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策略
2022-12-24周秀花
周秀花
(漳平市城北小学,福建 漳平)
作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了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重要对策,掌握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手段。在全面剖析以及综合对比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育路径,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阅读习惯的指导下积极开阔视野,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和途径,让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数学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教无定法和多措并举,拉长战线,着眼于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坚持养成教育和启蒙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能够享受整个数学阅读的全过程。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习惯养成的具体规律,选择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教学对策,稳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确保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及成效。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主动查阅相关的文献,加强与同行之间的联系,精心创设阅读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教学现状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了数学阅读的基本概念,要求教师从阅读着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数学阅读不够关注,没有聚焦于这一基础教学板块,将数学逻辑思维培养与数学知识讲解相结合,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思维局限较为明显,难以实现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总结教学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请教优秀同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抓住养成教育的核心及重点,在实践论证的过程中从多方面着手,真正实现多措并举和教无定法,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阅读意识,不再一知半解和照搬照抄。
(一)精心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好铺垫,确保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导下自主阅读。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深入了解逻辑起点,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剖析及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精心设置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进而主动在问题的指导下全程参与阅读环节,保持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了解这一基本教学手段的必要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契合的教学情境,全面强化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稳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学生过多地依赖书本或者是课堂。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与容积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则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提供不同尺寸的杯子,然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杯子所装的水量。先让学生进行观察,简单讲解与容积相关的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记录杯子中的水量。在深入感知以及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容积与水的容量存在一定的区别,教师则可以进行二次阅读,与学生共同探索容积的相关定义。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感知情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还会主动开阔个人的视野,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性阅读,不再停留于知识表面,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二)加强阅读指导和点拨
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层次化指导下保持良好的意志力及品质,主动自觉地完成阅读任务,尽量避免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其他教学板块相比,阅读十分考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自制力,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点拨,抓住阅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及核心,从多方面着手,真正体现一定的协同作用。学生的自主理解非常关键,是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第一步,有的教师在反馈基本学情时忽略了对基本题目内涵的有效分析及研究,学生面临诸多的学习障碍和理解误区。为了确保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公式、概念以及术语,教师需要抓住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不同的知识点。在详细分析以及深入解读的过程中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梳理学生的思路,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动脑动手动口,在自主阅读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实现抽象数学概念的形象化体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自主分析不同的数学语言,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标注个人的疑惑,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解开谜团,实现顺畅阅读和高效阅读。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完因数与倍数后,教师会布置不同的习题,如有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两位数中最小的一位数,那么这个数是多少呢?教师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结合“两位数”“2的倍数”以及“5的倍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分析及探讨,指明学生的阅读方向,避免学生的自主阅读偏离主干道。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产生怀疑,学生才会变得更加主动、自信和积极,保持良好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教师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需要适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高度,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和快速吸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学生的质疑精神着手,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坚持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能够在大胆质疑的过程中逐步增强个人的好奇心,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深度阅读不容忽略,直接关乎学生的阅读能动性,数学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参照和线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选择权交给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为学生的大胆质疑提供方向上的指导。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可以着眼于文本中的基本论断,让学生自主分析数学论断的正确性,让学生从多方面着手,了解论断的具体原因,分析其中的基本数据原理,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品味、大胆质疑。在自主推敲的过程中找到阅读文本的重点,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整体的教学进度比较快,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意识到自主阅读的必要性,学会通过阅读体验其中的关键数据信息,减轻个人的理解压力。尽量避免阅读行为和思想偏离主干道,朝着正确的方向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自主串联零散知识点。在深入品味以及细致阅读的过程中扫清个人的认知障碍,解决各种认知冲突,稳步提升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开展比较性阅读活动
比较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案,实质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坚持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和地位,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比较性阅读活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主动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引导,逐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新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确保学生能够实现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组织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探索新的阅读路径,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避免学生出现思维误区或者是思维局限,让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自主串联知识点,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在某一次测试中,有的学生对“两个25的积是多少”这一题目了解不够深刻,有的学生的答案为50,在讲解试卷时,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具体知识的深入讲解,直接罗列简单的题目,最终导致学生的思维相对闭塞。为了避免这一不足,教师可以围绕比较性阅读分别罗列2×25以及25×25两个式子,让学生自主作答,确保学生在反复摸索的过程中找到错误的关键原因,进而对“积”与“和”两个基本数学概念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分析其中的真实含义,避免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这种有机联系多个数学概念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全面提升比较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的阅读行为习惯和意识,将阅读作为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主动从阅读中获取养分和精华,理顺个人的学习思路。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整合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对策,加强对学生的方向指导和技巧点拨;有机整合多种阅读教学模式,不再直接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全权决定或者是完全包办,适当留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和空间,采取多种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在适当点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以及数学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