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核算和决算的协同效果分析

2022-12-25邱文辉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报表会计制度科目

邱文辉

引言

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促使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在当前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之下,需进一步推动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之间的相互协同,本文主要就该方面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以往财务管理中预算、核算以及决算衔接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工作、核算工作以及决算工作相互联系,共同决定了资金的流动,三者既存在一定独立性,又具有促进关系。核算受到预算指引,预算为核算提供相关依据,决算则是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结果的全面总结和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

以往的财务管理中预算、核算以及决算衔接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包含了以下几点。一是预算执行与决算脱节,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只知道拨出去多少钱,而无法掌握财政资金最终的具体用途,也很难监控到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二是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差,基本支出测算不准确。如:基本支出中商品服务支出指标在预算编制时没有细化到具体经济分类科目,核算时出现指标串用情况,造成预算项目与实际支出核算明细科目不相符现象;三是预算项目库项目分类不统一。从财政部的部门预算报表系统中看,项目分类是按单位性质进行的大类划分,而从每一个项目文本的编报看,对项目进行经济支出分类也只能是按会计使用的科目来设置,没有统一的项目分类、项目要素,对项目数量多、种类多的单位增加了项目梳理的难度;四是国库集中支付经济分类科目与决算报表的决算数据差异率高,主要是因为财政资金预算与资金实际去处及执行情况存在差异;由此可见,以往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之间的协同缺乏有效性,可能会导致预算项目与会计核算无法逐一对应,年终决算的报表数据没有严格按照功能分类科目或经济分类科目准确核算,失去决算报表编制的严谨性,最终可能导致报表使用者决策失误,为此,推动三者有效协同十分重要,进而达到1+1+1>3,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效果。

二、政府会计制度促进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者的协同分析

(一)全面建设预算管理体系,精准测算预算项目

在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传统的预算会计功能发生了改变,预算单位更重视财务预算工作,开始采用精细化预算、独立性预算以及准确化预算的先进理念,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政府会计制度本身来看,最为显著的改革体现就是改变了原本预算类的会计科目设置,在新的设计思路上,更加重视了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因此,会对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化发展产生倒逼作用,进一步推动全面预算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与此同时,也要求预算编制的内容要更加细致、真实、完整,预算工作的精细化、准确化、独立化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方向,从而促使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形成。

在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预算工作和核算工作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密切,要求预算编制内容涵盖预算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预算功能改进要求预算要有统领作用,对日常会计核算进行指引,确保各项支出都能符合预算执行具体要求。如果基本支出年初预算测算不准确,一些日常公用经费没有在期初、期中按预算执行,年底则存在大量剩余情况,于是便在年底突击花钱,大量采购不必要的办公用品,造成了财政资金浪费,同时影响了财政资金支付进度。因此,要求预算单位在年初编制预算时精准测算预算项目,会计核算才能准确,从而决算报表才能真实反映预算单位的财务信息。以往预算编制过于随意、草率,不严肃,预算是凑出来的,缺乏预算编制科学性。现在预算法指出,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中应秉承收支平衡、节约资金的原则,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指标,不断提高预算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同时,将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全部预算支出都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库常态化开展项目储备工作,预算编制时从预算储备项目中选取项目按顺序安排,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动态记录和反映项目预算下达、预算调整调剂、预算执行等情况,项目结束和终止时要予以标记。这样通过所有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以预算项目库的形式倒逼预算单位在编制年初预算时更重视对项目的测算,从而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二)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会计核算功能

政府会计制度有着双重核算的功能,同时也整合、规范了基建会计和固定资产核算,扩大了核算范围,规范了会计核算标准,建立起多维度且全方位的核算功能。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也会提出更高要求,会计核算的水平也会对后续决算产生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双重核算功能主要是指财务会计核算功能以及预算会计核算功能,双重核算的主要对象为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实现了日常核算工作和预算工作的有效衔接,即日常核算中的任何一笔经济事项都需对应着预算收支内容,这样可以避免虚列或是借助往来科目来人为调整的预算收支问题,使得预算收支实际情况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有助于推动核算和预算的执行。从政府会计构成体系来看,政府会计由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两个体系构成。预算会计科目包含收入类科目、支出类科目以及结余类科目,收入与支出类的科目在进行核算时,主要是依据资金来源来核算,也可依据项目或是功能、经济科目来开展核算,结余类科目大多按照项目进行核算。财务会计核算科目中,主要是包括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以及净资产类科目,在进行核算时需要根据经济事项的不同来具体核算。会计核算按项目来进行细致划分,会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升标准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政府会计制度下的相关要求,提供更为可靠且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同时,按项目进行核算还能便于同一项目按不同资金来源来进行项目编号问题,促进预算项目库分类统一,促进预算编制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多维度、全方位的会计核算功能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也能准确反映预算执行的情况,更为部门决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及“双报告”要求提升决算质量

财务决算工作是对会计核算以及预算执行具体情况的全面总结,直接影响着预算单位的重大决策,也为下一年预算编制提供主要依据,更能真实反映出预算单位资金的具体收支情况以及整体财务状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预算和核算工作水平反映出来,所以决算在预算、核算中起着关键作用,决算报告编制的真实完整性是预算执行、核算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在政府会计制度影响下,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使得具体资产、负债的核算更全面、准确,更能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双报告”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年终财务决算的质量,进而促进着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之间的协同发展。决算报告以预算会计核算数据为依据,反映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结果,并要求编制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以及财政款项的收支表。财务报告按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的数据来编制,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差异,通过编制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调节表来进行调整,这样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就产生了关联,建立起了勾稽关系,完善了会计核算和年终决算报告体系。如果决算与会计核算相脱节,就需要对核算数据加以调整,才能形成决算数据。因此,要提升决算工作质量,就要求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时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类、款、项来核算具体经济事项,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单位年初预算来监督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同时,更要求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更加细致、真实、准确。

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者协同,必须要以预算为指引,多维度、全方位的会计核算为决算提供依据,编制的决算报表才能为报表使用都提供更可靠的信息,真实、完整的决算数据也为下一年预算编制提供了参考依据,这样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者之间有效协同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达到1+1+1>3,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效果。

三、深入促进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者协同的建议

(一)统一预算项目库分类,精细化编制预算项目

为促进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者协同,需要以预算会计为基础,统一预算项目库项目分类,精细化编制预算项目。将预算项目按照支出性质和用途分为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特定目标类项目三类。人员类项目支出、运转类项目中的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对应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特定目标类项目支出、运转类项目中的其他运转类项目支出对应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中的公用经费项目根据部门和单位有关基础信息测算,直接纳入项目库作为预算储备项目;特定目标类项目、运转类项目中的其他运转类项目由部门和单位提前研究谋划,经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作为预算储备项目。预算项目库按项目类别设置优化了预算项目库,统一了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项目库,预算项目在编制过程中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所有财政性资金、非财政性资金都以项目的形式纳入预算管理,避免了预算随意性大、预算执行与决算脱节、预算项目库项目分类不统一、不同资金来源的项目编号等问题,提高了会计核算、决算数据的准确性,便于统计项目收支、结转结余情况,有利于推进精细化预算编制。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会计制度下,促进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者的协同,还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无论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都属于花政府的钱,导致在预算执行上存在花钱不节约,花钱不问效等财政资金使用上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对于基本支出存在浪费财政资金情况的,进一步加大下一年基本支出预算压缩比例;对于需要追加财政预算资金的,应由该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然后通过会议集体审议,能在本单位内部协调的,单位内部解决,不能协调的严格按照规定报批财政部门。二是推进项目预算与预算执行进度、结转结余等资金挂钩,对于项目绩效低下、推进缓慢及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取消或削减效益低下的项目预算安排。三是财政部门应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财政指标沟通,及时下达指标并快速分解上级指标,与预算单位密切配合,重视年末结转结余资金的清理,盘活单位沉淀资金、存量资金、利用好闲置资金和结转结余资金,将盘活资金通过财政申请批准后,用于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弥补收支缺口,并为今后的预算安排加以规划,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深度。

(三)重视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在推动三者协同的过程中,还需重视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从而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部门决算报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日常会计核算凭证及账簿,加强基础会计核算工作,是提高决算报表质量的前提。会计核算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算报表质量,而决算报表则是预算核算执行结果的反映。因此,财政部门应当自上而下地提高决算报表编制的重视程度,把决算报表的编制作为年终的一个重要工作,而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常规工作。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很高,它需要具体编制人员对财务预算核算业务、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项目的统计情况、软件操作都有较深的了解。财政部门也应加强对决算报表编制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编制人员的业务能力,认真核对报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与账务核算系统中数据间的一致性,上级部门决算批复数据也要求预算单位做好账务调整,做到报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与账务核算系统中数据间的一致,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决算报表、财务报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为预算执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务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预算一体化系统,注重信息协同

促进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者的协同,也需构建预算一体化系统,注重信息协同。主要是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进行强化,对核算软件进行统一处理。在相关财务软件中,对各项功能进行细致设计,包括会计科目设置功能、查询功能、报表模板功能等等,从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统计、查询以及核算,以信息流通来打通会计核算、预算以及决算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实现资金收付、资产管理、采购以及合同管理等模块数据的有效连通,提升统一化管理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做到预算、核算以及决算的有效衔接和协同统一,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由本文分析可知,深入促进预算、核算以及决算协同的有效建议包括:统一预算项目库分类,精细化预算项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构建预算一体化系统,注重信息协同。

猜你喜欢

报表会计制度科目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会计制度改革对疾控机构财务管理的影响探索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高考“新科目”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镇长看报表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月度报表
月度报表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