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2022-12-25马雪琴

考试周刊 2022年44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高中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属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可逆性,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能力,根据这一发展特征来看,对培养这个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来说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是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以引导学生拥有正向的价值观为落脚点,促进高中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些建议和启发。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019-04

一、 引言

高中阶段的教学向来备受关注,一方面这是继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马上面临高考,这是学生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新课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追求高效课堂,另一方面是要為学生的综合发展探清道路。而我们经常提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一门学科的思想道德、学科文化内涵,以及价值观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有必要的,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逐渐广为人知,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很多人对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模糊的。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的技术的泛指。信息技术主要就是被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网络应用中。而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利用技术思维解决实际生活或者是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学习意识”“计算式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社会责任意识”四大板块。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教学中,老师要以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这是践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另外,因材施教和针对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难发现信息技术早就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当中。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早已经由初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了“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具有稳定性和可逆性,同时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信息意识。在这个“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有一句比较“狼性”的话是“在这个信息大爆发时代,谁能掌握信息,谁就能掌握主动权”。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就是要把“信息”“数据”“程序”等这类信息技术学科的模块整合到一个知识体系中去,建构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时,可以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趋势。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观

我们通常提到的“信息观”可以理解是一种属于哲学范畴的对信息技术的整合和概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授和自我能力的认知,逐渐形成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知体系,从而建立起对信息观的认知概述。通过这一实践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双向奔赴”的课堂中,老师也要注重优化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知识框架。

(三)完善课程的教学过程

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另外,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意义就在于学生并不是机械式的学习,而是在“内驱动机”的驱使下,主动地学习,这个和新课程标准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等要求不谋而合。

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技术教学思路缺乏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要结合时代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内容、方式。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高中教育工作者在积极践行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来说,有一部分老师教学思想依旧存在“制约性”,比如并不重视材料的运用和创新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落实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中,存在“流于表面”的情况。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是具有可逆性的,也具有较为稳定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毫无“兴趣”。另外,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针对性不强,并没有凸显出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色,这就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信息化”和“技术性”从本质上区别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所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获得时效性的教学,就要立足于本学科的特色。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就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忽视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忽略实践谈理论就是“唯心主义”,而忽视理论谈实践就是“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此外,在“知行合一”的教学应用和创新中,还停留在新课改前的思想,创新意识薄弱。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不够系统

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上,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看似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学方法却并不系统,而且教学方法单一且灵活性不强。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效果欠佳。另外,有一部分老师是在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时,并不研究教学方法,这种死板的培养,哪怕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稳定的思维也会出现不能接受的情况。不能立足于学生的视角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这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是背道而驰的。另外,有部分老师还是不能做到对学生“放手”。简单来说就是不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其实高中阶段的学生完全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就算是遇到新知识不能及时掌握,但是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掌握。教师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办法,导致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差距也比较明显。

(三)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缺乏融合

践行新课改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融合多种因素。但是个别教师对融合建设这一环节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缺乏融合性。新课改要求践行“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就是处理好“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任意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薄弱或缺失。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融合,过于重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教学,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信息和网络的教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只是“走形式”就曲解了这一本质,比如在利用PPT教学时,只在乎这一教学形式,而忽视了PPT的引导性和有趣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和兴趣缺一不可,这种走形式就是只重视前者,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这完全就是“新瓶装旧酒”,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教学作用。

五、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教学的过程都是以老師为主导,老师站在讲台上,根据教材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在讲台之下听课,互动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学习氛围会导致课堂教学处于一个压抑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根本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发散式的组织教学活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双向奔赴的互动,而不是“一堂灌”或者是学生的“放任自由”,二者都是两个极端,只有保持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才是良性的循环。改变现状,践行新课程理念,老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对一些不理解的理论性知识,可以自主展开探讨,如以小组的方式。另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有效复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一定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那么对一些抽象性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简化,这样可以突出学习的重点,使学生可以简单易懂,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提高,这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其思维、意识,还是能力、气质等都已经逐步成熟,学生在积极的引导下,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以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信息的灵敏度还是比较弱的,那么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加工这一能力,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引导的,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教学应立足于时代发展

当今世界竞争非常激烈。另外,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培养高中学生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自然少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引进最先进、最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把科研知识和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形成优势互补,并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时代的一些变化和时代精神,这也是间接引导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难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商这一新兴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趋势。让学生及时地了解电商趋势,并且根据环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可以在这样大环境下,拥有前瞻性。另外,教育思想和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发展计划是始终不变的,老师要积极地紧密结合国家信息技术知识,把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量变到质变是一个过程,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成果就是引导学生可以应用各种软件,并且了解各程序运行的原则。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熟练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当中。在这一重要的时期,要注意有些学生是有信息知识基础的,但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质变,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实现知识的突破。目前,常用的软件是PS等一些剪辑或者是建模类的软件,使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但是有的老师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就没有办法直接给学生传递这一实用价值。因此,在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的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比较新型的软件。只有不断巩固提高,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入道德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只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这可以理解为智力的开发,但是也不能忽视德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促进学生德育知、情、意、行的统一。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一方面是树立起对信息知识的尊重意识,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但是,这一是非观念并没有得到加强,或者是理论的升华,那么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逐渐渗透一些与时俱进且积极向上的理念,或者是一些美好的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知识,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网络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意识地抵制一些网上的负面信息。老师可以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当中,比如利用微课播放一些犯罪的相关视频,给学生讲一些网络的不良行为,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做违背社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律的一些事情。有很多学生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反正也没有人认识,就可以肆意地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或者比如现在常见的一些键盘侠。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如果说不能做到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上的我,那么至少也要做到不损人利己,自觉地维护网络环境。

六、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老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投身于信息技术课堂之上,以兴趣为基础,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并且在教育的环节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建亭.浅论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2(2):13-16.

[2]魏雄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53-55.

[3]宁本冉,方炫.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地理1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6):36-37.

[4]赵佰昌.基于信息技术时代背景的高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34-135.

[5]田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10):159-161.

[6]沈丽萍.探讨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0(2):221-222.

作者简介:马雪琴(1990~),女,回族,甘肃天水人,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高中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