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培育策略

2022-03-28朱家浩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归因信念意义

□朱家浩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应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生命教育对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培育,让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能够清晰地意识到生活的目标和使命,并且愿意不断增强对生命含义、目标及使命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尝试建构学生的积极心理,增强生命情感教育,以此激活学生的生命认知能量,强化学生的积极品质,进而培育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促使学生对生命产生爱惜与敬畏之情。

一、优化认知方式,激活内在动力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不良的环境与部分自我因素会让他们对生命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出现消极的心理现象。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归因与情绪调节,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生成,同时引导他们挖掘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潜能,激发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进而激活学生的生命认知能量。

(一)归因赋能,催生生命意识

归因是人们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过程。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心理的建构,而学生丧失生命意义感的原因之一正是错误的归因。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归因,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合理归因,以协调的归因方式给予学生强大的心理力量,有效催生学生的生命意识。

小A同学接连考砸了几次考试,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出现厌学、轻生等情绪。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成败可归因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况、运气好坏、工作难度、外部环境这六个方面。在引导小A对考试进行归因时,若将“考砸了”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内部不可控),那么小A后续不仅不易改变,还会越发怀疑自己,从而进一步丧失生命意义感。若将“考砸了”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内部可控),那么小A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改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提升生命意义感。因此,教师可以从努力程度方面入手,带领小A进行归因。在之后的考试中,小A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师引导他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足够努力,由此不断促进小A提升学习动机,帮助其意识到生命是具有意义的,个体是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最终促使其形成生命意义感。

(二)情绪赋能,催生生命信念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就像是生命的“指挥棒”,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情绪变化带来的影响。而消极情绪的产生常常源于自身发展的不合理信念,会导致个体丧失生命意义感,使其难以形成强大的生命信念。学生容易受学习成绩、社交情况等的影响,从而产生情绪波动。如果不及时调节,将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调节自身情绪,逐步消解其不合理的信念,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深层次价值,以此催生学生的生命信念。

小B性格暴躁,多次由于打架而被老师与家长教育,但他依然认为打架能解决问题。对此,教师采用情绪ABC理论,帮助学生感受合理信念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基于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这一事件的个体受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的。错误信念也即不合理信念。教师引导小B转化不合理信念,进而消解暴躁的情绪,如将“别人碰到我,我很暴躁”转化为“我这么强壮,谁会主动欺负我,应该是不小心的”;将“打架能解决事情”转化为“打架双方都会受伤,这不是一个好办法,我可以告诉老师”……经过多次的交流辅导,小B的暴躁情绪得到了缓解,不合理信念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小B与同学的关系缓和了许多,也受到了很多表扬。在积极情绪的感染中,小B的生命信念逐步形成。

二、立足实际活动,生发积极情感

积极心理学强调快乐、幸福、满足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为小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培育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在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培育过程中,教师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对生命的体验感悟,无法产生尊重与热爱生命的情感。对此,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自然、学科与团体辅导等生命体验感悟活动,使学生深度感悟积极的生命情感,形成积极的心理,产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一)自然体验:感受生命之伟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大自然是思维的最丰富的源泉,是创造性、探索性智力最丰富的源泉。”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自然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设计种植植物、养殖动物等生命自然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接触自然,从自然中探寻生命的奥秘,从而理解生命的珍贵,感受生命之伟大。

如教师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养蚕的实践活动并进行定期记录(如表1),先带领学生在教室里对蚕卵进行统一孵化,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湿度与温度等情况。等到蚕卵孵化完成后,每个学生将分得5条蚕宝宝,带回家进行专门的养殖。学生充分经历从蚕卵到蚕蛾蜕变的全过程,感受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敬畏死亡,产生不轻易放弃生命的积极信念。

表1 蚕宝宝蜕变情况记录表

(二)学科体验:思考生命之价值

学生生命情感的培育仅靠班会课或心理辅导课稍显单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模式需从单纯的“学科教学”过渡到多元的“学科育人”,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与各教师的育人能力,体现学科间融合协作的育人模式,使学生不断思考生命的价值,进而在学习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教学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习作课《多彩的活动》时,教师出示慰问老人的文字与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与长辈相处的温馨故事。同时结合“九九重阳节”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镇上的养老院,为老人打扫房间、晒一晒被子、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等。学生用实际行动为老人带去关怀与快乐,而老人则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回馈学生。分享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老人的距离,学生关注到了生命的多样状态,感受到生命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价值的本质,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积极思考。经过几天的沉淀,学生把感受撰写成与生命相关的作文或日记,实现对生命价值的二度思考。

(三)团体辅导体验:悟生命之意义

生命教育需要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与转变。团体辅导作为自主自助的心理辅导模式,通过团体内成员间的行为交流与心理互动,引发成员对自身问题的深入剖析,实现行为与心理的双重改变。为了促进学生深刻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借助多元化的生命团体辅导体验活动,如沙盘游戏、校园心理剧、生命主题沙龙等,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活动,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生命情感。

在征得学生小A同意后,教师组织其开展了一场校园心理剧的排演。剧本以小A为原型,教师对他的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小A本色出演,其他学生饰演父母、老师与同学等角色。学生在排练中深入体会排演人物的内心变化,在舞台灯光、人物间的相互配合下,呈现出一幕幕完整的剧情,使得参演者与观众同时进行内省。教师还邀请参演者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及时帮助小A与有同类问题的学生进行反思,如通过自主观看、参与等方式逐渐走出轻视生命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爱惜之情。

三、借助优秀文化,内化积极品质

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无数优秀的精神文化。红船文化就是贴近学生的一种优秀精神文化。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内涵,对于新时代小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教育性价值。教师将红船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让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中深入感受生命的意义,强化学生的积极品质,实现学生积极心理的进阶,有效培育其生命意义感。

(一)红色研学,锤炼生命意志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红色研学延伸了体验生命意义的教育模式。学生走进红色研学基地,通过耳听、眼观、步行、思考等方式感受先烈对生命的美好诠释,这正是最好的生命教育。在合作与沟通中,学生不断锤炼自身的意志力,获得身心的协同发展,产生精神共鸣。

如清明时节,教师组织学生前往海盐南北湖研学基地。学生穿上军装,通过教官的讲解了解当时的社会场景以及先烈们英勇抗战的故事,感受先烈们用有限的生命所创造的无限的价值。在教官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在山里进行“游击战”,经历“翻跃小山丘”“匍匐前进”“背扶伤员”“救治伤员”“徒步2.5公里”等一系列挑战任务,最终会师南北湖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下。教官引导学生围坐在一起,畅谈经历“游击战”时的想法,重新思考、理解生命的意义。学生锤炼了意志力,获得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次感悟。

(二)红色电影,增强生命自豪感

红色电影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红色电影常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生的故事,反映的是荣辱与共、艰苦奋斗、共渡难关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培育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生动素材。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感受新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对生命的感恩之情。

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娘子军》,感受吴琼花的成长蜕变之旅以及洪常青英勇无畏的精神。观影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吴琼花在受尽折磨后依然斗志昂扬”“洪常青奉献生命的背后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等问题。全班学生进行观点分享与思维碰撞,引发对生命的共情与深思,从而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感。

(三)红色演讲,提升生命幸福感

红色演讲既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路程,真切体会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又能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了解先辈们奋斗的艰苦岁月。为了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红色演讲被安排在特殊的节日进行。如国庆节前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祖国妈妈,我想和你说”的红色演讲赛。有学生观察到自己生活中的巨大改变,感谢祖国母亲为自己创造的美好生活;有学生通过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联想到革命先辈所做出的贡献,表达对先辈们的感恩之情;有学生讲述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品质……学生虽有各自的独特视角,但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之重大。

总体而言,生命意义感的培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减少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建构,使其经历自身的认知发展与具体的实践体验的全过程,从而进一步探寻与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归因信念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了信念
有意义的一天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生之意义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