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互联网+”背景下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以镇痛药为例
2022-12-27陈俊玲
陈俊玲
(福建闽北卫生学校,福建 南平)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2]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3]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也是使命。所谓的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出具有高思想和高素质的学生。作为中职卫校,培养的学生主要在临床一线工作,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把“德”教给学生,其次再教专业技术,学生才能成为有职业道德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当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如“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而并没有在其他课程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一方面是因为医学课程内容较多,但学时有限,所以大多数教师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授为主,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渗透课程思政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思想上认识不足,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对教学思考、总结以及钻研精神,没有主动在教学设计上添加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对在医学课程中展开课程思政提供莫大的帮助。
二、“互联网+”背景下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代的中职卫校学生身处互联网时代,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手机、电脑上网获取资讯,而且人人都有智能手机能与互联网形影不离,这为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中职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思维、意识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别人的蛊惑,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特别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代,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品德上容易出现偏差。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培养学生的品德。但是实际上没有把思政内容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只通过一两门课进行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有些专家、学者做过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等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如学生在医院见习或者实习期间工作态度和纪律是比较差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比较弱,没有同理心,不会与病人沟通等,我们经常会收到医院的反馈与投诉。有些学生甚至毕业后在医院就业一段时间后比较随性或者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而轻易离职。
护用药理学基础是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将药理学和护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药理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还研究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还多加了一项用药护理的内容,主要针对护士的岗位需求,他们在临床上要会开展用药宣教,正确地指导病人如何用药以及对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展开护理操作。药物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治病,用不好可以害命,所以护士在给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既有效又安全,不仅与护士具有的专业知识有关,同时还与他们本身的责任感和医德有关系,因此需要在“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国家医疗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用药理学基础与思政课貌似差别很大,但是其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很多,如药物的发现史、用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动物实验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背景深度挖掘“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爱国主义的、树立理想信念、培养改革创新精神等内容融入教学中。
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难点:课程内容涉及药理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学科,具有知识点多且杂,理论性强,内容多授课时间有限,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普遍缺乏思政意识,所以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工匠精神等的培养。本文以“镇痛药”章节教学为例,挖掘其中思政元素,从教学设计方面着手,对“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初探,以期提供参考。
三、“互联网+”背景下护用药理学基础镇痛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的优势,善于使用多媒体,如PPT、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资源师生共享,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潜移默化地发挥“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护用药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沙红、严秀琴主编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例。“镇痛药”在本教材第四章第五节,内容包括阿片类生物碱(吗啡为代表物)、人工合成的镇痛药(哌替啶为代表药)和其他镇痛药,主要介绍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本章节中的药物吗啡、哌替啶为临床常用药,临床实践意义大且还是易考点。镇痛药又被称为“麻醉性镇痛药”顾名思义具有成瘾性,需要特殊管制,吗啡又为本章节的代表药,教学过程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比较多。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今后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对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医学名词的含义有所掌握。因为知识掌握不牢,需要进行复习,串联。学习习惯稍差,需要教师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推理探究的能力。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使用手机,能够灵活使用相关软件和互联网,这对开展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熟悉其他镇痛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护理。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人进行正确的用药宣教和用药护理。掌握患者吗啡急性中毒后的救治护理操作。
3.素养目标(含思政融入)
学生具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病人,有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法律意识,能够合理安全地给患者用药,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四)教学设计
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5]
1.课前热身,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
通过线上进行微课导学、课前拓展、检查点评三个环节开展课前热身。首先发布微课视频《疼痛的分级》复习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医学名词,并布置预习新课任务:说说吗啡应用于疼痛几级。其次发布课前拓展任务,让学生查找资料:罂粟与鸦片的知识(罂粟图片、能否种植,鸦片来源、与罂粟的关联,鸦片的历史与危害等),渗透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布置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让学生回想清朝的那段屈辱历史,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兴民族、强祖国的崇高信念。最后通过检查点评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充分了解学情,为之后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课中学做,课程思政的显性教育
(1)课堂导入教学设计。在电脑上搜索学习强国,找到学习强国官网后点击进入,给学生播放党史故事《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贺绿汀保存的盐酸吗啡》,播放网页中的党史资料视频。这段视频主要介绍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贺绿汀先生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支有历史故事的盐酸吗啡,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珍贵历史。通过观看视频,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本课药物——吗啡,同时通过这段视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政教育。贺绿汀先生捐赠的那支盐酸吗啡是在中共陕甘宁边区遭遇了自然灾害,物资又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条件很艰苦的背景下生产的。教师可以在播放完视频后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人民艰苦劳作的情景,并向学生提问:我们今天的生活幸不幸福?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要不要珍惜?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要不要好好读书?得到学生肯定回复。以此让学生铭记党恩、珍惜现在、用功读书,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2)讲解新知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介绍吗啡的来源时,在幻灯片上展示一些图片:罂粟植物、罂粟花、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罂粟的浆液、鸦片。然后检验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完成的情况,问学生:鸦片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鸦片与吗啡有什么关系?这里既把吗啡的来源介绍了,还渗透了思政元素:吗啡是与鸦片相同类型的物质,吗啡是天使,也是魔鬼,不能滥用,危害很大。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个临床案例:患者李某,女,58岁,肝癌晚期,腹部重度疼痛,用解热镇痛药已经无效,医嘱吗啡10 mg皮下注射,进行止痛。护士小吴在给患者用药过程中看错剂量,给患者注射30 mg导致患者出现毒性反应。请问:①为什么医生给患者用吗啡进行止痛,使用的依据是什么,吗啡还有其他什么药理作用吗?②患者出现毒性反应的表现是怎样的,应该如何护理?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获得知识后,再进行思政教育,告诉学生作为护士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果因粗心大意危害患者生命出现医疗事故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介绍临床应用时播放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战地军医给伤兵注射吗啡止痛的片段,视频呈现了伤兵在急性镇痛下的痛苦惨状。通过视频的直观展示加强学生对疼痛的理解,能够体会患者的痛,也就能驱动学生的使命感,学会人文关怀。讲到吗啡的成瘾性时,教师可提问学生:你认为吗啡是毒品吗?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切入思政教育,展开禁毒教育,告诉学生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播放视频《吸毒的危害》,告诫学生不能滥用药物,违法吸毒,害己害人。
3.课后拓展,课程思政教育延伸
在学习通或微信平台发布任务,镇痛药的研究进展,如新型镇痛药有哪些?我国自主研发的镇痛药有哪些?引导学生了解药物研究的新动态新发展,培养学生探究钻研精神,树立科研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程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对护用药理学课程而言,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及人类优秀文化在药理学方面的弘扬与强化。[6]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们要善于应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深入发掘在“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本文“镇痛药”章节教学为例,对“护用药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初探,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为祖国培育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度责任感,具有工匠精神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