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解读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2022-12-25魏晓巍钟卫华
魏晓巍 钟卫华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耕地是开展粮食生产时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同时,其也关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耕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因此,应主动保护耕地资源。保护耕地在诸多国家均是重要的政策措施。我国耕地总数较多,但是存在耕地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东北和西部的耕地资源丰富,中东部地区的耕地相对稀缺,且人口密度较大,因此,耕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此外,平原和盆地的耕地资源较少,而高原和丘陵等地区的耕地较多,但是,由于其条件不佳,因此不适于应用高端的机械设备。耕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明显,耕地破坏也会降低我国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及后备资源存在明显不足,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提升耕地质量也对我国的粮食及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建设用地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很多耕地均用作城市建设。部分地方政府并未制定科学的规划,存在盲目占用耕地的问题。尽管我国创建了耕地保护政策机制,但是,其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优质农田占用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我国耕地保护机制尚有不足,尚未形成正向的政策环境,因此,应结合当前发展概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采取多项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只有正确认识我国耕地的现状,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简要分析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从六个方面探讨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策的作用和价值,实现既定的预期目标,与期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我国国土面积虽然比较大,但是耕地面积偏小,而且我国人口众多,需要粮食的总量偏大。而粮食生产需要依靠土地,加上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保护耕地面积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关乎着我国国民的生计,不容小觑。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快速发展起来,社会稳定,人口不断在增长,需要的粮食总量也在不断地激增。但是,农村的劳动力却流失严重,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耕地被荒废,浪费了耕地资源。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的发展仍旧是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大多数都是个体农户,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部分耕地面积遭受损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基于此,国家提出要保护耕地地力,提高农田的质量,为产出更多粮食提供条件。
2.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2.1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因为城市化严重,大多数农民工都选择进城打工,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流失,为了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提出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政策措施。政策中明确了补贴的对象是农民,而且还需要是拥有耕地面积的。补贴的方式是直接现金兑现,直接把现金打到农民的账户上,这确保了资金能落实到农民的手中。在《政策》中重点强调了资金不通过任何单位机构,而是直接发放到农民手里,避免冒名顶替领取补贴资金,防止补贴资金被扣留或贪污等现象。政府为了提高耕地的保护,除了发放资金补贴之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即如何把耕地地力保护行为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相互联系一起。实际上也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农民领取了资金补贴却仍然荒废耕地的情况,需要核查农民实际的耕地情况。政府要重视耕地地力保护,履行政府的职责,加强对耕地的管理,积极调动农民耕地的积极性,做到不撂荒耕地,避免耕地地力下降,尤其是领资金补助的农民。
2.2 建设高标准农田
由于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要好好地利用土地资源,而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政策措施能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我国农业效益的提升。发展高质量高标准农田首要是改进农田种植业的结构。传统的农田种植都是以农民自主种植为主,农民由于个体本身具有局限性,基本上大多数的农民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种植农作物时大多是以市场的价格为评判的标准,加上自身缺乏专业的种植知识,导致了农田的利用率极低。基于此,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农田进行合理统一地规划,并且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粮食的收成,保证粮食的质量。在农田高质量的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地进行灌溉,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的利用,推进规模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施肥方式。大量配备畜禽粪污处理的设施设备,保障畜禽粪污处理的设施设备配套率高,积极落实好畜禽粪污处理的工作,高效利用畜禽粪来灌溉农田,提高农田的产量。为保护水资源,推进节水农田的建设,发展旱作农田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
2.3 保护东北黑土地资源
在《政策》中提出保护黑土地资源的重点地区仍旧是以东北为主,尤其是黑土地保护重点县,主要是推进综合技术模式,包括秸秆还田、利用有机肥还田等创新型技术。重点发展旱土耕种,以种植旱作作物为主,全面扩大玉米、小麦以及大豆的种植面积,以点带面,先发展重点县,再逐步扩大到区域,鼓励推进整村制,稳定提升东北黑土地区的耕地质量,提高整个区域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态的和谐发展。
2.4 治理退化耕地
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一直采用粗放型的模式,导致了农业的功能出现了退化,造成了农业的生态结构失衡,对此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治理退化的耕地,健康持续地发展耕地面积。退化耕地的治理大致上要遵循分区分类的治理模式,各地区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区域的治理模式,改良当地的耕地土壤,扩大培育土壤的肥沃力,科学合理地治理和修复土地功能,有序地推进退化耕地的治理。对于南方主要粮食生产区域,尤其是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等,因为土壤出现的问题是酸化严重,因此应该选择绿肥还田或是施加土壤调理剂的方式来治理退化的耕地,逐步改变土壤酸化的问题,增加土壤的肥沃力,提高土壤的种植能力。而对于松嫩平原、西北地区以及滨海新区等地方,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是出现盐碱化,对此需要选用耕作压盐的方式来治理土壤,也可以使用土壤调理剂,合理治理盐碱化的耕地。总之,对于退化耕地的治理,要根据耕地退化的原因来采取合适的治理方式,避免盲目地进行治理。
2.5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由于我国耕地面积较为稀缺,因此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在《政策》中提及要重点治理酸化、盐碱化严重的耕地,制定治理措施,建立示范点,推广绿肥还田,增加有机肥,逐步改善土壤的肥沃力,提高土壤的种植力。由于不同的地区出现的耕地各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的问题,制定合适的治理方案。在西南地区,处于缺水地域,因此耕地最大的问题是解决灌溉问题,可采取水肥调控的方式,以及种植其他适合旱地的农作物,增加土壤的保水力,提高耕地的种植力。在华南地区,耕地的主要问题是耕地荒废严重,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对此可以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加大机械化应用,借助高科技农业设施设备,用机械代替人力,提高耕地质量。在发展耕地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土壤资源,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合理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建设耕地质量工程,对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土壤中的结构,合理修建灌溉排水工程,从根本上提升耕地土壤的利用程度,促使耕地面积最大化地被利用。对于耕地面积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切勿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追求速度,应当讲究质量,逐步地循环渐进,提升我国耕地面积的质量。重点发展种植绿肥还田以及秸秆还田,在农田施加有机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沃力,提高农田建设的质量。合理回收农业废弃物,合理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避免对耕地造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多元化的耕地模式,不要局限于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克服地理环境带来的障碍,发展多元化的生态种植模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的耕地情况,要建立耕地普查示范点,对耕地进行评估,调查早期的试验情况,例如肥料田间试验等各种试验的实施情况。根据田间施肥的情况适当调整施肥的方向,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升农田的质量。其中可采用绿肥种植的方式,或选用叶面喷肥,减少化肥的施加量,推广有机肥,鼓励农民挑选有机肥,大幅度地提高有机肥的覆盖率,同时也能大大地降低农民的用肥成本。
2.6 耕地轮作休耕
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全面发展耕地,采取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高耕地的利用率。由于地区存在差异性,因此耕地轮作休耕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轮番种植。在东北地区,土壤资源大多数是黑土壤居多,可以选择高粱和大豆轮作的方式。在西北地区,由于处于较为干燥的地区,则需要选择较耐旱的农作物。基于此,可在此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属于旱地作物。西北地区还要不断完善农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加强建设农田的水利基础工程,加大力度建设农田的节水改造以及节水灌溉等相关的水利工程,在确保农田得到充足的水灌溉之外,又要保护水资源,尽量避免不浪费水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长江流域地区地势较平,土壤肥沃,而且水域资源多,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较多,可选择性较强,轮作休耕的模式较多样化。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的轮作休耕的农作物比较多,有油菜、水稻等农作物,其中一季稻和双季稻都适用于和油菜花轮番种植。在北方农牧地区,适合选用棉花和玉米轮番种植,或是棉花和花生轮作间种。轮番种植要注意土壤的肥沃力,在休耕期间,要及时深翻土壤,给土壤补充充足的肥料,确保下一批农作物种植时,土壤有足够的肥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耕地质量,需要对耕地进行深度翻耕。深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整地深耕应选择适合的区域,改善轮作耕地的质量,提升农业的整体质量。深耕土壤要求是深层次地进行深翻,深度要超过25厘米,一旦深翻的深度不够,完全达不到深耕的效果。土壤深耕的方式不作限制,各地区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土壤深耕。
3.小结
在农耕过程中,要合理地应用科学技术,要充分借助现代的技术,用信息技术对土壤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并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鼓励扩大作业监测范围,推广农技农机的应用。发展农耕种植的时候,不仅要提高农田的设施设备的建设,还要把智能化的科技设施设备应用到农田生产中,全面开发农田生产规模化模式,研发农田种植智能设备,全面释放劳动力资源,解放农民的劳动力,从而达到农耕生产最优化,增强农民的劳动成果,进而更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的收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要好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和农作物丰产,为我国的粮食丰收做好充足的准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强农惠农富农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