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
2022-12-25张朝红
张朝红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沙窝镇政府,山东 菏泽 274500)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重视度的提高,“三农”工作的开展效果非常显著,极大程度改善了基层农业经济的发展面貌。但是从整体上看,基层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发展之间仍旧是有有较大差距的,想要缩小差距,让农业经济发展跟上新时代潮流,就必须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环境,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并依托农业信息化来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农业信息化是基层农业经济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信息化建设的潜力无穷,而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该从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环节出发和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找到最佳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体现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带动基层农业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农业信息化概述
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指的是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迅速精准地收集、处理、传播、储存、分析、挖掘、决策等,从而为农业产供销与农业管理服务带来优质与多元化的信息支撑,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有效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模式转变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含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生产资源与农产品市场、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社会经济的信息化这几方面的内容,当然应用领域还在进一步拓展。农业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农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有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农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依托网络把农业推移到市场当中,依托市场规律的指导,运用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发展。以工业思维为指导的农业发展强调将分散农户小生产变成社会化大生产,打破所有制的限制;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界限,促进不同区域内企业连接;打破行业关系限制,把多个行业整合起来,带动生产要素科学组合与产业结构科学调整,密切城乡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这一角度分析,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提是农业产业化。第二,农业信息化属于农业产业化牵引器,因而在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够单纯依靠政策调整,也不能独立于农业产业化,而是在协调发展的同时选用科学模式逐步落实。此外农业信息化还有着公共物品性、高风险以及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有必要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找到最佳的发展策略。
2.农业信息化对基层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
2.1 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关乎农业的发展,也会因此影响基层农业经济建设。通过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生产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依托科技提升质量水平,改进传统生产模式,获得更理想的综合生产效益。在传统农业种植活动当中,农作物的种植往往是依托人工方法进行,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农产品的质量也很低。可以说在选种、种植、管理、收获、加工、销售等每个环节,传统农业下的农产品生产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对人工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工作效率和质量低。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当中能够减少人工投入,把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另外通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农业的时空限制,让农民在投入农业生产的进程中学习掌握更多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不仅如此,这些优质的农产品还可以依托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2.2 助推农业产业化调整
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开展产业化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目标的实现能够有效减少传统农业在生产与销售活动当中受到的外部影响,消除经济发展当中的制约因素。也就是说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传统农业生产当中的问题,实现产业化经营,把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销售到各处,与此同时维持农产品价格的均衡性,逐步从过去的传统农业销售模式变成如今的以信息化辅助农业销售的创新模式,带动本地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中,网络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现如今发展火热的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都是信息化内容,也是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依靠的形式,不仅能够打开销路,甚至还能进行自产自销,提高产业化水平。
2.3 科学配置农业种植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模式依然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必须立足农业基础,灵活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逐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并实现对农业种植资源的科学配置。在基层农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相对普遍的,在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之后,能够明显提升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的科学性,也有助于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对各个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获得更强大的农村集体凝聚力。不仅如此,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程度上解放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基层农村经济建设当中,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该体系建设当中重视信息化发展和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不仅能够实现土地集约种植,还能够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经济规模化与技术化水平,充分满足农业产业链建设的要求,通过插上科技翅膀提升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最终更好地达成乡村振兴目标。
2.4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随着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日益丰硕的成果,广大农民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农业种植活动,也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保证了整体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民过去的不良发展境遇。过去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之所以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生产水平落后,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低,也因为技术匮乏与信息闭塞等因素,使得农产品滞销和质量不达标,无法在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地位,更不能扩大市场。在农业种植活动当中,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落实,可以明显增加农业产值,建设规范化农田,发展智慧农业,从而大幅度改善基层农村的经济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达成。
3.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践措施
3.1 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为基层农村经济事业发展战略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必须深刻意识到农业信息化缺少不了完善的信息化发展基础设施,可以说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发挥技术应用优势的保障。为了确保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效配置和顺利建设,应该倡导运用多元化投资方案,尽可能扩大投资来源,丰富投资主体。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发挥政府的重要职能,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其他社会资本踊跃参与的合作互补型投资模式。这样的投资方法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多个层面的资金,并在资金使用过程当中进行相互监督,降低资源资金浪费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在选好投资模式的基础之上,应该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坚持把农业种植作为主要内容,根据当前社会的现有资源,保证农业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效果。农村网络设施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应该根据基层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农业网站,在网站建设当中增加更多的实用内容与实用性功能,定期更新网站当中的信息,提升信息时效性。此外应该加强农村农业生产知识软件的制作,并在应用APP制作完成之后在种植户和农业企业当中应用推广,保证网络信息传播有效性。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应该认识到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的意义,在实际工作当中,由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牵头开展实验,等到实验成功之后展开示范,之后是大力推广,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融入度,也让农民享受到信息化辅助的成果与福利,提高后续工作参与度。
3.2 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
农民是基层农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力量和主体,参与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会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的落实水平。为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发挥信息化对基层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就要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水平,指导其掌握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运用这种方法来加快当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在对农民进行信息化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农民信息化教育机构,由机构当中的专业人员进行农民群体特征的分析,以便在后续教育培训当中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农民年龄、学历、知识接受水平等情况,组织系统性与层次化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并在培训工作当中结合当地农业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内容安排,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让农民的正常生产活动不会受到影响,把信息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中。政府方面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为积极参与信息化培训的农民提供补贴,强化他们参与学习培训的热情。另外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要在宣传当中让农民了解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指出农民在这一过程当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他们能够在后续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计算机操作与智能应用软件的使用是农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应该查漏补缺,找准重点,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3.3 优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为了推动农业信息业化朝纵深方向发展,深度融合信息化和基层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构建完善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不管是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信息支持,应该着力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并且构建对应的规范管理制度,改进平台建设和使用过程当中的流程,让每个环节都和农业发展保持一致。国家大力倡导农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之下打造智慧农业,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基层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模式,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民生产需求,提高服务内容提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考虑到信息平台的一个重要使用群体是农民,那么整个平台应该是简洁的,而且要做到内容通俗易懂,方便农民理解和掌握。不仅如此,在平台运转过程中还应该设置专门的线上咨询模块,方便农民提出和解决问题,加大对农民农业生产的帮扶,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可度,促进信息化和农业经济的深度发展。
3.4 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
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不仅是农业信息化的人力保障,还是农民顺利掌握多种信息技术的关键。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应该重点放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做好对农业种植大户的技术指导,把他们培养成日益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使得他们可以在今后的种植工作当中,把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生活融合起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证实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效果,在后续工作当中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发挥榜样作用。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引进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让这些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充电,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带动本地农业信息化发展。在人才培养基础之上,应该完善激励机制,做好对人才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减少人才流动。从总体上看,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加强政策扶持,在实际工作当中给予人才、资金资源、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农业乃国家发展的根基,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建设,促进国家战略的施行,必须将农业发展作为基础,将提升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中之重。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时代悄然来临,并且改变了生产生活面貌,也促进了经济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当然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插上信息化翅膀,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带来更加优质和先进的基层农业经济发展平台。毋庸置疑,农业信息化大大带动了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想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结合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因地制宜的新型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体系,获取更加丰硕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保证基层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