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术务实与党建务虚问题的辩证分析

2022-12-26刘智国苏海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学术

刘智国,苏海红,b

(昆明理工大学 a.云南工业干部培训基地;b.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问题缘起:“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术务实与党建务虚的不当争论

建设“双一流”大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结合新时代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做出的又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1],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举全校甚至全社会之力,整合和调动诸多资源,系统协调,同向发力,方能事半功倍,达成目的。长期以来,在大学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好课、搞好科研,做学术是‘务实’,是‘正道’,对大学发展的贡献要更大一些;而做党建工作、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工作是‘务虚’,是可有可无的‘表面工作’,或者贡献要小得多”的不当争论,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改革发展,成为了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绊脚石”。

关于务实与务虚,学界多有探讨,《求是》杂志评论员认为,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必须要把务实与务虚进行有机结合,务虚应该以务实为基础,务实应该以务虚为前提[3]。曹周天提出需要用辩证法思维处理好教学研究中务实与务虚的关系,不能孤立地看待务实与务虚,应谋求二者的有机统一[4]。曹正龙、朱晓东认为机关党建工作是务实与务虚的统一,是有为和有位的统一,机关党建工作要坚持务实与务虚并重原则[5]。邓频声指出正确处理好务实与务虚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并深刻分析了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务实与务虚,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6]。梁建新指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需要科学把握务实与务虚的辩证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7]。可见,多数学者并不赞同“学术务实”与“党建务虚”的机械论观点,而是倡导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问题表征:“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术务实与党建务虚问题的现实表象

在大学建设发展中,有些人将学术与党建这两项工作分别归入务实与务虚的框架,并站在务实与务虚的逻辑基础上,论述了学术与党建的逻辑关系,认为党建谋宏观,属务虚范畴,学术谋具体,属务实范畴,二者对立统一于大学的发展,是大学发展的两个方面问题;认为搞好教学、做好科研等学术工作是务实,而做管理、抓党建、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务虚;务实的人是大学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而务虚的人则只能是辅助力量,甚至是无奈的选择等认识在大学中颇有市场。它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学的学术工作和党建工作强行归结为务实和务虚的一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成为了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具备了主要和次要的属性,甚至烙上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印记。于是,大学中的科研、管理、服务三支工作队伍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烙上了“干实事”“做虚工”“搞外围”的“烙印”。这三支队伍的人员便相应地被赋予了“凭真本事吃饭”“靠上级和政策混饭”“靠劳动力挣钱”的潜台词。在工作中难以形成真正合力,内心深处潜藏着难以名状的“彼此看不起”,严重影响了“双一流”大学建设。

(一) 学术务实的片面化

学术工作是大学的科研职能,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显性表现。学术成果很容易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如在SCI、EI、ISTP等检索系统检索的论文数量很直观地表述了论文发表的情况,可以用数字直观地比较在某个领域的影响和水平。在科研项目方面,也很容易区分获准研究项目的层次高低、数量多少,研究能力的高下一目了然。至于教学工作,也很容易用课时量、课程数和学生数来衡量。学术务实的结论有了大量数字的支撑和考量,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办学方向:我们的学术科研成果为谁服务?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不能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是否正确?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为什么传授知识、为什么创造文化,以及立德树人的效果就会令人质疑。正因为受学术务实片面认识的长期影响,在大学内部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错误倾向,严重背离了学术的本质要求,从而饱受师生和社会诟病。

(二) 党建务虚的弊端化

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能是引领大学的办学方向,确保大学的学术科研和培养的各类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党建工作的成果多数是定性成果,不太容易用数字来量化描述,也不太容易直观地进行横向比较。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建成果也不会、更不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作用才会显现出来,由此,党建务虚的结论就有了现实的理由。我们可以把学术科技成果看成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文明的工具,人的思想就是这些工具所赖以存在的载体和创造这些工具的源泉。如果党建只是务虚,则必然失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其最大弊端就是用务虚的要求来考量工作,没有定量指标要求,工作永远在低水平重复,甚至失去存在的基础,什么时候发生偏差或者错误都无法预知和正确研判。

综合分析上述两方面的弊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党建和学术都是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存在“虚”“实”之分,二者分属相对独立的学术内涵、工作领域和研究体系,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各自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好比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最终目的都是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服务。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二者视为对立的矛盾关系,也不可能认定谁“实”、谁“虚”,只有客观地分析和看待其不同的内涵、要求和规律,努力使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成为“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问题归因:“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术务实与党建务虚问题的原因分析

将学术与党建归属于务实与务虚范畴的问题归因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学、逃避责任、以偏概全、概念曲解等四个方面。

(一)形而上学的错误认识

1.以强调尊重大学起源为借口,抱残守缺,机械照搬,拒绝时代发展与变化。我国现代大学是舶来品,脱胎于欧洲近代大学的基本原则和模式。其最初的概念是一种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团体,受到由领主认可的契约的保护,这个团体的管理(例如招收学生的条件、聘用教师的条件、学生完成学业的认可)是独立于所在地治辖权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术自由以及思想深处对强调办学方向、政治属性的不认同,将学术和党建纳入务实和务虚范畴的根源也与此有关。需要阐明的是,人类社会现在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中世纪大学成立时代的社会现实基础,学术自由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大学的政治性,包括办学方向、服务面向等已经越来越得到诸多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在社会主义中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学的根本领导制度。如果我们还坚决抱着中世纪的宗教大学初衷不愿放手,不愿意承认大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则必将与时代发展的实践需要相脱节,与大学改革发展的观念更新相违背。

2.传承和创造知识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大学的题中之义。将学术与党建分列为务实和务虚的矛盾对立面,实质上就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将学术片面地或者狭义地归结为自然科学,或者创造物质财富的范畴,没有真正地将党建放到哲学社会科学等学术领域,同样拥有创造精神财富的同等学术地位,简单地用务实和务虚将二者的关系进行割裂和对立,这也是在认识上产生形而上学错误认知的根本症结。

(二)逃避责任的不当行为

高等教育工作者至少包括教师、管理者和服务人员三支队伍,每一支队伍的职责都不是单纯的,必须履行其主要职责和其他职责,才能算作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要职责,忽视其他职责,甚至想逃避主要职责之外的其他责任,想用主要职责代替全部职责,用部分付出换取全部回报,这是人性本能的“难言之隐”;同时,人总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根据,出师有名是“大义”,牵强附会是“借口”。于是,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智者”,学贯古今,融通中外,找到了务实和务虚的概念作为依托,将学术和党建嵌套进去,并做出了基于务实和务虚基础的理论解释与论述,使学术务实与党建务虚成为了务实和务虚在大学的具体体现,成为了有二者属性的不同工作,继而为宏观与微观、主要与次要、主体与辅助、本来与依附等衍生论调找到了理论基础与“合理土壤”。

(三)以偏概全的懒政思维

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融合、研究与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8]。可见,学术是大学存在的桥梁和纽带,或者是基础,但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更不是大学的全局。学术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相联系,必须与文化传统相联系,绝对不是单独的存在。这在任何国家都不能例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体系中,学术的内涵绝不能片面地表述为科学研究,而应该全面表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术工作的全部内涵,还应该是大学的职能与作用,更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全局。可见,这些人所津津乐道的学术务实只是大学的部分工作,仅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科学研究的大部分工作,作为人才培养部分也只是完成了知识的传授部分,在社会服务方面更多的是利用研究成果服务社会需要并得到相应回报。如果仅用单纯的数字来表述的话,所谓学术务实其实最多只是完成了大学全局工作的部分任务,但绝非全部任务。

(四)概念曲解的浅薄取舍

《现代汉语词典》对务实和务虚的解释是: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务虚是相对务实而言,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讨论。关于务实与务虚,习近平指出:“我们平常说的务实,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时,能够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而务虚,则常指在某项工作实际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以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两者可谓并蒂之花、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全部领导活动之中。务实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务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而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做好务虚,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只能盲目瞎转。”[9]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出于对推卸某些责任和义务的考虑,却将务实和务虚的内涵曲解了,他们错误地认为:务实就是干实事、讲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等,而务虚则是讲大道理、说漂亮话、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甚至是只说不做。这种观点片面强调和曲解了一方面作用,躲避了,甚至偷换了另一方面的概念。实际上,就大学学术与党建工作而言,党建工作也是务实,有大量的实际工作需要完成,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解决办学方向问题;需要将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植入师生头脑,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需要传播党的主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要求,确保所培养的人能切实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四、辩证统一:“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术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辩证关系

(一)“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术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辩证关系

学术一词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本意是指学习治国之术,后经发展演变为系统专门的学问概念,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党建是党的建设的简称,是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进行的党的建设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从学术与党建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二者在哲学范畴上并不是对立矛盾的关系,而应该是上位与下位、包容与被包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党建是一个上位大概念,学术是党建的实践活动之一;党建是整体,学术是局部;党建引领学术,学术检验党建成效;党建在哲学逻辑上高于学术,学术作为下位概念对党建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总纲”中,明确阐述了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0]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中,党建工作是统领性的工作,学术是党领导下的大学职能工作。党建和学术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是目标同向的工作,发挥着共同促进建设目标实现的作用,只存在工作方式和实现途径选择不同,不存在务实务虚的区分。

在大学教育中,党建工作本身也是具有务实属性的规律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系统学问。党建工作的研究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完善系统的学术体系和实践体系。日常开展的党建工作实质上就是党建学术活动的实践和运用,为归纳总结形成党建理论成果提供实践支撑。在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邓小平同志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总结形成了社会主义党建理论,成为了党建工作的宝贵财富[11]。在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引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学走上了办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大学教育,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科研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康庄大道。习近平同志总结了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实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了学术科研的源动力。类似这样全局性、根本性、时代性的转变和发展,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领域、学术科研领域的具体事例,比比皆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割裂学术与党建的关系,还有什么理由不愿意承认党建本身也是严谨、系统的学术,二者本质上就是严谨科学的学术体系,是开放的、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为人类幸福、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理论源泉。

综合上述学术与党建的内涵、定性定量评价、逻辑关系等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二者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更加清晰和具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党建和学术都是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存在“虚”“实”之分,党建是上位概念,学术是党建的实践活动之一;二者同样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内涵、工作领域和研究体系,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各自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相互支撑的作用。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二者视为对立的矛盾关系,也不可能认定谁“实”、谁“虚”,必须科学客观地分析和看待学术与党建的不同内涵、要求和规律,努力使二者形成合力,成为发展的、开放的、革命的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驱动力量。

(二)“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术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协同作用

“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主义大学,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用一流的党建凝聚共识,形成建设“双一流”大学强大的引领力。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突出党的政治性,即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问题。我们的“双一流”大学必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也就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通过对师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引导师生员工切实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共识,不仅在思想上形成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而且为师生员工全身心投入学术科研活动,保障学术科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唯有做到学术科研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克服“为提高学术科研水平而开展学术科研工作”的“低级红”误区。唯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的学术科研工作,方能保障“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治方向,使其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不断地将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渗透融合到实现社会价值、大学价值的有机统一之中,激发出搞好学术科研,贡献“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内生动力,努力形成建设“双一流”大学强大的统领力和引领力。

2.用一流的党建强化学术地位,形成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支撑力。一流的党建并不只是党的自身建设,党所领导的事业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党所提出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等一系列的理论和重大战略举措,对强化大学学术科研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党的建设水平提高了,科研工作就有了服务的对象和贡献的目标,一系列高水平重大成果就成为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载体”和希望,而不是少数利益集团炫耀和吹嘘的砝码。衡量科学技术好坏的标准并不单纯是先进、后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只有科研学术的地位得到强化,党建引导得到体现,“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的才有了最华丽的“注脚”和强有力的支撑。

3.用一流的学术夯实党建基础,形成建设“双一流”大学成绩的说服力。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利用高水平的学术科研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一流的学术科研,党建工作就容易成为空中楼阁,失去存在的基础,即便是以党建作为学术科研主业的大学,也需要一流的党建理论学科专业研究支撑,党建基础的夯实才能更具说服力。对照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147所“双一流”建设大学,每一所大学的学术科研均有较强的特色和实力,对夯实其党建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清华大学的张作义、李衍达等一大批学术科研带头人,在核工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成为了党史学习教育爱校爱生的典范,使清华的党史学习教育基础更加坚实,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引领作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管理服务中成绩优异,从而入选2022年“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等。实践证明,学术科研工作不仅是“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重要指标,而且也是一流党建的坚实基础,只有将学术科研作为大学党建的中心任务,不断做优做强学术科研,大学党建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才有可能在一流党建的统领下,成功达成“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4.用一流的学术检验党建成效,形成“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彰显力。大学党建工作的目的是要团结和带领全体师生建设人民满意的大学,用一流的业绩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学术科研在其中既是核心,也是桥梁和纽带。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也不应该只用定性的语言、宏观的描绘来显现,更不能只体现在思想上、认识上,而是必须落脚到具体的任务、具体的项目、具体的业绩中,用一流的学术科研业绩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试金石”。用一流的学术科研成果来检验大学党建的成效既是大学党建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党委领导,校长负责领导体制的必然体现。一流的学术应该彰显在学科、科研、服务能力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方面,学科布局应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区域、行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和质量,具备发展成为一流学科的基础和潜力;二是科技创新方面,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体系健全完善,研究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或者学科专业理论起到引导、支撑、促进作用,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属世界一流并形成可持续的研究能力;三是服务能力方面,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全心全意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学术科研成果很好地提供咨政参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学术检验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用党建统领学校发展,用学术检验党建成效,真正形成二者同向同行,互为支撑,互相依赖的协同合力,“双一流”大学建设才能真正达成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五、结论

学术务实与党建务虚是一个伪问题、伪命题,二者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而是上位和下位、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二者务实和务虚的不当争论对“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影响极为不利。学术和党建是“双一流”大学建设必需完成的两项重要工作和最需要把握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支撑,同向同力。必须客观分析和正确看待学术与党建的不同内涵、要求和规律,科学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一流的党建凝聚共识,强化学术地位;用一流的学术夯实党建基础并检验党建成效,形成建设“双一流”大学显性成绩的检验标准,确保学术与党建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建设和发展好“双一流”大学,从而顺利达成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