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原创绘本中“李冰精魂”探寻与表达

2022-12-22杨翔凤王鹏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重彩画苦旅精魂

杨翔凤,王鹏宇

(1.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2.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一、前言

中国原创绘本现今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绘本概念源自西方,早先多指带插图的儿童书,而绘本一词源自日本,是对英文的picture books的翻译。孟思雨在《对我国绘本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中认为,绘本是运用连续的图画来表现一个主题或者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1]。绘本和插图、连环画有很多不同之处。绘本是由插图书演变而来,把绘本每一页的文字单独拿出可绘制插图,但插图施于文字却难以形成绘本。连环画是为连续性的故事配图,绘本远比它自由,随意性和独立性也更强。绘本不像连环画那样受剧情和文字内容的拘束,甚至能够根据自身创作需求对文字施加影响。绘本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独立故事,依据单一故事或书,中心突出,叙事连贯完整;第二类是由几个不同的故事组成,故事之间可以有关联,也可以没有联系,多方集结形成整体;第三类是全部由单幅插图,配以哲理文字组成,多数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创新性。绘本在风格上个性化特征明显,不同作家作品风格差异较大。绘本可以是隐喻的、直观的、有文化底蕴的或富有哲理性的,技法多元,如采用中国画、彩铅、水彩、版画、拼布、综合材料等各类画种进行绘制。近年来国内绘本发展态势强劲,著名的绘本作家有朱若桃、本杰明、向华等。中国原创绘本发展潜力在不断开发,空间也在不断拓展,如2010年9月出版了首本原创绘本志《漫客·绘心》,一年后《绘梦》成功出版,在较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的青少年读者。当前中国原创绘本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急需文案和绘画创作人员、出版人通力合作,突破题材的单一和固化,积极更新创作理念,推出更具中国特色的优秀绘本。将“李冰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等(以下简称“李冰精魂”)应用于中国原创绘本,能够对都江堰文旅资源的挖掘和中国原创绘本创作的探索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李冰精魂”在中国原创绘本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结合“李冰精魂”与中国原创绘本进行关联研究,创造出优秀的原创绘本,必须真正把握“李冰文化”的精髓和都江堰的人文精神,熟悉有关李冰文化和都江堰的文章及书籍,掌握绘本创作的理论与技法。通过查阅,对李冰和都江堰的部分研究文献梳理如下:

(一)都江堰水利研究文章类

邹礼洪探讨了李冰修建都江堰所体现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2];邓正龙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修筑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3],并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领军人物李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具智慧的工程技术大师、中国科技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和极其罕见的民族先贤[4]。

(二)论述“李冰精魂”的文章类

李钊、彭邦本的《20世纪以来李冰研究述论》认为李冰文化是发扬李冰治水的科学精神、继承与创新精神、为官之道、乐于奉献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彭邦本在另一篇文章《都江堰:中华科学文明的世界符号》里还阐述了都江堰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深邃哲理[6];张志会在《都江堰:天人合一、多元交融的伟大杰作》中认为都江堰是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融合的杰作,是我国“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丰碑,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普罗大众谋福的民族精神[7]。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李冰精魂”的本质和内涵,符合时下中华文化主旋律。

(三)与“李冰精魂”相关的文学作品类

余秋雨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他所著的《文化苦旅》曾被上海读者评为“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其中《都江堰》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41-47,特别是开篇第一句话:“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8]4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都江堰奇观,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绩从文学的角度进行了歌颂和赞扬。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比都江堰与长城的历史作用;第二部分描写都江堰奇观;第三部分介绍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第四部分从安澜索桥(夫妻桥)和二王庙的角度赞颂李冰治水精神。余秋雨以优美的语句、饱满的感情描写了李冰和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所反映出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实质上从文学的角度展示了“李冰精魂”,彰显了巴蜀文化,弘扬了时代精神。

(四)与“李冰精魂”相关的绘画作品类

李锛、张跃进、梁时民创作的《李冰与都江堰》为中国画作品,不具有叙事性和连续性[9];万枚子、冯灌父等的《都江堰》采取白描方式,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属于连环画形式[10]1-65;高兴奎的《李冰和都江堰》属于写意人物连环画[11]1-52;崔蕊霞、谷孝臣、时东方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风绘本·名胜古迹:了不起的都江堰》为古风绘本,采取的是写实风水彩插画的技法[12]1-24。

通过对以上文章和绘画的梳理,笔者发现目前还没有一位画家用中国重彩画技法表现“李冰精魂”的绘本作品。绘本应既具有文学的叙事性,又具有丰富的绘画表现力。现在人们对读物的获取方式和体验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绘本的表现形式也需适时融合创新。首先在题材上应该多元化,不仅要结合当下的生活,也需挖掘古老的传统文化,如文学和绘画的精粹,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发出新的精神。中国当代重彩画比起古代重彩画,色彩语言更丰富,艺术表现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以文学作品《文化苦旅·都江堰》创作的中国原创绘本和中国重彩画技法相结合,将“李冰精魂”导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时代性。

三、“李冰精魂”在绘本中的应用和实践

“李冰精魂”在绘本中的应用是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而创作的关键是找到它和绘本的契合点。原创绘本和一般的绘画插图不一样,它需要图文有机结合,甚至以绘画为主,文字为辅。“绘本是文字、图像和视觉设计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13]这要求创作者先要对李冰文化融入中国原创绘本在文字和内容上进行提炼,再寻找适合画面的构图和色调,并用恰当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出来。

(一)“李冰精魂”探寻——以《文化苦旅·都江堰》绘本创作实践为例

依据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江堰》,从主题思想、故事情节、艺术风格、表现技法、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绘本创作。主题思想的提炼是发扬李冰父子以人为本、为普罗大众谋福祉的民族精神,都江堰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等。

故事情节的表达(即对绘本文字的选择)是串联有关李冰精魂的“点”,形成绘本画面文字流,保证画面文字具有连续性。首先要提取关键信息,把故事划分成若干场景。场景一,余秋雨撰写此文的写作场景;场景二,余秋雨前往青城山,途径都江堰,看到了八十年代的安澜索桥;场景三,秦国李冰任蜀郡守,发现成都平原水患频发,决定治水,为百姓谋福祉。

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的选取有三:第一种使用云南重彩画技法创作,材料采用皮纸和墨、水粉和国画颜料,此技法的优点是涉及的工具和材料简单,色彩表现层次丰富,缺点是色彩的不确定性大,小画幅中人物的五官刻画难以深入,且色彩的整体性不易把握;第二种采取纸版画的表现形式,这种技法简单易行,色彩鲜明,但缺点是线条不够流畅,层次不够丰富;第三种采取水墨画表现。在梁培龙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水与墨的故事》中就充分的运用了水和墨的特质,作品呈现出清淡、润泽的特点[14]1-29。这种技法具有东方艺术韵味,但要求创作者具备较强的笔墨功底,在表现较小画幅时作品会受到局限。本次创作采取的是技法一,即用云南重彩画技法进行绘本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以《文化苦旅·都江堰》散文中的文字描述形成故事情节,选取云南重彩画技法对李冰形象进行刻画。第一幅画为李冰接任蜀郡守,发现成都平原水患频发,立志治水,为百姓谋福祉,对应文中“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8]43(见图1)。此幅作品用特写镜头表现李冰的面部形象,用水患中逃难的百姓作为画面背景,突显为治水殚精竭虑的李冰,表情凝重而深邃。

图1 李冰接任蜀郡守(杨翔凤绘)

第二幅内容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江堰》书稿,背景是在都江堰远眺的景观,依据《文化苦旅·都江堰》中的描述,“他(李冰)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8]45。画面选取余秋雨完成书稿的情景和都江堰远景的组合,作画材料使用皮纸、墨、水粉颜料。作画过程为在皮纸正面用水粉颜料上色,背后衬墨,待干后用勾线笔刻画局部,点出细节,最后收拾画面。画面表现八十年代的安澜索桥(夫妻桥)(见图2),对应《文化苦旅·都江堰》里的文字“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人一旦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8]46。

图2 八十年代的安澜索桥(杨翔凤绘)

虽然余秋雨所描述的场景,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八十年代的安澜索桥应是水泥桥墩[15],但作画者在此处模糊处理了这种说法,对桥墩避而不谈,画面由近及远,展现桥面之状,在绳索空隙间用淡钢蓝色融合雾气与岷江水,余秋雨描述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李冰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8]44。绘本的结尾为李冰治水归来,受到百姓敬仰(见图3)。依据原文“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8]46。画面以石人、石犀牛和安澜索桥作为背景,把李冰的侧面形象作为近景,采用浮现式的表达方式,利用墨在皮纸上的渗透性给画面形成一种斑驳的肌理,表现出土文物的历史沧桑感。

图3 李冰治水(杨翔凤绘)

因篇幅所限,另有绘本图片及表现技法未能一一阐述。此次绘本的创新点在于以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都江堰》和中国重彩画技法相结合,将“李冰精魂”导入中国原创绘本,顺应时代要求,让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载体,萌发出新的生机。

(二)“李冰精魂”绘本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1.关注和弘扬李冰和都江堰文化和精神,通过绘本再现传统文化[16]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引进了大批日本和欧美绘本,这些绘本广为传播,促进了我国原创绘本的发展[17]。这些原创绘本或带有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或是运用了某一种独特的传统元素,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如叶露盈绘、吴菲著的《洛神赋》(绘本版)是依据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的绘本,将中国的传统画风和现代的漫画技艺相结合[18]1;《兰亭序》绘本,用“水”的视角描绘东晋王羲之与亲朋好友四十多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相聚。此绘本用了水彩和颜料纯手绘的方法,再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飘逸于笔墨间的曲觞流水[19]63-64。“李冰精魂”探寻——以《文化苦旅·都江堰》绘本创作也是在优秀传统文化里去吸收营养。同时,作为四川本土艺术教育者的一员,意识到继承和发扬李冰文化精神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以绘本作为载体来表现李冰精魂,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也是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

2.推广当代优秀作品,更好地促进巴蜀文学和艺术的繁荣

文化交汇融合发展促进李冰文化研究。绘本作为当今独特的一种绘画形式,改变了许多人的阅读习惯。绘本连续性的叙事语言跨越了地域、时间和国家界限,用文字和图画构建另一种艺术世界。当下,李冰和都江堰的故事在民间尤其是四川流传甚广,冯广宏的《李冰送来了一个“天府”》论述了四川“天府之国”的桂冠是“公元前3世纪时的秦国蜀郡守李冰给送来的”[20]。绘本图文并茂,非常适合表现李冰及都江堰故事,将李冰文化应用于中国原创绘本上,既可以提高李冰文化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又可以推广和发展李冰文化,促进巴蜀文学的繁荣,在艺术领域也有强大的文化意义。以《文化苦旅·都江堰》作绘本创作,把文学和绘画结合起来,是对传统文化又一次的探寻与表达。

3.探索适宜于李冰文化原创绘本的绘画技法,拓展中国绘画技法和空间

李冰形象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和浓厚的神话色彩。他是战国时期治水功臣,也是蜀中百姓眼中的神。作画者采用的云南重彩画技法,颜色厚重且丰富,风格浓重瑰丽,色彩压制能力强,深色调效果突出,是表现李冰精魂的上佳手段。如《李冰精魂世代相传》里用水粉颜料中的赭石画石犀牛和石人[21],用白色涂江水,用钴蓝画出李冰的衣物,所用的颜色鲜亮,色彩对比度大。因为是用的皮纸,先在正面上色,再在皮纸背面衬墨,墨渗透到纸的正面后,极亮的色彩显得厚重且斑驳,画面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技法利用皮纸、墨、水粉的特性,生发出一种别具韵味的特殊效果。通过此绘本的创作探索,创作团队运用重彩画技法绘制绘本的技巧也渐趋成熟。

(三)“李冰精魂”原创绘本发展的困境及对策[22]

1.如何表现独特的视角和典型的场景

绘本作为视觉艺术的特点是用图叙事,以情动人。“李冰精魂”在绘本中的应用需要绘画创作者和文案创作者在充分了解李冰和都江堰文化,把握李冰精魂内涵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密切配合,运用本土绘画风格和叙事语言进行创作。以《文化苦旅·都江堰》散文里的视觉元素展开叙事,向观众传达李冰精魂的精神内核。在整个构思、创作、观看的过程中,创作者与观者都是绘本叙事的参与者,他们的感受与作品构建的艺术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从作者与观者两个视角去选择典型的场面,如为了表现李冰父子及民众建造都江堰的艰辛,就选择了在高高的岩石上架设栈道的场景。考虑到观看绘本时往往是平视的角度,为了制造奇险的画面效果,就需绘制者采用独特的视角,用强烈的透视关系去表现,让绘制者和观看者共情,让画面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如何合理地选择绘本创作方法

原创绘本工作量大,亟需组建强有力的创作团队,筛选出适宜的创作技法进行绘本创作。创作团队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对“李冰精魂”有深入的了解,协调一致,共同完成绘本创作。因团队成员所属专业不同,擅长的技法各不相同,在绘本风格的把握上也会有所不同。继《文化苦旅·都江堰》绘本创作之后,以“李冰精魂”形成系列故事,再由不同的作者采取适宜的技法完成,这样才会让绘本故事既完整又极具个性。

3.如何多方面、多角度探索绘本表现方法

在《文化苦旅·都江堰》绘本创作实践中,作画者运用云南重彩画技法进行表现,这种技法虽然突破了传统插画技法,地域色彩明显,表达上具有新意,但由于运用云南重彩技法会使用大量墨渗透纸张,作画过程中有很多偶发性,易导致画面塑造失败;另外作为绘本创作仍未突破连环画的构图方式,多视角、多角度表现上仍有欠缺,分镜和画面尚未打磨成熟,后期制作和设计裁切未配合好绘本整体画面。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后期的绘本创作中去逐渐解决和突破。

四、结论

“李冰精魂”在当代中国原创绘本中的表达具有可行性,并有很好的实现途径。以文学作品《文化苦旅·都江堰》做绘本创作,从传统文化里去探寻与表达“李冰精魂”,可以拓展美术创作的空间和途径,对当代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中国原创绘本需要更多艺术工作者的参与,吸收传统绘本的精髓,借鉴其它艺术,并与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结合起来,才能走好这条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重彩画苦旅精魂
新诗“精魂”的追寻
——穆旦与鲁迅的诗学比较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自由精魂之舞:试论影视文本烛照下的小说魅力
符神传说
水墨重彩画小品创作课教案
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艺术大学重彩画教学比较研究
读书实践收获(3)
梦想铸就 武术精魂——访世界武术四项全能冠军、世界客家武王、国际影视功夫巨星 黄巨龙
少儿重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