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25李洁
摘要:问题式教学能够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使之与高中生思维模式高度契合,让学生能够寓思于乐,为其学科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地理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其综合素养。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抓住学习重点,且学习方式单一,仅依靠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考试,未深入内化学科知识,不利于解锁地理“密码”,也容易陷入学习困境。基于此,文章聚焦高中地理教学,探讨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5-0140-05
对问题式教学而言,其能够依托特色化的问题设计,实现思维及素养教育目标。同时,问题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为他们良好的思维及习惯的培养奠基。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重新审视问题式教学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特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突破地理学习困境,助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 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地理开展问题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当前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将问题式教学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中,能够使学生聚焦特定的问题,对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缺少对学生思维以及情感方面的关注,加之教学方式较为随意,学生难以及时掌握重点知识,进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问题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抓住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并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等活动中逐渐建立知识网络,进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的重難点知识,增强学习自信心。
其次,问题式教学能够助力学生学习,尤其是自学能力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相关知识来引入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主动思考、挖掘地理知识,并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实现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最后,问题式教学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能力、素养的个性化发展。新课改旗帜下,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改革重点。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及模式,为学生地理素养的有序化培养奠基,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以及深入实践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问题式教学来说,其作为一种基于思维教育的方法,在启发学生地理思维、增强他们情感认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将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直观化的情境展现给学生,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认知,从而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
目前,通过对高中生课堂的问题反馈、知识理解性记忆及现实性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得出:多数高中生表示课堂教学内容是来自教材内容的阐述;而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是依据所谓的正确答案进行衡量,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致使高中生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的很少,大部分高中生都是机械性记忆,这样无疑加重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另外,高中生对记忆性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高,但是针对理解型、拓展型及实际问题解决型问题的正确率较低。由此可知,多数高中生对知识学习还停留在浅层学习阶段,缺乏对知识的深度认知,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弱,实践应用能力低下,这是现阶段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2. 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绝大多数的高中生由于受到学习环境、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必备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学生们对家长以及教师权威性认知理念的束缚,导致他们不敢去质疑教师与家长的观点,通常情况下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也只是选择被动地接受,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思维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 缺乏地理综合思维的运用能力
结合笔者的实践调研可知,当前有很多高中生深受固定思维的限制,在教师抛出探究性问题之后,很多学生只能结合教材中的解题思路来探究问题,很难另辟蹊径来探寻新的解题思路,缺乏地理综合思维的运用能力,也并未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或借助媒体资源来深入探究其他的解决方案,这样,很难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很难拓展他们的认知思维,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模式固化,问题设计结构松散
首先,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下,高中地理教师经常会选择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地理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考点,以“题海战术”去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这也就导致多元化的地理活动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开展。其次,大部分地理教师主要是从教学内容以及地理现象出发来设计地理活动,导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过于单一,没有对生活中常见的地理资源进行高效地利用。对一些年长的地理教师而言,没有掌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技能,导致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受限。最后,高中地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在结构上过于松散,缺乏系统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时,无法有效应用综合思维,最终导致问题设计实效性较低。
2. 师生互动方式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对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感愈发的重视。目前,虽然多数教师对教学中的对话创建较为重视,但是还存在些许不足,就是教师与高中生间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在教学互动中主要以教师提问高中生回答的形式为主,高中生之间很少开展教学互动。在地理教学中,这种以教师与高中生互动为主的形式,难以调动高中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积极性,导致高中生逐步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制约了深度学习理念下开展问题式教学的效果。
3. 忽视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就目前地理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多数教师肯定问题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也认为需要通过问题式教学来促使高中生展开深度学习。因此,要想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对问题式教学有充分地认知。但由于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多数教师往往更倾向于传统的授课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途径单一,主要还是学校组织的教育培训。这样教师难以有效地应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进而忽视了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4.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有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过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理论上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要广泛涉及很多门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只有学科专业素质过硬,才能够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在高中阶段,大部分的地理教师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学生的高考和升学上,只是关注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忽略了学生们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再加上教师们普遍缺乏培养专业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导能力,也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必备基本常识,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设计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学生的思维也逐渐趋向于固定化,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过来。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时,初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会选择一味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进行做题来巩固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就导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没有从实际教学目标出发对问题进行精心地选择与设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即便是对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探究,最终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目标之间也会出现不一致的问题。
(二)问题设计缺乏足够的启发性、连贯性,不能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习本身是具备一定规律性的,地理学习亦是如此。高中地理教师在使用问题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时,经常会出现问题设计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会不自觉地加大问题设计的难度,没有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高中地理教师所设计出来的问题还缺乏足够的启发性与连贯性,经常是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随机提出相关的问题,忽视了问题之间的连贯性,对学生的思维也起不到一定的启发效果。
(三)问题设计难度脱离学生学情
课堂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第一步,问题方向、难易程度和延展性都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开展,但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师课堂问题设计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问题式教学质量。部分地理教师仍然坚持参照近几年高考热点来设计问题,照搬高考真题和模拟试卷题目,这样的问题同质化严重,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部分地理教师则是习惯沿用课后练习题和学生错题开展教学,很少自主编写变式问题,难以激活学生思维,难以获得良好的课堂提问效果。高中地理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很多教师习惯采用“一刀切”式课堂提问方式,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提问方式,同时也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脱节,最终导致难以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升。
四、 新时期高中地理问題式教学的实践
(一)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知识间的关联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实际问题出发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完善,首先,从备课环节就要重新梳理教材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将各个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阐述,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思维。其次,教师还应该对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清楚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是由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两部分组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最后,高中地理教师要从实际授课内容出发,科学使用问题式教学法,对问题进行精心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当前课堂上的问题,在遵循层层递进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深度体验式教学形式主要借助相应的教学氛围与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以学生自主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出特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运用,通过思维内部整合形式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实现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课程“热力环流”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提前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进行观察与讨论,进而实现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但此过程需要避免对教师自身思维的渗透,强化对学生自身经验的融合。在此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放学回家时间及路线,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当地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变化,在课程开始时,让学生对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总结,描述出所观察出来有关气温知识变化的内容,包括市区温度相较于郊区温度较高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知识概念,强化学生知识观念的形成,向学生介绍热岛环流的概念,市区空气上升,郊区气流下沉,使得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进而形成热岛环流。课程结束后,学生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可以对相应知识进行检验,切实感受地理知识中对热力差异原因的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思新知识内容,即热岛环流的概念及其生成原因,进而产生新的认知经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合理设计课堂问题,鼓励学生展开逆推
在地理教学中,高中生会学到大量复杂的地理知识。高中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往往由于记忆还不是很深刻,容易忘记前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存在一定的联系。在高中生平时的地理练习中,教师往往考察的知识不止一点,会将知识融合到一道题中,高中生在参考答案时,能够发现这一点。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合理性,鼓励学生展开逆推,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不是单独的,而是有一定关联。在课堂中,教师在讲解地理问题时,应向高中生先总结自身的教学内容,再将问题透彻分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总结知识的好习惯,如此,有利于高中生将前后知识相串联,通过总结知识,更进一步思考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环境问题的表现”这节内容时,可以先将本节课所教学的知识向高中生总结,之后可以引导高中生利用所学知识,再更深一步进行思考问题:总结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有哪些?高中生在思考时,由于知识已经总结,可以运用已学知识探究这一问题,进而打开高中生思维的大门,确保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散发性。在思考过后,高中生积极回答,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深化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深度学习环境问题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这个方法,能够帮助高中生总结知识,让高中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对地理知识更深一步学习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其他问题,让高中生先进行思考,锻炼高中生的解题能力。之后教师再为高中生剖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对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总结。解决任何一道地理问题都不是从一个知识点、一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而让高中生明白总结知识的重要性,促使高中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深度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质量。
(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内化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能使高中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将问题一一展现在高中生的面前,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互动或探究问题。因此,问题式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就是高中生,教师就要将引导者的角色扮演好,并借助合作探究丰富教学互动的形式,调动高中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与吸收。此外,借助合作探究也能打开高中生的思维,在分析问题时能更加全面,在互动中也能培育高中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培育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同时,积极引导高中生开展深度学习。例如,在讲解“海水的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习小组探究潮汐时,可以将中国沿海地区最新的潮汐表展示给学习小组,教师让学习小组分析游客主要选择什么时候前往观看钱塘江大潮,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最为壮观,进而促使高中生学会从时间、空间和综合的视角去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又或者在探究海浪时,教师就可借助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的案例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彼此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此次风暴潮对荷兰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人类如何减缓灾害性的海浪所带来危害?除了风暴潮,还有哪些海浪会对人类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海浪是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有利影响?这些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学科逻辑走向学习逻辑,引导高中生分析风暴潮带来的危害,归纳应对海洋灾害的措施,增强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同时,培育高中生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理解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升高中生的思维深度,充分发挥问题式教学的作用,最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五)深入结合实际问题,优化与完善教学模式
在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所实施的问题式教学就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去解决地理问题,却忽视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结合。需要认识到,实现高阶的思维目标所要历经的过程就是引导高中生对地理问题展开深度思考,而要创设能够激发高中生深度思考的地理问题情境,就要回归地理特色但又不局限于地理。例如在讲解“人口迁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学习问题探究资料2《数百万农民返乡创业》,可将此资料简称为“城归”,指从城市返乡的务工人员,近年来返乡创业现象比较突出,该现象给乡村带来了哪些效益?此问题需要同学们综合考虑“城归”人员返乡的目的,可以有效培育高中生思维的灵活性。并能对乡村比城市落后的原因展开综合分析,此时高中生就能得出以下答案:“城归”人员返乡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才;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农村青壮年流失导致的老龄化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設,带来的资金、技术给乡村建设注入活力等。通过分析,可以强化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思维灵活性,培育高中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设性建议的能力。另外,这一过程也是高中生进入深度学习的过程,进而有效培育高中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六)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充分利用问题导学
教师不仅可以在预习环节、教学环节引进“问题式教学”,还可以在教学反馈环节引进这一教学方法,即教师需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结果进行有效反馈。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植被保护”相关知识之后,可以结合问卷调查、项目探究、在线测试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评价内容多是围绕植被破坏情况、破坏因素以及保护措施展开的。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进行自由写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够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从而能够实现激趣教学,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地理课程学习中。教师通过实施教学反馈活动,能够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来设计与他们能力相匹配的地理问题,最终能够切实提高地理课程教学质量。
(七)增强教师综合素养,保证问题式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他们自身综合素养的高低将会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因此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来保障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效果。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树立起重视学习的理念,利用当前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平台上主动搜集与学习比较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学校方面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在培训活动中不仅可以学习专家教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进而不断优化与完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资源分享意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把问题式教学运用到地理课堂,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地理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问题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进而改善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课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助、答疑解惑、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带来一种全新的课堂氛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师要不断更新个性化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素养,促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1,16(16):39-41.
[2]孟德璟.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探究及案例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11):49-50.
[3]王锰,孙丹丹.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7):50-52,61.
[4]侯英常,卢万合.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方法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1(24):39-40.
[5]杨开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2019(22):147.
[6]赵丹平.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20(8):51-52.
[7]李善中.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流程的模式建构[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1(9):6-10,25.
作者简介:李洁(1977~),女,汉族,福建永定人,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