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2022-12-24谢秀梅
谢秀梅
(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蓝洋第三小学,海南 儋州)
从教学定位上来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但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教学问题大多围绕学生素质、课堂互动、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出来: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较弱,无法正常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资源配置水平偏低,使得学生只能盲从教师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开展实效性强的课程活动,重新设置课堂提问方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动,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提问。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一)限制性提问,盲从教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理解教育的价值:“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鼓励儿童进行创造、探索”,这是教育大师眼中教育的基本功能。对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来说,吸引学生进行创造的最佳方法便是提问:教师通过各类问题提出学习要求,依靠直观对象、抽象想象、数学故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从而系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创造的前提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1]。但部分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采取“限制性”手段发起课堂教学提问活动:大部分数学问题都指向“计算”的基本目标,重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概念的应用,但忽略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表达。部分教师虽然提出了额外的教学任务,但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盲区与强制性命令同步出现在课堂上,引发了新的问题:教师的权威使得学生不敢随意开口,对数学知识的不了解使得学生无法开口。教师虽然在不断设计提问,但能回答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都在以“盲从教师的观点”这一方式参与数学课堂。
(二)单向化提问,约束学生
课堂上组织的提问活动应发挥出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而不是一种限制学生思考的素材,在结合课堂教学的有关要求发起提问时,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围绕数学知识、学生情感两个板块设计数学教学工作,才可以开放学生的数学思维。但从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看,“教师提问学生”已经成为常态,“学生提问学生”“学生提问教师”等数学提问活动则在课堂上严重脱节[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机制,加大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能力提升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开展力度。面对以单向互动为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难以主动回应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将变得更片面。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一)落实生活化教学,接纳数学问题
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发起提问,其根本目标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进行训练。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科学思想、创造性思维引导小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促使学生形成乐于学习的优秀素养[3]。作为教师必须要考虑生活化素材在课堂上的综合应用,以学生平时常见的生活元素助力教学工作的实施,换言之,利用生活化教学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观念,让小学生主动接纳数学问题。
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发起提问活动,借此来消除学生对数学提问所产生的抵触情绪。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苏教版)“千米和吨”的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借由生活化素材发起提问活动:小明家里要卖掉5头牛,收牛的人说:“我们走了100多里地才到这,要便宜点。”小明的父亲说:“我这5头牛膘肥体壮,足有4吨重,必须给我加价。”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小明却犯了难:他们所说的“100多里地”和“4吨”分别代表什么?借由生活中的“卖牛”问题与学生展开新一轮的互动,从“走了”“重”等关键词进行剖析,不难发现,“里”(“里”现在不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下文会提及)和“吨”代表的是数学单位,一个表示距离,一个表示重量。配合数学问题,可设计循序渐进的提问框架,如下所示:
1.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2.问题中的“里”和“吨”与这些单位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3.既然数学单位不同,能否将不同的单位混用?
在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借由对“千克”“米”等数学概念的探究引入数学知识,配合教材帮助学生剖析数学单位之间的进率问题。对于“里”这样的单位,学生还会发起新一轮的提问:教材中只有一个“千米”,“里”表示的长度又是多少?“里”和“千米”有什么关系?从而发起新一轮的数学互动,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单位与国际单位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试着自己思考问题。如此便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提问质量。
(二)设计探究式教学,主动提出问题
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较为匮乏,在课堂上,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思路去搜集、解决学习问题,数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基于探究式教学创新课堂提问方法,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利用起来,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变数学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基于数学探究的有关要求合理调整教学模式:一方面数学探究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借由探究活动吸引学生展开深度思考。
在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提问的过程中,可借由学生的探究引出数学问题,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整数的四则运算”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进行提问,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如下所示:
小明家里有20只羊,已知每只羊都有4只脚,现在买入了8只鸡,每只鸡有2只脚,问动物脚的数量加起来一共有多少?
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借由20×4+8×2这一算式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之后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动物脚的数量的计算让我们掌握了新的计算方法,那么对于算式20×4+8×2这一问题,应该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在算式20×4+8×2中,学生结合先前的情境分析算式的含义:20只羊,每只羊有4只脚,8只鸡,每只鸡有2只脚,计算脚的总数,20×4和8×2分别是一个整体,要先对乘积部分进行计算,否则算式的含义就会发生变化。而对于20×4+8×2的这一问题,也可以通过“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方式进行计算。在数学计算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应用数学经验,进而尝试解答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单的计算活动带出复杂的计算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知识。
(三)组织递进式教学,加强问题联动
结合现有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看,思维上的训练远比掌握单一的数学答案更加重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方案设计工作期间,应加大课程互动、数学探究等活动的设计力度,加强学生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动,创新数学提问方法[4]。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学生存在的学习经验不足、数学思维较弱等问题合理调整提问方式:不以单一问题为提问手段,而是借由问题的有效递进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以问题启发学生,逐步锻炼学生思维,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质量。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苏教版)“垂线与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借助互动活动对学生发起提问。教师要求学生选择长度不同、直径不同的木棒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实验,向学生提出学习问题:
1.两根木棒之间有哪些差别?
2.除了直径和长度之间的差别外,木棒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述木棒的位置?
学生通过手工活动对木棒进行加工,随后说明木棒的特点:两根木棒放在桌子上,如果组成一个“T”,木棒相交之后产生的角度为直角;如果两根木棒沿着同一方向放置,则木棒经过平移之后能与另一根木棒完全融合。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借由递进式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垂直与平行之间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抽象思维组织授课:假设将两根木棒看作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当其分别具备平行、垂直关系时,木棒与木棒之间有怎样的特点?从而引出关于垂线、平行线的探究,要求学生围绕角、线段两个数学概念整理数学知识:垂线是与线段垂直的线,与线段组成的角为直角;平行线是与线段平行的线,二者可以经由平移获得。在数学提问活动中,针对农村小学生逻辑思维不敏感、缺乏抽象思维等问题灵活调整数学提问方法,通过递进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按照问题难度来调整提问方式,用低难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由高难度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数学问题的设计价值能被充分体现出来。
(四)发起信息化教学,提高提问效率
农村小学的整体资源配置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在重新认识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归纳数学学习思路,借此来重新理解数学学习要求,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教师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投入更多的重视,设计能让学生观察、思考、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块,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提问,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优化数学教学活动。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圆”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发起授课:在课堂上,利用几何画板提出数学问题:在绘制一个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哪些对象?学生根据教师的绘画过程进行思考,对“画圆时点下的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数学知识进行探究;随后,组织新一轮的数学互动:教师通过结合画板绘制不同大小的圆,要求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当圆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哪些数学条件发生了变化?借由画圆的过程展示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作图过程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数学学习结论:圆中间“点”的位置决定了圆的位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在这一环节的数学学习中,将学生所看见的数学现象转化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在展示数学知识之后,围绕“给有关对象命名”继续开展互动,帮助小学生掌握直径、圆心等数学概念,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理解能力。在完成图片展示任务之后,继续提出“计算圆的周长与大小”等问题,结合移动平台中的绘图软件让学生主动进行作图,随后再进行提问、互动,为学生创造重新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五)导入自主化教学,学生主动提问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大部分提问活动都是由教师发起,学生缺乏独立掌握、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应提升提问成效,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以此来提升提问质量。让学生自由探索、挖掘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让提问成为引导学生进步的有效素材[5]。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创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数学知识。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由特定的分数问题进行数学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提问活动。以分数除法问题的计算为例,部分学生认为,分数除法的计算应该是分子分母分别相除,得出计算结果,如的计算,其结果为,一些学生则提出否定结论:部分分子与分母无法被整除,这类问题又应该如何计算?围绕分数除法的计算原则与计算顺序展开讨论活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知识。教师在组织数学提问活动时,要帮助学生整理提问思路,如“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分数除法的简便计算”等,以提升提问的整体实效,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结语
提问是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在组织提问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授课特点灵活选择提问方向:不仅要在提问的同时指明数学学习任务,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教师提问锻炼思维,学生提问延伸教学,多角度优化小学数学提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