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艺术乡建路径的研究*
——以海丰县温厝村为例

2022-12-24林培亮陈文静

南方农机 2022年22期
关键词:艺术化宜居民俗文化

林培亮 , 陈文静

(1.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2.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广东 汕尾 516600)

针对“三农”工作,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的方针政策。在乡村振兴的具体条例中,“特色乡村建设”成为重要的内容。政策文件中的“特色”二字,说明的是核心竞争力,包括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特色生态、乡村特色文化,这三点是振兴乡村政策的内核;关于“乡村”二字,体现的是具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乡村,能够与城镇相媲美的、具有和谐建筑和公共服务的宜居乡村,能够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美丽乡村。活力、宜居、美丽是艺术乡建的追求目标,这三种乡村建设的政策导向,无一不体现了“艺术乡建”的思想[1-2]。所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很多社会学家、建筑家、艺术家纷纷投身于特色乡村建设项目中。

1 乡村振兴战略下艺术乡建的路径

1.1 艺术乡建指导下的活力乡村

所谓“活力”,是指民众拥有生产积极性,拥有活力风情的乡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民众积极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为本地的乡村支柱产业发光发热。这样的产业文化风情,是艺术乡建的主要精神追求。拥有了这种积极、热情的产业风情,艺术乡建的精神追求才可以转化为物质文明,在形成强大生产力的前提下,艺术乡建能够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单纯地形成一种可供观赏的产业风情。

反面的“活力”艺术乡建例子也比比皆是,为了追求乡村艺术建设,很多乡村告别了原有的生产方式,甚至很多原住民都搬迁了出来,就是为了把生产要素的文化符号当成农业博物馆中的展览。例如,很多农业生产的传统工具、农业生活的传统器具等等,都拿出来当成文化猎奇的产品,展览出来供外地人观看。这样背道而驰的艺术乡建,没有把握住“活力”艺术乡建的精髓,使乡村文化变成了一种失去活力的空洞化、商业化、视觉化和符号化的面子工程。这是没有正确理解国家关于特色乡村建设的政策纲领,所进行的“政绩工程”。

1.2 艺术乡建指导下的宜居乡村

所谓“宜居”,是指生产资料合理配置、合理整理,公共空间得到艺术化的呈现,乡村建筑整体风格和谐统一。艺术乡建应该从当地政府出发,以艺术家为主要的宜居乡村设计者和打造者,以乡村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这三方的全力配合,动员全员参与“宜居”乡村艺术化建设。“宜居”乡村的建设重点,应该是乡村建筑的和谐统一。在避免乡村走向城镇化的前提下,艺术家应该重点关注乡村建筑的产权问题。因为乡村建筑的产权相比于城市更加复杂,宅基地和生产用地是分开进行确权的,而生产用地又分为国家确权和个人自留确权两部分。因此,想要在乡村进行建筑的艺术化追求,首先需要跨过的一道界限,即如何规避土地的产权纠纷问题。特别是在进行公共服务空间的艺术化打造过程中,很容易同时涉及土地的三种产权纠纷。所以,在“宜居”乡村的艺术化建设中,艺术家应该联合当地政府,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结合当地民众的基本意愿,来进行“宜居”乡村的艺术化建设。在这种艺术化进程中,应该避免乱拆乱建,针对已形成的建筑群落,首先进行艺术化的改建和扩建,然后再追求重新建设。

1.3 艺术乡建指导下的美丽乡村

所谓“美丽”,不仅仅是指视觉化的美丽呈现,更多的是指民众的精神追求、民俗文化、生态自然,以及乡村是否拥有自己的特色竞争力。由于当前是经济社会为主角,所以乡村的艺术化建设也是追求经济发展点的。但是不能忽视乡村原本的自然风貌和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乡村的自有资源和重要的精神财富,应该在艺术乡建中得到保护和合理开发。如果没有这些自然瑰宝和民众的本源性精神财富,那么乡村的艺术化建设就会被经济主体拉到同质化的水平,而失去差异化的竞争力,乡村就会失去原有的独特风貌。艺术家应该遵循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将艺术化的思维方式结合到乡村的艺术化建设中去,提升乡村的空间品味,让民众感受到艺术的美丽,提高民众艺术欣赏水平,使乡村的空间艺术感觉优质化,让每一寸空间都拥有“美丽感受”。

对于乡村的民俗文化开发,应该最大程度上保持乡村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利用艺术化的表达手法,让这种民俗文化更加突出,更加体现出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民俗文化的开发建设中,让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广泛传播,是艺术乡建的主要目标和主旨,目的是让乡村的民俗文化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有助于激励乡村的民众发挥主体积极性,提升民众的精神归属感,建立本地文化自信,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下艺术乡建的实践

2.1 艺术乡建振兴乡村经济

振兴乡村经济的艺术化建设实践内容,可以是振兴乡村文化品牌或产业品牌。振兴文化品牌,可以开创各种以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文创品牌,比如乡村博物馆、民俗文化艺术馆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产生实际的落地效果,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素材。另外一个有效的品牌实践,是推动乡村的产业品牌落地。例如针对乡村的支柱性产业,把比较著名的经济产物(经济作物、工艺品、手工制品)和乡村的主要文化标签(村名、地标建筑、政府嘉奖)进行结合,开创出独属于乡村产业经济的产业品牌[3-4]。

开创品牌之后,需要进行品牌推广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增强村与村之间的品牌交流,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微经济和微循环圈子内的品牌发酵。乡村之间应该建立沟通渠道,比如定期举办一些展会、公共活动,利用公共场地促进品牌交流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乡村的品牌文化会互相竞争,产生文化、经济碰撞。这样既能挑选出优秀的品牌代表,又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除不利于振兴乡村经济的品牌因素。在微经济和微循环圈子内进行品牌推广,是不断优化自身品牌素质的有效方法,是面向未来经历更大的市场考验的基础。

2.2 艺术乡建带动乡村旅游

艺术乡建的另一个实践内容,主要是关注“宜居”环境所产生的旅游行业。村容村貌是乡村旅游经济的引擎。之前的章节分析过,“宜居”乡村的艺术化建设主要是针对乡村建筑和公共空间的艺术化。这是吸引外来者最重要的门面工程,包括村道和村牌的建设是否呈现艺术化的美感,乡村建筑是否具有特色的建设风情,是否让外来者站在远处就能欣赏到整个乡村的艺术风情。再进一步,外来者进入乡村之后,能否有融入感,即是否有足够的公共空间、是否有具有归属感的艺术化呈现,让外来者不会排斥也不会产生孤独感。以上这些是艺术乡建关于“宜居”主体的实践落地需要注意的地方。

想要留住来乡村旅游的游客,这些表面的艺术化呈现还远远不够。想要让乡村的艺术化建设扎根,必须启动深度旅游概念,让游客不仅仅是去一个新鲜的旅游之地打卡,而是要吸引这批旅游经济的拉动者融入乡村生活。可以实践的拉动项目,最具有竞争力的就是农苑观光。乡村最大的财富就是乡野风情,其中最大的价值看点就是动植物资源。可以根据瓜果蔬菜的生长季节,分别设计春季看花、种植,秋季采摘、消费的季节主题活动,采摘园定期向市民开放,营造出稀缺的感觉。此外,也可以打造乡村民宿和度假村,进一步深度挖掘旅游产品,当地政府可以积极地改造废弃民宅为民宿,让游客在经历了表面观光之后,能够留下来进一步体验生活和消费娱乐[5-6]。

2.3 艺术乡建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艺术乡建的最后一个实践内容,主要是关注“美丽”环境所产生的乡村文化建设实践。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实践是比较不容易的,因为这容易与生产建设主体产生矛盾。很多经济生产项目是以生态和自然的破坏、民俗文化的消失为代价的。所以这个实践内容,主要是如何恢复生态和自然风貌,对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应该积极响应,保持原始森林的生态平衡,不猎杀野生动物。对于自然风貌的恢复,可以从建筑本身出发,在宅基地的使用上留出动植物的空余,养花、养鸟、养狗,恢复家禽和牲畜一定的生存空间。

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应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以娱乐活动为牵引,以艺术家的参与建设为辅助,帮助乡村恢复民俗文化的传统意味。例如乡村居民的文化信仰建设,是否崇拜神明,是否信仰宗教,是否独立于先知文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乡村的历史脉络是否有清晰的记载,如何让乡村后辈拥有正确的“村史观”。对于文化娱乐活动,艺术乡建者应在尊重本地文化娱乐风潮的前提下,推荐一些融合性较强的外来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和外部文化的沟通交流。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提高。而艺术介入正弥补了乡村建设中的不足,可从多方面改变和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艺术乡建对于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需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为农村提供丰富的艺术产品[7-8]。

以海丰县莲花山省级新农村温厝村为例,该村在村前茶园中打造了“鸟巢”景点。该景点是温厝村新农村建设的一处景观配套,“鸟巢”高约13 m,呈椭圆形,直径约4 m,分三层设计,可同时容纳多人。以竹木结构搭建成“鸟巢”状的观景平台,象征着“藏风聚气”,颇具艺术感,展现出亲近自然又古朴野趣的景观效果。连接“鸟巢”的还有两条木栈道,在布局上与“鸟巢”融为一体,构成一派古色古香的田园悠然风光,给游客带来一道赏心悦目的观光美景。通过政府几年的持续投入建设,莲花五个乡村已从鲜为人知的山区小村庄,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

3 结束语

综上,艺术乡建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乡村产业经济的艺术化过程为引擎,改造乡村的生存空间(建筑艺术、公共服务空间艺术),是一个逐渐恢复乡村原有自然风貌、生态平衡、民俗文化的过程[9-10]。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国策下,振兴乡村的艺术化建设是时代主题,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大国包容、开放、发展情怀的重要命题。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乡村的发展是未来艺术乡建的重要发挥领域,是艺术走向民间、服务大众的理想方式。

猜你喜欢

艺术化宜居民俗文化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不规则抽象
面向真实历史的艺术化求知——电影《村戏》的影像风格与价值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