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历史宫廷画教学研究
2022-12-25薛雅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开始对历史科目的教学予以重视。在义务教学阶段,历史学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够初步依靠自身了解到的史料分析历史问题,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同时将学习历史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文章首先提出了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以及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发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了“图史结合”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最后以《盛世滋生图》为例,进行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历史宫廷画教学研究。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宫廷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163-04
一、 关于史料实证素养
(一)概念解析
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一步步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史料实证通常指的是对自身获取到的史料进行系统辨析,并且运用已知可信的史料对历史进行重现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现在能认识到真实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已被证实的史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方法之一。
(二)史料分类
首先是史料素养的概念,就是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得到结论,并形成新的理解和思路,它主要需要两个事物:一是要有真实的史料,二是得出结论的能力。在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史料主要由文字、图片以及地图等。文字方面的史料就是各类文学书籍和报纸以及一些官方文件等,图片方面的史料就是教材中的各类插图,如各类绘画、文物照片等。通常情况下,将现存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口述史料、风俗习惯;还可以按不同分类方式将其分为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正史”与“野史”、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三)重要性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解读史料,还原历史,进行历史解释,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工作,更是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关键。第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就需要从史料中去挖掘其背景、经历,证实其价值、真理,解释其意图,还原其真实面貌。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史料实证,引导学生敢于挖掘、思考、探究、交流,才能提高学习能力,收获更多的知识、技能与经验。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习历史所具备的必要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史料实证素养能够使得学生通过分析真实的史料基础,最终得出思考后的结论与综合评价。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与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全面解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发现历史问题,进而理解该历史问题出现的意义。
二、 关于宫廷画——《盛世滋生图》
宫廷画通常指的是封建时期为服务帝王所作的绘画,属于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画一般是对皇家内部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以及文化活动的记录,但有时也会根据市民的市井生活体现当时的政治局势,如文章提到过的《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是由清代作家徐扬绘制的画作,全长十二余米,该画通过全景式构图的方法将清朝时期苏州的市井生活与田园风光尽数呈现。在清朝前期,苏州一直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财政税收、水利工程,甚至文人墨客,姑苏都是全国范围内的佼佼者。乾隆每次进行南巡都会在苏州进行停驻休息,对苏州这座城市有着较深的感情,于是命宫廷画师对苏州的繁华之景进行描摹,呈现在画卷中,方便随时进行观赏。清朝时期的宫廷画作品主要的创作内容大都是赞扬帝王自上位以来取得的丰功伟绩,主要起到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的作用。
三、 初中历史课堂现状分析
(一)对其重视度不高
初中阶段的主要学习学科被普遍认为是语数英三门,因此在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对历史课程的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占比非常小,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
目前,对历史教材主要是围绕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这三部分进行编写设计。教材中仅仅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并未将相关知识进行串联,也并未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拓展更丰富的内容。
(三)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的教學方式还是沿袭着先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这样较为枯燥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只是从教师处接收固定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与此同时教师在课上讲述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教材,并未融入其他史料对所讲知识进行补充,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四、 “图史结合”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更新与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对“图史结合”的教学方法予以重视。
(一)有利于夯实基础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重点史料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困难,这时通过“图史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史料知识的记忆。如利用《盛世滋生图》能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发展的理解,同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新课标规定,初中历史教学要保证学生能在了解到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问题进行解释。“图史结合”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进行同步引导后,能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以及独立探究历史问题并思考其背后蕴藏的含义。
(三)培养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史料是开展一切历史教育的基础,不同的史料也代表着不同的参考价值和理念文化,当前考试要求学生有分析史料的能力,进而得到有效信息,在进行史料分析时,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从史料出发的基础上,分析各方因素进而得到结论。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去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进而提高阅读史料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同一个史料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不同学者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不能匆忙得出结论。同时还有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得到结论的能力,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并且不能只凭单个史料就得出结论,一定要多方考证,综合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旧史料日益融合在一起,我们应当树立一种平等的观念去看待各类史料,充分利用史料并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古代的商业发展”这一节内容时,教材对两宋和明清时期的内容涉及较少,教师应当多去搜集书本之外的资料,比如地图、当时的文物图片、人物的文学作品等,对教材内容进行辅助,增加实证。
五、 以《盛世滋生图》为例利用历史宫廷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一堂优秀的历史课通常需要由教师设定本课的主线,并通过主线推动课程内容的讲授,同时能够将先前的史料信息一并串联,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史料时间轴,深化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因此将历史宫廷画作为课程主线非常合适。
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课为例进行分析。分析标题可知,本课主要讲授的重点部分在于“经济发展”,限定的时间范围是清朝前期,因此要从清朝前期的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通过单元主题可知研究的时间范围处在“康乾盛世”时期,同时也能推断出当时经济的发展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本节课包含了三个重要部分: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其中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是人口增长的原因,而人口的增长也为本朝代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清代宫廷画家所绘制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在长达12米的画卷中呈现出了当时苏州经济文化市井生活的发展状况,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整个清朝发展状况的缩影。
(一)课前导入
教师在正式进行授课前,通过多媒体显示屏向学生展示出《盛世滋生图》(图1),教师向学生进行课前提问,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设问。
1. 在这幅历史宫廷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课前)
2. 画卷体现出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哪些方面?
3. 画卷体现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哪些方面?
4.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弊)
5. 经济发展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什么意义?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画卷与通读课本积极回答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了解到经济发展在清朝前期较为稳健的原因及影响,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学生在观察画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从整体进行观察,还学会了由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读图观史的历史学习思维,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观察画面细节
通过观察可知,《盛世滋生图》整体画面中呈现出的主要景观有四个方面:山水、建筑、交通、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画面中呈现出的各色人物 1.2 万余人,各类房屋建筑2140余栋,桥梁50余座,大小船只、画舫以及竹筏等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涵盖了珠宝、丝绸等50多个手工行业。在这四个方面中,建筑居画面的中间部分,且建筑类型多样,人物占画面的大部分,交通方面包括陆路与水路,布局密集的商业空间临水而建。
着重观察画面中商业空间部分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店铺相邻布局、错落有致。受画面尺寸制约,学生可能无法对多媒体显示屏展现出的画作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时教师可以放大画面局部或将店铺类型以表格形式进行呈现,同时将画面中百姓的生活细节用文字呈现,指导学生结合店铺种类和设置数量对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进行细致分析。
徐阳撰写的跋文印在《盛世滋生图》的最后部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其中提到的“生齿”指的就是人口数量。从跋文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人口增长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在讲述该部分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清朝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示意图》(图2)作为补充,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出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存在的矛盾,同时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三)放眼世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日益紧密。在教师向学生讲授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以及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将视野置于全世界,教师应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宽度,向学生渗透清朝前期时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清朝前期,欧洲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开始了崭新的时代。康熙皇帝刚刚上位时,荷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商业霸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贸易额占到了世界总贸易额的四分之三;康乾盛世中期,荷兰衰败,新兴殖民帝国英国逐渐兴起,展开了工业革命,英国在文化方面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
虽然那时世界各国都在按自己的速度前进,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时的清朝综合国力仍居于世界前列。康乾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国库中存储的银钱最高达到8000万两,并且能做到不低于6000万两。在生产总值上,中国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工业总量占全世界的32%。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数据,可以使学生通过史料认识到康乾盛世时期的清朝的強盛。
(四)课后总结
在教师讲授完以上内容后,再一次向学生提出开课时的问题,并以此展开追问。
1.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是怎样的?
2. 清朝前期社会的发展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局面?
3. 康乾盛世局面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
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历史,提升其对史料的理解能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画史结合”的历史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效率,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可见宫廷画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在课上充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好读图的方法,充分发挥好宫廷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军.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35.
[2]李南宴.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考试周刊,2017(43):141.
[3]郭欣欣.画图说史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5):49-53.
[4]蔡家红.论部编版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5):132.
作者简介:薛雅文(1993~),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省威海市经区皇冠中学,研究方向:图像史料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