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性活动:引领儿童道德成长
——《做个“开心果”》教学例谈

2022-12-27□吴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寻宝开心果前置

□吴 叶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强调以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儿童的体验和感悟、问题的解决、价值的判断等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活动对儿童的道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活动的价值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也成为了课堂上常见的教学形式。然而,常用的现场体验活动展开不充分、资源散点化等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怎样让活动有效,发挥德育的实效性?以《做个“开心果”》一课为例,教师应立足学情,设计前置性活动,课前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亲历和参与,多元体验生成,有针对性地聚焦有德育意义的典型场景,通过回望、反刍来解决问题,深化认知,获得实践智慧,并通过拓展实践,促进自身的道德成长。

一、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前置性活动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核心观点,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精准设计前置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引导学生有目标地开展活动。

(一)基于学生,制订教学目标

《做个“开心果”》一课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和“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要求编写,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第三课。这一单元分为“尝试做事”“快乐做人”两个主题,第一课引导学生敢于尝试做事,第二课引导学生聚焦自我、快乐做人。在此基础上,第三课《做个“开心果”》侧重于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学会关注他人的需要,为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前置性活动的目的一是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平时没有留意的、零散的经验进入学生的思想意识,强化学生对“开心果”的认知;二是丰富儿童的经验,让学生在小组挑战任务中,体验自我与集体生活的关系,从中多元生成资源,激发儿童做个“开心果”的道德需求。

(二)基于学生,制订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尚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要让学生实现从“自己快乐”向“让他人也快乐”的转变,是一个难点。基于学情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根据前置性活动的目的,教师确定了以下活动内容:一是自主阅读绘本《小狐狸找“开心果”》,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找一找“开心果”,与自己的家人、同学、老师等交流;二是发布校园“寻宝”任务卡,小组合作进行拼图,拼出宝藏所在地,并前往其中一点(A点或B点)寻找。宝藏在其中的一个点,只可选择一次。

以上前置性活动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广阔的时空中,用角色扮演、小组游戏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体验,从自我到他人,从认知到集体生活体验,精准地指向教学目标。

二、实施前置性活动,关注生成性德育资源

设计前置性活动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家庭、班级、校园,充分开展活动。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成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选取典型,为课堂的引导、深化打下基础。

(一)关注道德认知,实施正向引导

在实施找“开心果”的活动时,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运动、读书、陪伴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就能给家人带来快乐,成为他们的“开心果”。同时,妈妈为自己烧可口饭菜,爸爸陪伴自己运动,奶奶为自己织毛衣等也让自己感到十分幸福快乐,他们也是自己的“开心果”。在班级里,热心帮助、真诚赞美、乐观幽默、机灵能干的同学带给大家温暖、快乐,是班级的“开心果”。由此,学生明白,原来“开心果”不特指某一类人,在家庭和班级里,每个人都可以承担“开心果”的责任。但教师也发现,有些学生认为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的就是“开心果”,对于逗笑的内容是否积极健康,逗笑的行为是否正确等缺乏清晰的判断。基于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开心果”的真正含义,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思辨环节,帮助他们分辨什么才是真正的“开心果”,从而调整道德认知,让他们在积极的氛围中,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关注道德需求,助力道德建构

在实施小组校园“寻宝”游戏时,学生首先要用拼图拼出宝藏的所在地,小组齐心协力完成拼图。接着,面对拼图中显示的两个宝藏所在地(A点或B点),学生只能前往其中一点,并且只可选择一次。在一定的选择面前,有些学生会发挥关键作用,带领小组获得成功,而不少小组则会出现冲突,如有的学生认为宝藏在A点,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在B点。最后,小组来到藏宝地,又会面临两种结果,一种是选择正确,成功找到宝藏;一种是选择错误,寻宝失败。面对不同的结果,小组成员有欢乐,有抱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时刻面临道德困惑:出现矛盾怎么办?寻宝失败怎么办?大家闹得不愉快了,该怎么做“开心果”?这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道德需求点。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在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儿童的道德需求,捕捉有德育价值的活动场景,有的放矢,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

三、利用前置性活动,发挥活动的德育价值

儿童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宝贵的课程资源,面对前置性活动实施中的多元生成,教师要以儿童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需求为出发点,有效利用前置性活动资源,使其成为生活的“聚光灯”,照亮活动的德育价值,帮助儿童自主解决问题,引领他们过“愉快、积极的生活”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一)利用错误,提升道德判断能力

在活动实施时,教师发现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开心果”的含义,以为只要能逗笑别人,就是“开心果”。于是,教师利用“错误”,预设了辨析环节。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交流活动时找到的“开心果”,再播放动画片段:妈妈正高高兴兴地上街,大头儿子和朋友们躲在水池假山后面,准备跟妈妈开个玩笑。只见大头儿子趁其不备,用力地踢出水花,让妈妈成了落汤鸡。看着妈妈狼狈的样子,大头儿子和朋友们哈哈大笑。看到这里,班级里的同学们也笑了。教师提问:“这里面有没有‘开心果’呀?”学生面对这样的生活场景,或认为大头儿子是“开心果”,因为他逗得朋友们很开心,或认为大头儿子不是“开心果”,因为妈妈生气了。在激励的争论中,教师引导:“大头儿子和小伙伴们笑得特别高兴,但这是用伤害、捉弄妈妈的方式带来的快乐,这叫什么?”有学生回答:“恶作剧。”教师适时点拨:只有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语言、行为带给大家快乐的人,才是真正的“开心果”。

教师通过前置性活动,了解学生的“错误”。面对生活场景的再现,学生经历了道德辨析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自悟中调整、深化了认知,提升了道德判断能力。

(二)利用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在前置性活动“寻宝”游戏中,教师留意到有些学生心中装着他人,能发现小组成员的需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带给组员们快乐,这些学生是很好的“榜样”资源。于是,课堂上,教师用微视频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寻宝”游戏的过程,聚焦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寻找小组中的“开心果”。有的学生说:“我找到了小A,寻宝时,下起雨来,他一直给我们撑伞,自己都淋湿了,我们心里都很温暖。”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的小B在拼图时,拼得特别快,寻找宝藏时,也是他第一个发现,多亏了他的聪明机灵,才让我们组寻宝成功。”……同伴间的良好行为发挥着教育的价值,能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理解生活中的爱心与责任。此时教师也分享自己发现的“开心果”——小C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小D能够开心地分享他找到的宝藏,小E组长有序地组织大家“寻宝”……由此拓宽榜样的范围,让学生感悟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开心果”。

榜样学习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来源于儿童生活的、真实的、易于理解的榜样,能够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引发学生的模仿、反思,成为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源泉。

(三)利用问题,获取实践智慧

在“寻宝”游戏中,因为要选择地点,面临成功或失败,因此活动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捕捉了典型的“问题”现场,引导学生发现一个男生不高兴的情绪。原来,在“寻宝”活动时,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经过一番争论后,大家最终听从了该组女生的选择,前往寻宝地,却失败了。因此这个男生抱怨了起来。

出现矛盾怎么办?怎么帮助他们小组解决问题?这是真实的道德需求。学生或安慰他人“这只是游戏,没找到宝藏也没关系”;或冷静分析,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增加成功的概率;或给出建议,多商量多讨论。听了同学的话,这个男生露出了微笑。这时,教师送给学生三件“开心果”法宝:一是“放大镜”,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动作来判断他人的情绪;二是“甜甜圈”,用甜甜的嘴巴耐心询问,了解原因;三是“智多星”,开动智慧,采取巧妙、适当的方式让他人转变心情,变得开心。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交流中,学生自主解决了问题,学到了让他人快乐的小窍门。自己也体验到了快乐,积极乐观、责任担当的种子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

教师从儿童亲身参与体验的生活出发,提取儿童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探索、回望、反思过去的经验的过程中,寻找解决的方法,破解道德困惑,获得实践智慧,过有道德的生活。

四、拓展前置性活动,引领儿童的道德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践性的,最终指向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前置性活动不仅要“从生活中来”,帮助儿童回忆、整理、丰富生活经验,解决道德问题,更要“到生活中去”,引导儿童在生活实践中体察他人的情绪状态,根据需要关心他人,做一个乐观积极、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在公众生活中与人和谐相处,自觉过有道德的生活。因此,以“知”促“行”、学以致用是课程的核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性的标志。

(一)现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运用“开心果”法宝,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一个小女孩在超市里想买玩具小熊,可是妈妈不给她买,小女孩便哭闹起来。如果“开心果”出现了,他会怎么做呢?同桌现场讨论,用表演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表演中,学生细心地询问,或安慰小女孩,妈妈只是因为家里有很多其他玩具,才不买的;或给小女孩出主意,争取学习进步,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小熊。当学生运用会观察、细询问、解难题的方法,帮助他人破涕为笑后,教师扮演“开心果”引发学生思辨:“我有零用钱,帮你买一个玩具小熊吧!”学生摇头,他们认为“开心果”不是一味地讨好别人,这会让对方变得任性。“开心果”应该帮助别人进步,更好地成长。在现场实践中,通过情境模拟、思辨讨论,学生能根据需要给予真诚的关心,用合理、积极的方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二)课后实践,记录真实故事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仅仅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要拓展前置性活动的教学价值,引领学生把“开心果”行为化为日常活动。教学结束前,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送给学生一个“开心果抱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不开心的时候抱一抱获得抚慰,还有一个大大的口袋,用来装“开心故事”。学生可以用小日记、图画等方式一个一个记录自己的“开心果”行为,将其放入“开心果抱枕”的口袋,一周后开展“开心故事”分享会,评选“开心果”之星。如此,做个“开心果”的学习延伸至广阔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养成带给他人快乐的习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积极的体验,成长为有责任担当的人。

前置性活动打破课堂时空的限制,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所遇到的问题为起点,以引导儿童深化认知,解决问题,进行道德自主建构为主线,在体验、聚焦、引导、实践中提升德育有效性,真正链接儿童的过去、现在、未来,引领儿童的道德成长,使其走向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寻宝开心果前置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精准的声音还原 Yamaha CX-A5200前置放大器
我们班的“开心果”
寻宝大行动
武馆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