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双师教学”法,促进英语教育公平发展
——四川民族地区英语启蒙阶段的教学尝试

2022-12-26董洪丹覃文胜李兴勇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师研究组民族

□董洪丹 覃文胜 李兴勇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与担当,但各地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存在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项目研究组在四川省民族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后发现,由于师资、生源、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小学基本没有开设英语课,这对当地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组确立了“双师教学”的思路,即针对民族地区小学英语专业师资缺乏的困境,由省内优秀教师担任云端教师录制教学视频,由当地学校非英语专业的地端教师组织课堂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样态使民族地区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的目标成为现实。

一、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研制多元立体教材

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有其特殊性,切实了解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需求分析,是进一步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基础。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多层面人员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当地的教学环境、本土情况等进行了解。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小学未开设英语课,未进行英语教学,当地学生无法享受公平的英语学习机会;当地急缺英语专业教师,很难按照常规路径实施小学英语教学;因学生的学习环境有限,当地学生学习英语困难大、兴趣低。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经过了多年的研发与完善,研制出了民族地区小学低段英语教学的多元立体教材。该立体教材有供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频课、小游戏程序、动画等,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文本和课件等,满足民族地区不同能力的教师的需求,助力其专业成长。该教材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每册10个主题,选取趣味性与故事性强的动画视频、简单易唱的英文歌曲音频、操作性强的游戏活动等作为主要内容。项目组通过精心设计,统一教案,为教师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教材的编写呈现螺旋上升的立体体例,即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编写,每个单元一个主题(5个课时),内容涵盖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如“Greeting”“Family”“Season”“Sports”等。

二、做足保障措施,奠定协同教学基础

要保证“双师教学”的有效落地,项目研究组需要在活动开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云端与地端的协同教学奠定基础。

首先是硬件设施的保障。项目研究组对参与实践的学校在教学场地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小学摒弃桌、椅、黑板、书本、纸笔的传统教室设置,每8个(含8个以下)教学班配置1个英语活动室,装配只有凳子、多媒体(或电视)等器材。其次是网络要求的保障。项目研究组积极与当地电信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确保所有参与实践的学校的专用教室网络信号流畅,保证“双师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是师资配备的保障。云端与地端教师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基本流程等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以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此,研究项目组在与两端教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照“一唱、二看、三运动、四手工、五游戏”的要求开展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围绕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情境教学法、自然拼读教学法、绘本阅读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相关教学法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三、采用“双师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秉承激发兴趣、提升能力的理念,项目研究组采取区别于常规的远程直播或录播课堂的“双师教学”模式,用“双互双导、双生双长”的形式开展互动教学。

“双互双导”中的“双互”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云端、地端的教师都与地端学生进行互动。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以往远程教学中地端学生旁观学习的不利形态,从而使民族地区的学生真正地经历全课堂。“双导”指的是云端教师与地端教师在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中的双主导地位。因各学校地端教师的能力存在差异,为保障所有地端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项目研究组组织其采用“云端主导、地端辅助”或“云端辅助、地端主导”自主切换的方式进行教学。

“双生双长”是指该“双师教学”形态不仅要促进云端学生的成长,还要促进地端学生,即英语基础为零的农村学生的发展,使两端的学生都能通过该教学获得英语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地端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看课堂实录、听动画配音、唱英文歌曲,组织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玩游戏等活动,与学生一起学习英语,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效果。

如上,项目研究组采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资源与民族地区的教材、教师、教学三大要素进行融合,通过开发多元立体的启蒙教材、实施“双师教学”、采用活动式的启蒙教法等方式,创设了民族地区“三教一体”的启蒙英语教学体系。

这一教学体系让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获得了公平的英语学习机会。“双师教学”实施八年以来,阿坝、甘孜、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的1403所小学都达成了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的要求,惠及一至三年级的28.4万在校学生,占三个民族自治州小学在校生总数量的33.3%,解决了当地因师资匮乏而无法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使学生获得了公平学习英语的机会。

“双师教学”还促进了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方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收集与使用、教学研究、教学理念更新等方面均有了进步。跟进调查数据显示:78.75%的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68.04%的教师提升了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62.93%的教师提升了教学资源收集与使用的水平;47.94%的教师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43.66%的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

总体而言,采用“双师教学”法在民族地区开设小学低段英语课,响应了“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国家号召,使民族地区的学生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学生在活动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能力。可以说,“双师教学”法为民族地区的“教育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案例点评】

何 锋2

2021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部分成员赴四川凉山开展英语教学调研。调研发现:民族地区的“双师教学”成效显著,为全国教育均衡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四川经验”。

一、实现教育公平的积极实践

在缺师资、无教材、少经费的情况下,四川勇于创新,摒弃了传统的课本教学、纸笔考试,以“高兴趣、低难度、活动化”为课程设计理念,采取“双师教学”的方式,开展民族地区小学生英语启蒙教育,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的英语学习机会,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首创意义。

二、英语教学创新的优秀典范

一是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起步晚、底子薄、师资缺等实际情况,当地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看、听、说、唱、演、玩等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练”,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二是开发立体教材。当地选取新颖、有趣的动画视频、简单易唱的英文歌曲等资源作为主要教学材料,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

三是实行“双师教学”。这既解决了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实现了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大面积传播和辅射的目标。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探索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本案例探索出了一条适切可行的教师培养路径。

一是精心设计,推进基于满足实际需求的高质量培训。本案例中,项目研究组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实地开展调研。针对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率低、师资专业基础薄弱的现状,项目研究组结合三州地域广、交通不便、学员众多等实际情况,精心开发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

二是创新内容,推进教材、教学、管理一体化培训。项目研究组依据创新的英语教学理念,立足立体式教材,以双师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设计了融课程教材解读、教学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三位一体的培训内容。

三是创新模式,推进线上线下整合式培训。项目研究组依托电化教育网络平台,在线上使用网络视频集中播放,统一进行培训;在线下组织专家深入培训点,与参培教师进行现场交流互动,为他们释疑解难,加强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

四是创新管理,推进效果导向的教师培训。项目研究组强化省、州、县(市)三级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这些举措创造性地实现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的目标,为全国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双师研究组民族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MINORITY REPORT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