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综合医院传染病设施平疫结合的建筑设计
2022-12-25邓普荣
邓普荣
当前通对深圳市龙岗区综合医院的传染病设施升级改造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实际设计过程及综合医院的实际要求,针对综合医院如何利用现有设施来改善公共卫生防疫现状,做好“平疫结合”提出了建筑设计时的难点及解决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健康。
鉴于当前国内及国际新冠疫情形势,深圳市龙岗区二级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了应对重大新冠疫情的突发,承担起区域内重大新冠疫情患者的救治任务,开展了传染病设施升级改造“平疫结合”建设工作。根据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隔离易感人群作为传染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笔者有幸参与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医院七家综合医院的传染病设施升级改造的设计全过程。
“平疫结合”顾名思义,既要满足新冠疫情时承担重大新冠疫情应急救治任务,又需兼顾平时的医疗服务内容,由于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随时有突发新冠疫情的可能,深圳市卫健委及基建办对工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综合医院的传染病设施需在2020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龙岗七家医院采用DB模式,对于流线相对复杂的传染病设施升级改造的发热门诊的建筑设计来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为了完善传染病设施建筑设计,满足尽快投入使用及时应对重大新冠疫情的应急救治的任务,建筑设计前期结合不同结构形式对施工建设工期的影响,新建发热门诊决定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在建筑功能设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主体结构先行施工,利用施工期间的工期继续完善建筑设计,设计与施工同步进行的工作模式,进一步缩短了设计和施工工期。内隔墙采用轻钢龙骨(内填充防火岩棉)石膏板,减少了现场湿作业,既节约了人力又实现了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楼板为钢桁架楼层板,钢桁架楼层板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现场钢筋绑扎工程量。
一、新建传染病设施实例分析
1.项目简介
深圳市龙岗区七家综合医院的传染病设施中既有新建也有改造建设,由于深圳市用地紧张,七家综合医院作为既有建筑,多家医院红线内基本没有可供新建传染病设施的独立建设用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时从各医院总体布局出发,充分利用发热门诊及感染疾病科等建筑设施,建设选择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区域作为“平疫结合”区。其中,新建发热门诊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传染病设施升级改造为例,新建发热门诊与原有门诊楼相邻,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3层,一层设有普通发热门诊、传染病发热门诊、CT室、药房、检验室及医护办公区等建筑功能,二层和三层主要功能为留观病房。
2.建筑合理规划布局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新建发热门诊位于现有门诊楼东侧,新建发热门诊楼与现有门诊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新冠疫情发生时,可关闭与现有门诊的连接通道,临时封锁隔离,不会与其他看诊病患产生流线交叉。发热患者就诊时,需要先经过新建发热门诊的室外分诊台进行发热筛查,避免了普通发热患者与未确诊传染病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并设有独立的医患出入口及洁污的流线组织,避免不同功能分区及不同流线的交叉。平时使用时,新建发热门诊与原有门诊楼相邻,提高了现有的接诊能力,保障了病患的就诊医疗需求。新建发热门东侧邻沙田围三街,设有急诊车行出入口,南侧为阁溪二路,为医院主要人行及车行出入口,交通十分畅通。同时在有限的用地上,在室外设有地上停车位和绿化,且各个出入口均为无障碍进入,体现了人文设计理念。
3.功能分区合理,流线分明
新建发热门诊严格遵循“三区两通道”设计,三区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其中清洁区包含医护办公室、更衣值班室等,半污染区为药房及医护人员护理通道等,污染区为诊室、治疗室、医技室及留观病房等。两通道指医护人员和患者进入污染区分别设置独立的通道。医护人员通道从新建发热门诊北侧清洁区进入经过穿防护用品间及缓冲区进入污染区,医护人员退出污染区时则依次通过脱防护服及脱口罩及淋浴缓冲间,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特性,医护人员进入各功能房间时均设置自动感应装置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就诊时则在新建发热门诊南侧传染性发热病患候诊厅自助挂号,通过东侧传染性发热患者外廊通道进入诊室及治疗室,就诊后的留观患者通过患者电梯和楼梯进入二层或三层留观病房。同时物资流线有明确的洁污分区,物资从新建发热门诊北侧清洁区进入,污染物资则从南侧污物间运出。各功能房间及流线均合理设置标识,提高就诊环境的可达性和易识别性。
4.合理选择设备及装饰材料
从设备选型上做好“平疫结合”。因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传播,通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冠疫情时新建发热门诊通风系统保证了半污染区及污染区的负压梯度,严格控制污染区的空气流向,为使压力梯度保持稳定,送风和排风风口均配置压力无关型自平衡恒风量调节器,风口末端按要求设置过滤器,而平时使用时发热门诊为微正压,为保障平时的良好通风换气可不设风口的过滤器。电气则采用了非接触式的出入口智能化控制及视屏监控系统等智能化集成系统,切断了医护人员的接触传播途径。清洁衣物、药品及食物等通过密闭的双门传递窗为留观病房的患者提供物资,传递窗内的紫外线消毒灯高效的灭菌效果保障了清洁物资的可靠性。给排水则结合污染区设置了各功能房间独立的洗手消毒设施,并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医用气体为满足“平疫结合”要求则按新冠疫情时的最大需求设计。在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内装采用抗污耐腐蚀防滑PVC地面和抗倍特板墙面,地面和墙面的材料利于消毒擦拭,满足耐久使用要求,做好“平疫结合”公共区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改造传染病设施实例解析
深圳市龙岗区综合医院的传染病设施中改造建设以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设施升级改造为例,住院综合楼共十九层,改造部分为十四层,原十四层功能为脊柱外科、康复医学科,新冠疫情时改为发热隔离病房。改造前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无实体物理隔离,通过增加实体墙隔断及密闭门,实现医护与病患的流线分区。医护人员的退出污染区流线则通过对原有更衣及储藏间隔墙进行重新分隔调整,设置出合理的退出流线避免了与医护人员的进入流线及患者通道的交叉冲突。同时在原有病房的患者走道隔墙上增设双向密闭的传递窗来满足新冠疫情时留观病房的清洁食物及药品传递。相比普通留观病房,负压隔离病房需要增设缓冲区,并满足压差和12次的换气次数要求,因改造的楼层位于住院综合楼的中间楼层,而新型冠状病毒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何避免与其他楼层发声交叉感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暖通的送排风采用独立的系统,未与现有其他病房的通风管道有合用的情况,排风管外置于室外直通屋顶排放。受限于原有建筑的空间布局,将排风设备布置于屋面,医用中心供养及医用压缩空气系统分别接入原有医疗气体,而真空吸引平时可使用原有中心吸引站供给,新冠疫情时则需要切断本楼层的负压吸引系统采用一栋电动负压吸引器,避免对其它非传染病设施区域造成污染。总体上未进行大量的拆改,实现了新冠疫情时严格的功能分区需求和不同流线合理化,同时又未改变改造前的病房数量,满足平时的使用。
三、结语
深圳市龙岗区七家综合医院的传染病设施规模均不大,但其建设的意义是不可量化的,在2021年初投入使用后既改善了平时发热门诊的看诊压力,又有效地解决了新冠疫情检测及疫苗的接种任务,作为传染病设施承担起应急救治任务,为防治突发卫生事件提供安全保障。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切断病毒的传播是传染病设施建筑设计的难点与重点。火神山、雷神山等临时性传染病设施诠释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隔离易感人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这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疫的重要性。通过新冠疫情的检验,从建筑设计角度同样需学习先进的医院设计理念、合理布置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完善的建筑室内、外环境条件方可提升综合医院的“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设,提高国家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