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通道经济 做好落地经济
——构筑黑龙江省向北开放合作新高地

2022-12-24张家瑞

对外经贸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绥芬河陆海黑河

张家瑞

(黑龙江汇智电子商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引言: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是沿边开放大省,有27 个国家一类口岸,与俄罗斯有2981 公里边境线,拥有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已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

一、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打造向北开放新名片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9 年8 月30日挂牌,包括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三大片区。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21 年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95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9.6%,比2019 年增长6.9%,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增速8.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47.7 亿元,增长24.4%;进口1547.3 亿元,增长31.2%。

2021 年黑龙江省前三位贸易伙伴是俄罗斯、欧盟和巴西,与俄罗斯贸易总值1313.4 亿元,增长34.8%,占黑龙江省外贸总值的65.8%。其中,对俄出口106.9亿元,增长13%;自俄进口1206.5 亿元,增长37.2%;与欧盟贸易总值113.3 亿元,增长9.5%,占黑龙江省外贸总值的5.7%;与巴西贸易总值74.6 亿元,增长103.1%,占黑龙江省外贸总值的3.7%;与美国贸易总值64 亿元,增长13.4%,占黑龙江省外贸总值的3.2%;与东盟贸易总值50.1 亿元,增长52.4%,占黑龙江省外贸总值的2.5%。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503 亿元,增长31.7%;对RCEP 贸易伙伴进出口182.4 亿元,增长30%。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成立以来,着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先行先试,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开放理念增强,创新活力迸发,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红利释放,成为向北开放新名片。

图1 2015-2021 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值变化趋势图

二、黑龙江省跨境通道支撑体系建设

(一)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多式联运指的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连贯运输方式,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相衔接,实现货物地域性转移的运输活动。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以集装箱为单一媒介的铁路运输方式。[1]

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积极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中心,探索形成空间优化、要素集聚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岸城相依、和谐相融,走上了内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将以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为契机,加快畅通横贯欧亚、纵连南北的国际陆海通道,推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1.黑河口岸。充分发挥黑河自贸片区政策优势,依托黑龙江公路大桥桥头经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黑河综合保税区,延伸进口资源类商品落地加工产业链,通过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通车,进一步提升“公交化”跨境运输组织实施水平。

2.绥芬河口岸。发挥毗邻俄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区位优势,深入对接中俄跨境运输走廊“滨海1 号”运输走廊,联动“哈欧”和“哈绥俄亚”班列,突出与太仓、宁波、厦门等东南沿海港口对接合作,畅通由绥芬河经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群至上海、广州等“中—外—中”铁海联运线路,进一步发挥跨境运输枢纽作用。

3.东宁公路口岸。东宁口岸是我国距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最近的一级陆路口岸,与俄罗斯陆路相接成网,铁路相通,是中俄水陆联运的最佳路线。

4.同江铁路口岸。同江是黑龙江省水运第一大港,不断挖掘和释放“铁水联运”集疏能量,发挥经济腹地钢铁制造企业集聚及俄罗斯矿产资源优势,开辟黑龙江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新路径。

5.抚远水运口岸。抚远口岸与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期克口岸航线距离仅65 公里,拥有地缘优势和深水港的优越条件,把黑龙江省同北美、东北亚各国和我国沿海城市连接起来,打开了一条方便快捷的出海通道。

(二)构建跨境多式联运通道

1.以“三桥一岛一道一港”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跨境通道支撑体系。

黑龙江省深入参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面向俄罗斯、连接亚欧,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于一体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建设。自2015 年以来,黑龙江省陆续开通了“哈欧班列”“哈俄班列”“哈绥符釜”陆海联运三大通道,以黑河跨境公路大桥、同江跨境铁路大桥、东宁跨境公路大桥、黑瞎子岛陆路口岸、俄罗斯滨海1 号国际通道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三桥一岛一道一港”)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多点对接、互联互通,形成了以国内区域合作为依托、对俄开放合作为重点,构筑面向欧美、日韩及港澳台地区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跨境通道支撑体系,进而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

2.提升“滨海1 号”国际运输通道承载过货能力的经济性、便利性

国际运输走廊“滨海1 号”和“滨海2 号”开发项目对中俄双方在远东地区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该项目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支持,成为欧亚经济联盟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典范。

“滨海1 号”跨境通道以哈尔滨为核心,以绥芬河为窗口,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群至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中—外—外”陆海联运国际货物运输走廊;以绥芬河为枢纽,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群至中国上海、江苏、宁波、天津等地区的“中—外—中”陆海联运内贸货物运输走廊;从日本新潟、横滨,韩国釜山港口出发,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群,以绥芬河为窗口,与哈欧班列联通至欧洲的“外—中—外”陆海联运国际货物运输走廊,进一步探讨提升“滨海1号”国际运输通道承载过货能力的经济性、便利性。

三、跨境通道建设与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通过优化口岸布局,初步形成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口岸集群、绥芬河—东宁—虎林—密山口岸集群、同江—饶河—抚远—嘉荫口岸集群、黑河—漠河口岸集群,这些口岸集群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向经济腹地辐射。

(一)构建服务于东部口岸集群的货运通道

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连接牡丹江、绥芬河和东宁,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港和日本新潟、韩国釜山及国内港口,连接“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形成黑龙江省东向陆海联运集疏运国际通道。

(二)构建服务于中部口岸集群的货运通道

以哈尔滨为起点,连接长春、沈阳、大连,通过大连、营口、锦州港等港口实现黑龙江口岸与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互联互通,形成黑龙江省南向出海国际通道,服务于中部口岸集群。

(三)构建服务于北部口岸集群的货运通道

连接中部口岸集群,以哈尔滨为起点,连接绥化、北安,通过黑河等口岸,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连接,辐射俄罗斯阿穆尔州、萨哈共和国等地区,形成服务于北部口岸集群的货运通道。

四、创新“过境通道”转向“通道经济”

通道经济理论可以追溯到佩鲁和布代维尔的增长极理论以及沃纳•松巴特的“点-轴”开发理论,强调点-轴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机制,是指依托便利交通条件打通的轴带式区域经济体系与空间组织。[3]

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8〕37 号),落实《黑龙江口岸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跨境通道建设模式,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口岸智慧化水平,增加口岸进口货物种类,使口岸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一)以“通道经济”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

在双循环背景下,加快沿线国家海关、铁路、运输协定、贸易规则、信息交互、金融结算等协调机制建立,[4]对黑龙江省“十四五”时期及未来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5]

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口岸通向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以“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为牵动,与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国内16 个港口城市建立更加紧密、更广泛的经济联系,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优化贸易市场结构,通过多种方式进入资源深加工领域,建立资源转化体系,全面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积极发展新型贸易模式,大力培育出口品牌,进一步释放双方在教育、中医药、食品、农业、矿产资源、畜牧产品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二)以“通道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边境口岸开展互市贸易,互贸商品加工形成的产业集群带动了餐饮、住宿、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2020年黑河边民互市贸易参贸12.3 万人次,绥芬河互市贸易区参贸边民35.14 万人次。组织边民参与互贸商品的采购、运输、装卸、加工等各环节,不断增加边民就业岗位,扩大边民收入来源,同时也吸引了人才到边境口岸所在地定居发展。

(三)黑河口岸、绥芬河口岸推动“通道经济”的有益实践

1.黑河口岸以通道建设带动产业集聚

(1)构筑中俄国际货运新通道。黑河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被形象地誉为“中俄双子城”。黑河现有水运、公路和步行3个口岸。2022 年6 月10 日,连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边境的黑龙江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通车,将持续推进互联互通合作,为双方人员和贸易往来提供更好更便捷的通关、物流服务,推动中俄“东北—远东”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口岸经济带动产业聚集。黑河市积极打造“布市(俄)—黑河—哈尔滨”贸易通道和“布市(俄)—黑河—大庆”能源通道,成为国家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建立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源资源储备基地。

通过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互市贸易和俄方丰富农林产品资源,逐步建立医疗、医药、健康、旅游、食品、建筑等多领域合作,吸引更多的跨境产业项目在黑龙江两岸落地发展。试车企业陆续到黑河口岸集聚,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打造产业链条。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寒带测试工作量的80%集中在黑河完成,有效地带动了餐饮、宾馆、娱乐等第三产业在冬季升温,为黑河口岸经济开辟发展新路径。

创新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采取备案制度对系统用户进行备案操作,实现一键查询信息、数字化管理等功能,突破全流程便利化,大幅度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和物流运输能力,减少所有证件办理流程环节,优化系统上线,极大地减少企业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升营商环境,将吸引中国、俄罗斯以及蒙古等国的技术、人才资源和设备的投资,引导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源的进一步集聚。

2.绥芬河口岸开展多式联运,提高货运效率

(1)推动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对外开放。绥芬河口岸通过全面加强对接国内外的货物集疏运走廊建设,有效提升了作为边境口岸的跨境物流运输能力,全面贯通了黑龙江“出海口”。

多式联运跨境货物运输模式的创建,推动了中国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对外开放,符合黑龙江省建设以对俄罗斯及东北亚为重点的开放合作高地的要求,有效提升了绥芬河口岸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不但有助于绥芬河与东宁沿边开发开放一体化运行先行试验,也有助于推动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辐射“哈牡绥东”产业带联动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

(2)创建“中—外—中”陆海联运跨境运输模式。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用,借助独特的地缘优势、口岸优势、通道优势,进一步探索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港等俄远东港口群至中国上海、宁波、天津等地区的货物运输,创建了“中—外—中”陆海联运跨境货物运输模式,打通了“南下北上”跨境陆海联运走廊,在原有的上海、宁波、黄埔三个入境港口基础上,增加了泉州、汕头、洋浦、天津、大连、南沙港、盐田港、蛇口港、福州港、湛江港、厦门港、太仓港、大铲湾港等13 个入境口岸,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达到16 个,基本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积极简化入境验放流程,与太仓港实现了单证一致、关封完好、重量一致即可直接放行的海关入境验放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实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货物双向联运,推进往返班列实现“重进重出”。2020 年绥芬河口岸通过跨境陆海联运新模式共发运了61 个班列,5690 个标箱,货值5.12 亿元,货量8.56 万吨。商品主要涵盖板材、家具、木屋、大豆、玉米等,运输半径覆盖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通过跨境运输的有效拉动,绥芬河口岸连续四年过货突破千万吨。大幅度提高了跨境多式联运的时效性,提升了“中—外—中”陆海联运跨境货物运输通道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将加快提升对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要素的吸引和集聚能力,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做强通道经济,做好落地经济,构筑黑龙江省向北开放合作新高地。

结语

猜你喜欢

绥芬河陆海黑河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什么是绥芬河
到张掖看黑河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批复首个外币使用特区
黑河的孩子(中篇小说)
黑龙江·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