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电专业“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2-12-27肖芬叶建兰徐玉娟黄坚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机电家校

肖芬,叶建兰,徐玉娟,黄坚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随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教育事业已经远远不仅限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而将此概念外延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家校合作”管理模式逐渐普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应用需求,也面临着不断发展改进的需要。学校教育管理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家长教育和教师引导两个大方向对“家校合作”管理模式提出现状分析和构建思路,实现学校方和家庭方达成交叉融合,发现并承担彼此教育责任,在学生教育中扮演好各自角色。通过分析高职机电专业管理模式现状为出发点辐射放在相关的研究理论和专业特性,基于此提出高职教育“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两大要点,即关注家校协同合作理念的培养和探索“家校合作”联系纽带的建设,并在第三模块中将这两大要点具体化为高职机电专业的“家校合作”模式方案进行讨论,形成“现状-路径-方案”的“家校合作”管理模式建设应用体系,为机电专业获得更好办学成果助力。

1 高职机电专业的管理现状

1.1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少

由于基层“家校合作”管理模式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实践经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和尝试,在理论研究中,相关的论文方向(如高职教育、机电专业管理模式)也不能够满足高职机电专业“家校合作”管理模式建设更新的需求,也侧面反映了高职机电专业对“家校合作”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尚不充分。

1.2 专业性强

由于机电专业涉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学校内容较多,长期以来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在机电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既没有积累相关的理论成果,也没有实行完善完备的管理模式实践。而在机电专业的“家校合作”管理模式中,又必须要考虑与其他高职院校相关的共性特点,也需要考虑机电专业本身的专业特性,比如考虑机电专业教育中哪些环节需要家庭教育的介入,哪些环节需要学校教育独立完成学生培养等,避免“家校合作”的固有模式被强行套用在机电专业教育中[1]。

机电专业具有很广的适应范围和很宽的专业口径,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知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控制技术、CAD制图等等。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有资质和能力从事加工制造业,可面向需要机电专业人才的公司和企业,在设计、生产、改造机电产品中提供技术支持,在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等领域也可以发挥出其技术优势,由此可见,机电专业需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专业操作性等技能。必须将技能培训作为机电专业的重点去抓,将技能培养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1.3 学生主体能动性强

由于信息技术和泛媒体的广泛普及,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也大大提升,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上的教育机构和知识分享平台获取以往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学到的知识,这就反向推动了“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因为要满足学生的理论知识需要,已经不是学校和家庭所面临的单一课题,而需要将整个管理模式与目前学生的高度自主能动性结合起来,满足更多的思政教育需要和职业教育需要。而与此同时,由于外界传播媒介的不可控制性也非常需要学校和家长能够及时地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第一手动态,避免学生在信息浪潮中迷失方向。

机电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注重提高机械电子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各方面的技能。学习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机电控制等基本理论知识。如学习“机械原理”,掌握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运动学问题、机械系统方案设计问题,从常见的机械设备结构角度出发,研究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掌握机械动力学问题、机构选型和机械运动系统设计问题;学习“机电控制技术”,明确计算机接口、可编程逻辑控制、机电系统工程基础、电机调速等基本技术,掌握机械、电子、控制、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家校合作”管理模式设计

2.1 培养“家校合作”理念

在家校协同合作理念的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和家长两个关键主体的理念转换,传统观念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体现为家长往往不愿意挑战教师权威、尽量避免对学校教育的干涉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2]。与以往传统教育不同,新时期的“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因此,要让家长协同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家长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学校请家长到学校来参与学校管理,首要目的不是利用家长的资源,而是建立与家长的融洽生态环境[3]。

在“家校合作”培养期间,家长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给予支持。广西水电学院机电系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参与机器维修、机器生产与操作等方面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校协同合作作用,学校必须将安全操作的知识、机器的规范操作及家长应该落实的工作告知给家长,强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力度,共同培养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机电方面人才。

学校可创建学习群,由学校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组成。在学校,老师可将课堂所学知识安排到学习群中,把机电操作所需要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安全操作准则分享到学习群中,将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在假期,家长按照学校要求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反馈给老师,促进家校联动共育。

2.2 建设“家校合作”联系纽带

在“家校合作”联系纽带的建设中,要利用网络优势畅通家校合作的渠道与丰富家校合作的方式,如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就可以动员学生家长加入班级内的“家长QQ群”或者“家长微信群”,使家长可以顺利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发展状况,也使学校及时了解家长所需,这种双向互动更利于“家校合作”联系纽带的建设。“家校合作”代替以往“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从领导和被领导转化为相互借鉴学习,创造协同合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4]。

建设家长资源库。要利用新生入学对家长信息进行全面收集,邀请从事机电行业的家长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唤起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家长的参与热情。

搭建完成“云家访”平台,在进行部署时要基于机电专业特色,从数控加工、机械原理等角度着手,探索与创新家访新模式。在“云家访”工作之中,老师的访问工作要涵盖家长对学生学习机电专业的疑虑,学生的心理呵护,全方位引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机电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家校联动共育。

3 “家校合作”管理模式应用

3.1 出台适合机电专业的“家校合作”方案

为了使“家校合作”管理模式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方案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校方与家长们对学生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家庭方面,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其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不仅在物质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保障,更应该在其他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全方面从各个角度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方面,加快建设“家校合作”的品牌构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在加紧建设“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品牌构建,并且积极推进理论成果的研究转化和成果推广。广西水电学院机电工程系在家校管理模式的建设中,应当积极参考借鉴此类品牌的办学理念和前沿思路,使品牌构建和模式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更大范围地促进“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复制推广、基层普及和创新性发展。

学校教学方案的制定也可以考虑引进家庭教育的相关讲座,但由于传统家庭教育讲座的针对性不强、理论大于实际等局限,当今高职教育往往忽略了讲座对“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正向积极作用。可以邀请家长、杰出校友及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分享他们成功的案例与独到的见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关爱。这些独到的见解也给学生带来新的思考,也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基石。

3.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机电专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撑成分,即实体经济的基础专业学科,承担着向国内企业输送更多更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由于机电专业的技术含量较高,实践需求旺盛,其教育中流砥柱就集中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除此之外,机电专业由于技术性很强,若出现失误或者思想懈怠,将会导致安全问题,甚至对整个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机电专业的思政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新时代的背景和新发展阶段下的行业现状,如机电一体化、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保证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不会脱离预想轨道,甚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在机电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促进机电专业重视思政教育,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区域的产业升级等。

机电专业思政教育的“家校合作”还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够获得对行业通识和行业伦理的积累。这种意识形态的积累更多来源于家庭文化的熏陶,在机电专业思政教育中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家庭教育中获取创造力、意志力和道德感,实现机电专业工匠精神的个性培养和职业荣誉感等,以思政教育推动理论实践学习的质量提升。

3.3 完善机电专业评价机制

完善机电专业评价机制的基础是建设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和高效互动的联通体系和沟通渠道。在传统的“家校合作”管理体系中,家长会及家访的方式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基层教育中。但由于新型传播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进步、“家校合作”理念的不断普及、家庭教育观念的逐步提升等,需要机电专业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双向的沟通方式引入。如建立微信群,使家长和教师能够以“圆桌会议”的形式了解学生成长新动态和新趋势,比如创新建设家长效仿的制度体系,使过去教师对家长进行评估的单向评价体系转化为教师家长之间互相评估的双向互动评价体系,促进“家校合作”的双方开放姿态形成[5]。

同时在评价机制设计中,需要重视学生本身意志的体现。而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的引入也为学生意志能够得到真实有效的表达提供了可选择的渠道,使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相监督和相互作用能够真正惠及学生,促进机电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养成。评价工作多以学校为主体展开,学校可按照为学生安排的社会实践任务实现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评价指标要综合学生机电原理、机械结构掌握情况,从学生实践角度深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机电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等的能力。

机电专业评价机制还需要有评价反馈体系和方案调整规则作为补充,使评价机制不停留于单纯的打分和排名,而是以评价机制促进高职机电专业“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升级和进化,对“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起到强有力的促进推动作用。

4 结语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当代教育管理模式的目标,也是需要在合作中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比模式建设的成果更加重要,要强化高职机电专业“家校合作”的渗透作用,使教师和家长之间能够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教育模式的有机互动和建设。本文通过对高职机电“家校合作”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和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得出高职机电专业家校管理合作模式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并结合具体情况,从理论实践结合的学校教学方案、机电专业思政教育“家校合作”的方案和机电专业评价机制体系设计的“家校合作”方案等提出可行性对策分析,为机电专业的高职教育提供改进思路和发展方向,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机电家校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