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困难”门诊真是“救命稻草”吗

2022-12-26小A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学习困难困难门诊

小A

事件回放

今年暑期,一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的照片登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对此十分感兴趣并表示相见恨晚——“效果好吗”“快来帮我看看”“没赶上好时候,要不早成学霸了”……而其门诊预约也很紧俏,可以说是“一号难求”。

其实,不只是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地的多家医院都有类似门诊,从医学的角度来诊疗学习困难,早就不是一件稀罕事了。但“学习困难”门诊真的是“学渣”们的“救命稻草”吗?“学习困难”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01有一种“学习困难”是家长以为的

人们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常常责怪他们学习不努力,或者觉得他们智商低,甚至简单粗暴地称他们为“学渣”。这种认识也导致了教育上的不得其法。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看到关于家庭教育的吐槽,“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有家长因为辅导孩子学习气到心梗,还有家长一怒之下拍断了手掌,焦虑情绪在家庭中蔓延。这种教育方式不光于事无补,还让家长和孩子都很痛苦。

“学习困难是一个在很多因素作用下,造成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的结果。国内外研究显示,学习困难的发生率约为20%,男生比女生的数量更多一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负责人、心理科主任朱大倩说,在她近两年接诊和帮助的1500多名学习困难的孩子中,有不少孩子所謂的“学习困难”实际只是“家长觉得”而已。实际上,那不过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是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和家长养育模式不匹配造成的一种困难表象。

比如,一名初中男生的家长曾带孩子来就诊,她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孩子对妈妈布置的作业,不像小学时那样“布置了就做”,而是有了自己的主张,喜欢跟妈妈顶嘴。为此,妈妈感到很不习惯。医院为孩子做了注意力测试、学习能力测试,结果发现,孩子都处在正常范畴,但家长却给孩子打了一个比较低的分数。“到底是孩子有问题,还是你看着他觉得不舒适?”朱大倩反问这名家长。

青春期的叛逆不是病,而是孩子为摆脱大人控制所进行的反抗。“学习困难”的背后,是那个飞速长大的孩子对自我权利的争取和诉求。读懂了这一切,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找到青春期阶段提高孩子成绩的密码。

02“学习困难”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觉得累,或者感到成绩不理想,都是正常现象。而从医学角度来看待“学习困难”,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医学上的“学习困难”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征。除了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还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 D H D)、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等。例如,常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因孩子神经发育不完善,虽然智力正常,但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造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发呆、畏难,影响了学习成绩。

此外,在“学习困难”这一表象背后,往往潜藏着智力、行为、心理、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除了生理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源于孩子的心理或情绪。比如,有的人是因为不适应新的学校或老师,有的因为学习负担太重而压力过大,还有的只是因为家长期望值过高而显得“学习困难”。每个孩子情况各异,最怕统一被贴上“学习困难”的标签,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造成家长焦虑、孩子自卑。

事实上,学习是一项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复杂工作。对待学习,同样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强调努力,甚至是“吼叫式育儿”。身体生病了,应该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学习有困难,也是一样。所以,“学习困难”门诊的火爆是一件好事。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学会了用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选择了向科学求助。

03家长的“教育困难”同样需要重视

近年的门诊里,朱大倩经常会遇到吐槽孩子做作业拖拉、注意力不持久、沉迷游戏的家长,但实际上与孩子交流后,她发现“另有隐情”。

如“做作业拖拉”,其实是孩子采取的“缓兵之计”。如果很快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完,妈妈通常会再“附赠”几道数学题,于是发现“边做边玩”更划算。至于“沉迷游戏”,朱大倩建议家长们把自己每天刷手机的时间和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做一个对比,“看看谁‘沉迷的时间更长。孩子不是沉迷,只是喜欢玩游戏,要帮助他科学管理时间”。

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固然要治,但有时候并不是孩子出现问题,而是家长出现了问题。比起孩子的“学习困难”,家长的“教育困难”同样值得重视。有的家庭给孩子安排的学习负担太重,没有运动和玩耍的时间;有的家庭频繁更换辅导孩子学习的老师,孩子对新的辅导方式不太适应;有的家庭学习环境比较嘈杂,孩子很难安静地投入学习。毕竟,养育路上最大的焦虑,并不是“我的孩子不行”,而是“我的孩子原本明明可以”。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调整教育方式,反思其教育方法是否操之过急,陷入“鸡娃式教育”的陷阱,从而给孩子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既能减少家长的精神内耗,又能为孩子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教育生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该如何看待学习?怎么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这些问题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思考,找寻答案。

从教育的本质上看,与去“学习困难”门诊挂号就医相比,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才是王道。与孩子准时甚至超前到达目的地相比,或许拥有沿途的风景才是最幸福的成长。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外滩教育微信公众号等

网友这么说

@橙子:麻烦开设一下“起床困难”门诊。

@大白话:真是没赶上好时候,要不早成学霸了。

@钟小予:学生身上背负的期待太高,其实任何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就没有背负其他人期望的责任。

@句号: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只是这种压力要适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龙”、成“凤”,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L i:这还是头一次听说呀,有一些家长肯定会很高兴。

@嘟嘟:终于知道以前上学时为什么再怎么努力也学不会数学,原来是有“数学障碍”!

猜你喜欢

学习困难困难门诊
困难中遇见团队
门诊支付之变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高中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