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分析
2022-12-25夏友香
夏友香
(云南省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天保站,云南 宣威 655400)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科学合理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编制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提升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确保林业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1.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1.1 有助于促使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森林生态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主要因为病虫害会对林业的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是危害林业生态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我国森林领域中的病虫害类型已经超出八千种,发病率很高、发生较为频繁的病虫害已经超出200种,对林业生产和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林业植物的损失。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侵害面积非常广,可能会导致林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马尾松毛虫、杨树天牛等等,此类害虫不仅生长速度很快,还会对林业树木造成严重的侵害,快速啃食树木的枝叶,对树木的正常生长会造成危害。而科学合理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能够有效杜绝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侵害和不良的危害,例如: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不仅可以快速消灭病虫害,还能避免过多应用化学药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与此同时,科学合理开展相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可以提升林业生产水平和效果,促使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2 有助于促使林业效益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受到广泛重视,普遍采用树木移栽的方式进行相关生态的建设,虽然能够增加林业的面积和树木规模,但是可能在移栽的过程中携带病虫,引发严重的病虫害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如果不能及时、快速解决问题,将会导致林业的经济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而科学合理开展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可以有效维护林业的效益,例如:合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能够避免森林树木发生病虫害问题,同时还能通过药物或是其他的手段避免病虫害问题的蔓延和扩散,预防出现经济损失,促使林业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和建设。
2.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完善工作方案
从本质层面而言,森林病虫害问题与自然灾害事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发生的条件具备固定性的规律,按照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制定防治方案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制定较为完善的防治方案和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避免病虫害问题的发生。首先,全面调查分析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按照具体的情况深入性做好实地勘察工作,调查分析当地区域林木的品种类型、病虫害发生的类型、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等,以此为基础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的探讨和编制,研究如何才能有效、科学、合理防治病虫害问题,确保各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合理性开展。其次,在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都需要参与探讨和研究,先按照不同类型的病虫害特点,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然后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可行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预防出现问题或是不足。最后,在制定工作方案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应按照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规律和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和试验分析工作,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探讨出最佳的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和手段,以此确保能够科学合理完成各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2 建设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
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专业要求等,培养更多优秀的工作人才,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高质量、专业性、规范性开展。首先,人才聘用的环节需要明确招聘的标准和要求,所有聘用的人才都必须要掌握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游刃有余完成各项工作,为病虫害的良好防治提供人才的保障。其次,对于现有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必须要针对性进行培训,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懂得按照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措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效果。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培训的方式使工作人员学习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以促使森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做好环境建设工作和各项维稳工作,及时、快速发现森林的病虫害风险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理,掌握更多新型的工作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确保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最后,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按照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和职能要求,明确不同部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标准,每位负责人都要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有效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制度,认真进行区域内林业病害和虫害的调查分析,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准确掌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利用系统化、合理性、有效性的措施完成任务,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对各职能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评价,对于考评结果较低的人员需要进行惩罚,而考评结果较高的人员也必须要进行奖励和激励,提升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3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特殊性的特点,整体的工作难度很高,涉及到的范围很广,需要进行防治的病虫害类型较多,导致在日常工作中人员的压力很大,如果单纯通过人力工作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还会出现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效果低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建议相关部门转变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等进行实践操作,首先,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优秀经验,按照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特点和情况,引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准确监测森林区域范围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规律等,同时也可以将仪器设备和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等相互连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分析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情况,采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准确预测病虫害问题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使用云计算技术存储各类数据信息,便于病虫害防治人员利用先进仪器设备、网络信息系统等进行森林病虫害问题的预测分析和研究,获得非常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以各类数据信息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和计划,提升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其次,根据森林病虫害问题防治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现代化、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类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确保能够高效化、有效性、科学性完成各类工作任务。
2.4 合理进行病虫害的预警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中应重点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和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预警方式,全面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防治现状等,按照历史的工作经验,对病虫害问题发生的征兆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准确、精确的预警方式提前做出警告,避免病虫害蔓延或是扩大。首先,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实时性进行森林病虫害问题的预测分析和监测研究,做好相关的预报工作,全面发挥村镇监测点位、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的监测工作作用,对森林病虫害的征兆信息进行实时性的监测和记录研究,经常在现场区域开展抽查工作和调查工作,掌握全新的资料和数据。其次,将森林划分成为不同的地块和区域,按照不同的地块进行病虫害问题的区域性分析,开展短期的预报工作,使各个地块的负责人都能够按照预报信息和预警信息等,在现场针对性进行病虫害问题的预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例如:在森林不同地块安装诱捕器设备,及时捕捉和探测白蛾成虫,快速和相关部门之间联系和沟通交流,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害虫的情况,周围区域的林场都必须要建设防护的基础设施和器械,准确做好害虫的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小害虫的密度,降低对森林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和破坏。最后,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提升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效率效果,可采用先进的3S技术,通过此类系统进行森林的实时性监测分析,采用传感器设备、检测器设备进行图像的采集和传输,利用数据处理器自动化进行病虫害的类型、程度等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管理部门,为病虫害的良好预防和治理等提供准确依据、基础保障。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确保林业部门之间的精准配合,科学进行沟通交流,对森林病虫害监测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收集,每个部门都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行交接和沟通,提出能够有效进行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措施,充分发挥各类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的价值。
2.5 合理采用病虫害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采用现代化的技术,避免病害或是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侵害,进一步促使林业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2.5.1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生物防治技术主要运用在森林的虫害防治工作中,不仅能够通过生物防治的措施加快害虫的消灭速度,还能避免害虫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危害,预防害虫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应重点结合害虫的发生特点和情况,科学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首先,林业害虫防治的过程中,需按照害虫的特点和规律,在虫卵越冬的时期、春季幼虫成长时期和成虫的时期,释放害虫的天敌,利用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这样不仅能预防大量喷洒化学药物而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还能快速消灭森林中的害虫。其次,在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还需结合害虫的交配季节情况、交配规律等,在害虫交配繁殖的季节采用性诱剂,引诱交配期繁殖期的害虫,避免害虫交配和繁殖,进一步减少害虫的数量。
2.5.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率效果,避免化学药物的应用而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首先,做好林间管理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阶段性按照森林病虫害问题的监测信息和数据内容,准确判断病虫害问题的情况、发生特点等,一旦发现当地区域的树木出现了病虫害问题,就要将带有病虫害的树枝剪掉,全部集中进行烧毁,消除病虫害的扩散源头,同时还需在冬季阶段进行翻地处理,将越冬的害虫翻出,使其在冷空气下无法顺利越冬。春季阶段也要做好翻耕工作,将土壤下成功越冬的病虫害翻出,在上面喷洒药物,这样在科学合理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规避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其次,在采用物理防治措施的过程中,还需重点关注林木的长势和抗性情况,以增强林木的抗性为目标开展林地管理工作和树木生长的管理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林木抗性,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例如:阶段性进行林地土壤的检测分析,一旦发现土壤内缺乏林木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就要适当在每棵树木周围施加肥料和微量元素,满足树木生长的营养需求,促使树木抗性的增强,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最后,如果森林出现了严重的虫害问题,可以按照害虫趋光的特点,采用诱虫灯,在灯周围设置药物,引诱害虫进行消灭,降低化学药物的应用量,确保能够有效进行害虫的防治与处理,从根本层面规避林业生态环境问题。
2.5.3 化学防治技术
为了能够促使林业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和发展,应结合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特点和情况,在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无法快速消灭病虫害的情况下,积极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措施,结合具体的病虫害类型和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化学防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低毒性残留、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严重破坏、不会对生物多样化造成影响的化学药物,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还能避免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维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
3.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完善相关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方案与体系,确保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同时需要结合森林病虫害的情况,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和计划,利用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等进行防治,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确保能够促使树木健康良好生长,有效维护林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