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理,让学生在表达中搭建学习的阶梯
——以『你知道吗』一课为例

2022-12-26罗鸣亮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个位倍数数学课

文 罗鸣亮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是很多教师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既怕学生说不清楚,又怕学生说得太清楚,还怕学生说的话自己临时反应不过来等等,于是紧紧地把控着课堂的话语权。但数学是讲道理的,能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品质。而表达是思维的反映,也是促进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所以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

说理,就是一种理性的表达。数学学习应发挥有限知识内容的载体作用,在课堂上营造“说理”的氛围,启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对“说理”产生渴求,使学生主动经历思考、咀嚼、理解的过程,把潜在的数学思维和认知结构进行梳理,转化为外在的语言形式,进而在充分、自由的表达碰撞中,追寻到知识的本质,走向真正的学习。那么,课堂该怎么启发学生的表达,帮助学生构建起表达的能力呢?下面,以“你知道吗”一课为例,说说我的思考与实践。

一、说理,孕育表达的氛围

真实的课堂从学生敢表达开始。说理课堂中,话语权不再把控在教师的手里,摒弃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尊重、平等的“对话式”教育,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打开表达的窗口。为此,我始终把让学生“敢说”“放心说”摆在重要的位置,尽量尝试借助课前的谈话,为学生营造一个敢大胆说、能大声说的氛围。

面对第一次见面的学生,我喜欢用聊天方式和学生一起迈进课堂。这样可以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也放下思想包袱,从不敢表达、不敢大声表达,到放心、大胆地表达。说理,让学生有话敢说。

二、说理,激发表达的诉求

我们知道,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有时不是出现在陌生的地方,而是出现在自认为信心十足、完全掌握、没有任何疑问的知识上。面对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比如2、3、5 的倍数特征学生已经知道了,但却不清楚其本质道理。那么,教学该从哪入手,才能触动学生想表达的欲望,使得学习得以开启呢?我想,我们要做的是,启发学生主动反观已然熟悉的知识,产生好奇,发现值得探究的任务,引发学生表达的诉求。

【教学片断一】

师:5 的倍数看个位,3 的倍数看各个数位。有疑问吗?你会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3 的倍数特征和5的倍数特征不一样?

师: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好问题?掌声送给她。

(学生鼓掌)

生:3 的倍数特征为什么不看末位,而要看各位数字的和?

生:为什么它们都是数,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整除特征呢?

生:9 是一个合数,3 是一个质数,为什么它们两个的整除特征是一样的?

……

“有什么疑问吗?”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用“新的眼睛”看待熟悉的旧知,驱动学生打开理性思维的突破口,跳出原有的经验和既定的知识,想要通往盲区背后的“为什么”。此时,思维的实质在表达中得以外显,学生随着“好奇”的发酵与拓展,产生想探究、想说理的诉求,进入真正的学习。

三、说理,驱动表达的碰撞

怎样的表达才是“好”的表达?有时,课堂上学生一直在说,但只是纯粹的“说”,达不到“数学表达”的层面。我想,“好”的表达是有思考的,是有碰撞的。说理课堂重视学生思考与表达时间的充分留白,要求学生的表达不仅要“自己听懂”,更要“他人听懂”;不仅要说清楚思考的“物”,更要说清楚思考的“理”。

1.表达,从“负责任”开始。

【教学片断二】

(学生讨论“5 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大约40秒后)

师:你确定和他交流了吗?

生1:确定。

师:他(生1)和你(生2)交流了吗?

生2:交流了。

师:为什么你(生1)举手了,他没举手?是他的责任还是你的责任?

生1:我认为可能都有责任。

师:都有责任怎么办?

生1:详细地交流一下。

师:他的建议好不好?再给你们详细地交流的一次机会,开始。

(学生再次交流)

师:第二次详细交流,很明显负起责任来了。老师实在佩服你们!更值得骄傲的是,他举起手了,掌声送给他。

如何让学生从会做走向会说?一句“谁的责任”,驱动学生反思自己的表达是否让人听得懂;而“怎么办”,引发学生提出“详细交流”的要求;“负责任的交流”,又触动学生审视思维的逻辑,推敲、修正表达的方式。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慢下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从“负责任”的表达开始,推动同伴的变化与发展,方有“没举手”到“举起手”的惊喜,有“自己听懂”到“他人听懂”的蜕变。

2.表达,借“听得懂”深入。

【教学片断三】

(交流“5 的倍数特征”为什么只看个位)

生:举个例子,比如是10 的话,把各个数位都加起来,就是1+0=1,除不尽,如果直接看末尾的话,那么是除得尽的。

师:听懂她发言了吗?(多数学生摇头)你们虽然听不懂,但是她的发言中有值得肯定的吗?

师:她说举个例子,这是不是一个好办法?掌声送给她。下次思考完要想一想,如何讲话才能让大家听得懂,好不好?

生:先从个位出发:首先,0 在一位数里面不是5的倍数,5 乘以1 就是5,5 的倍数在一位数里面就是5;然后,5×2=10,两位数里10 就是5 的倍数,10 的个位是0;接着,我们可以举一个三位数,假如是120,它可以被10 整除,10 是5 的倍数,也就是说120 也是5 的倍数;再然后,125 除以10 余5,5 正好就是5 的倍数,也就是说它也能被5 整除,所以125 也是5 的倍数。

(学生鼓掌)

师:鼓掌的同学确定听懂了吗?你听懂了什么?

……

生:我觉得他讲的方法有点像位值原理。我们可以把一个数拆分成十位及以上的数位和个位,因为十位及以上的数位,其实就是……(学生卡住,教师示意上黑板边展示边说)举个例子,假设是3255,3255 就可以拆分成3250 加上5,因为3250 是10 的倍数,10=2×5,那3250 肯定也是5 的倍数,现在只要看个位就行了。因为十位及以上的数位是5 的倍数,那么只要个位满足是5 的倍数,它就是5 的倍数。而个位满足5 的倍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其实0 某种意义上算是每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因为每个自然数乘0 都等于0;而5×1 就等于5,所以个位上是0 或5 的数是5 的倍数。

(学生鼓掌,教师走向一位学生)

师:我发现你是第一个带头鼓掌的,你肯定觉得他说得好,对不对?你能不能评价一下他说得好在哪里?

……

(由“5 的倍数特征”迁移到“2 的倍数特征”时,学生又有了新的思考)

生:假设这个四位数为abcd,它就等于1000a+100b+10c+d。因为1000、100 和10 的末尾是0,所以它们都是2 的倍数;a、b、c 都等于0~9 的任意一个自然数,所以它们都是2 的倍数,就剩下这一个数d,也就是说这些都可以不看,(指d)只需要看这一个数,看它是否是2 的倍数,我们就可以知道整个数是否是2 的倍数。

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互译和转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在“你能听懂吗”“听懂了什么”“评价一下好在哪里”等问题中,不断地鼓励学生一次次聚焦“如何表达”,把内在的思考以“他人听得懂”的方式传递出来,从迁移类推、举例说明到符号表征,多角度建构说理的途径,使学生的思维从“听得懂”逐步走向深入。由“一方”的表达引发“多方”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次次有意义的抽象与深入的过程,催发思维逐步走向有条理、有逻辑,实现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理”的跨越。而不同的语言形式间的正确识别、理解和转换,也标志着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学习的过程得到进化和发展。

四、说理,构建表达的能力

说理是思维的延伸,表达是思维的反映。说理课堂,应启发学生进一步回望课堂,看到自己于各种途径的说理中,如何沟通起知识与知识的关系,如何勾连起表达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理性思维能力的增长。

【教学片断四】

(课件提问:今天这节数学课与平时有何不同?)

生:今天的数学课与平时不同的是,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大胆地提问,并不是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去积极地思考。

生:这节课老师几乎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道理,让我们自己思考、自己解答、自己讨论,最终自己得出结果。我觉得这样让我们更深刻地记住了这些道理。

生:这节数学课上,每一位同学说的,老师都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彻底听懂了之后才继续往后进行。老师是想让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独立思考之后,把每一位同学的话全部听懂。

生:我觉得与平时的数学课有两点不同:一个是平时我们遇到难题实在听不懂的,老师会让我们下课再自己去想或者让同学辅导。但是这节课,非得弄明白不可,而且一定是弄得非常透彻,而且不是老师去教给你怎么做,是同学教给你怎么办。我记得我妈妈之前跟我说过,往往老师教,你听不懂,同学一教你就听懂了。 还有一个就是以前是在教室里上课,这次是在这么多人面前上课。

生:这节数学课不像以前的数学课,老师让我们一节课做多少多少题。今天,老师让我们推导一个过程,然后让我们自己去讨论,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这样的课更有意义。

生:我觉得今天老师把我们每一种方法、每一种答案都给予了肯定,不像一般做应用题的时候,一题只有一个答案是对的。我想说的是,今天方法比较多,每一种方法都是被肯定的。

生:我觉得这节课有个不同,就是这个黑板几乎是完全属于我们的,而且我感觉这节课大部分都是同学来讲,老师讲的反而比较少。

“把每一个同学的话听懂”“大部分同学来讲”“黑板几乎完全属于我们”“每一种方法都被肯定”等,无疑彰显了学生数学表达的多样化,感受到“知识是随着问题的研究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的经历。我想,这节课中,学生不仅厘清了2、3、5 倍数特征背后的为什么,更深刻体会到自己是如何借着表达说清楚自己的思考、听明白他人的想法、读通透语言的转换,真真切切地构建起数学表达的能力,搭建起通往学习的阶梯。

猜你喜欢

个位倍数数学课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倍数魔法
有趣的数学课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