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资金管理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2022-12-26李淑兰
李淑兰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高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及专职人才的主体,承担着教书育人及科学研究的重要责任,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环境不断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的教育投入在GDP中占比都在4%以上,而且投入金额还在持续增加。据教育部2019年财科教重要文件指示,地方政府在大力落实对地方高校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应当加大对资金透明化使用的要求。为此,改善资金管理水平、提升资金使用率是各大高校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高校资金管理的相关概念阐述
就高校而言,其资金管理具有范围广、综合度高的特点,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的管理工作。它包含了对资金来源的管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监督,以及最终的绩效评价等全部过程。高校资金管理的对象除了常规学费之外,还有财政补助、科研经费、工会经费等各方面的资金,而且资金使用的时间性较强,就财政专项资金而言,其通常情况下只有1-2年的期限,如果期限内未完成,剩余资金则会被收回,同时还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财政补助额度。除此之外,高校资金基本上都是专款专用,不同项目资金、不同来源资金都要予以单独核算,不得交叉使用。
二、高校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良好的资金运营状态是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高校才能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资金管理水平是评价该校资金管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从而对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资金主要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且很容易出现舞弊行为。而且随着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的合作日益密切,高校资金量不断增加,资金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在这股资金浪潮的不断推动下,进一步规范高校资金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显得极其重要。财务风险防范能够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制定出更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隐患,从而确保高校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三、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下,各高校对资金管理予以了足够的重视,而且也在不断地予以完善、改进,但是在开展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细节上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未落实,风险管理有待加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及科研经费管理不严谨这四个方面。本文就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预算管理未有效落实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在各大高校普遍应用,但是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落实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指标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从而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预算执行不够严谨,存在一定随意性。例如,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滞后的情况下,部分高校为了按期完成预算目标,出现资金违规使用的现象,或者由于报销不及时,导致财务所提供的资金使用进度与项目实际进度存在偏差,无法真实反映项目的具体实施进度等。
(二)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在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高校的资金活动也处于不断调整、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新的资金活动将面临更复杂、更具多样化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合同签订中面临的一些规避机制,费用报销中面临的资料不全问题,电子发票的重复报销问题等。因此,各高校需要对自身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予以及时更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防范措施都较为传统,甚至有的高校当前还未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风险的出现埋下隐患,从而增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使得高校资金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之中。
(三)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审计作为各大高校实施内部监督的核心,近年来被予以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审计工作也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内部控制作为新型的监管手段,还未被广泛应用,内控制度以及相关工作流程还不是很完善,部分高校也未形成自身独有的内部控制模式。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内控制度不全面,尤其是对于资金管理的风险点覆盖不全面;二是实施内控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还未完成,尤其是对于关键岗位的监控还不到位;三是业务层面上对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关注度不够。
(四)科研经费管理不够严谨
在高校的资金管理中,科研经费的投入开支比例通常情况下都比较高,这是高校资金管理的主要特点。高校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场所之一,国家每年度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支持科学研究。高校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应当对科研经费管理予以更多关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比如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科研经费管理责任不明确;未严格按照审计规则来执行等。这些问题最终导致高校的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都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进而制约着学校,甚至影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四、高校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资金管理对于各大高校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而且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密切相关。鉴于此,各高校需要尽快就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以下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
预算管理是实施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资金管理纳入预算管理制度当中,统筹安排各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针对学校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预算。在预算编制阶段,预算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应当共同参与,就学校的实际情况、往年的资金收支情况以及本年度资金的预计使用情况,予以详细了解并深入分析,然后基于“追求节俭与绩效”的原则,对于本年度学校资金的使用金额、预计达到的目标等内容进行合理测算,并编制出相应的预算方案,从而实现资金使用的透明化与合理化,确保预算编制足够稳妥可靠。其次,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阶段,财务部门应当按照预算方案、预算指标及实际需要,按时完成资金拨付,不得随意调整;专项资金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从而避免出现无预算或超预算使用经费的现象。学校还应当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化跟踪,并定期开展相应的分析评估工作。比如,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月度分析会议,及时查找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予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存在特殊情况,需临时组织紧急会议,以此来确保学校的资金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二)建立必要的资金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当注意重要的经济活动及其主要风险,并基于此建立必要的资金风险评估机制,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对学校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活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与定期评估。与此同时,学校在制定资金风险评估策略时,应当对风险发生的原因、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内容予以充分考虑,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各方面问题的分析,挖掘学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风险评估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增强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高校的风险应对水平。各高校还应当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然后在风险预警系统中设置风险控制点。当资金使用情况不在风险评价指标的正常范围内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信号,相关工作人员接收到预警信号后,及时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升高校的风险预警与防范能力,为资金的运行安全提供保障。
(三)健全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是资金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高校应当对其予以足够重视并加以完善。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可以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个层面着手。首先,就内部监督而言,主要包含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由于大多数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还不完善,以内部控制为例来论述。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应当对内控环境予以完善,设置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评价内控工作的内控机构;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当基于内控建设工作,编制学校内部控制手册,从而将内控建设工作规范化。学校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员工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内控评价工作常态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的监督机制。由于高校资金管理通常情况下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在进行监管时,除了财务部门的参与,资金使用部门也应当参与其中。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促使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从而实现对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其次,就外部监督而言,国家与法律监管是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其主要是基于法律法规对高校的资金活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各高校还应当对资金管理的基本信息进行公示,确保资金管理的透明性,从而强化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
与此同时,绩效评价也有着一定的监管作用,各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予以考核,来提升学校的资金使用率,调动各部门参与资金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激励监督的有效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的资金管理水平。
(四)积极落实科研经费的管理责任制及监督机制
科学研究是高校基本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在拥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基础之上。因此,各高校应当积极落实科研经费的管理责任及其监督体系,加强对科研经费的标准化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与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密切相关。为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完善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制度,对其开支标准及范围、审批流程、支出比例等内容加以规范。像咨询费、劳务费等各类开支应当积极推行银行卡支付,以此来避免“虚假签字”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第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内控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管理责任制度以及奖惩机制等,来达到此目的,从而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加规范化。例如,通过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责任制度,建立“谁主持,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当科研项目出现问题时,课题支持人需承担相应责任。第三,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建立线上公示制度,以此来接受学校师生以及外界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第四,建立重大科研经费审计制度。此类科研项目即将结束前,应当对其经费的使用予以审计。没有接受审计的项目则坚决不能结项。高校纪律检查部门或者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大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处置力度,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
(五)依托信息技术,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被普遍应用,各大高校也不例外。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高校各部门之间必然要进行沟通协调。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学校内部的信息共享,及时准确掌握资金收支情况,并定期进行核对,从而提升高校资金管理效率。同时,资金管理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回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为此,各高校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基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及管理模式,构建更具适用性、更高效的信息化资金管理系统。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如下步骤:第一步,完善现有的各项基本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架构,基于此设计科学的、规范化的线上资金处理流程,并将全面预算管理同步至信息化系统内,确保资金线上结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自动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第二步,进一步扩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完善风险评估预警监控系统,财务部门可以基于线上模式,优化付款方式,调整付款进度,确保资金运行的动态平衡;第三步,实现各大系统数据库的实时共享,通过在各大系统之间设置数据接口,提高系统兼容性,使得学校资金流、信息流等实现无缝对接;第四步,确保系统运行以及数据传递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为信息泄露、篡改而产生的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越来越被国家及社会公众重视的情况下,各高校应当对资金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就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预算执行未有效落实、风险管理有待加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以及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突出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完善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建立必要的资金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健全监管机制;积极落实科研经费的管理责任制及其监督机制;依托信息技术,提升资金管理效率等相应的措施,提升高校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为教育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