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海东 说菜一切皆可茸

2022-12-23

餐饮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清汤博古芙蓉

中式烹调技巧,要论最简单和最繁复,都可谓是茸泥。

丝、丁、条、片、块、粒、沫、茸、泥,是烹饪刀工菜品成型的方式,茸泥排在最后一个,可见其复杂性。

何为茸泥?一种说法是,刀刃斩剁是茸,刀面按压为泥。实际操作上,大多数厨师会认为,荤为茸,素为泥。这里说的食材,荤可以是牛肉、鸡肉、鱼肉、虾肉等;素更多的是做面点所需食材,对芸豆、红豆、豌豆等各种豆类蒸熟之后的加工。不管怎样,都是将食材捶打粉碎加工成最细腻的原料。

茸泥原料的特点是粘性大、可塑性强,易于菜品造型,是一道产品美观的大前提。茸泥也可单独成菜,或者作为粘合剂为其他菜品定型。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茸泥菜易于成熟,不仅可以缩短烹调时间,也便于人们消化吸收。

茸泥产品菜肴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古人有云:吃鸡不见鸡,吃鱼不见鱼,是烹饪的最高境界。福建的肉燕、山东的芙蓉鸡片、江苏的清汤鱼圆、鱼面筋等,都是流传下来的经典茸泥菜品。

茸泥菜可追溯到周“八珍”,也就是最早的宫廷菜肴。八珍中有一款“捣珍”,就是将牛、羊、鹿、獐子等的里脊肉合在一起,反复捶打到软烂,去掉筯膜,烧熟之后再加上酱料食用。《礼记》中记载了这种做法:“取牛、羊、麋、鹿、麕(jūn)之肉,必脄(dǎo)。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之,去其皽(dǎn),柔其肉。”

茸泥菜肴的加工,技术难度高、科技含量大。在以前完全是靠手工劳作和厨师的智慧,对原料的加工,要先剔骨去筋,再“当当当”剁上大半天,过细箩,取茸泥,可谓越细越好。现如今,有了各式各样的加工器具,打碎机、破壁机……省时省力。但还是有些老师傅依然愿意靠人力和双手进行制作,被风雅者誉为“匠心”,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多年养成的习惯。个人以为在实际操作中,使用现代化的加工器具和人工配合,效率和效果应该会更好。

△红油脆笋鲜虾面

茸泥是为了塑型。如果说茸泥菜肴最简单,也应该是最复杂的,就是针对塑形而言的。

所谓最简单的,就是在家里就可以做的。谁家没有“当当当”剁过饺子馅?家里吃饺子还会讲究一些,更省事儿的是盛夏时分的家常冬瓜汆丸子,就是买来肉馅,再稍微剁细一点,调味之后,简单挤成丸子,对外形大小均没什么苛求。

说到复杂的,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前面提到的“芙蓉鸡片”,将鸡肉加工成茸泥,加入蛋白搅拌均匀,入温油锅中,成软薄的片状。“片要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锅时加嫩豆苗数茎,取其翠绿之色以为点缀。”(梁实秋,《雅舍谈吃全集》)求的就是一个“吃鸡不见鸡”的境界。

“芙蓉鸡片”是一道传统鲁菜,最早从民国传承下来,做的最好的当属“东兴楼”。现如今,能吃到正宗“芙蓉鸡片”的馆子不多了,与其做法费工费时脱不了干系。

然而,当下茸泥做法并未过时,在各式各样的火锅店里广受欢迎。不管是潮汕火锅还是港粤火锅,各式的牛肉丸、鱼丸、虾丸、墨鱼丸,讲求的都是反反复复“手工打造”,其目的是用加工技法补充烹饪技法的缺失,以提升餐厅的水准。口感“弹牙”的说法不知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也确实被不少食客追捧。

茸泥加工法和我有一些渊源。2005年,我代表中国前往法国里昂参加博古斯大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也是中国第一次参赛。当时同海外沟通的途径非常有限,只知道博古斯是“烹饪界的奥林匹克”,但是对赛制、题目了解甚少。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派了一位秘书负责协助联络。同主办方发了几封邮件,才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比赛的主料之一是monkfish。当时,中国还没有进口这种鱼,问了很多老师傅,都没有听说过。对食材不了解,不知道其品性、肉质、口感,设计菜品就无从下手。

博古斯大赛两年一届,别的国家都是上届比赛结束就开始准备,对选手进行两年的集训。但是我们国家是第一次参赛,从作出决定到通知我参赛,距离比赛的时间只有半年多了。

面对不熟悉的食材和紧张的时间,我和餐饮界的一些前辈、伙伴反复商量,决定破釜沉舟,采用茸泥的做法。不管这鱼是什么肉质,都把它打成茸泥,到时候都可以靠手感做成可塑形的最佳状态。

△蟹黄芙蓉鸡片

△清汤中国结鱼面

到了现场,才了解到,这种monkfish是北欧独有的一种扁鲨,和国内所谓的鮟鱇鱼类似,只不过体型要大很多。鮟鱇,是一种深海鱼,国外广泛食用。近些年传入中国,商家取谐音“安康鱼”。这种鱼,虽然叫“安康”,长得可不“安康”,甚至可以说是奇丑无比,头大、身小而扁平。大头,基本上就是一张大嘴,满口尖牙,外形可怖。

至于塑形的样式,决定将鱼茸加工成鱼面,进而做成传统的中国结,迎合“安康”的读音。尽管外国裁判听不懂,但是菜品创意精髓和装饰性的效果却是全世界共通的。这道菜,也赢得了“最佳菜肴展示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世界厨艺盛典对中国茸泥手法的认可。

从博古斯回来,见证了西方烹饪极高的艺术水准,我特意研究了一阵西餐的创意料理及展示方法,逐渐认识到茸泥其实也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概念。简单地说,西方这几年一直流行的分子料理,也是通过各种手法将食物分解成最原始的状态,进而改变其本来的形状和状态。只不过外国大厨们更加剑走偏锋,液氮、喷枪、胶囊……什么都能用到食物上,关键就看如何用的巧、用的妙。

不管是茸泥技法,还是分子料理,都是世界各地的烹饪艺术家们对烹饪创新的追求。正所谓,一切皆可茸,创新无极限。

清汤中国结鱼面

主料:桂鱼 配料:青豆

调料:清汤,淀粉,盐,葱姜,料酒,色拉油。

操作方法:

1.桂鱼肉打成茸泥,过箩留细茸;

2.茸泥加入盐、淀粉、葱姜水、色拉油搅拌均匀,放入裱花袋中;

3.挤入开水中成为鱼肉面条,熟后取出;4.将鱼肉面条编成中国结,放入碗中,加入调好口味的清汤、熟青豆即可。

猜你喜欢

清汤博古芙蓉
远去的清汤担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树
博古通“经”,养生亦养心
长征前夜博古李德想甩掉毛泽东
轻嗅芙蓉妆
王明、博古比较研究
芙蓉街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