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梯度的学习任务群中感知人物
——四上《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2-12-26执教王领琴点评俞丽美
执教 王领琴 点评 俞丽美
板块一:聊一聊,明单元要素
师:孩子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吗?
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读这篇课文的课题。你能猜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吗?
生:主要人物是梅兰芳。
生:主要事件应该是他为什么要蓄须,蓄须的意义是什么。
师:与这单元前几篇课文相比,这篇课文的课题就凸显了梅兰芳蓄须这件事,让我们一下子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梅兰芳,你有哪些了解?
生: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生:梅兰芳小时候并没有京剧表演的天赋,是他勤学苦练得来的成就。
生:梅兰芳演的是旦角。
师:京剧表演中的旦角,对演员有什么要求?
生:因为旦角是指女性,所以男演员要把胡须剃干净。
师:课文第1自然段这样向我们介绍梅兰芳先生:(出示)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师:请一个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同学注意听。(生读句)
师:能说说刚才你读这句话时的感受吗?
生:我油然而生一份敬佩之情。
师:好,请你带着敬佩之情读好这句话。
师:“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课文第1自然段的这句话,自然引出了下面的一系列事件。
板块二:读一读,品字词情感
师:课前大家作了预习,老师想看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先看描写主要人物梅兰芳先生的几个词。
抵抗 拒绝 斩钉截铁
师:谁愿意读准它们?(生读)
师:注意带入自己的情感读好它们。(生齐读)
师:谁来读“侵略者”这个词?(生读)
师:“侵略者”也代表一种人物,但有不一样的行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侵略者”行为的词吗?
生:纠缠、逼迫、妄想、骚扰。
师:那么,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读好这组词呢?
生:厌恶、气愤。
师:看第三组词语,一起读。
邀请 签订
生:这两个词是说戏园子的老板。
师:比较一下,“邀请”与“要求”,有什么区别?
生:“邀请”是很客气的请求,待人尊重;“要求”是命令,有强迫的意思。
师:“要”还是个多音字,生活中常常会用到这个字。我们一起读准它们。
生:要(yāo)求、只要(yào)、重要(yào)、需要(yào)。
板块三:悟一悟,学阅读方法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讲了梅兰芳先生的几个故事。可以先找出表示时间节点的词。
(生看书说说,师引导圈画)
师: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课文讲了梅兰芳的四个故事。大家先看第一个故事,也就是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梅兰芳先生是用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戏的,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危险是什么。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圈画关键词语。
(生自学梳理,师巡视指导)
生:梅兰芳先是藏身租界,后又在香港深居简出。
生:他遇到的困难是不再登台,虚度生命。
(师出示)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梅兰芳是个怎样的人?可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他不能——(生答),不能——(生答),如此,就等于——(生答)。他有多懊丧与无奈啊!边读边体会。
师:能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出示)
对于(生命。),不能(),不能(),无异于虚度
生:对于老师来说,不能上课,不能和我们朝夕相处,无异于虚度生命。
师:你们和作者一样,都把“虚度生命”的具体表现说出来了,这就做到了“言之有物”。
师:在这般艰难的环境下,梅兰芳真的就束手无策吗?为了不虚度生命,他又是怎么做的?
生: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深夜、关紧、特制、厚、细声吟唱。
生:这些词也是“言之有物”的具体表现。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梅兰芳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为了京剧艺术苦练基本功的人。
生:是一个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人。
师:就是这样酷爱京剧表演的人,却不登台演戏,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那时日军占领了上海,梅兰芳被迫在香港深居简出。
师:现在请大家抓住关键信息,说说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1937~1938年底,梅兰芳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先是藏身租界,后来到了香港,最后深居简出,不再登台演出。
师:最后加上一句——他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真是一个爱国的艺术家。
师:内容加感受提炼主要内容,就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板块四:演一演,现主要情节
师:梅兰芳遇到的困难何止这些,日本侵略者的逼迫还在继续。请同学们自学课文3~7自然段,完成学习单1。
(生先默读圈画,再与同桌讨论,然后填写在学习单上)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单?
(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单1)
时间节点 梅兰芳的办法 经历的困难和危险1941年后 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生活困顿一次“庆祝会” 打针装病 差点丢命
师:你能根据找到的关键词,说说第二、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生: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梅兰芳为了抵抗侵略者的骚扰,他只能蓄须明志,后来,又靠卖房度日。即使生活困顿,他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是呀,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想尽办法,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纠缠、逼迫甚至强求,即使经历再大的困难和危险都改变不了他的决心。梅兰芳的决心是什么?
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他的这份决心与气节印证了这个单元的主题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板书后齐读)
师:为了进一步体会梅兰芳的家国情怀,接下来,请同桌一个扮演戏园子老板,一个扮演梅兰芳,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要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生同桌练习,随后上台展示。师注意评价提升。)
师:刚才你们在对话中,都说到这句话,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
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生:这句话写了两种做法,一个是卖房度日,一个是登台演出。
师:一个关乎家庭生活,一个关乎民族气节,梅兰芳的选择是——
生:卖房度日,忍受生活的困顿。
生:也就是舍小家,为国家。
师:说得真好。梅兰芳“为国家,舍小家”的选择是非常坚决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宁可……也不……”。
师:再读句子,注意体会他的选择、他的情怀。(生读句)
师:侵略者的妄想不仅仅是要梅兰芳为他们登台演出,他们的狼子野心是想占领整个中国。英勇的中国人民是决不会答应的,所以,经过14年抗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那天。看屏幕(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老师读红色字体,同学们读黑色字体,感受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样子。
当抗兰芳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之一,所以,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师:如今,京剧表演艺术更是享誉世界。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CCTV11等媒体,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师:第8自然段简单讲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剃须登台的事。那么,这三个故事的时间可以统称为——
生:抗日战争时期。
时间节点 梅兰芳的办法 经历的困难和危险藏身租界,深居简出 不再登台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生活困顿打针装病 差点丢命抗日战争胜利后 剃须登台
师:串联这些故事,可以用上一些合适的连接词,说顺畅了。先同桌练说吧。
生: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他先藏身租界,再远避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后来他又蓄须明志,不惜卖房度日;最后面对日军的强求,他只得打针装病,为此差点丢了性命。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内容有提升的地方吗?
生:最好在“梅兰芳”前面加一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生:也可以在最后加一句“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师:说得真好。课文第9自然段就点明了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意义。(生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
板块五:话一话,表家国情怀
师:我们熟知的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就和梅兰芳先生是忘年交,他曾多次邀请梅兰芳先生到南通更俗剧场演出。如果那时就有微信朋友圈,你也穿越过去,到剧场观看了梅兰芳先生的演出,回来后,你的朋友圈准备发些什么?
生:我会发一段他演出的视频,然后附上几个大拇指。
生:我会发他演出时的剧照,然后配上一句话:梅兰芳先生真不愧是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师:微信中的语言往往是最能表情达意的。如果让我写,我肯定会借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梅兰芳的敬意。
生: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师:这句话是对梅兰芳先生的高度评价。(生再读体会)
师:知道梅兰芳先生的朋友圈发了什么吗?(出示诗句)
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满压啬公诗。
师:梅兰芳先生认为,人生难得是知己。与知己相比,黄金又何足为奇。到南通演出真是不虚此行,张謇先生不仅每天以诗唱和,而且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也令我敬佩,所以我归去的行李中装满了啬公的诗、啬公的精神。“啬公”指的就是——
生:张謇先生。
师:为了纪念这两位名人间的深情厚谊,更是为了颂扬他们的家国情怀,如今的南通博物苑外还有他们的塑像,有机会我们不妨身临其境感受一下。
板块六:做一做,迁阅读能力
师:课文后有一篇“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同样饱含着一份真挚的爱国之情。请大家运用“聚焦主要人物,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故事”的方法,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学习单2)
事件的背景主要人物 地点 看见的(言之有物)感受到的(言之有情)
(生自主阅读,完成学习单2,并小组内交流分享。)
师:请看这位同学的学习单,听他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事件的背景主要人物 地点 看见的(言之有物)感受到的(言之有情)抗战胜利以后(台湾“光复”不久)“我”教室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礼堂 中国历代伟人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
师:今天,老师要为你们点赞。一节课的时间里,你们不仅学会把握课文与“阅读链接”的主要内容,而且说话逐渐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相信未来的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天使。
【点评】
这一节课,王老师精准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既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巧搭提纲挈领的脚手架,又让学生聚焦一个故事仔细咀嚼玩味,习得方法后推广开来,达到了教中有情、体验有趣、扶放有度、拓展有法的最美境界。
一、聚焦要素,触摸形象
课伊始,王老师直奔单元语文学习的要素,指导学生运用前几篇课文习得的阅读能力,透视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与事件,聊、读、悟、演、话等梯度化的学习任务群概念清晰、自然关联、逐层深入。分组呈现的词语,也在与梅兰芳、侵略者、戏园子的老板等人物的联系中,传递情感,感受词语的温度,为学习文本奠定了感情基础。
同时,王老师巧抓表示时间节点的词,引领学生快速浏览后找到课文线索,梳理了全文脉络。课中,依托学习任务整合梅兰芳从剃须、蓄须到剃须的学习情境,融合资源厚实情感体验,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加感受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课尾,迁移阅读《难忘的一课》,帮助学生在典型的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了“把握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迁移学法,提升能力
王老师注重品读迁移,在朗读、想象、交流中丰厚人物形象。如紧扣“不愿虚度生命”,在寻读中发现表达的密码,随机迁移、丰富语感,提升表达,既将“不愿虚度生命”的具体表现徐徐展开,凸显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卓越口才训练,又与下文产生矛盾点,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酷爱京剧表演的人,却不登台演戏,为什么?”推动学生对梅兰芳的认知逐层深入,从对艺术有执着追求升华为爱国情怀。
同时,王老师鼓励学生将悟出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跳读后共建支架梳理事件,借助表格说主要内容,由一件事到串联的四件事,有支架的复述化解了学生对文本精准提炼的难点。为了真实再现学生的学习成果,王老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共写支架,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表达的长句提炼为词语,又一次锻炼了概括能力。这时,王老师顺势抓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再说全主要内容,形成训练闭环,有效提升了学生表达的完整性与生动性。
三、对话人物,升华情感
余文森教授说得好:“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得以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得以形成。”王老师利用对话趣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在创意表达中展现思维、升华情感。学生置换角色,在情感积淀中丰富老板与梅兰芳的对话,在具体情境中融入丰富想象,感受与想法在语境中呼之欲出。可以说,表演对话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交际互动中深入体验与思考,对体会梅兰芳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老师还引进学生熟悉的发朋友圈这一富有张力的学习生长点,来升华学生对人物的认识。2020年11月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后指出:“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巧抓张謇与梅兰芳的情谊,就拉近了梅兰芳与孩子们的距离。梅兰芳朋友圈中诗歌的展现,让学生惊奇地发现梅兰芳与南通这座城市的联系,体会到他与张謇的情谊源自共同的家国情怀。可以说,巧借发朋友圈,创设生活化场景,汇聚师生感言,升华了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从而落实2022年版课标精神,达成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