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2-12-23夏敏
夏敏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 四川 广汉 618300
1 “1+X”WEB前端证书制度背景
自国务院在职业改革方案中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成为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之一,其中“1”是代表学历,“X”代表的是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同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Web前端开发,本标准将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同时规定了各个阶段应该具有的开发能力,该标准为Web前端课程开发提供了设置依据。
2 Web前端就业岗位技能要求
从51job、智联等大型企业招聘网站的数据可以分析出,目前Web前端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应聘者的技能要求也随着增高。根据企业用人要求,结合学院的区域服务理念,对成都25家企业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汇总如下[1]:①要求掌握相应的精通HTML5、CSS3、JavaScript,熟悉最新前端技术;②至少掌握一种前端框架技术;③部分企业要求至少精通后台编程语言一门。从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人才市场对前端人才的门槛越来越高,“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标准也越来越清晰,为高校Web前端人才培养提供了课程设置依据。
3 高职院校Web前端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中,Web前端课程的开设主要集中在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是围绕培养软件开发人员展开培训,由于培养的目标都不够精准,因此开设的课程较为紊乱,前端和后端都基本置于基础入门,远远达不到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就业不对口的现象,以致要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还需要承担额外的学费到校外的培训机构集中培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学校的口碑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引起蝴蝶效应,最终影响专业的招生[2]。经过调查发现,当下开设了Web前端课程的民办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3.1 Web课程设置老旧,未引入新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中,都开设了前端的基础课程,如网页设计,JavaScript、少数学校还开设了布局框架的课程,很少有涉及更高级的培养,作为职业院校,是以职业导向作为依据设置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远远不够Web前端工程师的要求,甚至学生毕业后连Web前端初级工程师的职位都无法胜任,要想培养的学生能快速适应社会需要,就需要引入新技术,引入新技术的教学,才能对技术人才进行定职培养。
3.2 Web课程设置碎片化,不够系统化
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提倡以就业作为导向,但在课程体系却无法支撑就业。据我省部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技术专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基本人才培养的主线都是软件技术开发,并以后端开发技术为主,以前端技术为辅,并未涉及前端框架,导致前端人才稀缺[3]。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薄弱,而后端技术对学生要求较高,据调查发现,70%以上的学生对前端更感兴趣,由于Web前端并不是人才培养的主线,因此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对Web前端的开发流程、技术应用认识不到位,最终无法从事web前端的岗位。
3.3 实践教学占课堂时间大,课程数受到限制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薄弱,自觉性不高等学习问题,所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都是采用循序渐进,以强化学生实践教学技能为主,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加大实践学时,同时教师授课过程中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但课程的总课时受到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学院的成本控制的限制,终归是有限的,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只能开设一些基础课程,选择舍弃职业岗位中的核心技术课程,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高阶知识。
4 构建课证融合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体系
4.1 明确定位,厘定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软件技术专业就是要培养软件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软件技术范围广,因此制定的培养目标需要细化,确定一条人才培养主线,确保“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落地实施。人才培养主线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确定:
第一,培养目标主线的制定依赖于市场的岗位技能需求,需要确定岗位,就能确定培养主线。对于软件技术这个专业而言,它的培养方向对应的职位有很多,比如 Java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Web前端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岗位太多无法确定时,从高职学生特点入手,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尤其是无法看到效果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界面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的主动性较强,特别是像网页类的课程,而带有界面且能够带来效果的课程绝大多数是Web前端的课程,从而确定了以Web前端工程师为培养主线。
第二,根据厘定的培养主线,在结合市场上Web前端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外加上高职学生的特点,细化培养主线以促进学生就业。从国家“1+X”Web标准来看,主要是Web前端证书分为了3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并明确了核心培养目标,提供了相应的课程技能目标。课程体系制定,除了考虑国家标准,还需要考虑服务区域。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初级的Web前端的技能根本上不能满足企业招聘的入门要求,高级是高级web前端工程师的要求,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以目前高职学生的学情来分析,高职学校培养前端人才职业定级为中级是最合理的,因为制定以中级Web前端工程师为培养目标,既能够帮助学生就业,又能满足学历教学,不但符合现在的国家的1+X的政策,也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情。
4.2 以培养目标为准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主线后,根据“1+X”Web前端的标准,将职业岗位Web前端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是课程设置依据,确定基本课程和核心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从国家标准、就业岗位、高职教育3个方面考虑[4]。第一,从国家标准的来看,不仅提供了等级对应的能力也提供了相应的课程,因此构建课程的时候要以这个为基础。第二,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直接面向的就业,因此还需要考虑就业所需技能,将技能转换成课程。第三,高职教育毕竟是学历教育,除了考虑培养目标主线还是需考虑培养的复线,不能只针对一个岗位设置课程,导致学生就业范围较窄。因此除了要将主线的课程体系构建出来,同时要将复线的课程体系融合进来,优化课程体系,使得达到主线的课程和复线的课程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效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课程体系构建如下图所示:
图1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4.3 以课程体系为出发点,确立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也是整个人才培养的灵魂所在,因此制定课程标准是不可或缺也是最重要的一步[5]。众所周知课程的涉及面广,绝大多数课程都存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标准,如何让高职学生在校学完过后能够就业、能灵活应用,课程的难易程度就成为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行业技能要求出发,展开调研。学生学完之后就是为了就业,对行业的调查才能精准定位到标准,结合用人单位对技术的层次的入门要求,确立课程重点培养内容,进而确定课程目标[6]。
第二,结合Web标准的课程技能要求,优化课程标准,使其既能满足岗位需求也满足国家的标准。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合理安排课程的重难点,也需要考虑进来,使其要符合标准、岗位、专业的要求。因此首先确定好课程的重难点,其次就是重难点知识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分配,最后设计出实践项目使其与岗位对接。
5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的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了“1+X”的制度试点,让教育与岗位对接,真正地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作为教学标准”落到实处。高职的软件技术的课程体系构建决定了学生的未来的就业方向,以中级Web前端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主线是一个融合高职学生特点、国家政策、专业培养的最佳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