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RCEP背景下广西企业创新国际化合作的路径选择

2022-12-24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2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广西企业

陈 丹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2)

1 广西企业创新国际化概况

广西的创新步伐起步较晚,科研基础相对薄弱。1957年广西仅有29家科研单位,其中不仅创新性科研机构数量少,而且其创新规模也不大,企业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广西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而且在部分创新领域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创新领域国际化合作程度越来越广泛,企业在国际化创新合作中的主角地位越来越明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国际化合作的基础比较扎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全区逐步搭建了一批激励企业技术发展的创新平台,及时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特别是在机械和有色金属、制糖、汽车等各类重要工业领域,广西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金属锡、铝的主要产地。其中,金属锰的开发与利用也属于国内先进水平。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内燃机制造商;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出在高原使用的特种轮式装载机,并填补这一国内外行业的空白;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橡胶机械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水平和主要性能指标都达到国内甚至国外领先水平。广西的甘蔗良种繁育技术目前取得重大突破,为支撑广西蔗糖支柱产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制糖企业主要技术指标居国内前列,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支撑全国制糖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李克强总理“全国每三勺糖就有两勺来自广西”的高度称赞。广西的木薯深加工系列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为发展乙醇汽油产业奠定了基础。广西的黄牛、水牛繁殖技术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功培育了世界上最早最大批量的试管牛、经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后的雌性水牛双犊、亚种间克隆水牛和冷冻胚胎克隆水牛等,均为世界首例,谱写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新篇章,也为国内外研究机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广西培育的三号无籽西瓜在国内近20个省区市得到推广种植,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亦有推广种植,是经济效益最高、目前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品种。依托这些创新成果,自治区政府积极推进国内和国外科技交流及开展相关项目合作,通过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杨凌农高会等国内外高级别博览会及一系列相关重大外事活动,主动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此期间,自治区政府及相关机构累计引进人才近3.6万人,与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科研机构开展了多达2 000项政府或民间的国际项目交流与科技合作,为广西科技进步的伟大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

二是国际化合作的起点相对较高。2008年,科技部以“共同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为重要议题与广西签订协议;2009年,“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被明确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务院相关文件和重要指导思想,随即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的实施方案》。2012年,“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在广西南宁启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健康、能源、水资源、农业等多个重点领域达成共识,开展深度技术合作。2013年,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在广西落成,该中心是我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自成立以来,对接各类项目超2 100项,组织面向东盟国家的相关技术领域对接活动达77场次,参与活动的相关企业多达3 500家,依托该中心促成签署共516项合作协议。广西还积极发挥该中心的平台作用,打造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曼谷创新中心。

三是国际化合作的空间不断扩大。2017年,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旨在科技园区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科技人文交流、相关科学技术转移4项行动中深化交流合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广西企业,特别是为参与东盟国家间的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的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到目前为止,广西壮族自治区已与7个东盟国家组建技术转移联合工作组,并且与9个东盟国家在政府间建立了完善的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广西积极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协作网络的组建工作,东盟10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共建国家正在使用这个网络,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协作成员。据统计,协作成员数量多达2 400家。截至2019年,广西已连续举办了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和6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举办了23场部长级科技双边会谈,21场专业技术对接会,11场专业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参展参会企业共计1 700多家,参会代表共计6 500余人。广西通过引进国内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入桂,与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有相关资源的企业合作,实现了促进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在9个东盟国家建立了20个联合实验室,并与一些东盟国家建立了12个农业科技园区。广西已经与近2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合作,为全球岩溶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为全球岩溶地学研究的成功开展做出了主要贡献。与东盟10国的有关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共同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东盟位置导航等中国与东盟区域共同关注的共性技术难题。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广西启动并且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自治区相关单位计划邀请50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到广西考察交流,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派出到3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会议、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合作研究达300多人(次),引进和培养了不同领域的相关专业人才达300多名。为推动广西相关企业修筑欧洲研发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了许多适合欧美高端市场需求的工程机械和与大型装载机相适应的产品。

四是国际化合作的动能不断增强。一方面,广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从创新经费执行机构看,2019年广西企业创新经费支出为119.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1.2%,是全社会研发投入最大的主体。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高企倍增行动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的梯度链,鼓励企业高举创新的旗帜,“瞪羚企业”成功实现从无到有这个艰辛的过程。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七。由2015年的641家增加到2019年的2 388家。企业的创新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显现,企业发明专利占全区发明专利的一半。另一方面,全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借助广西走向东盟,走向国际化。为了帮助各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推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广西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搭桥行动”,对接国家知名院士以“定向研发合作”的方式,以推动“三企入桂”行动为抓手,强主体、促投资。采取这样的措施之后,知名企业纷纷加入。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广西在区外境内招商引进的可用资金比一般情况下增长5.5%,境外的资金实际利用比一般情况下增长60%,引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用资金相对于一般情况下增长了93.7%,境外投资的质量变好而且数量增多。除此之外,广西通过与各大高校合作,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第四海洋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10余所“双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协议等,创建了浙江大学-广西东盟创新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国内更多的企业通过与广西合作实现走向东盟、走向RCEP国家,实现“借船出海”[2]。

2 广西企业创新国际化面临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虽然广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广西企业重点加强与东盟地区企业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广西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与其他“一带一路”相关省份及地区之间的竞争优势还不够突出。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发现,2019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 366家,相比2018年增长了28.0%。虽然增长幅度较大、势头较快,创新驱动力逐步提升,但是企业的绝对数量仍有待进一步持续提升,与北京、上海、广东及其他“一带一路”相关省份及地区相比,广西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处于中游靠后位置。虽然领先贵州、云南等相邻省份,但是与四川、福建、陕西和重庆等省区市及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程度相对较弱,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在区内相关企业比例均偏低。中国火炬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广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共计460 478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仅占年末总体从业人员数目的0.14%,共计625人;外籍常驻人员仅占年末总体从业人员数目的0.05%,共计250人。与全国同期数据相比,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留学归国人员的比例排第22位,外籍常驻人员的比例排第17位,排位相对靠后,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广西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偏小,外资的来源渠道相对较窄。2020年以来,广西实际使用了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3.17亿美元,同期增长比为18.7%。从全国横向比较看,2016—2020年,广西累计使用外资46.4亿美元,位列全国第25位。从利用境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和地区看,近10年来我国香港地区对广西的投资额最高,2019年达6.78亿美元,同比增长202.4%;其次为英属维尔京群岛(8 901万美元)和我国台湾地区(3 189万美元)。广西利用的东盟国家(新加坡、泰国)对华投资合计1 259万美元,仅为广西当年使用境外投资总额的5.6%。

四是广西直接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占比较小,而且投资行业面较窄。2020年,广西共备案或核准境外(不含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机构)投资大中小企业共46家(含境外机构),协议投资的总共金额共计18.84亿美元,其中中方主导的协议投资金额仅有7.97亿美元。在全部的对外投资项目里,其中东盟国家为主的中方主导协议的总投资金额仅有5.55亿美元,“一带一路”国家的中方主导协议投资额仅有5.62亿美元。广西全区2020年全年对外实际投资总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机构)达到4.75亿美元,同期增长52.2%。

五是广西对外承包工程及工程完成情况不够稳定、波动幅度较大。据广西商务厅统计,2020年全区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新签订合同27份,新签订合同总金额达到3.98亿美元,同比增长63.3%。其中,签署的项目主要有工业建设、一般建筑、电力工程建设等。此外,对外劳务合作实际收入总额同比下降了18.7%,仅为0.05亿美元。据广西国资委统计,2022年1—2月,广西全区实现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共计13.10亿元,同比增长52.24%。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和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出口销售均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长均超过50%。广西企业与东盟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稳定、波动明显、变化幅度大。

3 RCEP背景下广西企业创新国际化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要抓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广西应当举全区之力积极抢抓RCEP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将企业创新国际化合作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方针政策制定的层面予以通盘考虑,把企业创新国际化合作相关工作与广西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及建设壮美广西等有机结合,做好顶层设计和蓝图规划,引导广西企业在创新国际化合作方面创出新的路子[3]。

二要盘活优势资源,积极发挥综合效应。广西应当充分发挥背靠大西南、毗邻珠三角、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陆海相邻等区位优势,并利用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资源,以及党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使命,全面盘活已有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等独特资源,进一步激发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的积极作用,充分激活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润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作为创新发展探索者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创新综合效益,推动广西企业创新合作国际化取得新成效。

三要增强自身实力,切实展现发展成效。针对广西企业创新行动被动开展、各自为战、成效不佳等现状,进一步挖掘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潜能,依托广西蔗糖、汽车、内燃机、机械制造等广西特有的亮点产业,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具有蓬勃发展潜力的领域,主观组合创新主体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不断加强企业创新群体的培养,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向全社会展示出广西企业的创新成效,吸附更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助力广西企业创新发展,助推广西企业创新合作国际化进程。

四要搭好渠道平台,充分发挥通道优势。广西应当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通道优势等,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已经明确的全方位开发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围绕这个新格局继续发展。除此之外,广西应该加快推动面向东盟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南宁作为RCEP跨境产业链的重要“跳板”和关键“支点”的作用,将“南宁渠道”发展成“干渠”、建成“灌区”。进一步利用好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各个平台的广泛作用。为了让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应该在优势特色领域内,集聚大量国内外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的资源,吸引全国创新资源集聚广西。此外,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门户的地缘优势,加强与RCEP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深度交流,全面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科技创新合作。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在广西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科技计划项目,不断探索科技合作新渠道和新方式,积极建立面向全球创新资源集中国家和地区友好、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以期在跨国技术转移转化、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体制建设、创新资源集聚等领域得到更大的发展。

五要善于“借鸡生蛋”,主动搭乘时代便车。广西应当主动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力争取弯道超车,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企业和研发项目为载体,着力引要素、聚人才、建平台、优环境、增活力,提升创新创业开放合作能级。创立和完善境内与境外、政府与市场、线上与线下的开放合作新机制。围绕“三企入桂”行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加强科技招商,引进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新模式、新业态领域企业。通过采取“借鸡生蛋、无中生有”等模式,推进广西企业创新国际化合作取得新的成果,共享时代发展红利。

总之,RCEP犹如一个刚刚拉开帷幕、各种角色即将浓墨重彩登台展演的大舞台,一旦把握住机会,就会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项目、资金、人才等发展资源将纷至沓来,“走出去”“引进来”都将水到渠成,广西企业创新国际化合作的路径选择将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国际化广西企业
广西贵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企业
企业
企业
《广西戏曲》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