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

2022-12-23杨清丽

党的生活·青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绿色农业

●杨清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无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指示,为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赋予新内涵,擘画新路径,提供新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有序推进输出地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措施。今年3月,西宁被确定为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和省内最大的商品集散、商业贸易中心,西宁市要抓住生态优先与发展率先两个关键,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体系,锚定农业绿色发展西宁模式,为输出地建设和农牧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展现西宁作为。

一、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基础良好

(一)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更趋完善。近年来,西宁市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目前,西宁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6.5 万亩,完成37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3 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形成“一线四川”的设施农业和“一带三区”的养殖业分布,冷凉蔬菜、青稞、马铃薯、油菜、牦牛藏羊等主导产业稳定发展。推进产地环境清洁化,三年累计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153 万亩,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8年减少40%和3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2%,农田残膜回收率达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比较完善,目前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以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培育具有西宁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成功创建“河湟田源”西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6.6 万亩,累计认证绿色食品367个,湟源县确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湟中区和大通县获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稳步推进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湟中核心区建设,建设湟中共和高原夏菜绿色生产科技创新示范区、大通逊让大田高效种植科技创新示范区、湟源畜牧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示范区,示范推广农牧业新品100 余项。依托“冷凉蔬菜院士创新中心”“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为打造河湟现代蔬菜产业集群西宁核心科技示范区,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西宁市建成涉农专家工作站5 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 个、省级人才小高地4 个,集聚涉农领域学科带头人123 人,入选青海千人计划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达到30 人。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合作建立以牦牛产业、疫病防控、饲草、畜产品加工等4 组研究员团队开展持续性合作,助力西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问题。

(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农业经营格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4 家,其中国家级16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763家,家庭农场1459 家,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次。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显著提升,天露、小西牛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乳品8.6 万吨,占全省加工量的60%;可可西里等牛羊肉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牛羊肉6.5 万吨,占全省加工量的70%;圣源地毯、雪舟三绒等绒毛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梳理山羊绒、牦牛绒1.95万吨,占全省加工量的90%。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四)高效快捷的物流输出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形成。加强市场建设,提升流通能力。实施市县区“十三五”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产品市场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投资80 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96 亩的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年吞吐量达200余万吨,交易额82.25亿元,并建立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抽检等25 项制度,自主研发“大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为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是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立足西宁、流通西北、面向全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三农”产业链和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现代化大型定点集散交易中心。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结合,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和影响力有效提升。推动苏宁易购“西宁馆”建设,借助南京超市、栖霞青海特色商品专营店等线上线下经销点开展产销对接。

二、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的几点建议

按照《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西宁市编制完成了《西宁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专项规划(2022—2025年)》,规划围绕蔬菜、马铃薯、油菜、青稞、牦牛(牛肉)和藏羊等6 大主导产业,奶牛、生猪、饲草料、蚕豆、中藏药材、冷水鱼、果品、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冷链物流、智慧农业等三大新兴产业,打造西宁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前,西宁市人民政府、青海省农业农村厅、青海省乡村振兴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共同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工作方案》,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原特点、西宁特色且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围绕省市规划,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以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的现代化“两区”。完善农田灌溉等配套措施,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加强旱作梯田改造提升力度。二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创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行“有机肥+N”替代减量技术培训,推广应用科学施肥,示范引领,绿色防控技术。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行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清洁化水平。三是提升设施农业质量。加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增强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程度,提升温棚基地装备水平。扩大高原夏秋蔬菜种植规模,加快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健全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机制,建设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遴选奶牛家庭牧场或奶农合作社实施奶业振兴项目,提高牛奶质量及产量。

(二)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一是强化农畜产品优良品种的培育。加强牦牛、藏羊等特色农畜产品育种、冷水鱼良种繁育、蔬菜果品育种育苗及种质资源库建设,把质量兴农贯穿在农牧业发展全过程。重视农畜产品包装标识和等级分类,促进农机及农艺技术相结合。二是培育提升农畜产品品牌知名度。立足西宁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叫得响”的西宁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创新培育手段,强化政策引导,激发生产经营主体认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积极性,加大“三品一标”登记保护力度。三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推进智慧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推行食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提高带证上市农产品覆盖率。持续推进生猪生牛羊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在两县一区设立家禽屠宰企业,补齐部分地区无家禽屠宰企业的空白。

(三)强化科技创新,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各类企业、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参与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针对特色农畜产品核心技术、先进适用技术集体攻关,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和涉农研究机构合作,进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平台基地创新能力。补齐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弱项短板。二是健全农机推广服务。提高科技服务支撑输出地先行示范市的水平,农牧业主推技术要落实到位。丰富服务形式和方法,提供系统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补助项目,加快县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建设,强化省市县技术力量合作力度,共同申请国家重大项目。建立较为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完善农业科技培训与服务,尽快成长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四)培优扶强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培育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根据地产储藏、保鲜、分等分级、包装、运销发展,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的需要,加快发展乡村车间。二是突出延链强链,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可可西里、高原牧歌、茶马互市三家企业实施牦牛产业集群项目。巩固提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在大通景阳片区集中实施“大通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建立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基地,打造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发展、农畜产品输出的典范。三是深入实施农畜禽废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加强培育农畜禽废污处理设施建设主体,两县一区实施整县推进农畜禽废污资源化利用,完善技术装备,推广废蔬叶粪污全量返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五)加强市场营销和物流输出体系建设。一是大力拓展农畜产品营销市场。在东南沿海、中西部地区城市建立青海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专卖店、体验店,结合拉面经济联动开展营销体验和宣传推荐。充分依托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机制,积极推进农旅结合,在旅游景点、公路、铁路客运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候机大厅等,设立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示展销专区专柜,打通“青货出海”渠道。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价格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实现生产者与市场的信息对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鼓励优势企业开拓境外生产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基地,推动构建对外开放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深化“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引入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健全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销售网络,发展农产品电商。提高数字化交易水平,实施数字农牧业项目,推动发展农牧业直销、消费者定制、订单农牧业等多种模式。健全物流输出体系,努力打造西宁市农畜特色品牌推荐集聚区。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绿色农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探究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