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研究①
——以潍坊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23李珊珊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援外工坊中非

马 雁,孔 晶,李珊珊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一、前言

中国已有60 余年的教育援非历程,2021 年11 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意味着中非合作再次升级。《中非合作2035 年愿景》提出的“九项工程”之一是能力建设工程,提出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合作计划”,为职业教育与非洲的合作提出了政策指引。中国职业教育“走进非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中非合作不断深入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众多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与非洲教育的合作。本文将梳理各高职院校与非洲交流合作模式,基于潍坊职业学院援非项目的多年实践,总结职业教育援非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发现困难和问题,探索可推广的职业教育援非模式,旨在助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二、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主要形式

中非职业教育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现有模式进行了分类。

(一)按合作交流主导单位分类

1.政府主导的中非职教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建立后,以政府为主导开展了一系列对非教育合作:设立了“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用来对非洲进行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设立对非洲学生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培养非洲留学生;国家委托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如商务部2007 年委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中国职业教育援外培训基地等。

2.企校协同开展对非技术培训

职业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是对非教育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为解决非洲人力资源紧缺问题,企业协同职业院校,培养了解设备、掌握技能和能通语言的技术人员。2015 年教育部发文同意有色矿业集团作为企业协同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试点企业,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选定了7 所职业院校参与试点工作,2017 年成立国家开放大学赞比亚学习中心。

3.校校联合开展中非职业教育合作

除了借助政府平台和协同企业走出去,院校自主对接开展对非交流合作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中非高校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立足自身需求,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教师培训、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体现了中非职教合作高校的自主权。

(二)按合作交流的对象分类

1.对非开展实用型人才培训

中非职教合作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对非洲开展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通过举办各类长、短期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为非洲培养了30 多万名实用型人才,涵盖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公共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17 个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这类培训通常以专家讲座、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具有程序灵活、组织难度相对较低、学习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

2.针对学生的交流合作

非洲国家选派学生赴中国高校留学是双方职教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了积极成效。虽然从非洲学生赴华留学的整体情况看,选择本科院校的非洲学生居多,但近几年非洲学生留学中国职业院校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如南非从2017 年至2021 年已选送1200 多名学生到中国20 多所职业院校学习。

3.针对教师的培训项目

职业教育中缺少专业教师是非洲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因此为非洲培养职业教育教师是中非职教合作的另一个主要形式。非洲对教师的培训可以分为“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向。“请进来”是指非洲高校教师来到中国进行专业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培训;“走出去”是指派遣中国高校优秀师资赴非洲开展教师培训。

(三)中非职教合作的创新模式

1.在非洲建立鲁班工坊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的主要形式之一。2016 年,天津市委依据教育部联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成立了首个鲁班工坊,这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开始了新的征程。2018年,习近平主席指出:“未来我国将在非洲建设10 个鲁班工坊,为其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20 年,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成立,目前有72 家成员单位。

2.“中文工坊”项目

随着“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的不断深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启动了“中文工坊”建设项目。“中文工坊”是“中文+职业技能”的特色教育,由语合中心管理品牌,中国院校、企业等中方机构提供师资及教学资源,在海外企业、大学或职业院校等机构合作开设,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分别在泰国和刚果(金)启动“中文工坊”项目,这也是“中文工坊”的首批落地项目。

3.职业教育海外办学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一些职业院校开始探索“走出去”办学,与非洲国家合作开办职业教育机构。2016 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经教育部统一,联合国内8 所高职院校进驻赞比亚,共同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为赞比亚提供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当地人才水平,为中国企业提供本土人才保障。

三、目前中非职教合作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尽管各种形式的中非职教合作都取得了很多成绩和实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和问题。

(一)多主体合作,沟通需要加强

中非职教合作项目多由政府、企业、院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开展。在多方共同参与的项目中,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部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责权分配不合理、不明确的现象。虽然多方积极开展沟通,但缺少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二)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中非职教合作处于创新发展阶段,鲁班工坊、“中文工坊”等新的合作模式不断产生,而相对于非洲开展合作较早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缺少中非合作经验和典型的模式。各个高校积极踊跃、各自发力,也不乏存在“为了建而建”,出现忽视项目实效的现象。

(三)人才培养与当地需求存在偏差

中非职教合作的根本是为当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在一些中非职教合作项目开展过程中,因对当地情况调研不够,出现双方课程体系差距较大、教学内容与需求存在偏差、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实训条件受限等现实问题。

(四)教师的语言能力有待提升

良好的语言沟通是保障教育培训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然而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往往专业技术能力突出,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有限,虽然培训过程可以安排翻译,但也存在翻译效果欠佳和翻译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五)受培训周期限制,培训效果有限

目前对非开展的培训项目多数为短期技能培训,短期培训具有组织难度相对较低、程序灵活、学习内容针对性强等优势,但因时间较短,往往只能进行掌握入门知识、某个独立的技术操作训练等,难免存在内容单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四、案例分析

潍坊职业学院坚持开展援外技术服务十余年,打造“内外互动、以点带面、多线并进”的援外潍职样板,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 强”。潍职技术援非硕果累累,《人民日报》、刚果(金)国家电视台、报纸等中外媒体专题报道学院援非专家事迹,相关案例两次获得全国校长联席会议优秀案例,为高职院校与非洲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主要做法

1.内外互动,拓宽援外渠道

(1)政府搭台,校内举办援外培训班。2012 年以来,潍职与山东省商务厅联合,发挥农林专业技术优势,连续4 年承担商务部农业技术援外培训,举办“发展中国家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7 期、“非洲法语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官员研修班”和“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应用研修班”等,培训来自东帝汶、牙买加等62 个国家和地区的165 名农业技术人员。

(2)项目驱动,国外开展技术援助与培训。凭借学科优势,自2009 年开始,承担商务部援刚果(金)恩塞莱旱作物示范推广项目。13 年来,派遣4 批农业专家赴刚果(金)进行技术援助,开展土壤调查与检测、良种繁育及旱作物栽培等培训,实验种植当地品种16 个,繁种生产面积30 公顷,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000 余人次。

2.以点带面,扩大输出范围

总结刚果(金)项目的成功经验,不断扩大与非洲、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刚果(金)、乌干达、巴基斯坦建立3 个技术培训中心,推进技术培训本地化。选派教师赴国外开展技术指导,从单一农业技术援助扩大到机电、化工以及国际汉语教育等。选派机电、化工专业教师赴乌,对当地5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焊接、电工、管工等技术培训和指导。

3.多线并进,打造援外样板

三方合作,共建鲁班工坊。与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和乌干达布卡拉萨农学院三方共建中乌鲁班工坊暨贾思勰学院,开发输出国际化职业技术技能课程标准,开展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了解中国、精通技术的专业人才,向驻非中国企业输送技术人才。校校联合,培养技术人才。承接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项目,对接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教师培训项目。对接企业,助力产能输出。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老挝万象矿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拓展海外办学项目。

(二)经验总结

一是借助平台项目,提升援外能力和层次。借助商务部、山东省商务厅、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提供的平台,拓宽援外渠道,提升技术援助能力和层次。二是发挥专业优势,促进中国职教“走出去”。潍坊职业学院最初凭借农林类老牌专业开启援外之旅,逐渐扩大到机电、化工等优势专业,援外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得到扩展,带动学院整体国际化水平得以提升。三是培育师资国际化。着力培育了一批专业素养过硬且具备外语水平和国际教育理念的教师,为援外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力量。

五、结论

中非职教合作是有利于中非双方的系统工程,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总结了有利于中非职教发展的几点措施。

(一)强化政府统筹和顶层设计

政府应加强对中非职教合作的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在发展定位、办学体制、建设原则、发展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统筹规划;由专门政府部门管理中非职教合作事务,加强教育、外交、商务、文化等多部门的协调合作。

(二)建立标准体系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要建立中非职教合作的标准体系,对职业资格和办学资格认定、招生规范、教学内容规范、证书和学位颁发等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要制定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对所有教学过程开展动态化和静态化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预测和监控,开展有效的教学成效评价。

(三)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

中非职教合作需要职业院校拥有一批专业技能强,并具有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因此,职业院校应采取“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外引”是指引进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教师,“内培”是指对校内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专项培训。

(四)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交流与合作

职业教育走进非洲,要以需求为导向实施和开展项目。首先要在了解非洲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对当地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和人才需求等有深入掌握;其次要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企业对人才技术的要求,把为中资企业提供服务作为海外项目的目标之一。

(五)明确权责,多方协调发展

中非职教合作需要双边主体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的广泛融合和参与配合。政府在交流合作中起宏观主导作用,对于项目给予政策引领和资金支持;企业负责海外项目的运行,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参与人才联合培养培训和管理;高校负责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养成。

猜你喜欢

援外工坊中非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援外
“龙狮共舞”,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援助制度之完善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