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2-12-26王丹慧
王丹慧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营业税改征增值自在2012年开始实施至今,其实际的应用效果逐渐扩大,且试点范围逐渐向全国蔓延,所涉及的行业类型增多,甚至出现一种覆盖其他行业的趋势。随着改革行业的迅速发展,当前相关行业并没有实施相关的措施,进而影响实际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明确营改增用于施工行业的财务管理中的效果。
一、营改增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内容
(一)营业税
营业税主要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进行应税劳务、不动产销售或是无形资产转让之时,面向国家按照营业额所缴纳的一类税种。具体针对营业税进行分析,就是了解其征收范围。
其一,营业税中的应税劳务,主要指代建筑业、娱乐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税务所涉及的税务征收内容。增值税主要指代劳务中涉及的加工、修理、修配类经济活动,其不归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此外,单位或是个体经营者在本单位或是为雇主所提供的劳务服务,也非应用营业税中应税劳务范畴。
其二,营业税中提到的包括销售不动产、应税劳务以及无形资产转让,均携带有偿性质,有偿主要是指借助上述销售或是转让行为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二)增值税
增值税作为一种流转税,属于一种价外税,主要是由消费者承担。目前增值税属于我国最核心的税种之一,占比超出中国全年税收总量的60%,受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地的实际情况存在显著的不同。针对欧盟的各个成员而言,收取增值税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但部分成员属于免税地区,像葡萄牙地区的马德拉仅是象征性征收较低税费。在具体的增值税征收过程中,征收对象往往以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产品增值额以及进口金额。目前,增值税具体的计算方法为:缴纳税额=经营销项税金=进项税金。
(三)营改增
营改增主要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其是我国20世纪末期为了满足社会经济而制定的相关改革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消除行业发展的税收限制,并减轻生产性服务行业相关产业链的负担。2012年上海成为首个营改增试点区域,且交通运输行业以及当代服务行业被纳入试点范围内。
二、施工企业财务特征及管理现状分析
施工企业执行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对工程项目推进和落实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财务信息进行综合管控。建筑工程项目本身是由多个子工程共同组成,建设周期长、涉及人员和部门众多、使用物料数量大、资金投入总量大、资金流动性大。各类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内应用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独特的特点。总结来说,施工企业内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财务核算方式多采用分级核算。现代建筑工程在建设规模、建筑难度、施工体量上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工程实际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的应用需求经常更换施工地点、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为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信息遗漏、入账错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普遍应用分级核算的方式,以建筑施工为核心,逐级完成各项财务核算工作。这样既能消除财务管理风险和隐患,又能帮助施工企业节省施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成本单独核算特点。单独进行成本核算,极大程度地方便了施工企业展开财务分析和评估,根据工程项目中各子工程的不同,应用订单成本计算法对各子工程分别展开成本核算,确保实际支出费用与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相同。
资金运转时间长。很多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建设时,合同中会约定由施工企业对施工中使用的物料等,进行购买及资金垫付,在工程竣工后统一进行结算。建筑工程本身建设周期较长,此种合作模式会极大程度地增加施工企业的财务负担,不利于内部资金周转。
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多成本管控风险因素。建筑工程施工大多处于半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即便施工过程中以各类围挡设施进行围挡,也会受到自然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干扰。在发生极端天气情况时,施工企业不得不停工待产,由此造成工程延期,使建筑施工成本增加。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项目地域分布分散,财务风险难以控制
建筑工程所承接的业务项目类型有所增加,但是存在分布较为分散的现象,需要更多人员进行管理,增加人力资源调配力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问题屡见不鲜,风险事件频发。财务风险事件的出现,会使得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出现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影响了业务推进,自然也会使业财融合的进程受到影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对不同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导致个别项目缺少有效监管,增加了风险出现的概率。
(二)财务管理人员缺少业财融合意识
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过大、专业技能无法跟上时代的问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较差,影响了财务管理质量,不了解业财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效果。建筑施工企业没有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核算成本、核算经济效益的方式,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选择财务管理人员时,缺乏对应聘人员专业技能考察,导致人才任用出现问题。因为未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到国家最新的金融政策和财务管理要求,难以将业财融合理念应用在财务管理实践中。
(三)未形成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多数企业仍然是以人工的方式实施管理,未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导致管理质量低下,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个别企业已经开始引进了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但是技术和平台的使用受到了管理理念和专业技能因素的限制,制约了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构建,难以对业务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整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需要负责的内容较多,涉及的部门和业务活动较为复杂,管理手段的落后会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制约了业财融合进程的推进。
四、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税负现状
对于部分沿用简易计税方案的施工企业而言,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影响较小,但对以一般计税方案征税的施工企业来讲,由变革所带来的税负影响更大。假定某施工企业一年的开票金额为600万元,当以3%税率交税时,营业税仅为18万元。但在营改增之后,企业增值税税率达到11%,如开票金额不变,企业仅增值税销项税额就已经达到559.46万元,由此可见新政策推行后对施工企业税负影响极大。
同时,由于施工企业的税务负担对于工业而言较重,故需对其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当前的增值税计算内容主要为间断法,即在采办商品、接受劳务以及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并对其进行认证。
(二)实际影响
建筑行业的税务种类中,营业税占据主要的地位,且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营业税对建筑行业产生的财务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客观的确认。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固定资产设备以及建筑材料,其在施工成本中所占比例比较大,尤其是在购买诸多设备以及建筑材料时,也需缴纳对应的增值税。由于建筑行业在实际税收缴纳的过程中,这些纳税额度并不是价外税,致使价格发生变化,无法扣除原本的税收额度,增加了建筑行业的税务负担,导致税务链条发生断裂。此外,由于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分包情况经常存在,极易发生重复纳税的情况。
在征收营业税时,建筑企业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还需合理记录各项账单信息,进而保证企业的整体资产金额。企业财务报表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主营业务属于一种资产总额上升,进而保证资产负债率下降,其与实际的收入相同,但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企业资金流量的影响
对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当营改增政策推行以后,对于其实际的资金流量也会产生对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会导致企业运营的资金压力加大。营改增政策下,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会随之加大,导致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强化自身竞争实力,而购买机械设备、调整施工水平均加大了对于资金流量的需求和依赖,但却在营改增政策下造成压力倍增。
其二,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增长。新政策未出台之前,施工企业缴纳税种主要以营业税为主,且单位还可实施税款代扣代缴财务管理措施。但新政策执行后,企业必须提前开出增值税发票之后方可获得工程款,导致企业运营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四)企业规范运作
开展营改增工作后,对企业内的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建筑施工行业的材料管理以及分配,并减少挂靠、转包的情况。此外,开展营改增之后,其可以获取可供抵扣的增值税,提升挂靠的成本,让各项工作逐渐规范。
五、提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策略
(一)对财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明确职责分工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分散性的特点,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使其可以更好对建筑工程项目和财务工作实施管理,在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的同时降低风险事件出现概率。建筑企业应当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建筑企业可以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构建战略中心、业务中心和信息共享中心。战略中心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结合职能需求完成分工,对财务战略进行规划、分析、实施和考核,落实财务战略。业务中心对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和处理,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包括内控部门、信息统计部门、预算管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报表编制部门等。信息共享中心负责统筹业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各项信息,并对各个部门进行数据分享。通过构建新型的组织架构,可以对业务项目和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事件。
(二)深化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融合深度
要想保证两项活动能够深度融合,需要对业财融合系统进行创新和设计,为两者工作内容的融合提供有效的基础和相应的指导。第一,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和业务部门人员都需要对自身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发现两项活动的工作内容存在的交叉和不同之处,打破两者孤立状态,使两者之间能够拥有较强的交集。通过两项活动深入融合,可以利用财务管理的手段对业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获取业务活动数据反馈,根据业务活动情况对财务管理计划实施调整,提升两项工作活动的规范化水平。第二,制定完善的融合管理制度。在完成业财融合后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对业务活动、财务管理活动提供制度约束,规定业财融合后各项活动的具体开展流程,保证业务项目和财务管理的有序推进。在制度中需要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分工,使其能够了解在业财融合的趋势下自身工作情况所发生的变化,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密切关注国家和地区税务制度的变化
在我国全面实行营改增税务政策后,为促进国内各行业经济发展,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社会形势下,颁布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务调整政策。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区对建筑行业内税收政策的变化,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最近税收要求,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细则,才能从源头规避税务问题,保障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合法合规。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建筑行业内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以营业税为核心进行工作的财务核算模式已退出历史舞台,为在税收制度变化的情况下更好地展开工作,施工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可组织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了解税收制度变化后对日常财务工作内容会产生的影响,使其能根据税收制度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另一方面,还可招聘高校中刚毕业的会计专业人才,既能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又能依托其专业能力,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带来新的风气,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五)优化会计处理方法的转换工作,保障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施工企业应结合税收政策的最新要求,对原有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完善和转化。首先,应对增值税税制下的会计制度准则、制度和相关规定办理各项财务会计业务,保障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顺利完成两种税制下的财务工作衔接。财务管理人员应深入研究营改增后会计工作内容存在的问题,制定与增值税税制相符的财务工作体系,明确财务报表的最新填制方法,对发生变化的会计科目进行及时调整,完善发票填开、资金流动入账规范等,最大限度地减小营改增政策对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
其次,应做好制度变化后的纳税筹划工作。施工企业应根据营改增后的制度变化进行纳税筹划工作调整,完善纳税筹划工作细节,避免纳税错误,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纳税风险和资金损失。第一,需要及时了解并更新国家与地区制定的关于建筑行业的新型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确保在进行纳税核算时,充分运用国家及地区颁布的各项优惠政策,以节省纳税开支,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第二,根据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对企业内财务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第三,预先对自身纳税能力进行预测和分析,做好资金规划和统筹工作,依据资金规划目标和统筹计划,对建筑施工中各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控制,避免超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第四,对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提高内部资源、资金的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六)做好增值税抵扣工作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建筑行业内相关企业的纳税压力。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是通过一系列财务管控措施,降低施工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最大程度利用营改增政策创造的良性纳税条件,严格贯彻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发票的填开、抵扣提出严格要求。尤其建筑工程施工中二次承包现象较为常见,在物资采购工作中,必须要求承包商开具增值税发票,才能方便自身进行税额抵扣,以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
六、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用于施工企业的财务,其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处于当前税制改革框架下,营改增将会影响实际改革的发展举措,还需诸多企业对其展开深入研究,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