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浅析

2022-12-26李浩茹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

李浩茹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一、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一)运营风险

高校的运营风险,一般指的是资金的运行风险,体现为财务管理风险,即一旦存在资金不足的流动性风险,高校的财务状况因此会呈现失衡状态。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育投入来源构成主要是由财政拨款投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因素构成,其中以财政拨款投入为最主要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又面临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的迫切要求。而规模的扩张和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对于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的高校来说,很难满足其长远发展的目标要求。而财政紧张地区的高校,更是处于勉力维持日常运转的艰难境地。在人员经费支出和必要运转经费支出占比日趋增大的情况下,高校资金的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如果此时还存在习惯依赖、路径依赖,缺乏资金风险管控意识,不能有效做到“降本增效”“增收节支”的资金统筹控制,一旦资金出现缺口甚至断流,那么高校将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和影响。

(二)筹资风险

高校的筹资风险,一方面表现为筹措资金的渠道有局限性,存在资金短缺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带来的利息成本压力和还款压力。对于高校而言,“内涵式”发展和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是其首要工作目标,各项发展均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然而,在财政拨款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增收的筹资渠道又有极大政策限制,且本质上无法采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整体收入存在“天花板”局限,资金无法保障事业发展的支出需要。同时,不少高校早年在新校区建设、扩大招生阶段不得不银行举债以维持运转,并面临由此带来的利息成本和还款压力。在国家严控债务规模的政策要求下,除正常运转所需外,高校还需准备偿债备付资金。高校负担日益沉重,偿债能力不足,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筹资风险。

(三)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风险分为对外投资风险和对内投资风险。高校对外投资一般是指开办校办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校办企业大多跟不上市场的瞬息变化,暴露出经营能力与管理理念的问题,无法实现盈利甚至出现亏损。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校办企业改革提上日程,对于高校而言,对外投资风险今后将不再是重点,对内投资风险成为更需要关注的内容。对内投资是指高校在对标自身定位和发展规划目标,对校内基础设施、人才引进、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的重点投入。从成本角度而言,教育行业普遍具备回收期较长的特点,内涵式建设的各项收益无法短期实现。如果没有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做科学、长远的项目规划,缺少可行性论证分析,从而造成资源沉淀浪费,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二、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面临的困难

(一)管理模式方面

很多高校的管理层更加关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成果、招生规模和就业率等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结合密切的工作,对于起到支撑保障作用的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思维定式,忽视了财务管理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缺少高校作为一个法律主体的风险意识。在思维意识较为薄弱的影响下,学校内部各项财务管理的制度不能贯彻落实,财务内控的流程不能有效执行。究其原因,一是受学校整体环境影响造成的管理能力不够;二是既有的管理模式形成的权责不清甚至是权利失控,认为分散、降低风险就是分散、降低权利。另外,多数教职工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没有在工作中建立财务风险意识,殊不知任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都与资金密切相关,缺少风险意识就极易出现经济业务流程的疏漏。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财务人员还处于简单核算记账的落后理念阶段,没有树立管理会计的思维,无法及时识别财务风险。

(二)内部控制方面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不理想,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制度和执行层面。

1.体系不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没有结合单位整体层面和六大业务层面制定符合政策要求的规章制度,原文引用上级部门或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现成文件,形式大于内容,并不适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内部控制要么缺失,要么流于表面。

2.制度衔接存在问题,执行不畅

高校在做本校内部控制建设时,没有站在全局视角上制定制度和设计流程,内控制度没有覆盖学校的全部经济业务,只是从部门职责的角度入手而不是从业务上入手,导致各个环节无法互相牵制,参与业务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也无法配合,衔接不顺畅、不紧密,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执行不到位

学校领导层和教职员工没有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还是依赖于固有的经验、做法,不主动地学习内控政策文件,财务风险观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及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内控问题。

(三)财务管理方面

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两个重点,一是预算管理,二是核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内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高校的财务保障、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预算管理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方式和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却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对校内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过程只是纸上谈兵

编制预算随意性过强,认为预算既然是全校的资金统筹,在执行过程中随时调整即可,没有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业务需求进行科学系统的编制。学校和业务部门不重视,认为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对往年的经验数据依赖性过大,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不符、业务开展与资金支出难以匹配的局面,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没有达到导向和控制的目的。

2.预算执行过程不规范

由于预算编制随意性过强,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使得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诸如项目支出进度缓慢、预算资金额度过大或过小等,不仅会出现预算额度随意调整的情况,甚至导致为了花钱而花钱、突击花钱、违规采购、提前付款等问题,造成校内资源的极大浪费,让预算管理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保障和约束作用。

核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抓手,是经济业务活动的最终体现。会计核算如果出现问题,那么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将无法得到准确、有意义的结果。一方面,会计制度的变革、规章政策的更新以及管理要求的变化,给财务人员和教职员工带来了新的挑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全面掌握和适应核算要求,容易出现审核漏洞;教职员工不能及时获取、学习最新的财务要求,报销流程不规范、手续不齐全等问题将频频出现,导致退单情况居高不下,既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也侧面反映出内控失效。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的提升和信息化服务需求导致财务人员能力不足,财务人员使用信息化平台维护数据、分析数据的水平不够,无法保证信息流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四)信息系统方面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推进多年,但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财务信息化程度也需要随之不断改进提高。当前,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互通互联的程度不高,信息化完善程度不够,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之间的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信息孤岛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业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导致内部控制流程在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实现顺畅衔接,权责审批无法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还依赖于传统的纸单式的传递流程,内部控制的效果受到影响,要想实现内控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作用,要付出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轻管理、重业务”的阶段,无法实现学校整体资源的整合共享,不仅出现各个部门业务系统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还导致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低下。另外,财务信息系统与政策制度的关联度不够,内控制度和内控流程的更新变化在信息系统中常常是滞后的,甚至是无法体现。

三、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路径

(一)重视人员建设

现阶段高校防范财务风险,必须要重视人员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转变管理思维,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对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管理层要树牢内部控制管理思维,教职人员要积极参与并以身作则,重视财务风险带来的隐患,把财务风险防范提高到学校整体大局的角度,在制定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时牢牢把握风险意识的底线、防线,明确财务风险防范对于事业稳定发展、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意义,积极促进财务管理系统、制度、机构的建立健全。

二是要提升财会队伍素质,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除了具备与岗位适应度匹配的会计知识外,还需要积极学习业务、技能知识,提升信息数据处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自主学习、组织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主动了解各项经济业务流程的发生情况和要求,从传统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型,成为复合型的高素质财会技术人才,而不只是局限于核算的视角,从而对学校的整体价值和业务运行效果全面了解和掌握。

(二)扎实内部控制

高校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必须要扎实内部控制,把握源头,控制过程,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在做本校内部控制建设时,需要高屋建瓴式地站在全局视角上制定制度和设计流程,让内部控制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经济业务流程和参与部门都有职、有权、有责,所有环节是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这样内部控制才能完整、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规避、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是要搭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也是学校正常、有效运行的保障。按照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体系,并随着内外部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适时地进行必要调整。组建内部控制领导机构,科学制定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学校成为以制度为抓手、用职责明晰权责的有机运行整体,形成良好的内控参与氛围,对落实内控工作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二是要全面梳理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流程是内控实现的途径是对体系制度的细化详解,是岗位职责的具体表现。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是对经济业务在深入、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此过程中总结出每个节点存在的风险点,并确定其风险类别、等级和责任主体,制定应对风险的政策依据和处理办法,把相关责任具体细化到岗位上。通过对经济业务的规范、监督和制约,从而实现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目的。三是要建立有效组织机制,合理设置各部门、岗位的相关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对关键岗位进行有效控制。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对日常的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进行有机协调和管理,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岗位牵制,发挥各自才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强化监督运行

高校应强化监督运行,关注风险预警,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当前,高校在监督工作上多为事后监督,主要方式是纪检、审计的专项检查工作。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高校必须要转变事后监督的惯性思维,逐渐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纪检、审计等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要充分运用其职责和专业范畴,组织相关培训,强化教职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共同筑牢监督的风险防护长堤,从源头解决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审计人员、财务人员以及业务人员能够及时地、尽早地准确分析和判别财务风险隐患,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审计监督工作常态化发展,完善、健全审计监督机制,以风险防范为导向,对学校经济业务的开展进行全面和重点审计监督,不给监督管控留下空白失效的余地,从而规避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四)提升信息水平

在信息技术手段成为社会发展重要构成的当今社会,高校想要实现更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必须要利用好信息化建设这个抓手,做好硬件设备搭建,提升信息软件的管理水平。高校作为教育领域有可能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群体,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掌握前沿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信息化平台,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做好财务数据分析,提炼有效财务信息,为识别风险打好坚实基础。用大数据平台的概念,打破信息茧房效应,把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整合集成,一方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让内控流程上下衔接、互通互联。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准确识别财务管理风险,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对于高校稳定而长远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高校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及外部因素,总结当前财务管理风险的表现内容,分析防范风险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路径,建立一套完整、成熟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同时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才能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从而保障办学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保证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为高校在新时代“内涵式”发展道路上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高级会计人才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