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盲校小学计算数学教学

2022-12-24胡晓芳

新课程 2022年38期
关键词:数感计算能力数学教师

胡晓芳

(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甘肃 兰州)

计算数学作为数学运算能力的基础,学校在计算数学教学中重视教学和增强多手段的教学方法,注重计算的生成性和算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爱计算、会计算、能应用计算解决实际生活的学生。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总目标中指出,盲校数学教学是为了让盲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学科是联系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数学知识之间桥梁,尤其是运用数学思维发现、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数感、数据分析以及运算能力,这些词是作为计算数学的重要内容,怎样做才能增强学生的这些能力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怎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呢?

一、重视计算数学教学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我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学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颁布了好几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人类在和机器的计算速度和质量比赛中落败。在教材以及教学课堂中引入计算器进行计算,一方面节约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然而在强化某些能力的时候,却有好多人逐渐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降低了,计算教学过程淡化了,用刷题、背诵等方式代替思考及计算过程,造成学生的数感和计算能力下降,对数字的敏感度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觉得计算有工具,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二是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在长大之后计算能力会自动生成,没有必要去研究计算教学,还有部分教师把大量精力放在等号要写多长、数字要写多大等一些非必要的甚至会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程式化内容中。三是小学教师的学历提升,本科和研究生进入教师岗位,一部分人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去学习,因为他们学起来特别轻松,没有换位思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他们认为讲这些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短期不见成绩,解难题、偏题才是数学教学。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忽视数学知识的生成性,使后期学生数学计算或者数字规律找寻等能力不足,也无法形成探究能力。

调查学校数学教师教学特点可以发现,学校的“老教师”特别重视数感和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计算算理的生成过程,他们培养的学生很少用计算器等工具。越到高年段,培养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势越明显,显然重视计算能力和计算数学的教学不可少。

二、学校教师形成合力,整合教学资源

数学教师要形成共同意识,通过整合资源,让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整体形成统筹组合,结合学生特点优化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以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思维发展为依据,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升数学学习的空间和效率,打通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一种整体设计和统筹知识的设计理念,这种资源整合可以让现有教材内容每学期减少一定的课时,同时让所学的知识既有拓展,又有联系。我们可以将节约出来的课时,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加强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强化,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加强其计算能力及运算能力,使其逐步形成数学思维。

如学习长度单位,现有教材将米和厘米等分学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整体设计,将长度单位在一段时间内全部学习完,这样不仅知识联系紧密,学习所用时间和学习拓展空间都有所提升,而且还可以继续拓展计算回家或者旅行所用的时间,将不同知识整体结合起来,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更高。

三、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计算兴趣

如何让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感兴趣呢?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件和场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及计算的兴趣。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一课的时候,让全体学生模拟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场景,或者直接进入文具店,给学生布置购买任务,在学生购买的时候,会遇到怎样加或怎样组合等问题,比课本上的难度更高了,但是对于数位的认识也提升了。脱离了竖式计算中小数点对齐等对盲生的限制,自然将小数与元角分的位相对应起来,甚至最后有学生能从总数中减去花了多少钱,应找多少钱。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的参与度高,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强,探究兴趣浓厚,这都是学习计算数学和数感非常好的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厘清这些基本道理,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会创设出有效情境。再比如,在教授除法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动手分配糖果或其他物品,在分配中要思考怎样分更合理、更公平,让学生经历分配和思考的过程,经过探索可知平均分是最公平、公正的分配方案。这样的课堂行为,既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根本原理,又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

四、注重日常有特色、有规律性知识的探索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知识点,数学教师挖掘这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数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课本中有一个百数表,这个表中的百数按照规律呈现给学生,横着观察,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竖着观察,上一个数比下一个数少10,从左上向右下斜着看,数字是1,12,23,34,45,56,67,78,89,100;从右上向左下斜着看是10,19,28,37,46,55,64,73,82,91;这些顶针数和10的分解数非常有意思地放入其中,学生在探究的时候,越探究越有意思。兴趣和知识拓展并存,并对一些凑十法也会更进一步加深记忆,计算能力会加强,对数的感觉也会加强,对于盲生来说,方位感同时会增强,自身的生活能力也会加强。

再如,“9加几”的结果探究,“9乘几”的研究,一个数乘以9之后,把各个位上的数相加,结果还是9或9的倍数,这些探索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奥妙无穷。还有练习题上“37×3=111”的问题,知识点虽小,但是再拓展到其他的计算上,如“37×27”,学生对计算不犯难了,也会觉得数学计算特别有意思。

五、把简便运算引入课堂,提升学生计算兴趣和能力

看到《挑战不可能》中,国家珠心算队那么强大的计算能力,每个学生心中燃起了对计算的兴趣,也对这些方法特别感兴趣。算盘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发射卫星的计算工具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进行计算,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提升自我。小学中的凑十法、破十法,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会用,还理解其中的原理,这样对数学思维提升很有帮助。

如“十几乘十几”的运算,快速运算方法,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12×14=168,乘法本身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现在回到加法,将原理“关节”打通,计算速度会提高。还有很多快速运算方法,原理其实都很简单,但是揭示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怵计算,爱上计算,爱上数学,这是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在盲校培养学生计算数学的能力,其核心素养就是增强学生的发现、提问和探索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不应是教材的搬运工,而是再创造者、再创新者,让我们加强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度挖掘,重视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教学,丰富日常教学手段,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增强生活化,适时将我国优秀传统数学精华介绍给小学生,让他们从小了解数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设计学生探索能力提升的教学,重视小学生的兴趣和实用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思维思考、理解、表达现实世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数感计算能力数学教师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