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课之道:师生间的“少讲”与“多学”

2022-12-22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朱志军

内蒙古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老师课堂

●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 朱志军

华中师范大学雷实教授在某次教研活动上作讲座时,其开场讲了一个生动有趣又耐人寻味的例子。他例举有位语文老师在教学“周总理的生活十分简朴”一句时,让学生齐读后,老师提问学生:这句话说明了周总理生活怎样?一位学生回答:简朴。这位老师摇摇头:不完整。另一位学生回答:十分简朴。老师继续问:谁还有别的答案?又一位学生回答:这句话告诉我们,周总理的生活十分简朴。至此,这位语文老师才满意地点点头: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雷教授直指当前的语文课被老师们上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并诙谐地说:语文老师干嘛要这么累,这也讲那也讲。让学生读读书,谈谈感悟,抄抄写写,这样自己也轻松了。雷教授的一番话引起与会者的笑声阵阵,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共鸣。的确,类似的课堂情景真可谓是司空见惯,可以说一讲到底仍是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同时这也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顽疾”。

为何“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等总是深受某些教师“偏爱”?透过课堂上的“讲”字当头的表象,我们或许能从教师身上找到种种归因。

◆一是因循守旧◆

课程在改革,教材在改动,教师理应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法,不断改观课堂,主动创新提高。然而,有的教师却疏于教学研究,懒于学习培训,他们与新理念“脱节”,与新要求“脱钩”,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拿的是新教材,教的是老方法。他们把课堂单一化为“讲堂”,把自身墨守成为“讲”师,“一讲到底”是他们一成不变的教学路数。因此,他们的课堂始终在照本宣科上“涛声依旧”,教学水平一直在低层面反复徘徊。正如有人说:这样的教师,即使教了30年,那也只是重复了30年的教老了的教师。

◆二是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式教学也是教师课上“讲讲不休”的原因所在。有的教师认为,与其让学生讨论来讨论去,花费时间结果可能还不够准确,不着边际,不如由老师讲一讲(直接告诉学生)来得“简单”“高效”,于是,教师用“讲”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如同“保姆”一般,重点难点要讲,而且讲了又讲,就连细枝末叶也要讲,甚至连作业练习也逐条逐条地讲出“标准答案”。教师的“讲”包办了学生的“学”,学生因此也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三是自我表现◆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那么舞台的中央应该是学生,教师则应是幕后的导演。有的教师忽视或淡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幕后”跑到了“幕前”,抢占了课堂“主演”的位置,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则成了一旁安静的“听众”。这样的教师往往有不错的表演力,课上一旦开讲起来,或眉飞色舞、或头头是道、或滔滔不绝,常常陶醉于自我的能说会道里,一讲而不可收拾;其中还不乏过于强势的教师,他们用话语权控制着整个课堂,于是,“一言堂”就成了教师喜欢自我表现的必然现象。

“一讲到底”的原因肯定还有其他,这里并非全盘否定教师的“讲”。当下,观摩任何一节课堂教学,无论教学理念如何前沿,教学方法如何新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都离不开教师的“讲”。但教师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或者说哪些必须讲、哪些可不讲、哪些不要讲则是大有玄机,值得深究。毫无疑问的是,教师用“讲”一“统”课堂、用“讲”包揽教学全程,显然是我们并不认同的,其理由有三。

首先,教师的“讲”看似细致全面、面面俱到,但实际教学效果有时则是事倍功半、大打折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素养的提升是学生主动习得、自主建构、自我内化完成的。换句话说,教师讲得再好,再用心良苦,再苦口婆心,但是学生在枯燥单调的接受学习方式中,只是“知道”是什么,那学生的学习效率只能是低层次的。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贴有3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番话确有其道理。“我听见了就忘记了”,课堂学习如果只是听,即使当时听得清清楚楚、印象深刻,但很快就会遗忘。这也正是检测学生学情时,教师常常郁闷和生气的一点:这道题我明明讲过,学生怎么又出错了呢?

其次,教师讲得勤会造成学生学得懒。有句谚语说得好:“勤妈带出懒儿子。”是的,父母太勤快,任何事情都一手包办,逐渐地孩子就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懒惰”。同理,教师课上什么都讲,不停地讲,讲得口干舌燥,讲得嗓子冒烟,但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回报并不一定会成正比。有时讲得勤,反而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不参与、不思考,因为老师都会讲,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就形成了惰性,从而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离开教师“讲”这一“拐杖”,学生则“寸步难行”。

正如雷教授所言,教师本可以教得更轻松一点。那为何又要讲得如此辛苦、如此疲惫呢?也许有人要说,这是为了能让学生弄懂学会,所以不仅要讲,还要反复讲,讲细讲透,只有讲了才放心,只有讲了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但果真如此吗?这种“负责”的背后也许就是一种“失责”。说“失责”,那是我们从教师满堂皆“讲”中有时不难看到教师备课简单化,他们备课就是准备讲授材料,上课就是将备课材料讲给学生听;说“失责”,那是我们有时会从教师除了“讲”还是“讲”中看到教师上课方式的固化、程式化,他们“多年如一日”早已习惯于讲授,不想也不会创新教学方式,伴随着课上一刻不停地大讲特讲,弥漫的是一股填鸭式、灌输式的教风。

课堂上没有教师的“讲”是不能的,但只有教师的“讲”也是万万不能的。教师课堂“一讲到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听”有余而“学”不足,课堂将呈现高耗低效的状态,将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扭转“一讲到底”的局面,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破解“一讲到底”的问题,有的学校制定教学制度,具体规定一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得超过多少;也有的学校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让学生来评价和反馈教师课堂讲风,这些硬性规定和考核倒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满堂讲的问题。但我认为,再完美的制度也不能穷尽所有问题,教师课上讲多长时间,谁来计时?怎么计时?难以操作。学生评议教师课上讲得过多还是不多,怎么做到科学、客观、合理?难以保证。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都影响着讲的多与少,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讲风问题,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课堂是相对“封闭”的空间,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如何变“滥讲”为“精讲”,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我们要聚焦问题产生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积极寻求突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讲”的转型升级。

◆一要正确认识◆

有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行动,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我们一直提倡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教师应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师生更应是教学相长的共同体。教师如果是出于认真负责,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一讲再讲,则很有可能是“好心办坏事”。要知道,当今互联网时代资讯发达,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样而丰富。教师或许早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再是学生“解惑”的唯一选择。或许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内容时,学生早已了解甚至有的学生比老师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因此,教师一味地讲,有可能在学生看来就显得浅显甚至模糊了。从这点说,教师千万不能“霸占”讲台,千万不要以“讲”师自居、以能讲自诩,有时要矮下身子,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多听学生所讲,多向学生学习。

◆二要积极修炼◆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教师绝不能就此止步,裹足不前。未来,学习的路径一定会不断更新,课程的选择权、学习的主动权都在学生手上,传统的教师课堂主导地位也会面临新的挑战,青胜于蓝、弟贤于师都有可能随时“遇见”。如果教师的“知识库”不及时“扩容”,“能力场”不持续“加注”,教学观不随时“升级”,将会落伍于时代。因此,我们要直面时代新发展、新要求和新挑战,要加强自我修炼、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熟悉新技术、运用新方法、练就新本领、掌握新技能,在修炼中赋能、在追求中提升。

◆三要主动求变◆

教学是门“技术活”,正所谓“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我们并非为了纠正“一讲到底”摒弃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标准。那么,如何处理好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讲”与根本就不要“讲”(讲与不讲、多讲少讲)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勤于研究、勇于实践、善于创新。首先要充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在每节课开讲之前,要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掌握情况,更要研判教与学活动中的“必讲点”。只有“吃透”了教材和学生的情况,课堂上的“讲”才会精准、精练、精彩。其次要积极改进教法,要在保证有效教学的前提下,学会“少讲”“不讲”。比如:以读代讲、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等等。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少了,学生参与学习就多了。教师积极革新课堂讲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清风”定会扑面而来。

一堂课的终极追求是学生的“学”。学生“学”的多与少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优与劣。有道是“大道至简,少即是多”。“少”如何成就“多”?这便是课堂上教师少“讲”赢得学生多“学”,这也是本文所阐释的好课之道。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