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22-12-23陆天瑶

理财·市场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会计专业

陆天瑶

2021年4月,国家职业教育大会又一次强调,要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的分类,强化“岗课赛证”的全面发展,增强职业院校的认同与吸引力。这对各大高职院校来说,大多数专业的教学标准都需要进行改进,课本教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真正具有实践能力才是市场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推行“1+X”证书制度的关键是“课证融通”。因此,高职教育实行“岗课赛证”“课证融通”,是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1+ X”认证制度下推进“课证融通”,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

“1+X ”证书制度内涵

在“1+ X”认证体系中,“1”代表会计专业资格,“X”代表数个职业技能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学历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志,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获得学位,可以让学生的就业更稳定。“1+ X”的认证制度,就是为了大学生在获得学位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专业技能证书和就业机会。

高职会计专业“课赛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一、基础素质模块

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能力的学习经验,所以在高职阶段的教学应该更为全面,其中素质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专业都应该注重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训工作亦不能免俗。

虽然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但也不能忽视基本素质培养与训练。如“思想道德与法制基础”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体育”课程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会计技术竞赛无关,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可缺少的 。信息化时代,电脑使用频率高,有时还需使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的资料查询,所以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技能,让会计技术竞赛更顺畅。

二、核心素能模块

本课程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分层次进行教学。首先,教师给学生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难题。其次,学生完全掌握后,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对专业知识进行加深。最后,基于以上学习内容,举办具有理论性的会计技能竞赛。在此必须指出,会计科目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竞赛,可以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三、素能拓展模块

会计工作是针对市场而存在的,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顺应市场进步,必须不断地优化会计工作方式。“课赛融通”课程体系中,可以设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证券投资原理”“个人理财”“税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多项专业课程的加持才能让学生逐渐建立专业素能。

“1+X ”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职业领域指向不明

首先,会计专业设置的职业定位太广。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后,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比例较高,而会计专业的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比如,某职业院校的英语会计学专业设置了英语教育、涉外旅游、涉外文秘等专业。

其次,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设置没有进行适时调整。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设置落后于企业转型升级、脱离职业岗位、职业规范与职业技能规范之间的匹配度低,导致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渗透缺少有效性。

(二)工作任务匹配程度较低

首先,目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相关的学历证书都比较缺乏。当前,多数职业院校选择专业课程,行业企业、培训评估机构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由于缺乏对行业内的企业、培训和评价单位的第一手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会计专业领域、专业岗位,这使得它不能适应本行业的会计专业工作,有的甚至连会计专业的相关工作都不具备。

其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设置主体太过单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制订职业教育方案时,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即缺少市场调研。培训评价机构与行业企业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在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培训评估机构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由于培训机构与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其课程内容与专业资格认证的要求相应地脱节。

二、“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课证融通”机制不健全

首先,要实现学籍整合的主体多元化,需要健全的体制保障。“课证融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保障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培训机构、评估机构等多方参与。其次,多元主体责任、权利与利益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培训评估机构、学校、行业公司是课程认证协调的主体,参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制定等。缺乏对各参与方履行责任的监督机制,以及培训评估机构的资质认证标准的建立和完善。

(二)“课证融通”缺少具体详细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职业教育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应当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不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其结果并不明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政策,以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在试点区域内,如果投资达到相关要求,可以按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减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太多,这个制度很难实行,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学生实践能力才是在市场上发展的关键,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法》,因课证协调主体在责任、权利、责任履行、责任不履行等方面的责任范围过于宽泛,对奖罚条款的規定过于笼统,难以落实,致使学生参与课证流通主体的内驱力不够。

(三)“课证融通”多元主体协同度低

首先,我国制造业和培训评价组织处于劣势。我国的高职院校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大部分属于传统的高职院校。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课程大纲,其中多数由业内专家、学者编写,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选择的会计教材都是非常专业的,且有深刻学习的意义。但是市场在不断发展,导致课本中的专业知识只能符合编订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来说,课本并没有进行优化。学生学习即使再完善,在企业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总会显得力不能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评估机构由行业、企业、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组成。“X”认证的发展与标准的制定,是由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决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校、培训评估机构、行业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协调机制,缺乏培训评估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免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者学校单方面制定的实践培养,对学生来说是不够全面的,除了学校方以外,还缺少评价方面。这样很难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的策略

要破解“课证融通”这一难题,必须对职业领域、职业任务、职业技能需求等进行正确的把握,以专业领域为主导,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衡量标准,通过“课程证书”的协同,使高职人才的培训效益最大化。

一、以工作领域引领会计专业设置,促进“课证融通”

会计专业最终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学生最终的目标也是推动行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工作领域是培养专业能力的关键,工作领域是由多部分组成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社会责任、技术能力、未来发展等都是需要学生提前考虑的。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計专业设置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应制订适合不同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成立一个专业设置委员会,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的需要,对会计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淘汰陈旧、落后的会计专业,适时增加的、有前途的会计类专业,使其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增强其生命力和活力。其次,在培训评价组织、行业组织、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下,突破单一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责,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研制具有相应资质的证书。最后,打破目前会计专业设置僵化、调整滞后的状况 ,结合我国发展战略及行业发展需求,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会计专业。

二、以职业岗位引领课程设置,促进“课证融通”

专业职位是企业设置的目的、性质、任务、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劳动条件、工作条件和条件。与会计专业相比,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会计职业定位更加清晰,以会计职业为导向。首先,根据职业教育的需求,对会计基础课程进行设置,使之具有一定的学时和一定的学分。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学科委员会,不能只由一家会计专业机构来完成,而要有行业公司和培训评估机构的参与,必须针对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技能等级、核心技能、综合素质、职业拓展等因素进行设计。行业公司和培训评估机构有充分的发言权。

三、以岗位任务设定课程目标,加强“课证融通”

职位任务是一个职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职位的职责。岗位是一个个体,是一个企业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而建立起来的,它包括工种、职责、职称、等级等要素,这些要素都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任务所必要的。所以,要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设定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实现相结合。通过扩大工作任务为指导,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扩展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时间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上更加自由、更加灵活;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确立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目标,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能够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从而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以资格技能标准引领学生实习实训,助推“课证融通”

首先,对高职院校实习的技能目标进行界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其次,以职业资格和技能水平为衡量标准,有了这些技能,实习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在实践中,他们就会努力掌握自己的技术,形成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的信心,就会得到雇主的青睐。增强对实习岗位的适应性,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适应能力,增强其竞争优势,保障其培养质量。最后,在职业技能规范指导下,搭建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场景的真实性,增加实习实训的时间与空间,使学员在做中学、学做结合的同时,模拟职业岗位角色,直接顶岗实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对学生来说,学习可以变得更多元化;对学校来说,教学模式和角色都在发生转变。“1+X”认证体系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正视“课证融通”中的问题,探讨“学分制”问题的对策,对于培养会计专业对口的会计专业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名称:“1+X”证书制度下五年制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L/2021/258。作者单位: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会计专业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