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属于自己学校的教育语言,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访“荆楚教育名家”、特级教师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校长马国新

2022-12-23陈兰枝,刘源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光谷校长中学

教师教育论坛:不管是在农村的厉山三中还是在省城武汉的光谷实验中学,在您担任校长时, 总是勇于带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在您看来,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光谷实验中学,您觉得教改教研是如何促进学校发展的?

马国新:我曾经在乡镇学校工作二十四年,期间担任校长近十年。2011年秋,我调任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校长。城乡教育有差异,但从校长办学的角度能找到其共性。二十多年的校长经历让我觉得,学校发展是一个文化寻找的过程。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勇于承担重任,发挥关键作用。在我看来,校长不仅仅是学校的管理者,还应成为思想者,学校文化的构建者和精神领导者,关注师生的灵魂成长,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2003年,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我提出了“让每个孩子成功”的办学思想,倡导“成功教育”,强调“成人、成才、成自己”,从德育、课堂、课程和教师成长四个方面推动学校发展,建构了“立体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师中形成了“按时是一种迟到”的敬业准则,用六年时间将厉山三中办成省内外有影响力的课改名校, 成为全国“农村中学科研兴校的典范”。2010年前后,全国各地到厉山三中观摩考察的教育同行每年超过一万人。

厉山三中的经历让我悟出管理一所学校可能并不难,有时我们只需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语言,让文化发挥力量。难的是,校长如何在教师的教育行动中找到属于学校自己的语言,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者的精神信仰。

校长办学是一个“造船出海”的过程。画一张图纸一个人可以完成,造一艘船是一群人的行动,所以校长必须关注教师成长,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重塑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教育力量,自信而勇敢地走进校园、走向课堂,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所以,作为校长,我经常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教育的基本问题,追问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在《为何而教》一书中我曾经写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教育仅仅理解成一种职业或工作,因为教育是我们一辈子的生活,是我们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教育是我们曾经的来路,是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也是我们的未来。教育是为了使人成为人,是为了人的尊严和幸福,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我很重要、我被需要,教育是为了一种意义。教育只能用爱开路,面带微笑,和风细雨,前面是责任,后面是担当,中间是不断成长和奉献的我们。”学校创新,起于思维,始于行动,成于改变,所以一所要获得发展,一定要走教改教研的道路。近十年来,光谷实验中学的发展,在理念上经历了从“照本宣科”到“找到语言”再到“走向生活”的三次转型,在行动上则是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过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011年秋,光谷实验中学提出“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的办学思想,在语言上是一种“照本宣科”,行动上是“借船出海”。

2014年,学校提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帮教育”,强调“教育是一种帮助”,“帮”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目的是培养“有能力、被需要”的人。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我把“帮教育”做成我们省级重点课题,带领教师们围绕德育、课堂、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开展实践和研究。这样我们陆续提出了“互助德育”“帮学课堂”“弘帮课程”和“自救教师”等概念,共同构建了“帮教育”的基本框架和体系,获得了系列成果。自此,一所学校用三年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教育语言和文化,开始了“造船出海”。

2018年秋,基于破解“中考应试压力”和“非中考学科教学评价”的问题,“帮教育”开始强调教育要“生活化”和“看得见”,从而提出了“看得见的教育”,用其定义“生活教育”和“帮教育”的朝向,由此开始第三次转型。一路走来,光谷实验中学就是这样通过 “帮教育”理念的不断迭代深化引发教师教育行动的不断创新和改变,从而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教师教育论坛:“帮教育”是光谷实验中学的教育语言,也是学校的办学文化 ,其最核心、最本质的理念是什么?学校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帮教育”如何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基因?

马国新:教育始于家庭、归于学校,成于自己,但是成长无法代替,父母和教师能为孩子成长提供的只是一种帮助。因此,我觉得教育是一种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的帮助。

从形而上的角度讲,“帮”是名词。倘若把“帮”理解成一种生命的能量,或帮助他人的责任、智慧和精神,其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是“生命本帮”和“帮能再生”。 孩子出生后,是母亲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说话,是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系列的帮助。所以我很认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基本原理,不证自明。孩子上学,将它带到学校,它便成为我们教育者的座右铭。生命之初,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能量(帮助),从学校积累能量,走向社会释放能量,释放后自身又会获得成长,人的一生围绕“帮”而存在,所以我们说“生命本帮”。而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在完成艰巨任务的过程中,在劳动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可以提升,这就是“帮能再生”。

从实践层面讲,“帮”是动词。这时,“帮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是帮的艺术” 。在光谷实验中学,“帮”指向一种师生关系,也指向教学行为。教师们能认同教师是帮助者,学生是成长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一种支持。有了理念的指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会照本宣科,也不会“满堂灌”。学生题目不会做,教师会加以点拨,但真正完成还靠学生自己,教师明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因为成长无法代替。

学校发展是一个文化寻找的过程,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打造了今天的洋思中学,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但这句话别的学校无法模仿,因为文化是内生的,只属于洋思中学。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学校独特的气质和风格。文化模仿不了,在模仿过程中可能会失去自我。

我们总是用语言在号召和引领一群人的行动。对于学校来说,这种语言就是一所学校的理念和文化。当前,“帮教育”就是引领光谷实验中学发展的理念和文化 ,但在其话语体系中最能改变我们的一句话是“教育是帮的艺术”。因为一个“帮”字,让我们明确了教育的目的、过程和方法,甚至拥有了教育责任、智慧和精神,而“艺术”二字,能够让我们找到一种教育的勇气。“帮教育”就这样成为光谷实验中学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

教师教育论坛:近年来您提出“看得见的教育”,这是否是对“帮教育”的创新?在让教育看得见的过程中,学校的发展是否有创新?

马国新: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不断迭代升级,学校才能不断获得创新发展的机会。如果说一所学校的理念10年、15年不变,这个学校一定没落了。时代在发展,办学也需要创新理念和方法,办学理念我觉得三五年要有突破,当然一年一变是不行的,办学理念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帮教育”提出后的四年间,我一直在思考“帮教育”的朝向或方向,那就是面向生活的“看得见的教育”。

在我看来,在网络时代让教育“看得见”是家长的权利、学校的责任和教师日常工作的内容及义务的一部分。为此,学校逐渐开发了“彩陶画展”“擦亮一间教室”“天亮就出发”“校园园艺博览会”“告别六月音乐季”等校本课程;同时学校学科教师逐渐掌握和熟练运用图片及文字通过“微信”或“美篇”等形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文字表达以及教育信息化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有效改进了师生关系,推动了家校合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看得见的教育”背后是看不见的“隐性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为了让教育看得见,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会不断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及课程,这类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这些课程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例如,我们设计“擦亮一间教室”的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和教师用抹布把教室擦亮,还要学生了解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它指向知识的传播,指向生命的成长,指向同窗情谊的建立,指向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教室有窗户,窗内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窗外是世界,是孩子们的未来。“看得见的教育”是用隐性的教育理念让教育在生活中看得见。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将光谷实验中学近年来的教育探索称为“‘看得见’的生活实践教育”。我觉得这是“帮教育”这些年的拓展和延伸,“看得见的教育”让学校教育真正地焕发出生命活力,它让学校共同体成员始终看得见人的成长,看得见人性的情趣、美好和光亮。在这个过程中,光谷实验中学的创新发展水到渠成。

教师教育论坛:在“帮教育”的话语体系中,您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界定为“自救”的过程,强调教师要有一种自律加超我的状态,为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在教师的成长中,学校或者校长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否则,在您看来决定教师专业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路径是怎样的?

马国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向能力的提升,职业智慧的增强和职业精神(责任和担当)的丰满,这些东西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作为校长,我始终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摆在第一位。一所学校教师的成长,与校长的专业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外因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作为校长,我们主要要给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但真正决定教师成长的是内因,即内驱力。

以往我在农村中学当校长更强调通过外因推动教师成长,比如说在校内组织公开课、读书活动,然后请专家给教师培训,把教师送出去学习等。在光谷实验中学,对于外因我们也在不断强化,例如从2014年提出“帮教育”以后,学校每年会举办两次“帮教育”论坛和一次“帮教育”年会。三次“帮教育”的大型活动前后会开展6天,让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师展示他们的教育行动、教育故事和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别人比他们做得更好、更深入,就能得到激励,从而向别人学习。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不是校长的影响力。此外,我们还曾经为学校的9位名师出了一期专刊,提炼和传播他们的教育教学主张;之后,学校又为从教满30年的教师出版了《校园里的常青树》一书,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我们出版这本书一方面是肯定老教师们为学校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一方面是激励后来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光谷实验中学,“帮教育”强调教书不仅要教知识、教方法,还要教自己,以自我的成长去影响学生,以此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所以教师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优秀的教师,这样学生就会跟在他们的身后成为优秀的学生。此外,我们在“帮教育”里面提出教师要进入自救超我的状态。“自救”是强调教师的成长主要动力来自教师自身。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知识,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发展。“超我”就是从平凡走向卓越,不断挑战自己,去寻找、去成为最好的自己。近十年来,我总结教师成长的路径有四个层次,理解教育,认同职业,明确方向和自我突破。理解教育就是给教育一个定义,认同职业是通过榜样,让教师们认同教师职业的崇高并找到方向,而自我突破就是强调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觉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校的沈占立老师是2018年之前光谷本土培养的 一位本土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平常周末,他经常到学校研究教学,撰写教研论文,他的专业成长,我觉得就是一种自我成长、自救的过程。他是在自律的状态下,追求“超我”。这些年,他发表了300多篇论文,教学成绩也非常好,学生和家长们都喜欢他。与此同时,学校青年教师成长也非常快,有一批教师成长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区里优秀教师就更多。学校营造了成长的氛围,在内外因的作用下,教师能从理解教育开始,提高职业认同感,找到自己的方向,就会“忍不住”实现自我突破。

教师教育论坛: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您能静心读书,并笔耕不辍,不仅成为一些教育期刊的专栏作者,还出版了《为何而教》《教育是帮的艺术》《看待见的教育》等教育图书,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您觉得教育阅读、写作与校长或者教师专业成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能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马国新:作为校长,我先后在城乡两所初中学校工作。在近二十年的校长经历中,我觉得无论是省城还是乡村中学的发展,都可以从推动阅读开始。对于教师或校长个人的专业发展,我认为亦是如此。在我15年的一线教师生涯中,我很少阅读,成为校长后,基于一种想把学校办好的愿望和责任,我走上了阅读之路。

在我看来,厉山三中用六年时间,从一所普通乡村中学成为一所有影响力的学校,与朱永新老师倡导的“新教育”是分不开的。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推进每月一事等十大教育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行动。我在厉山三中的教育故事从“101读书会”开始。

“101读书会”是我2006年10月在厉山三中组建的。“101读书会”的名称来由有四:一是学校当时配备了101本教育理论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期待教师成长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三是期待青年教师在阅读中能够快速成长;四是虽然读书会只是一个教师自愿参与的松散式阅读联盟,但发起者坚信:“一本书加一本书再加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教师;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可以改变一所学校。”事实上,数年后,“101读书会”最初的核心成员有6位走上了校长岗位,一批教师成为县市级优秀教师。2011年秋,我被调到武汉,并把“101读书会”带到了武汉光谷实验中学 。

到武汉后,通过持续不断地阅读、思考及学习实践,我在光谷实验中学提出了“帮教育”,并且围绕学校的德育、课堂、课程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工作与学校的教师们一同提出了“互助德育”“帮学课堂”“弘帮课程”和“自救教师”等概念,共同构建了“帮教育”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并且将“帮教育”和“帮学课堂”分别申报成省、市级科研课题,组织教师用三年的时间在实践中完成了“帮教育”系列丛书。作为校长,为了引领大家践行“帮教育”,我在不断的阅读、思考和实践中,写作并出版了《帮教育,一位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教育是帮的艺术》两本书,从而推动了一所学校的发展。

教师教育论坛:在“双减”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您认为初中学校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中学校长将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马国新:我2011年调到光谷实验中学的时候,学校的普高升学率不到40%,在武汉市属于比较落后的学校。我知道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提出“789工程”,就是持续提高中考上线率,目标是70%、80%、90%。当时学校的管理干部们说是天方夜谭,但我知道是可以实现的。一所学校要有社会责任,要旗帜鲜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坚定维护教育公平。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办快慢班,不能补课,到光谷实验中学后,我就一直坚定地推动和落实这些教育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升学率每年以三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我跟老师们说只要师生关系好,相信老师,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领之下不断进步,不仅在课堂上,课后也会自觉学习。所以我觉得中学老师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不是“满堂灌”。

我在随州厉山三中的时候,中考普高上线率突破97%。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厉山三中的普高升学率在整个随州市是第一名,有段时期连续三年中考的第一名都在那所学校,光谷实验中学为什么不行?2022年我们中考普高上线率是70%,明年我估计会突破80%。80%的普高升学率基本可以进入武汉市公办学校第一梯队了,这也证明之前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减负提质”,作为中学校长,我们肩负让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的重任。教育是社会的发动机,但也是最后的堡垒,我们要把最后的堡垒守住,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学。我觉得这是当前义务段的校长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重要使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不是选拔,它强调的是公平优质。所以我们才会取消重点班和补课,我觉得这些举措都反映了我们这所学校的担当。我想只要我们教育者统一思想,精诚努力,一定能推动基础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猜你喜欢

光谷校长中学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开展多交路全线通车试运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崛起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