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摒弃市场杂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哪里?

2022-12-26Sam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镜片消费者产品

文 Sam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让我们的思维和触达得以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商业世界也成为了创新者们的舞台——新概念、新名词、新业态以惊人的速度涌现。然而,市场从来不缺新兴的需求概念和人群标签,被划分得越来越细的人群、渠道、场景排列组合出了无数个新的需求,吸引着企业为之创造产品和服务。但什么才是能为企业带来业绩增长的真正需求?如何去伪存真,发现能真正映射在普通消费行为上的态度、偏好、诉求和欲望的“真”需求?

按照迫切程度为需求分类

随着消费者的话语权不断加强,过往拼价格、垄断渠道、占领入口等单一的竞争手段逐渐失效,结构性增长的机会隐藏于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之中。细分需求是把双刃剑,找准它,能带来业绩增长,但那些难以落地、不符合商业逻辑的伪需求就像一颗颗烟雾弹,释放着干扰信号,扰乱品牌和企业的视线。

何谓需求?有人将其解释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具体要求,但许多革命性产品都是在面市后,大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需求,能被新产品满足。比如在蒸汽机出现,将人类移动速度提升一个数量级之前,大众想要的还只是更快、更结实的马车;又比如具备延缓近视功能的镜片出现之前,焦急的家长们还只想要便宜一点的普通镜片,能把钱省下来给孩子配角膜塑形镜。

我们不妨将“需求”解释为:可以被解决的问题。这些既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潜藏的,可能是消费者心心念念的,也可能是浑然不觉的。根据问题的迫切程度,可以分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的或者早已习以为常的问题,也即常说的“痛点”“痒点”“爽点”。

找到最真实的需求

需求的真实性包括两层含义:用户表达的准确性、需求的普遍性。消费者并非营销专家,大部分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即使知道,在表达上也欠缺抽象归纳的能力。比如中老年消费者拒绝渐进多焦点眼镜的理由可能是“戴起来不太舒服”“不习惯”,却不知道具体原因到底是远近区域过渡太快,或阿贝数过低不清晰,又或是镜片基弯不合适……厂家要努力改进也不知从何入手。需求的普遍性则是指个体需求被放大到更大范围后的普适性,有的产品虽在特定人群中特别受青睐,但是目标群体太小,为之进行开发投入就难以获得对等的回报。比如玻璃镜片、极高度近视的镜片,虽然能解决部分消费者的燃眉之急,为企业形象增色,但却不值得作为主推产品投入大量宣发资源。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做好消费者调研和信息筛选。对于眼镜生产企业来说,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负责产品开发的人,大多只能从渠道商、零售商的反馈中获得信息,一些IP做得好的企业,还可以在品牌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偶然地获得一些消费者的留言。但这些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样本量都难称理想:渠道商和客户为了商业谈判的筹码,对于讯息的披露可能有所保留,市场部门搜集消费者反馈,又容易被淹没在互联网的嘈杂声音中,宛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

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高质量的用户调研,围绕产品的核心功能、可能的努力方向、市场的普遍呼声设计一套调查问卷,其中既要包括选择题和是非题,也要给消费者留下开放的空间,用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企业在投入一些资源,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获取原始数据之后,最好更进一步找到一些典型的消费者,观察其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习惯和结果,以便对前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验证。

同样以渐进多焦点镜片为例,假如某企业发出并收回了多份调查问卷,其中有详细讲到渐进片在哪些具体场景下戴着不舒服的,有宽泛地谈及整体体验的,有单纯抱怨价格太贵的,也有恶作剧乱填的。此时,可以联系一些已经配戴渐进镜片的消费者,与零售企业或者行业外企业合作,借赞助活动、送福利的机会走入他们的生活,详细了解他们戴镜时的感受。再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从这些角度去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解决方案,相信做出来的产品一定比闭门造车,或者只从光学理论上出发优化更“接地气”。

判断需求出现的频率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每个个体的刚需与非刚需一直是相对程度的概念,技术发展、市场进步,痒点也可能变成痛点。因此,企业需要确认,所找到的需求是迫切还是一般,是高频次还是低频率。

高频次意味着更多和用户接触的机会,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更大的商业机会,这种商业机会与生产成本、供需关系一起生效,最终决定一款产品的售价。比如日抛隐形眼镜的使用频率高、更换频率高市场空间大,企业因此更愿意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以开发出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平价销售抢占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频率低,也不代表着就毫无商业价值,只是进入这个赛道的成本可能更高,因为频次低,单价就得更高,比如近视手术。不同的需求频次决定了企业市场的打法不同,走量的隐形眼镜和高价的角膜塑形镜,同为接触镜,却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企业在甄别市场需求时,也应从这一点出发,判断是否适合自身。

为用户创造需求

如果你的技术力并不足以支撑从无到有的产品研发,也不足以专精市面上非常普及的产品的某一属性去做精做强,那么可以尝试考虑“创造需求”——从消费心理的角度,而非产品效用的角度。如今,直播带货依然大行其道,尤其是一众中部主播的涌现,在零食、洗护用品,甚至是白酒这样的饱和竞争领域撬动了销量。观察他们的直播,可以发现主播并不会花费过多篇幅去吹嘘这些稀松平常的产品本身,而是用身临其境的视角去描述产品使用的场景,将观众代入其中,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需求就是由环境的诱因而产生的,并非先前就存在的不完满。

例如车企卖车,用中年人联结长辈和晚辈,撑起整个家为切入点,推销5座、7座的SUV;用安全无价,消费者对于亲人深切关怀为由头,强调车辆的安全性,都是非常典型的手段。在眼镜领域,这样的打法也屡见不鲜:

辛苦了一天的你,别让眼睛满负荷运转——向都市上班族推荐抗疲劳镜片;

成长只有一次,眼轴增长1毫米,就像身高增长1厘米,是成长的里程碑,也是回不去的曾经——向家长推荐近视防控镜片;

不是承认变老,恰恰是为了保持状态,延缓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的步伐——向初老视人群推荐渐进片。

你的下一个宣传切入点是什么?产品就在那里,消费者也就在那里,揣摩心思、分析心理,找到内心的共鸣点,进而唤起需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倾听与发掘?

猜你喜欢

镜片消费者产品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360°环焦镜片浅析
防蓝光镜片那些事……
知识付费消费者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镜片科技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