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鲁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的比较与启示

2022-12-26陈志雄张秀霞张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手工艺技艺传统

陈志雄,张秀霞,张琳

(1.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泉州 362000;2.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256600)

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以下简称“非遗”)是无形的文化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其内容涵盖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及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等方面[1]。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全面部署,同年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十四五”规划等中央文件中把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各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再次提到新高度。本文选取国家级非遗中福建和山东的传统手工艺为样例,对两地在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保护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为对比点,以期能够探析促进不同区域非遗传统手工艺项目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而提出职业教育在传承和创新非遗传统手工艺及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措施,以供其他职业院校借鉴参考。

1 闽鲁两地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情况

1.1 闽鲁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类别分布

第一批至第五批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省传统手工艺项目涉及瓷器烧制、土楼营造(民居营造)、漆器颗饰、线雕、制茶(大红袍、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功夫茶、水仙茶)、印刷、乐器制作、印泥制作、造船、木拱桥、银饰锻制、制盏、酿造酒、佛跳墙、制香等门类43 项。山东省传统手工艺项目涉及风筝制作、贡砖烧制、织造、冶炼、漆器髹饰、烧饼、烹饪、琉璃制作、陶器、制盐、食品、粉丝、染织等门类38 项。

1.2 闽鲁两地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及发展现状

1.2.1 福建省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情况

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相继出台,福建省成立了设有艺术设计学科的工艺美术学院和工艺美术职业学校,还成立了刺绣、皮影、陶艺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教学基地、培训机构,成为传承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阵地。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采用现代学徒制非遗传统手工艺项目的活态传承模式[3]。

截至2021年,泉州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中,有5 项世界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 项国家级非遗手工艺项目中,有10 项出自泉州。泉州市定期组织剪纸民间艺人创作主题剪纸,举行剪纸艺术作品展,并在活动现场设计体验环节,让市民参与其中。漳浦县建成20 多处剪纸工作室,拥有老、中、青、少近千人的梯级剪纸团队,已将剪纸发展成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并作为珍贵的艺术品、礼品和旅游纪念品传播到全国各地。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制茶工序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践,还需要天赋,虽然当地学习茶艺的学生已经超过3 000 人,但出师的只有十几位,实践证明茶制作技艺学习很难在校园里实现。

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通过学校进行。例如,厦门、福州分别成立了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并开设非遗手工艺相关课程[4];泉州华侨职业中专与剪纸大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并把大师请进课堂。

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通过社区活动开展,部分社区会组织当地市民参与传承的培训或活动,但有些社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脱离非遗传承原有的空间,造成一些“扭曲”,影响了传承的效果。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进入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注入非遗传承发展。

综上所述,福建省通过学校、社区、企业等促进非遗的传承与推广,共同建立了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储备了传承技能的人才,解决了部分非遗人才流失的问题[5]。

1.2.2 山东省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情况

山东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山东省先后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和《非遗行动计划》。2022年3月初,山东正式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在全省优选非遗与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意挖掘制作,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精品,打造山东新名片。

济南市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有200 余所学校开设非遗相关课程,济南纬二路小学开设《国家非遗+文创商业化》课程创全省先例。滨州市对非遗传承人定期进行培训,科学管理。博兴县依托草柳编项目,建立电商产业园,采用“培训班+基地+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年在线销售额达5 亿元。日照市推究“非遗+扶贫”模式,对贫困人口进行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并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作站[6]。高密市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以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等非遗项目为切入点,聘请60 多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定期到校进行教学指导、现场演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特色。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是国内非遗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将教学与非遗传承相结合。例如,影视专业拍摄了10 余部非遗传承人纪录片;游戏专业做了《她从画中来》新媒体艺术展;以山东博物馆的馆藏年画为创作素材,带领学生帮扶潍坊杨家埠和兴永画店创作年画新样。2020年7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展出1 500 余件(套)民艺藏品。通过这些展品,让参观者了解山东省传统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面貌,领略在朴素生活中的审美意趣。

滨州职业学院将滨州剪纸、博兴布老虎、草柳编等非遗传统手工艺项目引入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以高校美术教师为主,非遗传承人定期来校指导,依托滨州市现代原创美术研究院,研发了手绘布老虎,在传统布老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转化,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综上所述,山东省通过学校、产业园、工作站等促进非遗的传承与推广,实施特色产业“文化赋能计划”,储备了传承技能的人才,培育了手造产业。

1.3 闽鲁两地非遗传统手工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研究

对2 365 篇主题为“福建传统手工艺”的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对比分析显示:与经济关联的占12.79%,其中关联农业经济的占1.35%,企业经济的占0.57%,文化经济的占1.67%,工业经济的占2.74%,贸易经济的占0.57%;关联旅游的占5.89%,轻工业、手工业的占21.42%;2 381 篇“山东传统手工艺” 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的文献中,与经济关联的占12.78%,其中关联农业经济的占1.34%,企业经济的占0.59%,文化经济的占1.66%,工业经济的占2.75%,贸易经济的占0.56%;关联旅游的占5.88%,轻工业、手工业的占21.38%。

2 两地比较发现的问题

(1)传统手工艺带有明显的区域民风民俗和地理印记,不同区域相同门类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多属欣赏艺术类别。

(2)无论福建还是山东的非遗传统手工艺,对传统手工艺技艺保护和传承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均未形成整体的顶层设计,当下得以传承的传统手工艺项目主流仍呈现自然生长的态势,项目保护和传承方式仍以传承人个体行为居多,且与经济产业活动或文化旅游活动融合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备用人选数量极少,均为小众手艺人,作品或产品受众面比较狭窄。

(3)通过分析访谈看出:受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利行为影响,加之非遗保护财政投入落实难度较大;传承人不被社会认可,社会地位不高;闽鲁两地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群青黄不接,导致出现“人亡艺绝、人死歌绝”的现象。现有传承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技艺娴熟,但作品设计、创新能力偏弱,手工艺作品与时代群众审美观符合度偏低。社会缺乏系统培育和提升传承人文化素养的机构,学校学历教育又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

(4)闽鲁两地以“非遗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研究总体呈现低水平波浪式上升趋势,以技艺传承、开发应用、技能传承、创新发展等服务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研究,福建和山东两省均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热度不高;技艺传承、传承人培养、技艺创新及如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和发挥区域地理资源优势方向的研究亟待提高。

(5)闽鲁两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中等教育在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所能查询到的文献学科分布中占比分别为5.58%和5.53%,仅相差0.05%,其中职业教育福建省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略高于山东省0.02%。职业教育对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多以个案研究居多,顶层、整体层面的保护传承机制、措施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研究热度不高。个别职业院校对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进行了创新探索,国内一些高校开设传承人培训班,开创传承人进校园手把手教授高校师生学习手工技艺。部分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开设体验课,推动学生产生文化认同,但普及性不够,尤其突出的是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长效坚持、日常推进等方面还需突破空间。

3 启示

(1)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首先需各级政府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关键是保障体系建设和长效监督机制的运行,应本着自发自愿与承担民族文明发展义务的自觉相结合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常态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教育实施和公民素养的培育之中。

(2)各级政府要划拨专项传统文化发展和教育经费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教育经费划拨给学校,用于常态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实施和活动组织;将传统文化教育和技艺传承的实效列为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考核方式、理念要转变,不应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特色来考核,而应以常规教育教学来考核;也可每年设置发展基金鼓励全社会有能力的人参与非遗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此类研究项目等同于其他科研项目,与研究人的专业发展紧密关联;政府可列支专项经费加强对高素质非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健全配套有效的非遗传承奖惩机制,扶持非遗产业,开发非遗项目,多渠道筹措非遗传承经费。

(3)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关键是项目自身要有蓬勃的内生力,种子项目要适合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有适合成长的土壤、有充足的水分和养料、有耕耘的人,因此无论社会层面、文化建设、文明创建,还是教育层面,服务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必须依托且不能脱离区域地理风貌特征和民风民俗,必须紧密关联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创新是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层面要积极主动承担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技术传承及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规律性研究,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助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注重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用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创新,以先进的研究成果带动并促进非遗项目发展。

(5)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教育的功能特性更适合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可设置奖励措施鼓励职业教育参与保护传承,研究实践的同时,更应在技艺解构、传承技术、方法改良、材质优化、产业推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及技艺传承教材研发、传承人才培养、非遗项目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与实践等方面下功夫、总结经验。以此保障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手工艺技艺传统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