,在花蕾出现前每株施3~5 kg硫基15-15-15复合肥,4~6 kg钙镁磷肥、30~50 kg腐熟农家肥;定果前后一周内,施肥管理以提升结果率为主,施有机质肥及速效磷钾肥,其中高钙高钾冲施肥1~1.5 kg/株,腐熟农家肥30 kg/株;为了提高糖度和容县沙田柚特有的蜜香味,每年6月—8月,每株分2次施用经过1个月密封沤制的花生麸2~3 kg、骨粉3~4 kg、3~4 kg硫基15-15-15复合肥。一般在中秋节后停止施肥。采果后,每株施0.5 kg尿素、0.3 kg钾肥、50~100 kg腐熟农家肥,利于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
2.2.2 水分管理
1月—3月,沙田柚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显著提升,此时需要确保土壤含水量超过80%,如遇干旱,需要每隔5~7 d灌水1次,避免因缺水发生落花、落果。7月—9月,需要在保湿的同时降低地温,避免高温灼伤苗木和果实,防止干涝,可在地表覆盖生草;10月后期减少灌水量,使土壤保持干燥状态。
2.3 花果管理技术
2.3.1 疏花疏果
容县沙田柚进入现蕾期后要及时疏花,疏除长势过旺和过弱的花朵,每一结果母枝上保留1束花序,每束花序上保留2~3朵长势中等的花朵。4月上中旬及5月上旬分别进行一次疏果,疏除长势不佳、感染病虫害的果实,将果实密度控制在叶片量的1/200~1/150。
2.3.2 疏春梢
沙田柚树枝梢在春季生长过旺,会导致林间光照、通风情况不佳,果梢抢肥,危害沙田柚幼果正常生长发育,因此需要疏除过多过长的春梢,每条基梢上保留2或3条春梢即可。
2.3.3 人工授粉
容县沙田柚花期一般持续10~15 d,为提高沙田柚果实坐果率,需要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提升授粉率。主要方法为在果园内释放适宜密度的蜂蜜,在人工辅助下利用自然授粉方式提升授粉率;抑或是在晴朗天气下,于8时—11时或16时—18时,在雌花柱头上涂抹酸柚花粉,在此过程中需避免损伤雌花柱头,分3~4次完成全部人工授粉工作[2]。
2.4 合理修剪技术
容县沙田柚种植中修剪技术主要为枝组轮换压缩修剪,一般于果实采收后、春梢萌发前14~21 d进行冬剪。具体方法为:树冠顶端去强留弱,树冠中下部去弱留强,树膛内部强弱适中。当容县沙田柚进入盛产期后,疏除重叠、过于密集的骨干枝,郁闭密集且直立的枝组,衰退枝组,通过树冠修剪适度加大枝条间的角度,确保枝条分布均匀,以此保持果园内良好的通风及光照情况。在整形修剪后及时清除剪除的枝条及落叶,将其移出果园之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害虫、病菌在枝条、落叶内繁殖[3]。
3 容县沙田柚常见病虫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3.1 疮痂病
疮痂病为容县沙田柚种植中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沙田柚树的春梢及幼果。病果表面凹凸不平,降低经济价值。
防治方法:选择长势好、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定植。此外,在冬季需要清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物并进行集中焚烧,减少越冬菌源。另外需要做好果园的日常管理工作,适量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健壮,在谢花后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有效防治疮痂病。
3.2 溃疡病
容县沙田柚溃疡病为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染性,可随雨水传播,主要危害叶片、树梢及果实。受害叶片背面会出现油渍样斑点,继而发展为圆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引起落叶、落果,严重发生时整株死亡。该病主要发生在4月—10月,以5月—7月高温多雨季节最为严重。容县沙田柚溃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苗木带病、果园管理粗放。
防治方法:建立无病苗圃,加强果园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措施,在抽梢期要综合防治害虫,减少枝叶伤口以此避免细菌侵入;同时增施钾肥,控制氮肥施加量,促进枝梢健壮,提高抗病能力;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在喷药前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在4月下旬—6月上旬连续喷施3~4次。用枯草芽孢杆菌和40%噻唑锌400~600倍液交替喷施。
3.3 炭疽病
容县沙田柚炭疽病为真菌性疾病,为害幼果为主。柚树感染急性炭疽病后其叶片会迅速脱落;感染慢性炭疽病后受害叶片边缘及叶尖部位会出现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大量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密切关注沙田柚植株生长情况,确保果园内排水体系及设施完善,在连续阴雨天气要做好果园内排水,避免积水导致病菌滋生、繁殖及扩散。此外,在采用药剂防治措施时需要遵循适度、适量的基本原则,以咪鲜胺或苯醚甲环唑喷施,每隔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4 黑星病
黑星病为真菌性疾病,为害果实为主。该病潜伏期较长,在谢花时入侵幼果,无明显症状,7月开始在果实表面出现近圆形呈淡黄色小斑点,并伴随半透明胶状物流出,后扩大至2~3 mm圆形,边缘暗红褐色乃至黑褐色,中部凹陷,出现黑色小粒点,使果实品质降低,不耐贮藏,且果实在贮运期可继续发病。
防治方法:以防为主,早防早治,谢花时开始用药,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内吸性杀菌、吡唑醚菌酯新型广谱杀菌剂或大生M-45等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轮换喷施4~6次。
3.5 红蜘蛛
红蜘蛛是容县沙田柚种植中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叶片、果实及嫩枝。被害果实、叶片背部呈现古铜色,造成叶片卷缩、枯黄脱落、果实呈黑皮果。
防治方法:注意喷药防治时喷树冠内部、叶片背面及小果上均匀周到。采用73%炔螨特3 000倍液、3%阿维菌素1 500倍液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6 潜叶蛾
潜叶蛾主要为害容县沙田柚嫩梢,特别是未挂果的幼年树的幼年树的夏梢和秋梢。成年挂果树的夏梢和秋梢较少,为害较轻。加强肥水管理,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确保柚树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提高柚树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且要及时清除果园内病枝、弱枝,将修剪后的枝干焚烧。在新梢期可以喷施75%灭蝇胺2 500~3 000倍液喷雾或3%吡虫啉颗粒剂根部撒施亦可以达到良好的潜叶蛾防治效果。
3.7 锈壁虱
锈蜘蛛又称锈壁虱,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以果实为害较严重。叶片被害后,叶背呈烟熏状黄色或锈褐色,容易脱落,影响树势和次年产量;果实被害后,果皮变成猪肝色或黑褐色,称为“铁皮果”,影响果肉品质和外观质量。6月—9月为危害高峰期,直到采果前后还会危害。发生早期,果皮似被一层铁锈覆盖,待出现黑皮果时,已不可逆转,即使杀死虫体,果皮无法恢复。
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可用3%阿维菌素1 500倍或大生M-45稀释400~600倍喷施[4]。
3.8 蚧壳虫
蚧壳虫是容县沙田柚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对柚树造成危害。常发的蚧壳虫品种有吹绵蚧、矢尖蚧、红蜡蚧等,造成叶片枯黄,树皮干裂、营养不良、树势衰弱,果皮煤烟,虫体附着,影响外观和内在质量。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将干枯枝及虫口过多的枝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对树冠枝叶周密地喷施石硫合剂60~80倍液或45%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50~80倍液1或2次,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蚧壳虫于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盛期,可用22.4%螺虫乙酯3 000~3 500倍液喷雾。③合理修剪增加树冠内光照,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
4 结语
沙田柚以其良好品质及丰富营养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种植前需要把握好沙田柚生长习性,根据沙田柚生长需求进行土壤改良,注重果园管理,确保沙田柚高产、稳产。同时要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化学药剂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从而为容县沙田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