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对个体成长发展影响视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探讨
2022-12-23宗晓蕾汤龙升刘卓群
宗晓蕾,汤龙升,刘卓群
(1.蚌埠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电视剧《知否知否》与《都挺好》可谓收视率和口碑俱佳,成为大众口中热度不减的“良心剧”,这其中也引发了大家对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问题的诸多探讨。纵观这两部剧,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剧中的女主都成长在有缺失的原生家庭中,父母或是不能树立有“正能量”的榜样,或是不关心甚至漠视子女的合理需求。然而两位女主通过后天的努力,辅以社会网络中重要他人的“贵人”相助,最终实现了人生的“华丽逆转”,不仅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收获了人生的幸福。本文以青少年成长发展为关注点,侧重于从社会网络层面,以及思想的转变、环境的影响、关键人物的引导等方面分析,开展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探讨。
一、社会网络对个体成长成才的影响
(一)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原生家庭的环境、传统习惯、理念、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与子女的成长息息相关,会给子女打上“浓厚的成长烙印”。总而言之,一个家庭中与子女成长发展最直接相关的父母,其言传和身教会影响到子女的方方面面。
1.父亲角色的缺位
古语云“父爱如山”,足可见父亲在家庭中的责任感、担当、勇气等气质对子女成人成才成长的影响。电视剧《知否知否》和《都挺好》中,女主的父亲都“如出一撤”,在子女成长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位,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都没能够获得足够的父爱,以至于女主长大成人,甚至成家立业后内心依然有这方面的情感缺憾,也成为影响他们看待男性和择偶问题的重要因素。《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无法对父亲的言行释怀,认为他“懦弱、可怜、窝囊”,对父亲怒气冲冲,而将她生命中的贵人,她的师傅,视为亲人。《知否知否》中的明兰对父亲感情淡,甚至疏远,毕恭毕敬但缺少一份情谊,以至于在成人后一次与姐妹的矛盾中她自己受了委屈,对于父亲象征性的关心淡然地说道“在年少最需要的时候父亲没有给予,如今已是不再需求了”。
2.母亲角色的失衡
母亲往往代表着一个家庭里的柔软,但因为有“为母则刚”的天性,也可以使她们特有的气质影响子女的品性和成长。明兰的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很有一些智慧,在明兰很小的时候就对她反复叮嘱,身处“险象环生”的环境,首先要好好地活着,要学会隐忍、低调、韬光养晦、察言观色,而且要坚强。同时还引经据典告诉明兰作为女子一定要独立、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恒心和韧性。这也影响到明兰日后坚定地认为女子也一定要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可以安身立命、可以有自己施展的空间,包括对其择偶观的影响,更是道出了“婚姻中要相处的那个人一定要看他人品的最低处”的重要论断。但也因其母亲地位低下,造成明兰的童年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以及过早地缺失母爱。而苏明玉因为母亲的“重男轻女”,她从小就养成了反抗、执着,对自己有一股儿狠劲儿的精神,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劲儿,也成为她日后不断成长成熟有自己一番作为的重要精神支撑。
(二)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的成长发展中对其一个或者多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被个体认同的具体人物。[1]即除原生家庭之外的其他社会角色,研究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他人,有助于挖掘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
1.人生的“引领者”
常言所谓如果在自己的努力与才华之外,还有人生的“贵人”相助,则会锦上添花,甚至于在关键的节点给予指点和帮助,人生会豁然开朗、走向成功。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引领者”,导引生活的选择、发展的路径、人生的格局。《知否知否》中的明兰其祖母可谓是她生命中重要的“贵人”,将她养在身边保全她的安稳,引导她明白在羽翼未丰满前、没有足够强大的能量时候,要学会“低头”做人、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并在读书求知的问题上最为开明,令她得以在适龄时坐在明亮的学堂认真求知,为其未来的成长发展搭桥铺路。《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师傅是她人生的重要“引领者”,一次邂逅让她改变了职业发展与人生关系的认知,提升了格局,同时在事业初步成长期师傅的督促、引导,加上明玉自己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以及逐步锻炼起来的运筹帷幄的能力,促使其收获了人生的精彩。
2.情感的“激励者”
“激励”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认为个体在有“激励行为”的作用下,会更有效地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好地帮助个体达成期望,[2]由此,如果个体的生活中有一位具体的可以给予情感激励的重要他人,通过双向情感交流,结合关爱,为个体提供最大的动力支持、情感关怀、精神鼓励,也会使得个体对于自身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更强。《知否知否》中的明兰,其后来的夫君顾侯是其生活中的重要情感“激励者”,顾侯的责任感、周全得当的谋划、乐善好施和明兰的聪慧、勇气、善于管理相得益彰,并且作为丈夫细心体贴,对明兰百般呵护关爱,二人不仅彼此成就,还协助当时的君王平叛乱、定朝野,成为一代贤君。《都挺好》里温和有礼,谦谦君子的餐厅老板成为了苏明玉,生命中一道明亮的光,温暖着她、陪伴着她,也帮她慢慢舒缓内心多年的枷锁,与父亲逐渐和解,走出情感的桎梏,也走向生命的平和温暖。
二、社会网络对个体影响的理论分析
社会网络理论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布朗提出,关于其定义学界目前虽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普遍认为社会网络是由个体及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一)原生家庭的“守望积淀”
一个温馨的家庭是个体健康成长的“沃土良田”,人被所处的环境塑造,经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原生家庭特别是父母对个体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具有贯穿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心理学有多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早期人生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响,对个体的性情、品性、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的都起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可以伴随一生。《知否知否》中的明兰,其母亲虽然只陪伴她度过了童年的几年光景,但是对于她人格、品质的影响却持续到了未来的生活。苏明玉虽然因为母亲的偏执,高中阶段后愤然离开家,却也同时锻炼了她的自立自强。
(二)强弱联结的“互利共生”
社会网络理论从人际交往互动的频率、亲密程度、感情力量、互惠互利四个维度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划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所谓强联结是指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阶层、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联结,而弱联结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二者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个体的人际交往“圈子”。《知否知否》中的明兰在与顾候结亲后认识了京中许多名门望族,甚至皇族,这其中不乏将军之女、王爷之妻、“母仪天下”的皇后等等,看似有很多差距的“弱联结”却由于明兰的有效交流和危难之际的鼎力相助,获得了很多新的资源和信息,巩固、加强了社会关系。《都挺好》中的明玉凭借自己的胆识、智慧、坚持、努力和执着让本与她无任何交集的董事长成为了像亲人一般的“师傅”,她也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将弱联结转化为了强联结。可见,善用弱关系、维护强关系,能够不断拓展、巩固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源。
(三)教育资本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发挥
教育资本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与社会资本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教育资本更强调教育的过程中资源的整合,以及教育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被教育者的吸收转化为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行动。[3]简而言之,教育资本更强调过程性和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知否知否》中的明兰对教育资本的应用与转化体现得较为充分。明兰的祖母是其生命中的重要教育者,不仅教她读书识字还有做人的道理,更是到了其读书的年龄,在明兰父亲不允准的情况下,极力帮其争取,在读书期间,认识了顾候、小公爷等人物,开阔了视野、习得了更广泛的知识技能,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聪慧、独立思考,明兰迅速成长。
三、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启示
社会网络是每个个体成长发展不可回避的支持系统,它深深浅浅地影响着、塑造着“你我”,虽然可能会存在缺陷、不足,但作为个体而言并非只是被动全盘接纳、吸收,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理性地认知、吸纳,批判地继承发展。正如剧中的两位女主,在成长中蜕变,在突围中和解,正确地审视、创造性地衍变,比一味地回避或埋怨他人,更能收获自己人生的喜乐,从而自信地成长。结合自己的教师角色和工作经验,通过社会网络视角,探讨当前青少年思政教育改善的方向,不断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一)“追根溯源”,挖掘原生家庭背景
学校对于部分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要进行分类和追踪观察,同时建立个人档案,在学生信任和愿意倾诉的基础上,逐步“追根溯源”,详细了解他们的原生家庭情况,以有助于对学生的言行、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反应做出有价值的判断,从而把握其中潜藏的一些有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学业进步等的问题。[4]
(二)“因势利导”,助推青少年成长发展
学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细心、耐心、暖心,协助有缺陷原生家庭的子女摆脱困扰和束缚,并发掘他们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地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发挥优势,学会与自己、与父母“和解”。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成长、不断蜕变。正如《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与父亲相拥而泣,对着母亲露出纯真的微笑,同时也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三)“朋辈引领”,构筑良性互动社交网络
朋辈即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相似年龄、相似体验的群体。而朋辈间的交流更容易取得互相的信任,更容易建立起情感的纽带,也就更容易“倾诉衷肠、排解忧虑”。从而促进有效沟通交流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互动,推动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更能增强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