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口蹄疫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措施

2022-12-26王江涛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口蹄疫猪群病猪

王江涛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告纳镇人民政府 746307)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极高,新地区发病率可达100%,但发生于成年猪时,死亡率较低,不足3%,而发生于仔猪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并且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由于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需要养殖户能够加强猪场管理,及时发现病发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也要加强预防,最大程度上降低该病对猪群的影响。

1 猪口蹄疫概述

1.1 流行病学

猪口蹄疫病主要发生于猪、牛等偶蹄动物,发病率较高,传染性较强,对幼崽的致死率更高。其传染病主要是患病的猪,其会携带大量的口蹄疫病毒,而且病毒还会存在病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因此病猪所在的环境中就会有大量的病毒,一旦健康猪接触了病毒环境,尤其是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等就会受到感染。而且口蹄疫病毒还会通过空气传播,并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有伤口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健康猪,这也使得猪口蹄疫病极易会形成大规模的流行,并最终形成疫区[1]。

1.2 发病原因

猪口蹄疫是生猪养殖场常发一种传染性疫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在养殖过程中没有提供给猪群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出现卫生情况差、猪舍温度忽高忽低、消毒不彻底等,都会导致猪群的体质下降,或者受到应激而引发该病;二是饲喂工作不合理,导致猪群体质下井;三是没有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四是引种的时候没有进行检疫工作,导致病菌的传播。

1.3 临床症状

猪口蹄疫病毒的潜伏期断的在2~3d,长的在7d左右,而且不同病猪因其体质的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大部分的病猪在患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同时伴随着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喜卧不喜站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的症状也会逐渐加重,并且在猪的鼻盘、舌头、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大小不一,呈淡黄色且透明的水疱,破裂后的水疱还会流下红色的烂斑,如果治疗不及时,患处的伤口会继续化脓、坏死,还会导致蹄壳脱落,最后死亡。哺乳期的母猪患有该病后会在乳房部位出现大量的水疱,泌乳量会减少,妊娠母猪患有该病则会出现流产或者产下死胎的情况[2]。

1.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可以发现,在病死猪的口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上有较大面积的溃疡病变,并覆盖棕黑色痂块。蹄部是患处比较严重,有大量的破裂的水疱,这也是引发有继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在就是乳头有出血或者肿胀,有的猪乳头溃疡表面会有纤维素性蛋白黏膜存在。对病死的仔猪进行剖检后可以发现其心包膜出现弥散性和点状出血,心肌扩张松弛,其切面会出现条纹或者斑点,肌纤维组织也有严重的坏死情况。

2 猪口蹄疫的诊断

在猪口蹄疫的诊断中,通过临床症状表现及其病理变化可以进行基本的诊断,要想进一步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诊断,具体方法如下。

2.1 补体结合试验(CFT)

CFT的原理是利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被检抗体(或抗原)为检测系统组与红细胞、溶血素指示系统组,两组竞争补体,如果不产生溶血则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其检测效率较快,结果比较可靠,但是对各要素尤其是补体的适用量要求比较准确。

2.2 病毒中和试验(VNT)

VNT敏感性高,可鉴定口蹄疫病毒抗原和抗体,因此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检测口蹄疫病毒的标准方法。但是这一方法需要培养单层细胞或饲养试验动物,而且必须使用活病毒,非一般普通实验室能实际操作。

2.3 间接血疑试验(IHA)

IHA是将FMDV抗原用化学方法吸附在绵羊红细胞载体上,形成致敏红细胞,当致敏红细胞在电解质的环境下与被检相应抗体相遇时,会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IHA分正向和反向试验,分别用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水平,但不能准确辨别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免疫。

3 猪口蹄疫的治疗措施

3.1 清洗病猪的患病部位

当养殖场管理人员发现病例以后要立即将病猪进行隔离,并将其所在猪舍以及全部猪群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然后要及时对病猪展开治疗。首先需要清洗病猪的患病部位,可以使用0.1%的高锰酸钾和2%的硼酸,将其充分的混合均匀后再清洗病猪口腔和蹄部的溃烂部位,从而起到消毒和控制溃烂的作用。有些病猪的窗口部位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感染问题,这时候可以使用来苏儿与克辽林对患处进行擦拭,再用干净的纱布擦干,最后,用鱼石脂软膏涂抹患处,期间尽可能的保定病猪,避免病猪活动影响药物使用效果。

3.2 选择“卡巴斯基”进行治疗

“卡巴斯基”中含有干扰素,主要作用是控制口蹄疫的蔓延,在降低死亡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猪口蹄疫的治疗中,可以在发病早期将“卡巴斯基”添加到病猪的饲料中,以此来控制疫病扩散。除此以外,“卡巴斯基”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添加到饲料中进行全猪群饲喂也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

3.3 肌肉注射治疗

注射治疗也是治疗猪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一是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在注射过程中应该采取分部位注射的方式。如果病猪处于发病早期且症状较轻微的情况下可以每天注射两次,以此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如果病猪的正常比较严重,可以每天注射三次黄芪多糖注射液,连续用药三天即刻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二是使用多能肽,该药物的注射主要是以猪的性别进行区分,一般母猪的用药剂量控制在25mL以内,公猪需要控制在15mL左右;三是使用超免蛋白-V,按照病猪的体重情况进行注射;四是使用阿莫西林与头孢噻呋钠混合肌注射的方式,该治疗方式一般用于体重超过25kg的病猪,每天用药两次即可,在治疗中如果发现有出现机体疼痛明显并且站立不稳的病猪可以采用注射素普生的方法,以此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猪的疼痛,并结合上述治疗方式使其尽可能的恢复健康。

3.4 中医治疗方法

在猪口蹄疫的治疗中,除了上述治疗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其主要是使用天然的中草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采取以上所说的患处清洗方式,然后敷药环节改成中草药,取青黛、明矾、黄连、地榆、冰片、黄柏、儿茶各10g,将其研磨成粉后直接敷于患处,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每天用药一次,连续3d即可。针对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猪还可以同时采用内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取贯众、山豆根各25g,桔梗、连翘、大黄各20g,赤芍、生地、花粉、木通、荆芥惇各15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后再计入蜂蜜100g进行调制,将其一次性灌服给病猪,每天一次,连续用药三天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

4 猪口蹄疫的预防建议

猪口蹄疫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且对仔猪的危害性比较大,一旦出现病例就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染,不仅会危害病发的养殖场,还会通过空气传播到附近的养殖场,从而形成疫区,因此养殖户要重视起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开展猪口蹄疫的预防工作,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生概率,保障猪场的健康。上述针对猪口蹄疫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病的发生与养殖户的饲养管理行为密切相关,因此要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加强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中,养殖户采用的饲养管理手段与猪群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要想预防猪口蹄疫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加强饲养管理,一是要重视猪舍的环境,以便为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营造一个通风、透光的猪舍,而且夏季要做好遮阴,冬季要做好保暖,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电子设备为猪舍营造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避免猪群受到环境应激,还能够增强猪群的体质,使其能够抵抗病菌的侵袭;二是要合理控制猪舍的饲养密度,密度过高会使得猪群的活动范围变小,一旦爆发传染性疫病也会加大传染概率,同时排泄污物的增加更是加剧了疫病的发生,因此养殖人员应该按照生猪的生长阶段合理的调控饲养密度,改善猪群的生活环境;三是要注意猪舍的卫生,应该及时清理猪舍的粪便污水,用清水冲洗猪舍地面、墙壁等,及时清理食槽中剩余的饲料等,并对猪舍以及猪群进行定期的消毒工作,避免细菌滋生造成疫病蔓延;四是要注意加强饲喂工作,饲料是确保猪群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增强猪群体质降低疫病发生的基础,如果饲料存在营养不足的情况就会降低饲料的转化率,尤其是很多养殖户会长期饲喂较为单一的饲料,这也会导致猪群的体质下降,从而增加疫病发生的概率,因此养殖户要严格按照生猪的生长阶段供给营养充足且均衡的饲料,通过营养需求合理制定饲粮配方,满足生猪生长需要,尤其是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五是要实行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如果必须要进行引种的话还需要做好产地检疫,避免从疫区引种,引种后应该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保健康后再混入原有的猪群。

4.2 做好消毒与隔离

猪口蹄疫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性疫病,要想避免其传播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从而杀灭致病菌并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以此来避免疫病的大范围蔓延。在消毒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定期对养殖场的各个角落进行消毒,包括猪群使用的器具等,针对口蹄疫病毒使用的消毒药剂有碘制剂、醛类或者氯制剂等,使用期间还需要定期更换消毒药剂,以便保障消毒效果,除此以外,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等也需要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隔离是降低损失的关键,一旦发现疑似口蹄疫感染或者确诊口蹄疫感染之后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工作,隔离范围要涵盖整个养殖场以及周围区域,养殖场中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隔离消毒,然后将疫情上报给基层防疫中心,以便可以划定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同时要对养殖场疑似患病猪和患病猪的全面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杜绝其他养殖场的猪群感染口蹄疫病毒,还要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以防疫情蔓延[4]。

4.3 强化仔猪疫情管理与控制

临床实践证明,猪口蹄疫发生于成年猪时,死亡率较低,不足3%,而发生于仔猪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而仔猪是养殖场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猪口蹄疫病的防控中要进一步强化仔猪疫情管理与控制。在养殖过程中,从种猪配种阶段就需要开展精细化管理,做好种猪的检查与消毒的各项工作,减少种猪配种中出现患有猪口蹄疫病种猪的概率,减少母猪的流产频次。一旦发现猪患病,需在第一时间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隔离防护,尽快控制传染源,将猪口蹄疫病传播的途径及时切断,避免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母猪产仔后要加强对仔猪的护理,确保仔猪能够吃上初乳,进行断奶的时候也要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断奶应激等[5]。

4.4 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养殖户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口蹄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母猪一般每年至少接种三次疫苗,公猪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仔猪断奶10~15d之后进行第1次接种,一个月之后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降低仔猪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几率。如果是疫情地区还应该增加接种量。除此以外,还需要定期对整个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要想达到预防效果,还应该确保抗体水平保持在70%以上,如果抗体水平低于70%,则应该进行二次免疫接种[6]。

4.5 加强疫病诊断监测

加强疫病诊断监测也是预防猪口蹄疫病的重要手段,养殖户要加强与基层兽医站的联系,积极借助科学的手段加强诊断与监测工作,当地兽医卫生机构应结合养殖场的需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果发现异常病发情况应该及时采集样品送往实验室确诊,以免疫病蔓延。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数量比较较多,加强疫病诊断监测工作能够更好的降低损失,保障猪群的健康。

综上所述,猪口蹄疫对生猪的危害比较大,尤其是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影响着养殖场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养殖户要树立科学的养殖意识,在日常养殖中加强对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要积极了解关于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等,并加强与基层兽医站的联系做好该病的诊断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尽可能的降低损失,除此以外,在日常养殖中也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工作,养殖户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多方面的工作来进一步提高猪口蹄疫的防控效果,这对保障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口蹄疫猪群病猪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