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优势度评价研究
2022-12-24侯建楠王子迪
侯建楠,王子迪
(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丰度大小和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以及旅游产业的要素配置和结构优化[1-2]。A级景区是区域较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其赋存状况、空间结构、丰度大小和品质优劣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空间分布等方面,诸如汪德根等关注旅游地、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等方面[3];杨新军等关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城市业态的空间格局[4];刘大均等深入分析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分形[5];徐敏等分析了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旅游流空间差异和旅游地网络结构特征[6];柯文前等人从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化等方面展开研究[7];Sangwon Park等人利用韩国国际游客的手机信号轨迹数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方法识别出热点旅游目的地,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解析[8];Degen Wang等人运用空间分析模型,对中国高铁网络形成前后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揭示出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布的“走廊”效应[9];Judd对城市旅游地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了城市旅游景点及旅游设施呈“线”或“簇”状分布[10];张家旗等基于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便利度进行分析,发现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匹配度最高[11];朱晶晶等人以浙江省舟山群岛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发现区域联系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基于构建层级性旅游空间发展格局[12];芮旸等人以安康市为例,研究山地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发现统筹考虑地理中心性和网络中心性选定的中心景区吸引作用强,但吸附半径有限,因此景区空间结构表现出多分形特征,子系统的分形特征与市域地貌格局有关[13];梁美等人运用分形理论对苏州旅游资源点进行密度估计,分析苏州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14];朱慧方等人选取黔南州旅游景区为样本,利用地理集中指数等分析了黔南州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都匀市为中心,中间高周边低的圈层分布格局[15];姚新涛等人运用最邻近距离等,对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均衡性等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其空间聚集类型,但分布不均[16];王凯等人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指标,主要从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度、组合状况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计算了全国不同省市旅游资源的丰度、组合指数及整体优势度等情况[17];方法林通过构建资源优势度公式,对江苏省13个市的旅游资源丰度、品位度、优势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18];由上述可见,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主要局限在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与时空演化、旅游资源分布与相关要素的关系、旅游资源组合状况及优势度评价等方面,而针对新疆这一全国旅游资源大省,从A级景区的空间格局与资源优势度评价双重视角的研究在文献中并未发现。
近年来“一带一路”[19]“旅游兴疆”[20]“全域旅游”[21]“文化润疆”[22]等战略相继启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多重政策机遇叠加,势头迅猛,而区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尽管当前新疆旅游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部分区域依然存在不少高品质旅游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或者未能深度开发、有效利用及协同整合等情况。因此,为促进区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新疆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分析全区A级景区的空间格局和15个地州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则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6.地质地貌类型众多,自然景观神奇独特,多元文化交汇,人文景观独具魅力,旅游资源禀赋高且开发潜力大。新疆A级景区的开发及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的分布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各地州市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政策导向和实施力度的影响,同时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5月,新疆15个地州市共有A级景区584家。其中,5A级景区共计16家,4A级景区共计139家,3A级景区共计327家,2A级景区共计101家,1A级景区共计1家。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A级景区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官方网站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统计资料[23]。分析所用底图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1:400万的新疆矢量地图。借助高德地图对全疆A级景区的地理坐标进行提取,再利用ArcGIS10.1将其以点状要素可视化的方法标注在底图上[23],得到全疆的A级景区分布情况(表1)。
表1 2021年新疆A级旅游景区分等级数量统计表 (单位:家)
2 研究方法
2.1 最邻近指数
运用最邻近指数对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类型进行测度。最邻近指数:
2.2 核密度分析法
通过ArcGIS 10.1的Spatial Analyst中的Kernel Density工具对新疆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进行核密度估计。通过空间分布密度的分析,进一步揭示新疆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模式。核密度估计值:
式中f(x)为核密度估计值为核函数;h>0为带宽;(x-Xi)表示估值点x到事件Xi处的距离。该公式反映一个核对周边的影响强度。f(x)值越大,表示点越密集,区域事件发生的概率越高。
2.3 分型网格维模型
采用分形理论的网格维模型对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试点村的空间分布的均衡性。网格维数值公式:
式中r=1/k为区域各边的分段数目,研究区域网格化后i为行号,j为列号,试点村占据的网格数为N(r)。若其分布具有无标度性,则有:N(r)∝r-a,容量维为α=D0.Nij为第i行,第j列的网格中试点村数量,全区域的试点村总数为N,Pij(r)=Nij/N.若其体系分形,则有:I(r)=I0-D1lnr,I0为常数,D1为信息维。
2.4 空间自相关
事物在空间上通常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距离越近,属性越相近。空间自相关是度量空间相关性的定量指标,用于度量某位置上的数据与其他位置上的数据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能够很好地揭示空间分布中的规律性。
全局莫兰指数反映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该指标可以指出区域属性值的分布情况是聚集,离散或是随机分布模式。公式如下:
其中,xi表示第i个空间位置上的观测值是空间权重矩阵W(n×n)的元素,表示了空间单元之间的拓扑关系;S0是空间权重矩阵W的所有元素之和。
2.5 旅游资源优势度测度
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将区域国家A级景区的数量丰度、品质品级结合起来考量,借鉴运用旅游资源优势度概念,用它来反映区域旅游资源的竞争优势程度。旅游资源优势度指区域旅游资源类型数量与品级品质组合状况的优劣程度,由区域旅游资源类型丰度和旅游资源品位度构成。对旅游市场而言,区域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大意味着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集聚效应明显,易于发挥集聚集群的协同优势;拥有较多的高质量、高品级的旅游景区,意味着该区域的旅游景观价值更高,对游客更具有吸引力,对旅游市场更有号召力。
旅游资源丰度是指某次级区域相对于上级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及组合程度,公式表示为:
式中,Ri表示i区的旅游资源丰度;Ai表示第i个次级区域旅游资源数(即A级景区数量);∑Ai表示新疆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即全疆A级景区总数量)。
旅游资源品位度用来反映某区域旅游资源的质量优势,用高品质的国家级旅游资源加权求和计算,公式表示为:
式中,Qi表示i区的旅游资源品位度,是衡量旅游资源质量的指标;Bi为第i个次级区域旅游资源品质;∑Bi表示新疆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品质。其中,区域旅游资源品质,等于A级景区的加权求和,即:实际旅游活动中,3A级别以上景区有较高的吸引力和游览价值,所以加权赋值较高,5A、4A、3A级景区分别乘以10、5、3;2A和1A级景区吸引力较弱,客源市场主要面向本地居民,所以2A、1A级景区分别乘以1和0.5.
将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品位度结合起来考量,即可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度,其评价模型为:
该公式中,Ri表示i区的旅游资源丰度,是衡量区域旅游资源数量的指标;Qi表示i区的旅游资源品位度,是衡量旅游资源质量的指标;Yi表示i区的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度。
3 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空间分布类型
运用ArcGIS对最邻近指数进行测度,得到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最邻近指数R为0.448<1,且P值为0,z得分为-20.598,表明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强,属于凝聚型分布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进一步通过洛伦兹(Lorenz)曲线对A级景区分布的集聚性进行检验。如图1所示,新疆A级景区实际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呈上凸态势,A级景区数量排名前5位的地区占有60%以上的比重,前8位比重在80%以上,再次印证了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集聚态势。
图1 新疆A级景区分布洛伦兹曲线图
3.2 空间分布密度
通过对全疆15个地州市的A级景区进行核密度分析,生成A级景区的核密度分布图(图2)。研究表明,新疆A级景区分布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三带两环线”的空间结构特点,其中三带为沿阿勒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分布的带状分布区,主要集中了山水自然风光和草原文化的旅游资源;三带中,环天山一带山区周围密度最高、颜色最深,为主核心的高密度分布地区;沿阿尔泰山、昆仑山两带状山区等周边分布的次核心分布地带。两环主要为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环状分布区,主要集中了绿洲农耕文化、兵团屯垦文化、丝绸古道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等人文景观类的旅游资源。
图2 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核密度图
全疆不同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的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而新疆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又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上丝绸之路走向及路线的深远影响。新疆A级景区的总体分布格局,呈现出了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和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比较相一致、人文类旅游景区和古代丝绸之路新疆段的路线走向比较相一致的分布指向性。
根据密度图还可直观显示,塔里木盆地中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东南区域、环和田市的周边地区,密度最低、颜色最浅,此两个区域A级景区分布比较稀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东南区域沙漠覆盖比较严重,著名的“罗布泊”位于该区域;和田地区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其西南枕喀喇昆仑山,南部雄伟的昆仑山成弧形横贯东西,山势险峻,自然条件恶劣,此外,和田地区经济状况落后,因此这两个区域的A级景区分布相对稀疏。
3.3 空间分布均衡性
在新疆A级景区矢量化的分布图上取一矩形区域,使该矩形可以覆盖全疆A级景区的研究区域。然后,对其进行网格分割,设矩形区域边长为1个单位,分别将各边分为k等份,则该矩形被分为k2个小区域,随着k值不断变化,将有不同大小的网格会出现。先统计包含A级景区的网格数N(r),并统计每个网格中包含的A级旅游景点数N(ij),可计算得出概率Pij(r),进而测算出信息量I(r),获取网格维计算数据(表2)。以此为基础,把计算得到的不同坐标点(N(r),K)和(I(r),K)在Excel中绘成双对数散点图,再进一步对点进行拟合回归,即可获得A级景区的容量维数值D0和信息维数值D1.
表2 新疆A级景区网格维测算数据
如图3所示,新疆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无标度区间宽大,表现出较强的自相似性,具有分形的特性。新疆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容量维数值为1.3597,分维数值接近1,说明新疆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具有沿某地理线集聚的趋势,结合新疆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可进一步看出,新疆旅游景区主要围绕连霍高速(吐乌高速、乌奎高速、G30)公路、吐和高速公路、奎阿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以及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山脉、昆仑山脉等地理线分布的特征明显。连霍高速公路、吐和高速公路、奎阿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在新疆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中起着能量传递与扩散的重要通道。
图3 新疆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网格维双对数散点图
容量维数值与信息维数值差异较大,说明新疆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不等概率分布,分形结构较为复杂,总体围绕“三带两环线”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格局特征。具体表现为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三座山脉沿线、准噶尔盆地周围边缘、塔里木盆地北面、西面、西南边缘相对聚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中间沙漠戈壁区域相对稀疏甚至空白的分布特征。
3.4 空间自相关
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全局Moran's I估计值为-0.257,z得分为-0.983,方差为0.038.Moran's I估计值为负,表明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地区的A级景区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
Moran's I估计值为负数,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A级景区较多的地区周边趋向于分布A级景区较少的地区,极化效应较为明显,也进一步反映出旅游发展较好地区对周边的旅游带动效应尚不明显。
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表现出负空间自相关,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受到新疆自然地理格局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和交通通达性条件作用明显。
4 A级景区综合优势度空间格局
新疆15个地州市因地理区位、地质地貌条件、气候因素、区域经济交通状况和社会文化背景等不同,造成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基础及开发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将全疆A级景区数据代入公式(5)(6)(7)中,计算出新疆15个地州市的资源丰度和资源品位度,进而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度(表3)。
表3 新疆15个地州市A级景区综合优势度指数得分及排序
用软件SPSS15对全区15个地州市的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度值,将其分为3个等级的旅游资源区(表4)。旅游资源优势区:Yi≥0.5主要集中在北疆的伊犁州直属县(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等四个地州市和南疆的喀什地区,其中伊犁州直属县(市)是全疆资源优势度最强的地区,优势度值大于3;喀什地区是南疆资源优势度较强的地区,优势度值是1.6002,位居全疆第3位。旅游资源中等区优势度值在0.1≤Yi<0.5,主要包括阿克苏地区、塔城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哈密地区、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旅游资源劣势区优势度值在Yi<0.1,主要包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表4 新疆15个地州市A级景区优势度指数分布等级
5 结论
A级景区的空间格局及优势度是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运用最临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分形理论、空间自相关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新疆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SPSS15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势度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1)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呈不等概率分布,分形结构较为复杂,“三带两环线”的空间格局特征凸显。具体表现为:“三带”为沿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三座山脉分布的带状分布区,主要集中了山水地貌和森林草原等为主的自然类旅游资源;“两环线”主要为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环状分布区,主要集中了以绿洲农耕文化、兵团屯垦文化、丝绸古道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等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
(2)新疆A级景区分布机理为自然景观类景区呈现出显著的地脉指向性,人文景观类景区呈现出明显的历史文脉指向性。具体表现为:自然景观类景区分布和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大体上保持一致,人文景观类景区分布与古丝绸之路新疆段的三条路线走向基本一致。概述而言,新疆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的分布状况的制约,而新疆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又受自然地理环境(地脉)和古丝绸之路走向(文脉)的深远影响。
(3)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大集聚、小分散”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呈空间负相关,A级景区较多的地区周边趋向于分布A级景区较少的地区,极化效应较为明显,也进一步反映出旅游发展较好地区对周边的旅游带动效应尚不明显。进一步通过洛伦兹(Lorenz)曲线对A级景区分布的集聚性进行检验,A级景区数量排名前5位的地区占60%以上,前8位比重在80%以上,再次印证了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集聚态势。新疆A级景区空间分布表现出空间负相关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受到新疆的自然地理格局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和交通通达性条件作用明显。
(4)全疆15个地州市A级景区的综合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北疆地区最优,东疆地区次之,南疆地区居后。具体表现为:优势度指数Yi≥0.5的旅游资源优势区:四个集中分布在北疆地区,分别是伊犁州直属县(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南疆地区仅有喀什地区进入旅游资源优势区域范畴。东疆的吐鲁番市、哈密地区均属于第二等级旅游资源优势度中等区。南疆地区5个地州市中2个位于旅游资源优势度中等区,2个属于旅游资源劣势区,且排名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