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12-23罗二芳韦冰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5期
关键词:胜任跨境贸易

罗二芳,韦冰琳

(湖南工商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引言

伴随着全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贸易模式应运而生。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经由2013年的3.2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1万亿元,年均增长19.5%,远高于同期进出口货物贸易增速的2.8%。尤其是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出台、个人跨境电商消费限额的提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增设等,均为跨境电商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及商务英语专业为主,但由于跨境电商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导致此领域复合型专门人才仍十分匮乏。而贸易经济专业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经济转型和大流通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国内外贸易理论和实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跨境电商可以作为我国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高校跨境电商领域创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但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另一方面表明现有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不高。实际上,互联网的普及,第四次工商业革命的发酵和深入,迫使我国传统实体商业发展方式变革和升级,新时代中国特色贸易经济专业亟须创新与发展,现有贸易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度调整以适应新的变革和挑战。故在此背景下,以贸易经济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机制和路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Chandler&Hanks(1993)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这一概念,是指在高校接受过充分的创业教育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识别和抓住各种商业机会,并成功开展创业活动(Raposo&Paco,2011)。有学者探讨了我国贸易经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柳思维,2018;朱丽萍等,2017年;吴春娜,2019)。其中,柳思维(2018)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贸易经济学既要突出基础理论研究,也要注意贸易实务的发展,譬如开设一系列以实用性、业务性、技术性为主的实务课程,以形成较强专业特色[1]。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李蓉,2016;苏杭,2016)、学科或地区发展角度(马霞,2017;周静言,2019;肖离离,2016;王丽,2016)、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发展角度(杨飞飞,2017;胡英华,2017;吴敏,2016),分别探讨了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和方案。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第一,关于创业胜任力研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文献均较丰富,但是能够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却很少;第二,目前关于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研究偏多,而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研究却较少;第三,基于不同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中,由于国内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较少,因此关于该专业如何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研究十分稀缺。本论文通过探讨面向经济转型升级和大流通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制订贸易经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期培养出更多高质量跨境电商创业人才。

二、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人才需求旺盛,然而我国高校总体对跨境电商的人才输出不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选择跨境电商领域创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但是学生在跨境电商技术运用及创新能力方面显得不足,学生大多缺乏跨境电商的专业实践训练、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针对贸易经济专业开展的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更为欠缺。

(一)贸易经济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需求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作为学生培养计划中的通识教育必修课,课时较少,课程内容设置单一,覆盖面较窄。学生只能了解到有关创业的基本理论,与实际专业教育需求相脱节。高校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课本教学的初步探索阶段,同时很多高校还未意识到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重要性,无法提供实践教学所需的环境场所、设备、工具,无法构建一个理论—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师难以实践教学方案,学生对课程的价值感知程度较低,致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多为计算机模拟实验。在贸易经济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关电子商务的教学模拟系统更新成本往往较高,为了实现课程教学任务,学校很多时候只能依赖现有的滞后于现实需求的教学模拟系统。目前的模拟实验教学过程僵化,学生无法真实体验到市场变化给电商平台带来的影响。教学模拟系统缺乏适应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无法达到培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预期效果。

(二)跨境电商师资缺乏,且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在现有跨境电商背景下,原有贸易经济专业对应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无法达到现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跨境电商理论和实践师资配备不足,导致传统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目前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3]。通过调研发现,现有国内商科类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师资在传统贸易领域积淀深厚,新引进的一批年青博士贸易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科研成果突出,但对跨境电商理论缺乏深耕,且普遍缺乏贸易类相关企业的从业经验。这些“学院派”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上的欠缺,导致其很难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实践指导。目前关于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众多,全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加之跨境电商领域新规则频频出现,导致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滞后,很难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高校已有的和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创办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收效甚微。一方面,很多校外的实践项目由于企业的原因会被延后;另一方面,很多校外实践活动缺乏连续性,学生很难掌握关键的工作技术,学校层面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校内的实训平台多采取模拟系统,和企业真实场景有较大差距;受经费限制,这些教学模拟软件又不能随着行业动态及时更新。这些都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制约了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政府人才培养配套服务尚不完善

就整体而言,各地政府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培训咨询等方面支持力度偏小。另外,优惠政策存在短期性问题,无法为跨境电商人才提供真正有效的便利,当地方优惠政策到期后,出现跨境电商人才流动到政策优惠的异地创业的情况。这导致了创业者流动成本和风险的增加,政府的前期投入无法收到回报。另外,高校相关的政策、经费、硬件、师资等教育配套体系不够完善。跨境电商属于创新性很强的企业,随着技术的更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会有新的变化[4]。仅凭高校的资源,无法实时更新教学资源,学生所接受的课程教育与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脱节,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具有创业胜任力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教育配套体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三、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和跨境电商人才的特质及创业特点,再结合已有国内外文献和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的概念界定,主要从六个维度构建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创业机会胜任力。对于刚刚进入跨境电商领域的资金少、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把握住国家政策法规在跨境电商创业中的优惠政策、跨境电商新技术迭代,还有跨境电商中文化热潮等所带来的商机,是大学生创业者打开新的消费市场、拓宽销售市场最好的时机。新兴的消费市场具有的红利期,能够帮助创业者度过进入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初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2)创业风险胜任力。创业中存在放弃其他职业选择的机会风险,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市场经济活动盈亏不确定性的市场风险,因资金不足企业无法运作的资金风险,管理者能力不足导致的决策失效、组织溃散的管理风险,还有外部社会、政策、自然环境对创新产品带来的环境风险。(3)团队管理胜任力。团队管理胜任力要求创业者主要具备关系能力即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组织之间互动的能力,包括凭借契约或社会关系、沟通说服能力、人际交往技巧等建立合作和信任的周边环境和组织能力(即组织企业内外资源——人、财、物和技术资源),还包括团队建设、领导下属、培训和监控技能。(4)商务创新胜任力。跨境电商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行业,其更新速度紧随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商务创新是立足于跨国意识的融技术、管理、服务、产品、业务为一体的创新。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商务创新能力的高低。(5)跨境文化胜任力。各国文化差异是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之一,管理者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各国企业战略、财务、营销、人事、生产运营等领域知识,还要具有全球化商务视野,遵守各国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对各国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劳动法等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也要了解和熟悉。(6)资源整合胜任力。即选择、汲取、配置、激活和融合企业不同种类资源的整合能力。这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预测,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明确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的前提。要能够充分准确地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查找原因,利用有效的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正确决策并付诸实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四、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机制和优化路径

结合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特点,从政府行政驱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业协同培养三方协同层面,提出优化我国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机制的对策。保障我国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政府+高校+产业的“三维”立体化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一)政府行政驱动

目前,政府对于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的经费支持有限,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实施有不到位的情况。事实上,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和贸易经济专业人才通过学科教育,对跨境贸易的理论经济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基础,相应地形成了全球化商务视野,更容易进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的行列中。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资金和社会经验上处于劣势。政府要结合国家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特色,认识到我国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的意义。具体可从政策引领、人才保障、平台孵化及经费支持等方面,完善政府行政驱动机制,促进对我国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的培养。各地政府在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时,要注重政策实施的实用性和持续性。政府应该从创业者的角度,考虑优惠政策可以带来怎样的效应,避免优惠政策一到期,人才立马流动到异地,导致当地人才培养未达到预期效果。要根据本地地理经济发展的情况,为适合本地的跨境电商新兴企业提供可靠的、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政府支持。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跨境电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占领了一部分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巨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传统贸易转型发展特点和跨境电商岗位需求,设置符合当今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确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5]。如在设计贸易经济、电商专业、国际贸易等课程安排时加入一些外语、跨境物流、网络经济学等基础课程,让学生对全球商务有系统的认识。目前我国高校在传统贸易经济领域的师资大都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却无法适应当今高校整个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学校应引入在跨境电商领域有所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在课程教学上尽可能充实学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知识体系。跨境电商人才胜任力培养还需要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总之,高校需要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师资引进、创业实践支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我国高校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

(三)产业协同培养

在贸易经济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培养过程中,企业要全方位融入培养的各个环节。要加大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经费支持,如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基地和校企互助奖学金制度等,提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完善企业导师指导制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素质拓展,适当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和实战经验的实战师资,弥补当下师资主要为学院派,难以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变化的不足,进一步优化贸易经济专业师资队伍;要为师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和实训。总之,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产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商务创新胜任力等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胜任跨境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